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其多重的身份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曹操的诗歌来源于战乱年代中对建功立业和天下太平的渴望,以及人生短暂不懈奋斗的感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传统观念中对曹操的评价,先入为主地将曹操认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篡权夺位的奸臣,因而会极大地影响对曹操作品所抒发的情怀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还原曹操的形象,让学生真正理解曹操作品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曹操诗歌 教学方法
东汉末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曹操在群雄逐鹿的危急局面中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建立自己的政权,受到后人的诟病,许多戏曲小说中将他看作“国贼”,但这更多的只是后代的文学演绎而已,学生收到这些流传已久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容易对曹操个人产生主观性的错误的认知。因而在学习曹操诗歌的时候,学生不能够完全从诗歌入手去认识曹操的性格和胸怀,影响了诗歌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曹操的作品,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探讨方向。下面,笔者就结合个人看法谈一谈初中语文中曹操诗歌的教学方法。
一、史实,还原真实的曹操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和许多戏曲中,曹操一直都是作为反派和奸臣的形象出现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中对曹操形象的错误认识,很难正确的看待曹操的人格,从而在学习曹操的诗歌时,很难将诗歌中的豪放阔达、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曹操本人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只有通过阅读史料,还原曹操的真实形象才能够解决。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过正史中对曹操的记载;来让学生对曹操产生正确的认识,以便更好的理解曹操诗歌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曹操的一般看法。学生大多数就会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撺掇东汉的政权,是一个奸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权威史书的记载让学生了解到曹操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官吏经历千难万险长成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与政治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时代形式理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必要性,以及在建立魏国政权后,曹操如何发展生产,保障人民的生活。通过这样全面的讲解,学生就能理解真正的历史人物并不是像小说与戏曲中描述的那样简单,而是由于客观的时代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的发展才受到了后人不同的评价。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让学生对曹操获得全面的认识,是学习曹操诗歌的前提。
二、从宏大意象感受曹操的博大胸怀
曹操的诗歌充分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济世救民、胸怀天下、不计私利的博大胸怀。正是因为曹操具有这样博大的胸怀,才让他的诗歌境界开阔,气势雄伟,充满了阳刚之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只注重对曹操诗歌主旨的理解,而忽略了对作品风格的感受。诗歌是具有高度艺术感的文学体裁,主旨和情感是思想方面,境界和风格则是艺术方面,只有二者同时兼顾,才能真正领会诗歌的价值。在现今的教学中,诗歌教学受散文教学的影响太过于注重对主题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意境的感受。而感受意境才是诗歌教学的灵魂所在。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时,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来分析曹操对于诗歌意境的营造方法。曹操刚写以碣石,便直接连接到沧海;接着以澹澹和耸峙两个词语形容海水之阔大与山岛之雄伟;写树木是丛生,写百草是丰茂,仿佛将一切都收于眼中。结尾又描写日月和星汉这些崇高非凡的天体景观,仿佛一位仰观宇宙,吞吐天地的勇士。所以,从曹操诗歌中这些雄伟开阔的意象,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一位政治家的博大胸怀。
三、通过与其他诗歌对比感受曹操的坚毅
苏轼云:“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志,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力也。”曹操就是一位既具有超世之志,又具有坚忍不拔之力的成大事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不联系其他作者的诗歌,就会孤立地看待曹操的作品,反而不能理解曹操诗歌的特色。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曹操的诗歌和其他作者的诗歌进行比较,从其他诗人的哀怨叹息、抑郁苦痛中感受曹操内心的坚定与乐观。
例如,在学习《龟虽寿》一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引申一些哀怨凄凉的诗词,将这些作品与曹操的诗歌做对比,来感受曹操坚定的人格。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引申婉约派柳永等诗人的一些哀怨的羁旅诗,来对比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乐观精神。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理解曹操作为胸怀天下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感时伤春、顾影自怜的婉约诗人的巨大差别,从而更好地襯托出曹操诗歌雄健慷慨的特点。
综上所述,曹操诗歌是魏晋文学的重要代表,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避免小说和戏曲中的固有的曹操形象特点的束缚,要通过大量的史实让学生全面了解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胸怀天下、开创太平的雄心壮志。然后通过诗歌中宏伟意象的分析与曹操诗歌和其他诗歌风格的对比,进一步感受曹操坚定不移、勇于进取的烈士精神。
参考文献:
[1]曹操诗歌情感特色评析,张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9-20.
[2]曹操诗歌人文精神浅见,韩卓异,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15.
关键词:曹操诗歌 教学方法
东汉末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曹操在群雄逐鹿的危急局面中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建立自己的政权,受到后人的诟病,许多戏曲小说中将他看作“国贼”,但这更多的只是后代的文学演绎而已,学生收到这些流传已久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容易对曹操个人产生主观性的错误的认知。因而在学习曹操诗歌的时候,学生不能够完全从诗歌入手去认识曹操的性格和胸怀,影响了诗歌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曹操的作品,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探讨方向。下面,笔者就结合个人看法谈一谈初中语文中曹操诗歌的教学方法。
一、史实,还原真实的曹操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和许多戏曲中,曹操一直都是作为反派和奸臣的形象出现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中对曹操形象的错误认识,很难正确的看待曹操的人格,从而在学习曹操的诗歌时,很难将诗歌中的豪放阔达、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曹操本人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只有通过阅读史料,还原曹操的真实形象才能够解决。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过正史中对曹操的记载;来让学生对曹操产生正确的认识,以便更好的理解曹操诗歌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曹操的一般看法。学生大多数就会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撺掇东汉的政权,是一个奸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权威史书的记载让学生了解到曹操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官吏经历千难万险长成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与政治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时代形式理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必要性,以及在建立魏国政权后,曹操如何发展生产,保障人民的生活。通过这样全面的讲解,学生就能理解真正的历史人物并不是像小说与戏曲中描述的那样简单,而是由于客观的时代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的发展才受到了后人不同的评价。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让学生对曹操获得全面的认识,是学习曹操诗歌的前提。
二、从宏大意象感受曹操的博大胸怀
曹操的诗歌充分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济世救民、胸怀天下、不计私利的博大胸怀。正是因为曹操具有这样博大的胸怀,才让他的诗歌境界开阔,气势雄伟,充满了阳刚之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只注重对曹操诗歌主旨的理解,而忽略了对作品风格的感受。诗歌是具有高度艺术感的文学体裁,主旨和情感是思想方面,境界和风格则是艺术方面,只有二者同时兼顾,才能真正领会诗歌的价值。在现今的教学中,诗歌教学受散文教学的影响太过于注重对主题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意境的感受。而感受意境才是诗歌教学的灵魂所在。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时,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来分析曹操对于诗歌意境的营造方法。曹操刚写以碣石,便直接连接到沧海;接着以澹澹和耸峙两个词语形容海水之阔大与山岛之雄伟;写树木是丛生,写百草是丰茂,仿佛将一切都收于眼中。结尾又描写日月和星汉这些崇高非凡的天体景观,仿佛一位仰观宇宙,吞吐天地的勇士。所以,从曹操诗歌中这些雄伟开阔的意象,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一位政治家的博大胸怀。
三、通过与其他诗歌对比感受曹操的坚毅
苏轼云:“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志,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力也。”曹操就是一位既具有超世之志,又具有坚忍不拔之力的成大事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不联系其他作者的诗歌,就会孤立地看待曹操的作品,反而不能理解曹操诗歌的特色。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曹操的诗歌和其他作者的诗歌进行比较,从其他诗人的哀怨叹息、抑郁苦痛中感受曹操内心的坚定与乐观。
例如,在学习《龟虽寿》一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引申一些哀怨凄凉的诗词,将这些作品与曹操的诗歌做对比,来感受曹操坚定的人格。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引申婉约派柳永等诗人的一些哀怨的羁旅诗,来对比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乐观精神。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理解曹操作为胸怀天下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感时伤春、顾影自怜的婉约诗人的巨大差别,从而更好地襯托出曹操诗歌雄健慷慨的特点。
综上所述,曹操诗歌是魏晋文学的重要代表,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避免小说和戏曲中的固有的曹操形象特点的束缚,要通过大量的史实让学生全面了解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胸怀天下、开创太平的雄心壮志。然后通过诗歌中宏伟意象的分析与曹操诗歌和其他诗歌风格的对比,进一步感受曹操坚定不移、勇于进取的烈士精神。
参考文献:
[1]曹操诗歌情感特色评析,张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9-20.
[2]曹操诗歌人文精神浅见,韩卓异,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