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要培养人才,学校就得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应转变观念,把动手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合理规划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应有完备的机制,要有一系列的规划。从学生的分工、材料的收集到实验的设计、考核机制的制订等,学校教学部门应形成一个整体的规划。
首先,实验应立足于课本,因此,学生要熟悉课本、读懂课本。在实验前,学生必须细心揣摩、整体把握,结合教师的讲解彻底弄清实验各环节,形成知识链条。
对于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教师要做好理论指导,强化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合理选择器材,正确调试校正仪器,准确读数,及时排除故障。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能力是做好实验的必备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观察、做体验,指导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电灯发光”的实验教学,实验前教师要提示学生:(1)观察灯丝的粗细有什么区别?(2)观察灯泡上的数据是什么含义?(3)通电后哪个会亮?为什么?(4)当电压变低时灯的亮度会怎么变?为什么?
二、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教师在各个环节要精心准备,反复在课堂演练,力求演示规范、熟练、标准。如演示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时,手要竖直拿磁铁的一端,不能平拿;两磁极不但顺时针靠近,还要逆时针靠近;不但要验证同名磁极,还要验证异名磁极;靠近的角度、方向、速度要掌握好。
其次,在演示的同时,要阐明各步骤的要点:如摩擦起电实验,教师在摩擦过程中要阐明橡胶棒一定要和毛皮摩擦,而且要同一方向摩擦不能来回摩擦;摩擦的手要通过毛皮与橡胶棒绝缘;橡胶棒和毛皮要做防潮去湿处理。
三、做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做好下列准备:(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弄清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2)在实验小组中要培养一批实验尖子生;(3)做好组内人员的分工;(4)在平时应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其次,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要逐项对学生进行训练,按“讲清原理、示范操作、学生练习、巩固反思”的步骤进行。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纠正,不断激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猜想、验证。让组员在组长带领下对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要对实验课做好总结、讲评和反思工作。
四、拓展实验渠道
在教学中,部分实验并没有扎实地展开和落实,因此要加大实验力度,拓展实验渠道,为学生实验创造条件。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参与观察和总结。对学生来说,演示实验只是为了验证结论,印象不够深刻,他们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因此,要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如“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实验”“磁极间相互作用”“漏斗吹乒乓球”等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实验的关键点,深刻理解知识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2.學生实验可拓展为实践活动
新课标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从身边现象去探索,认识物理规律。例如,“并联电路的连接”“灯泡与开关的串联电路”等实验,可以变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生活中的物理。
3.对外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例如,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铝块密度实验”,教师只说明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表格,自主完成实验。这种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创新的能力。
4.鼓励开展课外小实验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在做小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自制学具,设计实验活动。例如,“纸片托杯”“纸盒烧开水”“自制电动机”等课外小实验,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要培养人才,学校就得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应转变观念,把动手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合理规划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应有完备的机制,要有一系列的规划。从学生的分工、材料的收集到实验的设计、考核机制的制订等,学校教学部门应形成一个整体的规划。
首先,实验应立足于课本,因此,学生要熟悉课本、读懂课本。在实验前,学生必须细心揣摩、整体把握,结合教师的讲解彻底弄清实验各环节,形成知识链条。
对于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教师要做好理论指导,强化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合理选择器材,正确调试校正仪器,准确读数,及时排除故障。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能力是做好实验的必备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观察、做体验,指导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电灯发光”的实验教学,实验前教师要提示学生:(1)观察灯丝的粗细有什么区别?(2)观察灯泡上的数据是什么含义?(3)通电后哪个会亮?为什么?(4)当电压变低时灯的亮度会怎么变?为什么?
二、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教师在各个环节要精心准备,反复在课堂演练,力求演示规范、熟练、标准。如演示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时,手要竖直拿磁铁的一端,不能平拿;两磁极不但顺时针靠近,还要逆时针靠近;不但要验证同名磁极,还要验证异名磁极;靠近的角度、方向、速度要掌握好。
其次,在演示的同时,要阐明各步骤的要点:如摩擦起电实验,教师在摩擦过程中要阐明橡胶棒一定要和毛皮摩擦,而且要同一方向摩擦不能来回摩擦;摩擦的手要通过毛皮与橡胶棒绝缘;橡胶棒和毛皮要做防潮去湿处理。
三、做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做好下列准备:(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弄清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2)在实验小组中要培养一批实验尖子生;(3)做好组内人员的分工;(4)在平时应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其次,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要逐项对学生进行训练,按“讲清原理、示范操作、学生练习、巩固反思”的步骤进行。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纠正,不断激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猜想、验证。让组员在组长带领下对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要对实验课做好总结、讲评和反思工作。
四、拓展实验渠道
在教学中,部分实验并没有扎实地展开和落实,因此要加大实验力度,拓展实验渠道,为学生实验创造条件。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参与观察和总结。对学生来说,演示实验只是为了验证结论,印象不够深刻,他们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因此,要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如“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实验”“磁极间相互作用”“漏斗吹乒乓球”等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实验的关键点,深刻理解知识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2.學生实验可拓展为实践活动
新课标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从身边现象去探索,认识物理规律。例如,“并联电路的连接”“灯泡与开关的串联电路”等实验,可以变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生活中的物理。
3.对外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例如,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铝块密度实验”,教师只说明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表格,自主完成实验。这种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创新的能力。
4.鼓励开展课外小实验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在做小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自制学具,设计实验活动。例如,“纸片托杯”“纸盒烧开水”“自制电动机”等课外小实验,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