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夏日的夜空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9日至8月12日,2012(第三届)上海夏季音乐节将以崭新的形象与广大观众见面。本届音乐节的主题“热古典”,寓意今年夏天音乐节将会掀起的一股古典音乐热潮,“热古典”也是音乐节所期望营造给观众的一种氛围。作为“热古典”主题的有力印证,本届音乐节将实现两个“跨”——音乐节会场横跨浦江两岸,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陆家嘴中心绿地为主会场,黄浦区的外滩源(原联合教堂)为分会场,隔江遥相呼应,形成音乐节强大的地理聚集效应。背靠陆家嘴金融中心建筑群和外滩历史风貌区的夜景,音乐将在浦江两岸同时响起。节目跨界制作,将大胆突破古典音乐单一元素的重围,引进电影音乐、流行、美国乡村、爵士乐等多媒体及跨界元素,跨界制作节目将占整个节目的一半,突破了历届音乐节之最。本届音乐节由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夏尔·迪图瓦担任联合总监。
  经过以往两届的运作,上海夏季音乐节在创意、规模和节目组织等方面正在迈向新的高度。本届夏季音乐节将史无前例地大胆突破古典音乐单一元素的重围,重磅呈现一个在各种风格中游走得游刃有余、全新的富有生机的古典音乐形象。
  本届音乐节的重头节目汇集在主会场陆家嘴中心绿地中搭建的篷房音乐厅中,音乐厅大约可容纳一千名观众。连续十五天每晚举行的音乐会分为四大系列——“荧屏传说”系列包含“交响指环王”、“BBC纪录片音乐会《蓝色星球》”、“俄罗斯荧幕的记忆”,其中前两场节目均为首次引进中国,《蓝色星球》在英国也是在户外搭蓬进行演出,此次乃仅此一次的“本真”演出;“交响指环王”结合大屏幕和现场的乐团、合唱团,必将带来影院所无法体验到的震撼的视听效果。“跨界之声”系列包含“舞动邓丽君”“Blake四人组跨界演唱会”“夏日披头士音乐会”“美国乡村之音——罗马水牛乐队”。“大家速写”系列包含“上交十四琴”“陈萨钢琴音乐会”“中华美声之夜”。“轻松古典”系列满足了古典音乐迷的需求,来自圣彼得堡老牌“劲旅”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乐团、大提琴家娜塔莉娅·古特曼都将首次亮相中国;迪图瓦和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将献演配合今夏奥运会的“伦敦专场”;小提琴家克洛依·汉斯利普、钢琴家王珏等将携手为本届音乐节推波助澜。相信本届音乐节将使乐迷朋友们领略到古典音乐在夏日夜空中的独特风情,并且像柏林、伦敦、琉森的市民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夏季音乐节。
其他文献
我第一次听见古斯达夫·杰纳(Gustav Jenner,1865-1920)这位音乐家的名字,是在ABC FM古典音乐电台,那次播放的是他的《F大调钢琴四重奏》。我很喜欢,于是买来了CPO公司出的两张一套杰纳的室内乐作品。然后,就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杰纳的生平和他的其他作品。  古斯达夫·杰纳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学者,1865年12月3日出生在德国北部一个叫思尔特(Sylt)的岛上。他的祖先是苏
期刊
最近,得到了一张唱片,内容是关于一对父子的,这不由得使本人联想起其他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一系列“父与子”题材的作品:有屠格涅夫创作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有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布劳恩风行于二十世纪、充满着人性睿智的漫画全集,有当代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完成于二十一世纪的那部极具诗意且唯美的同名电影,当然还有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陈强、陈佩斯父子亲任主演的北影厂中国影片。这些作品无论其以何种艺术形
期刊
● -周士红, ○ -谢迪  ● 按年龄层次来划分,你应该属于相对年轻的乐迷,请你首先来聊一聊作为年轻人,你是如何喜欢上古典音乐的?  ○ 我的年龄属于八O后,四到七岁时曾在父母的安排下短暂学习过钢琴,但我想要特别澄清的是,仅就个人而言,我学习钢琴的痛苦经历和我日后喜欢古典音乐基本无关。我真正痴迷古典音乐是从十六岁开始,至今大概十六年左右,主观上属于一不留神,客观上算是顺理成章,因为我从十岁起就有
期刊
十九世纪中叶,在音乐艺术的园地里绽开了一朵奇葩,这就是被称为“诗的管弦乐”的交响诗。  “交响诗”的名称为李斯特所创用,1854年他的《塔索》在魏玛演出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名称。这是指一种单乐章的标题音乐,李斯特认为作曲家通过这种体裁,可以“在其中重现他心灵的印象和经历,以便和它们发生交往”。  李斯特以后,理查·施特劳斯和西贝柳斯等人称他们的交响诗为“音诗”;有时因创作题材的不同又有“交响音画”
期刊
这是2012年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次星期广播音乐会。演出开始,一男一女、一左一右,这对双钢琴演奏组合瞬间用极富戏剧张力的《大探戈》抓住了观众的眼睛和耳朵。九十分钟的音乐会中,台下观众无论老少都几乎没人分过神,独奏曲目《格拉纳达之夜》《小丑的晨歌》《塞维尔圣礼》《内心印象》等曲目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虽都不是非常耳熟能详的作品,但两位演奏家精致而细腻的演释却似乎牢牢掌控着整个上海音乐厅的气场;整场音乐会以双钢
期刊
以前写过一篇关于《为沙皇和他家属作的音乐》的文章。(见《音乐爱好者》2011年第6期)最近又买到两张一套跟沙皇有关的唱片,名叫《圣彼得堡朝廷的室内乐》,十分精彩。  十八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当然也影响了俄国朝廷未来的音乐生活。彼得大帝本身对音乐并无兴趣,据说,他曾对汉诺威公主说过:“我宁愿去航海或者去放焰火,也不愿去听音乐。”但是他却想把他的朝廷改造得十分西方化,
期刊
在中文语境中,作为音乐家的罗忠镕与勋伯格,他们的名字时常一同出现。  1973年,罗忠镕翻译了勋伯格的《和声学》,他评价此书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传统和声的理论著作之一”;罗忠镕还曾为《现代音乐鉴赏辞典》撰写“勋伯格”词条,强调勋伯格的音乐“并非人们往往误解的那样是过分理智而非感情的”;罗忠镕在勋伯格十二音序列基础上所独创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技法,在西方思维与中国意蕴中找到平衡,成为中国当
期刊
如果问哪个领域的历史录音种类最多,答案肯定是声乐。那个时代最容易录制的就是唱歌,而且声音效果最好的也是唱歌,人声没有乐器那么宽的音域——没有高频也没有低频,也不像交响乐队那么难伺候——对着拾音号筒唱就行了。大多数歌剧咏叹调或艺术歌曲也都比较短,适合四分多钟一面的唱片,伴奏也容易,一台钢琴就能解决问题,而且那不是主角,有个响就行了。那个时代的录音没法剪辑,也没有什么混响处理,反倒更真实地反映了歌手的
期刊
如果将瓦格纳、布鲁克纳与勃拉姆斯这三位作曲家放在一起并作为话题的中心来谈论交响乐,听来颇有“奢华”之感。这题目太大,做博士论文或写学术专著都可以。但是,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Staatskapelle Dresden)2012年10月底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两场音乐会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它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三位大师的创作,将其作为一个“音乐史话题”来言说晚期浪漫派交响乐艺术的辉煌。  先看看这两场音乐会
期刊
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是国内首个每年夏季定期举办的大型古典音乐节,由上海交响乐团于2010年创办,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夏尔·迪图瓦担任联合总监。举办了两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在今年的7月29日将迎来第三届。而今年一改传统交响作品为开幕式音乐会的惯例,引人入胜地以多媒体的交响电影配乐《指环王》音乐会拉开帷幕,以《蓝色星球》纪录片配乐作为第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