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交响乐团2012新音乐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音乐季,一个浓墨重彩的音乐季,一个承载着希望与变迁的音乐季。在这个新音乐季中,乐团将打造和推出一百场音乐会,与世界上数十位著名指挥家、独奏家合作,为广大听众奉献出数百首中外名曲。
特殊的春天礼赞
与以往相比,北京交响乐团2012新音乐季整整提前了半年开幕,且在规格提高、规模扩展、参与人数有了极大增长。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以浩大的声势和充实的内容吸引听众,从而达到真实、轰动而又辉煌的艺术效果。2月8日,新音乐季的首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举行。
这天晚上,该团音乐总监、指挥家谭利华亲自执棒,为首都的听众奉献了一台高难度的交响音乐会。除了中国作曲家王西麟的《太谷秧歌组曲》、张千一的《云南随想组曲》外,音乐会上最精彩的曲目当属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组曲。
对于北京交响乐团来说,演奏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是他们的强项。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将介绍和普及中国作品当作己任,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每当面对中国作品时,他们都会以从容的心态坦然处之。当晚音乐会上的两部中国作品,乐团演奏得相当轻松和随意。王西麟的《太谷秧歌组曲》是一部充满晋风情调的音诗,而张千一的《云南随想组曲》则是一部歌颂红土高原朴实民风的音画。谭利华在处理这两部作品时,强调了民俗方面的亲近感,使人们通过音乐,感受到了其中朴实的真情和巧妙的韵味。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真正的高潮。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组曲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当百人以上的乐团密密麻麻地坐满舞台时,谭利华信步走上指挥台,他并没有立即指挥乐团演奏,而是面对听众介绍起了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的《春之祭》。谭利华简明扼要的讲解,使现场的听众产生了一种企盼和期待的心情。
须臾,乐队中传出了独奏大管那段著名的高音旋律,这是《春之祭》第一部分,“大地的崇拜”的引子。接下来,随着谭利华清晰的手势和有力的控制,乐团颇为自信地演奏起来。人们听到,无论是“大地回春”中粗野的舞蹈节奏、非对称的多调性重叠、不规律的“反向”重音,还是“诱拐的游戏”中喧闹的掠夺段落、错综变化的繁复节奏、爆破轰鸣般的音响;无论是“智者的游戏”中圆号庄严的多声部音调,还是“大地之舞”中磅礴的气势和尖厉的刺激之声……乐团的演奏都显得栩栩如生、紧凑有序。
第二部分“献祭”同样如此,只是音乐上更加凸显了变化的韵味,开始的引子与其后“少女神秘的圆舞曲”,乐团的演奏在音色上产生了细腻的对比,带有俄罗斯风格的旋律如歌如诉,给人们带来了寂静、伤感和阴沉的感受。最后的“献祭的舞蹈”掀起了全曲的高潮,乐团以近似疯狂的野蛮节奏和持续不断的尖锐音响,将祭祀少女舞至筋疲力尽倒地而亡的场面表现得鲜活而又生动。
谭利华当晚表现出了超强的驾驭力,他镇定自若,从头至尾背谱指挥,给人以淡定自若之感。斯特拉文斯基这部超现实的艰难巨著,是其原始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作曲家在音乐构想上采用了大胆而富有创意的梦幻性思维,在表现手法上则以复杂多变的节奏、简练粗犷的旋律、刺耳的不谐和和声及多调性的层次布局为主,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张力和戏剧性效果。因此,世界上优秀的指挥家在指挥这部作品时,都会以极大的宣泄力量,将作品中强烈的“音乐暴力”和“自然野性”表现殆尽。同时,他们也会以适度的控制,将细腻的音色变化和抒情化的旋律处理得异常明朗,借以加强音乐上的鲜明对比。谭利华当晚的演释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些特点,他身上丰富的音乐激情及感染力,直接转化成了乐团演奏的动力,继而为音乐的完整表现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北京交响乐团在演奏中发挥出了浑厚而扎实的特点。管乐各声部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弦乐各声部则体现出了整体的优势特征。在《春之祭》的演奏过程中,乐团始终处在一种缜密和激情的状态中,音乐的表现夸张而充分,而纰漏则基本未见出现。如果说尚有不足的话,我认为弦乐的编制偏小了,大、中、小提琴若再增加几个谱台的人数,其厚重的效果定会更加令人满足。
三维全息动漫使音乐“活”起来
2012 北京交响乐团新音乐季中,有这样一套音乐会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三维全息动漫情景交响音乐会《乐器也疯狂》。这套音乐会是利用现代三维全息技术,为现场的交响乐演奏提供立体化、动漫化的形象,使之产生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效果的一次尝试。设计者在总体的音乐布局下,使用高科技手段,在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新鲜而又生动的动漫画面与形象。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导演还将整场音乐会设计为情节化和故事化的场面,以《露露和猪猪》教学法中的角色为主线,构成了一个四幕的交响音乐儿童剧。四幕的标题分别是:一、欢乐之城。二、音乐奇迹、唤醒。三、邪恶的女巫。四、积蓄力量,走向胜利。
《乐器也疯狂》音乐会于2月10、11日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两场,现场观众的反响积极而热烈。尤其是孩子们和带着孩子的家长,都被这一新颖的、充满乐趣的形式所吸引,剧场内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神态,他们在动漫效果的影响下,对音乐充满了兴趣。
音乐会设计者还将音乐与戏剧结合起来。在第一幕“欢乐之城”中,由乐团演奏家装扮的角色纷纷登场,他们既扮演情节中的人物,又手持乐器进行独奏、二重奏、四重奏,一时间,弦乐四重奏、木管四重奏及铜管合奏等形式,都由这些装扮成各类奇特人物的演奏家们表现了出来,使观众既了解了管弦乐团中的乐器特性及组合形式,又在欢快而随意的气氛中受到了剧情的感染。
整场音乐会中,三维全息动漫技术与音乐结合得最好的,是第二幕“音乐奇迹、唤醒”中《蓝色狂想曲》的段落。舞台上,纱幕后边是交响乐团,它的侧前方是钢琴独奏家,而那个猪猪则变成了一位小指挥家,它从观众席中与大家互动着走上舞台,时隐时现地穿梭在台上与台下,一会儿,它的动漫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憨厚可爱的姿态引人发笑。随着《蓝色狂想曲》音乐的进行,小猪猪与各种乐器的影像在屏幕中不断跳跃飞舞,其效果既幽默又有趣,非常吸引人。这种美国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表现手法,被设计者精心地借鉴和发展了。 《乐器也疯狂》音乐会在选曲中动了不少脑筋。音乐总监谭利华与动漫设计者一起,为观众选择了数十首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世界名曲,从巴赫的组曲和创意曲、格里格的“晨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选段、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普罗科菲耶夫的《基日中尉》选段,到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第六交响曲》第三乐章、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选段,还有结束曲——贝多芬的《欢乐颂》,可以说是丰富多样,绚烂多彩。这些音乐名作通过与三维全息动漫手法的结合,达到了立体而形象的深化目的,音乐就此“活”了起来。
牵手蒂博戴 展示新风范
2月19日,北京交响乐团新音乐季的第三套音乐会在中山音乐堂举行。这场音乐会有许多亮点,最突出的莫过于乐团与世界顶级钢琴家让-伊夫·蒂博戴(Jean-Yves Thibaudet)的合作。蒂博戴在北京交响乐团的协奏下,为现场听众演奏了格什温的《我找到了节奏》和李斯特的《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对于熟悉钢琴艺术的听众来说,蒂博戴的名字是并不陌生的。这位拥有法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钢琴家,是当今世界上最耀眼的音乐明星之一。当晚的音乐会上,蒂博戴向人们展示了他超强的演奏技巧和极佳的音乐表现力。
《我找到了节奏》是格什温的音乐剧《疯狂的女孩》中的一首歌曲,有着强烈而富有个性的爵士风格,自首演后,几乎成了爵士歌曲的范本。后来,有两位作曲家将它改编为钢琴与乐队的作品,蒂博戴当晚演奏的是威廉·舍恩费尔德改编的版本。他将这首乐曲演奏得活灵活现,激情四射、充满动感的爵士韵味在他的手下如同鲜活的“精灵”,无论是歌唱的乐句还是跳跃的段落,都显得晶莹剔透,栩栩如生。
李斯特的《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不常被人演奏的作品,然而它却是一首深刻而富有内涵的协奏曲,听起来比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更加成熟而富有特色。蒂博戴当晚的演奏似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他的双手像钢钳一般有力,双手的双音八度弹得如同单音般轻松流畅。他演奏的音乐恰似咆哮的火山,激流直下,一泻千里,有着震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北京交响乐团在谭利华的指挥下,奏出了纯正而又浑厚的声音。与蒂博戴合作,乐团竟然挑不出任何配合上的瑕疵,这是一种成熟功力的体现。应该说,他们的演奏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范。
音乐会下半场的曲目是西贝柳斯的《E小调第一交响曲》,这是一部充满激昂气息和浪漫情调的交响曲。谭利华的指挥可谓精确而细腻,他胸有成竹,背谱指挥,音乐处理得气势宏大且有条不紊,各乐章间的对比亦做得鲜明突出,其中第四乐章中的赋格段落挥得紧凑有序、激烈紧张,整部作品一气呵成,显得十分完整和富有生机。
列宾满场生辉 贾德令人钦佩
2月25日,北京交响乐团新音乐季的第四场音乐会照例在中山音乐堂举行,这是一场与国外一流演奏家、指挥家合作的音乐会。担任当晚音乐会指挥的是来自英国的指挥家詹姆斯·贾德(James Judd)。这是一位风格全面,才华突出的指挥家,近年来一直积极活跃在国际交响乐和歌剧演出的舞台上。他目前是指挥大师阿巴多在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的助理。
音乐会的开场曲目是贝多芬的《莱昂诺拉第三序曲》。贾德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很快进入了状态,尽管有些地方的处理略显匆忙,但音乐的整体气质与风格都很对路,整部作品演奏得十分顺畅,为整场音乐会开了个好头。
接下来登场的是国际“大腕”瓦吉姆·列宾(Vadim Repin),他与乐团合作演奏了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列宾拉琴很有气势,音量宏大,音色亮丽。他的演奏不拘一格,从头至尾充满个性,且具有名家所特有的坚定感和自信心。西贝柳斯的协奏曲有着浪漫般的即兴风格,列宾的演奏将这一特性表现得尤为充分。我很喜欢他演奏的第二乐章,其宽泛的、粗线条的诗意非常与众不同。第三乐章中,列宾遇到了一点儿麻烦,先是激动之下险些吃了一个“螺蛳”,幸得他经验丰富立即接了下去,“挽救”之快令听众几乎没有察觉。后面他又不幸跑了弦,演奏中自然出现了几个不准的音。好在他非常镇定,利用乐队演奏间奏段落时及时调弦,接下来的演奏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气势,其状态丝毫不落下风。
北京交响乐团的协奏为列宾添了不少彩,在贾德的控制下,乐团与独奏家之间做到了有机的配合,较之以往国内乐团演奏的协奏曲,“北交”当晚与列宾的合作真正做到了相合、相融、相竞。
下半场演奏的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是整场音乐会中的最佳亮点。贾德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超强的控制,他将勃拉姆斯音乐的深奥之处以符合逻辑的手法表现出来,整部交响曲挥得不急不躁,处处体现着厚积薄发的功力。从第一乐章开始,他就以镇定的情绪和清晰的手势引导着乐团,将奏鸣曲式中每个主题的呈示、变化和发展都做得条理清晰,而音乐的层次感则在这种清晰的条理中得到了自然的体现。到了第四乐章,贾德将音乐处理得非常浪漫、庄重和神圣,随着那个圣歌般的主题的展开,音乐层层递进,最后达到了全曲的高潮。此刻,勃拉姆斯的伟大精神境界在此得到了深刻而又充分的展现。
北京交响乐团在演奏“勃一”时,表现出的技术水平与艺术水平令我惊讶,若用几个简单的词来形容,那就是:镇定、纯正、成熟、辉煌。别的我不敢说,就当晚演奏的“勃一”来说,绝对是一流乐团的水准。
迎来春色换新颜
北京交响乐团今天的现状,是该团坚持了二十余年的艺术实践换来的。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音乐总监谭利华就立下雄心壮志,要以扎实的实际行动来完成振兴交响乐艺术的大业。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他率领乐团一步一个脚印,通过长期不断的艺术实践,逐步积累和提高了乐团的演奏经验和水平。如今,北京交响乐团的影响已伸向国外,每年一次的欧洲巡演扩大了它的知名度,而国际名牌的EMI唱片公司则每年为这个乐团录制两张唱片,截止到今年,唱片录制的总数将达到八张,这将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业绩。
“迎来春色换新颜”,新春伊始,谭利华在该团2012新音乐季开幕式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北京的音乐春天即将开始。”这是一句颇有分量的话,它道出了北京交响乐团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首都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开路先锋。这也是一句颇为感人的话,它表示出人们期待已久的音乐艺术大繁荣时代即将到来。
特殊的春天礼赞
与以往相比,北京交响乐团2012新音乐季整整提前了半年开幕,且在规格提高、规模扩展、参与人数有了极大增长。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以浩大的声势和充实的内容吸引听众,从而达到真实、轰动而又辉煌的艺术效果。2月8日,新音乐季的首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举行。
这天晚上,该团音乐总监、指挥家谭利华亲自执棒,为首都的听众奉献了一台高难度的交响音乐会。除了中国作曲家王西麟的《太谷秧歌组曲》、张千一的《云南随想组曲》外,音乐会上最精彩的曲目当属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组曲。
对于北京交响乐团来说,演奏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是他们的强项。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将介绍和普及中国作品当作己任,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每当面对中国作品时,他们都会以从容的心态坦然处之。当晚音乐会上的两部中国作品,乐团演奏得相当轻松和随意。王西麟的《太谷秧歌组曲》是一部充满晋风情调的音诗,而张千一的《云南随想组曲》则是一部歌颂红土高原朴实民风的音画。谭利华在处理这两部作品时,强调了民俗方面的亲近感,使人们通过音乐,感受到了其中朴实的真情和巧妙的韵味。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真正的高潮。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组曲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当百人以上的乐团密密麻麻地坐满舞台时,谭利华信步走上指挥台,他并没有立即指挥乐团演奏,而是面对听众介绍起了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的《春之祭》。谭利华简明扼要的讲解,使现场的听众产生了一种企盼和期待的心情。
须臾,乐队中传出了独奏大管那段著名的高音旋律,这是《春之祭》第一部分,“大地的崇拜”的引子。接下来,随着谭利华清晰的手势和有力的控制,乐团颇为自信地演奏起来。人们听到,无论是“大地回春”中粗野的舞蹈节奏、非对称的多调性重叠、不规律的“反向”重音,还是“诱拐的游戏”中喧闹的掠夺段落、错综变化的繁复节奏、爆破轰鸣般的音响;无论是“智者的游戏”中圆号庄严的多声部音调,还是“大地之舞”中磅礴的气势和尖厉的刺激之声……乐团的演奏都显得栩栩如生、紧凑有序。
第二部分“献祭”同样如此,只是音乐上更加凸显了变化的韵味,开始的引子与其后“少女神秘的圆舞曲”,乐团的演奏在音色上产生了细腻的对比,带有俄罗斯风格的旋律如歌如诉,给人们带来了寂静、伤感和阴沉的感受。最后的“献祭的舞蹈”掀起了全曲的高潮,乐团以近似疯狂的野蛮节奏和持续不断的尖锐音响,将祭祀少女舞至筋疲力尽倒地而亡的场面表现得鲜活而又生动。
谭利华当晚表现出了超强的驾驭力,他镇定自若,从头至尾背谱指挥,给人以淡定自若之感。斯特拉文斯基这部超现实的艰难巨著,是其原始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作曲家在音乐构想上采用了大胆而富有创意的梦幻性思维,在表现手法上则以复杂多变的节奏、简练粗犷的旋律、刺耳的不谐和和声及多调性的层次布局为主,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张力和戏剧性效果。因此,世界上优秀的指挥家在指挥这部作品时,都会以极大的宣泄力量,将作品中强烈的“音乐暴力”和“自然野性”表现殆尽。同时,他们也会以适度的控制,将细腻的音色变化和抒情化的旋律处理得异常明朗,借以加强音乐上的鲜明对比。谭利华当晚的演释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些特点,他身上丰富的音乐激情及感染力,直接转化成了乐团演奏的动力,继而为音乐的完整表现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北京交响乐团在演奏中发挥出了浑厚而扎实的特点。管乐各声部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弦乐各声部则体现出了整体的优势特征。在《春之祭》的演奏过程中,乐团始终处在一种缜密和激情的状态中,音乐的表现夸张而充分,而纰漏则基本未见出现。如果说尚有不足的话,我认为弦乐的编制偏小了,大、中、小提琴若再增加几个谱台的人数,其厚重的效果定会更加令人满足。
三维全息动漫使音乐“活”起来
2012 北京交响乐团新音乐季中,有这样一套音乐会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三维全息动漫情景交响音乐会《乐器也疯狂》。这套音乐会是利用现代三维全息技术,为现场的交响乐演奏提供立体化、动漫化的形象,使之产生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效果的一次尝试。设计者在总体的音乐布局下,使用高科技手段,在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新鲜而又生动的动漫画面与形象。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导演还将整场音乐会设计为情节化和故事化的场面,以《露露和猪猪》教学法中的角色为主线,构成了一个四幕的交响音乐儿童剧。四幕的标题分别是:一、欢乐之城。二、音乐奇迹、唤醒。三、邪恶的女巫。四、积蓄力量,走向胜利。
《乐器也疯狂》音乐会于2月10、11日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两场,现场观众的反响积极而热烈。尤其是孩子们和带着孩子的家长,都被这一新颖的、充满乐趣的形式所吸引,剧场内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神态,他们在动漫效果的影响下,对音乐充满了兴趣。
音乐会设计者还将音乐与戏剧结合起来。在第一幕“欢乐之城”中,由乐团演奏家装扮的角色纷纷登场,他们既扮演情节中的人物,又手持乐器进行独奏、二重奏、四重奏,一时间,弦乐四重奏、木管四重奏及铜管合奏等形式,都由这些装扮成各类奇特人物的演奏家们表现了出来,使观众既了解了管弦乐团中的乐器特性及组合形式,又在欢快而随意的气氛中受到了剧情的感染。
整场音乐会中,三维全息动漫技术与音乐结合得最好的,是第二幕“音乐奇迹、唤醒”中《蓝色狂想曲》的段落。舞台上,纱幕后边是交响乐团,它的侧前方是钢琴独奏家,而那个猪猪则变成了一位小指挥家,它从观众席中与大家互动着走上舞台,时隐时现地穿梭在台上与台下,一会儿,它的动漫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憨厚可爱的姿态引人发笑。随着《蓝色狂想曲》音乐的进行,小猪猪与各种乐器的影像在屏幕中不断跳跃飞舞,其效果既幽默又有趣,非常吸引人。这种美国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表现手法,被设计者精心地借鉴和发展了。 《乐器也疯狂》音乐会在选曲中动了不少脑筋。音乐总监谭利华与动漫设计者一起,为观众选择了数十首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世界名曲,从巴赫的组曲和创意曲、格里格的“晨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选段、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普罗科菲耶夫的《基日中尉》选段,到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第六交响曲》第三乐章、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选段,还有结束曲——贝多芬的《欢乐颂》,可以说是丰富多样,绚烂多彩。这些音乐名作通过与三维全息动漫手法的结合,达到了立体而形象的深化目的,音乐就此“活”了起来。
牵手蒂博戴 展示新风范
2月19日,北京交响乐团新音乐季的第三套音乐会在中山音乐堂举行。这场音乐会有许多亮点,最突出的莫过于乐团与世界顶级钢琴家让-伊夫·蒂博戴(Jean-Yves Thibaudet)的合作。蒂博戴在北京交响乐团的协奏下,为现场听众演奏了格什温的《我找到了节奏》和李斯特的《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对于熟悉钢琴艺术的听众来说,蒂博戴的名字是并不陌生的。这位拥有法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钢琴家,是当今世界上最耀眼的音乐明星之一。当晚的音乐会上,蒂博戴向人们展示了他超强的演奏技巧和极佳的音乐表现力。
《我找到了节奏》是格什温的音乐剧《疯狂的女孩》中的一首歌曲,有着强烈而富有个性的爵士风格,自首演后,几乎成了爵士歌曲的范本。后来,有两位作曲家将它改编为钢琴与乐队的作品,蒂博戴当晚演奏的是威廉·舍恩费尔德改编的版本。他将这首乐曲演奏得活灵活现,激情四射、充满动感的爵士韵味在他的手下如同鲜活的“精灵”,无论是歌唱的乐句还是跳跃的段落,都显得晶莹剔透,栩栩如生。
李斯特的《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不常被人演奏的作品,然而它却是一首深刻而富有内涵的协奏曲,听起来比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更加成熟而富有特色。蒂博戴当晚的演奏似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他的双手像钢钳一般有力,双手的双音八度弹得如同单音般轻松流畅。他演奏的音乐恰似咆哮的火山,激流直下,一泻千里,有着震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北京交响乐团在谭利华的指挥下,奏出了纯正而又浑厚的声音。与蒂博戴合作,乐团竟然挑不出任何配合上的瑕疵,这是一种成熟功力的体现。应该说,他们的演奏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范。
音乐会下半场的曲目是西贝柳斯的《E小调第一交响曲》,这是一部充满激昂气息和浪漫情调的交响曲。谭利华的指挥可谓精确而细腻,他胸有成竹,背谱指挥,音乐处理得气势宏大且有条不紊,各乐章间的对比亦做得鲜明突出,其中第四乐章中的赋格段落挥得紧凑有序、激烈紧张,整部作品一气呵成,显得十分完整和富有生机。
列宾满场生辉 贾德令人钦佩
2月25日,北京交响乐团新音乐季的第四场音乐会照例在中山音乐堂举行,这是一场与国外一流演奏家、指挥家合作的音乐会。担任当晚音乐会指挥的是来自英国的指挥家詹姆斯·贾德(James Judd)。这是一位风格全面,才华突出的指挥家,近年来一直积极活跃在国际交响乐和歌剧演出的舞台上。他目前是指挥大师阿巴多在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的助理。
音乐会的开场曲目是贝多芬的《莱昂诺拉第三序曲》。贾德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很快进入了状态,尽管有些地方的处理略显匆忙,但音乐的整体气质与风格都很对路,整部作品演奏得十分顺畅,为整场音乐会开了个好头。
接下来登场的是国际“大腕”瓦吉姆·列宾(Vadim Repin),他与乐团合作演奏了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列宾拉琴很有气势,音量宏大,音色亮丽。他的演奏不拘一格,从头至尾充满个性,且具有名家所特有的坚定感和自信心。西贝柳斯的协奏曲有着浪漫般的即兴风格,列宾的演奏将这一特性表现得尤为充分。我很喜欢他演奏的第二乐章,其宽泛的、粗线条的诗意非常与众不同。第三乐章中,列宾遇到了一点儿麻烦,先是激动之下险些吃了一个“螺蛳”,幸得他经验丰富立即接了下去,“挽救”之快令听众几乎没有察觉。后面他又不幸跑了弦,演奏中自然出现了几个不准的音。好在他非常镇定,利用乐队演奏间奏段落时及时调弦,接下来的演奏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气势,其状态丝毫不落下风。
北京交响乐团的协奏为列宾添了不少彩,在贾德的控制下,乐团与独奏家之间做到了有机的配合,较之以往国内乐团演奏的协奏曲,“北交”当晚与列宾的合作真正做到了相合、相融、相竞。
下半场演奏的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是整场音乐会中的最佳亮点。贾德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超强的控制,他将勃拉姆斯音乐的深奥之处以符合逻辑的手法表现出来,整部交响曲挥得不急不躁,处处体现着厚积薄发的功力。从第一乐章开始,他就以镇定的情绪和清晰的手势引导着乐团,将奏鸣曲式中每个主题的呈示、变化和发展都做得条理清晰,而音乐的层次感则在这种清晰的条理中得到了自然的体现。到了第四乐章,贾德将音乐处理得非常浪漫、庄重和神圣,随着那个圣歌般的主题的展开,音乐层层递进,最后达到了全曲的高潮。此刻,勃拉姆斯的伟大精神境界在此得到了深刻而又充分的展现。
北京交响乐团在演奏“勃一”时,表现出的技术水平与艺术水平令我惊讶,若用几个简单的词来形容,那就是:镇定、纯正、成熟、辉煌。别的我不敢说,就当晚演奏的“勃一”来说,绝对是一流乐团的水准。
迎来春色换新颜
北京交响乐团今天的现状,是该团坚持了二十余年的艺术实践换来的。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音乐总监谭利华就立下雄心壮志,要以扎实的实际行动来完成振兴交响乐艺术的大业。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他率领乐团一步一个脚印,通过长期不断的艺术实践,逐步积累和提高了乐团的演奏经验和水平。如今,北京交响乐团的影响已伸向国外,每年一次的欧洲巡演扩大了它的知名度,而国际名牌的EMI唱片公司则每年为这个乐团录制两张唱片,截止到今年,唱片录制的总数将达到八张,这将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业绩。
“迎来春色换新颜”,新春伊始,谭利华在该团2012新音乐季开幕式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北京的音乐春天即将开始。”这是一句颇有分量的话,它道出了北京交响乐团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首都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开路先锋。这也是一句颇为感人的话,它表示出人们期待已久的音乐艺术大繁荣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