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物理案例式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实验性、探究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较,案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案例中系统、集中地展现着学科多样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精髓,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知识载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于案例式教学策略,是迎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学生质疑、析疑、探疑、解疑、答疑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教学方法,它是科学化、高效性、开放化且符合教师教学规律与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策略经过长久的实践与运用,其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于是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肯定与支持,案例式教学策略逐步成为活跃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探索性与求知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将案例式教学策略渗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案例式教学策略可高效实现初中物理新课改目标.初中物理新课改目标旨在激励教学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与进取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而案例式教学策略能满足物理新课改要求.
  第二,案例式教学策略能及时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学生物理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
  2.1基于教材要义设置案例,践行案例式教学策略
  毋庸置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案例式教学策略的前提是设置科学、合理的物理案例.当然,物理案例的设置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一定设置要求的.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案例的设置应基于物理教材要义、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兴趣等,尽可能使设置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案例设置不能随意而为,更不能信手拈来,要紧扣教材要义与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应做到:一是认真研读教材,使案例透彻教材目标,彰显教材内容;二是基于学生学习兴趣,设置生动、丰满且吸引力强的典型案例,最好能触动学生情感之弦.
  例如,在《浮力》的实践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浮力与下沉物体重力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案例:“将同一个煮熟的鸭蛋放入不同的液体中,最终都可以顺利下沉吗?”这样的问题案例,不能紧扣教材内容,也会使学生通过探究最终得出“只有浮力小于重力,物体才会下沉”的结论.
  2.2创设互动性案例教学氛围,践行案例式教学策略
  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物理教学手段有赖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果师生、生生之间不能实现轻松愉快、毫无芥蒂的互动与交流,案例式教学的实施将是纸上谈兵.因此,创建互动性的案例教学氛围是推动案例式教学策略高效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做到:一是基于案例条件内容适度发问,并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做到师生轻松“对话”;二是在案例分析中善于发挥教师循序善诱、逐步深入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提高探究与辨析能力;三是注重案例反思阶段的归纳,鼓励学生探究创新型解题思路与方式.
  例如,在《物质的密度》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案
  例:“体积是30 cm3的铝球,质量是54 g,问:(1)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这是一个难度适中的题目,在解题前教师可以发问:“上述案例条件给出的内容是什么?涉及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点,解题时主要应用到哪些物理公式?”.学生通过探析案例条件,在简单分析讨论和教师步步引导之下,大部分人都能轻松解决这一题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2.3在案例分析中渗透探究意识,推动案例式教学
  在初中物理案例教学分析中渗透探究意识,是发散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物理教学效率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只有在案例分析中渗透探究意识才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物理分析能力,推动案例式教学的进展.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设置探究性、典型性、实效性和应用性强的物理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探究、归纳的基础上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例如,在《凸透镜成象的规律》实践教学中,教授设置以下案例:“某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位于主光轴的一个光源点S距透镜21 cm,求点的具体位置”.这一题目本身简单教师可以适当变换以下条件,激活学生思维“如果用黑色东西将透镜遮掉一半,所成的像有什么异同?”这样具有探究意义的案例不仅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同时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多样化能力方面至关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素养,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案例设置要求、案例分析原则、案例教学氛围等方面将案例教学策略不断践行到实处,不断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步入更加科学、高效的运行轨道,使初中物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在求解力学问题时,我们常常要用到动量定理,可以使得解题过程简捷、明了.但是,如果稍有疏忽也很容易出错.在运用动量定理求解有关的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动量定理的矢量性  例1科学家们设想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用太阳帆来加速星际宇宙飞船.按照近代光的粒子说,由光量子组成,飞船在太空中张开太阳帆,使太阳光垂直射到太阳帆上,太阳帆的面积为S,太阳帆对光的反射率为100%.设太阳帆上每
期刊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受力分析又是力学的基础,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总结出了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八种方法.  1力的合成和分解法  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
期刊
对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问题中主要是以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为主,以绳和杆的问题居多.同学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分不清什么是合速度,什么是分速度.而关于这类问题的求解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和技巧.  1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对于这种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速度投影定理.  速度投影定理:同一瞬时,刚体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这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如图1所示.那么,此时有(vB)AB=(vA)AB.  此外
期刊
1背景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即“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三点要求是时代精神的南通表达,其出发点是为了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塑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真正还课堂于学生.但在落实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由于观念的陈旧、教学素养的差异、惰性的影响,加上对课
图象法是物理学中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也是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中经常会遇到三种图象:  第一种: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在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外电路的电阻R使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遵循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表达式U=E-Ir.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在给定导体(电阻R)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而
期刊
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的观念根深蒂固,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存在着过分统一、死板教条的弊病,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学生分组实验虽然是学生动手,但实验目的、仪器准备、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全部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仅仅是熟悉仪器,然后按步骤进行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果.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者是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通常可以选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比例关系去求解.若在求解的过程中再结合一些重要的推论,就可
期刊
心理学中有个“自我限制”的案例,说的是跳蚤跳跃的高度能达到自身高度的400倍左右,堪称跳高冠军.但在跳蚤上面盖了一个杯子,一段时间以后,即使没有杯子,跳蚤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局限在狭小的思维界域内,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来自南通市多所学校的学
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算得上高效?笔者理解高效的课堂应该致力于合理的教学时间内,实现让更多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即用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让学生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高效的物理课堂应该是目的性极强的,而教学过程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高效物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离不开科学的方法的渗透.  什么是知法并行?简单的字面意思是知识和方法同时进行.而“知法并行”教学模式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科学方法为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动生电动势,这是由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使自由电荷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产生的;当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生电动势,这是由于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而产生的.此时的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在一些电磁感应问题中,这样的电源常常有两个,同学们在求解此类问题时,有些同学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还有些同学常因考虑不周,顾此失彼,导致解题错误.为了提高同学们求解此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