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旨趣嗅出芬芳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5ete346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旨趣,嗅出古诗词的芬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应尽之责。本文试着从古诗词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从方法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的学习对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引领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旨趣,嗅出古诗词的芬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并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义的分析
  (一)影响学生的“三观”形成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否形成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对于自我的正确认识,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或表达家国情怀,或表现人生信仰,或抒发个人情感,传达的都是正能量,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通过优秀古诗词的学习,感受古诗词的优美意境,感受诗人词人的高尚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如果引导得当学生思维将更加敏锐,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初中语文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初中古诗词学习更是具有这样的优势。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体验与当下不一样的生活,可以感受与今人不一样的智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在于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去和诗人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从古人的智慧中受到启发,学会深刻思考,提升交流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古诗词覆盖面比较宽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提升学生来说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联系生活,拉近距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古诗词都是一些经典之作,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历经岁月沉淀至今仍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诗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诗词对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学修养,对于生活、对于世界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知识储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拉近学生与古诗词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引导学生增强对古诗词的亲近感,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收录的《观沧海》这首诗,对于作者曹操,大家都比较熟知,但这首诗歌,由于创作时代久远,加之表达方式与现代白话文的差异,大部分同学初读时,都会觉得拗口,晦涩难懂。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从同学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曹操入手,激发学生们学习诗歌的兴趣。课前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曹操的小故事,了解这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介绍曹操,谈论曹操,以这一人物为引子,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有了对人物曹操的认识,再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达的豪迈的气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就不难理解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找准古诗词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二)反复诵读,沉入文本,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
  “诗言志,歌咏情”,情感是古诗词的灵魂。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引领学生体会诗人词人的情感。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词情感的策略很多,我们惯于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分析意象、品味语言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诵读在体会情感中的重要作用。激情诵读是体会古诗词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读,在读中领会意思,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内涵。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针对这首诗,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初读文本,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并不能准确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在感知了主要内容之后,就需要学生再读诗歌,这一遍,学生们可以试着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作者夜里还梦见自己为国效忠,是否体现了一种爱国情怀?第三遍赏读,教师抓住重点部分再进行重点赏读。比如第一句中的“僵”字,第二句中的“尚思”两个字。“僵”字体现诗人已年老体衰,“尚思”一句强调了他报国之心不灭,所以应该采取重读。最后还可以进行表演式的演读,让学生们把这首诗歌通过诵读的形式表演出来,因为只有真正把握了这首诗,才能演绎出诗歌的情感。一系列诵读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这种形式比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记忆要更有感染力,是我们提倡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三)创设情境,再现背景,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的意境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词营造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古诗词跟学生所处的时代相隔久远,这势必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如何克服时空上的陌生感,是语文教师需要开动脑筋解决的问题。当下,现代化教学手段异常发达,教师可以通過多媒体设备模拟创设古诗词的意境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这首诗,描写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备课时教师可以从众多的影视资料精心挑选,编辑木兰从军的视频在上课时播放,然后引导大家进行讨论交流。有了视觉上的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背景,学生再学习《木兰诗》时,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媒体是我们用来教学的辅助性工具而不能喧宾夺主,教师还是要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从而达到加深记忆、深化理解、升华情感的目的。
  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素养的重要学科,初中古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的意境,惟其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旨趣,嗅出古诗词的芬芳,发现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也惟其如此,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才能渐入佳境、别开洞天。
其他文献
【摘 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健康成长。每个学科中都蕴含着不同程度的美育资源,通用技术学科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运用,启发学生更好地感受美、设计美、创造美、传递美。本文围绕通用技术学科中渗透美育之因、之法、之道展开分析。  【关键词】通用技术;素养;美育;技术;实践  技术学科中的美需要去挖掘,世界上到处都有发现美的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英语写作评阅中重语法和句法,缺乏对写作内容的审视,以致于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本文着重探讨教师在写作课堂中应以过程意识开展教学。  【关键词】过程教学法;英语写作;二次评阅  日常写作教学中,重形式标准轻内容思想是教师极易出现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既与教学容量有关,也与教师“怕麻烦”的心理因素有关。  过程教学法重在学生写作过程,强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多种
期刊
【摘 要】语文课作为传统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学校信息技术改革势在必行,初中语文老师要思考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定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力。本文希望通过对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初中生学习力提升策略的相关研究,对我国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初中生;学习力;初中语文作文课  一对一数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生本主义角度提出尊重和信任学生,多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与作用。围绕自我秀、课文剧和画报展等方式运用,多给学生展示自我和协作探知的机会,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生;独立;表达  一堂优秀的英语课应该是生动活泼与精彩无限的,也应是展现学生无限学习潜能和动力的课。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
期刊
一、本课教学案例实施之背景介绍  该教学案例实施班级为我校八年级(2)班。该班级是笔者从其他教师手中中途接过来的,原来教授该班历史课的是一位非历史专业的老教师。该班级从七年级到八年级笔者接手时班级变化过程为:七年级入校起始分班时为平行班,班级由同年级中下学业水平的学生组成。到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校将四个平行班合并组建为三个平行班,该教学案例是在上学期重新组建后的八年级(2班)实施。  总体上来说
期刊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在常态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我们必须注重以德育人,而传承社会美德、弘扬正能量就是一项德育主题,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要将课堂与主题相融合,以德育人、以德启智,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关键词】美德;正能量;教育;初中  传承美德、弘扬正能量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有之义,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价值观教育,有利于让学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浅谈了如何借助实证性课程资源,让探究课堂更加有效。主要从借助乡土实证材料、典型学科前沿的图表实证材料来激活探究、升华探究以及让探究服务于高考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证性课程资源;高效;探究式  随着“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以能力考查为立意的新高考改革,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转变了传统的重知识、轻方法的教学模式,而
期刊
【摘 要】目前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模糊,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心理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方式不够完善,评价机制不够灵活。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上还需开辟新道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高职学生;培育方式;评价机制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目标。然而,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大都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系统的职业素养教
期刊
【摘 要】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尤为重要,当新课与旧知有关联时,复习旧知这一环节不可缺少。通过复习旧知,使新课与旧知建立联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通过新课的学习,促进旧知理解的深化与完善。下面将以“圆柱的体积”这一问题为例,谈一谈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以及对旧知与新课关系的探究。  【关键词】旧知;新课;数学理解;认知结构  在六年级下圆柱与圆锥体积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这一
期刊
【摘 要】影视史学被称为“公众可以消化的历史作品”,它的兴起和发展代表了传统历史研究向大众史学的下移与互融。但是影视史学毕竟不同于书写史学,在资本与大众的视野下,影视史学对传统史学的历史书写进行了重构,成为史学走向普通大众的重要实践。但是严肃并符合史实的影视史学作品,对历史学的发展与传播有较大影响与意义。本文以吴宇森的《太平轮》为例,探讨公众视野中影视史学的书写与传播。  【关键词】太平轮;历史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