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然”与“嬉戏”之随缘而化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蕴玉斋记
  南方有斋,名曰蕴玉。斋在大岭之南,粤地之东。
  蕴者,天地之所以化生万物滋育百灵者也;玉者石之极也。玉讲缘也,因缘和合而璀璨于世。知名者有和氏连城之璧、贾氏通灵之宝也。西游记明载:女娲氏炼石以补天。事成遗有璧,迸而为猴,后为大圣齐天直犯天颜。今花果山水帘洞内有大圣庙在焉。
  斋主炼石黄君,余总角之交也。乃翁在潮之阳,承榕城陈文希、范昌干衣钵,而称桑梓画学名师。喜师牛善画牛,得墨牛直值水牛价之口实。复作芦花鸡、乌草鱼,皆栩栩如生,众口铄金。斋主弱冠之年,秉承家学弄管问纸。曾见所画卉木珍禽,天真活泼,温润有加。
  君之性也,余曾戏若乃父笔下之黄犊,讷于辞令笃于持行。曾每日骑铁马来濠江,往返数十里而不知倦。有友方绍伟叹言:此君目毒。余初不以为意,后见其审时度势,和光接物,俨然有度。知方子所言不苟也。
  噫吁嘻!君既家学有自,性禀温润,眼具金刚。发为廊艺,备山川意象花鸟生趣为琼筵;秉岭东之人文情怀,招四方湖海俊彦,广结善缘,缘缘相扣。辄女娲之遗珍,终成天于一隅!
  ——庚寅冬日李照东记于鹏城
  
  自五代荆浩以来,“笔墨”二字不知被多少人谈论,也总在不断的规范中形成某种样式并得以流传,尔后,又被质疑、“拆借”。笔墨,不就是勾斫点划么?不就是渍染晕化、积压破开么?一任心气,一任心性,随之机缘。而缘,非求之而得者,乃自然而然的一种遭遇,故有造化一说。
  造化者,一曰创造化育,二曰天地自然,三曰运气福分。此三者,谁可俱得?佛言造化,意味就深了。李照东礼佛,自然也就将“造化”揣入怀中。生于粤东潮汕的李照东,也许先天性就拥有感悟笔墨的灵性。其父李永芝自他幼年即让他揣摩汉魏碑版与晋唐法帖,不断参透字形结构与笔墨章法,以致七岁的李照东便“踵晋唐风韵”,为“王铎后未可复见”(佃介眉语)。无论如何,李照东关于笔墨的概念确实得自早年的书法实践,这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一系列作品中可获印证。那时,他从“宾虹体”入手,又广游名山大川,以笔墨记游,体会各种笔法结构与自然对象的关系,领悟天地玄宰生生不息的“道理”。如2003年,夜游玉皇顶观日出,“惊其骄宏递变之丽”,见诸山峰,“巍巍然,湛湛然,作万古之盘踞状”(李照东《夜观玉皇顶》题记)。如何将对象的自然形状转换为一种特殊的笔墨形态,是每一个画家都要面对的问题,而传统的解决方案,则是“临、摹、仿、模”,以前人的笔墨经验代替自己的观察与体会。李照东是从临帖习字的传统中走出的人,是从元明清的文人画中踩过的人,这两种普遍化的经验并没有消解其个人的创造性意识,而是作为潜意识的内容为自然的表达提供具体的形式。所以李照东的笔,一落画幅,那点与线就自由交错地顺势延伸。他的点是凝重的,他的线是飘忽的,凝重与飘忽的叠叠落落,自有一番在意与不在意,一种游神与向往。笔墨的偶发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被强化了,画家会面对种种偶然的遭遇及临时性的处理要求,但李照东总能从容地应对。在画面的任何一个细部,他的笔总是随缘而化,既有对象的形质,又存有笔墨的内涵。门户的界限没有了,规范消失了,可总有一种境遇让他不能轻易地摆脱,那就是“旷达而幽深”的山野,那是他的山水,也是他的笔墨归宿。即在此处,在山水“幽然”处,他的心境与性情与古人与传统相接应了。然是深是浅,既看个人造化,又视心得如何,一切合适而已。
  如果将“幽然”作为关键词提取出来,我们是否就获得了关于李照东山水的印象?它摄取的是整体意象还是具体笔墨?应该说两者都有。90年代后的李照东喜欢“幽居”,喜欢“远游”,喜欢阅读“元四家”、“四王”、“二石”的作品,喜欢董其昌和渐江,远离现实,将自己的心情放入山水烟云中,在那“蕴郁”和“氤氳”中滋养着自己的性灵。那山水,已是一种“笔墨山水”,是山水的笔墨意象。因为意象性的笔墨使然,不经意间便潜伏着许多机缘,让自我也让读者与他者相遇。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观察》杂志编委。
其他文献
读过2010年10期老董泉苑《“崇宁通宝”的稀世珍品》一文后,使我想起泉友曾在四川钱币市场买的一枚类似钱,名曰“崇德通宝”。在征得泉友的同意下,把该钱照片一组发给“老董泉苑”,并谈点对此类钱的个人看法:一、这类钱通体锈色浮浅,没有千年古泉真锈感觉。二、形制不规范,像前者边廓窄,穿阔宽,穿口不居中,有点不符合“崇宁通宝”制式。三、钱文有些笔划体现不了瘦金书铁画银钩的韵味,如“崇”字,宝盖左角成直角,
期刊
明末是中国私家收藏史上的繁盛时期。无论是画家数量,还是鉴藏家群体,都是前代所无法企及的。据徐沁《明画录》记载,明代画家有八百余人,他们大都参与到了艺术市场中来。范允临《输蓼馆集》记载:“今吴人目不识一字,不见一古人真迹,而辄师心自创,惟涂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即悬之市中,以易斗米,画哪得佳耶?”如此庞大的生产创作群体,有力地保证了绘画市场的供给。  杭州是人文底蕴深厚、风景秀丽的江南名城。南宋时,
期刊
温远达老人生于1917年,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没有像齐白石那样越过73、84两个不吉岁数,而是实打实一年一年数过来,数到2010,实足年龄94岁。但他现在不想过九十四,“九死”不好,就直接95岁了。我笑问如果到了明年2011年怎么算?他也笑着回答我,“那就再过一回95,过两个95!”一圈人都笑了。这老先生真直率得可爱。  温老1917年生于四川泸州,194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幼承庭训,四岁始学书画,
期刊
黄宾虹是杰出的山水画大师、书法家、诗人和书画鉴定家,与齐白石同为中国近现代画坛的双璧,同年出生(1864年),同享高寿,同得大名,两人的绘画语言,尽管风格各异,一个趋于严谨,一个趋于雅淡,但却同获成就,一同名垂青史。  黄宾虹先生曾遍历国内名山大川,不愧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画家。他曾九上黄山,五上华山,四上岱山,他的画在用墨用水上有独到之处,中年严于用笔,晚年精于用墨。其山水画特点是“黑密厚重
期刊
编者按:  尤素福·卡什(Yousuf Karsh,1908~2002年)是加拿大著名的人像摄影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到过渥太华的名人,都以能获得一张卡什拍摄的肖像为荣。西方许多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都设立专柜收藏卡什的作品。  卡什生于土耳其的阿美尼亚。1924年,卡什当时16岁,就投奔住在加拿大的叔父纳卡什(G. Nakarsh)。他的叔父是个摄影师。他跟随他的叔父在照相馆里当学徒,从而走
期刊
“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去年年底在国内完成采风创作后,于今年1月7日至1月28日首赴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等丝路沿线国家采风创作。  首次国外采风创作受到我国驻外使领馆负责人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孙振勇在接见仪式上表示,今年是中土建交40周年,也是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在这么重要的年份和历史时刻,“彩绘丝路”采风团首站来到这里,
期刊
初见喜元先生所作之黄宾虹老先生肖像画作,即感清雅。画面构图沉稳大气,人物造型朴实严谨,以形带神,注重将情感运于笔墨之间,却绝不以笔墨伤害画面造型。用色可谓沉而不暗,黑白相间的布鞋,深浅错落的灰袍,饱满红润的面颊,一个真实、丰满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用色上“沉稳”的分寸感和“劲健”的力度感,却又没有燥、躁之气。画作在深浅交织、光影错落的表达中,漾出些许雅致的格调。  细品之下,方见余味,画中黄老
期刊
吴之的“黑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文学艺术界来说确是一场空前浩劫,因为任何作品都可以“批判”为“大毒草”,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呀!我曾在一篇短篇小说的开头写了句:“太阳火猛,晒得路畔的小草都搭拉着脑袋。”即在广播中招来一顿狂批:“矛头直指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把他打翻在地,踏上一万只脚!”  毛泽东提出发展文艺的方针是:“百花齐放,
期刊
“下一件拍品,王叔晖的《西厢记》,1957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底价500元!”拍卖师话音刚落,竞拍者纷纷举牌,“1000元”“2000元”“2400元”……“3000元成交!”这是几年前发生在某次全国性连环画拍卖会的情形。除了《西厢记》,王叔晖创作的其他连环画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杨门女将》《赵梦桃》等,均深受连环画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无论是拍卖还是交易价格都在千元以上。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宜兴紫砂业掀起了制壶与陶刻的高潮。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们在紫砂茗壶上或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故当时名家刻陶的工价要比制作茗壶的壶坯价格高。  民国壶陶刻的落款一般要受到陶商与店号的制约。壶上署款以陶刻艺人的名号与店号为主,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