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上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问题情景的创设方式——设计相互矛盾的问题,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系统性问题,设计延伸性问题,设计热点问题;问题呈现的方式——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从生物史中引出;教学中应把握好问题的两个“度”——难度、角度。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
知识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如果把问题设计仅限于知道、领会的层次,则属于低水平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在分析、综合、评价的层次,则属于高水平问题。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设计问题的基本形式有两种:(1)事实性问题。例如:在教学《基因的分离规律》时提出:①为什么都为双眼睑的夫妇,多数的子女为双眼睑?②为什么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睑,而你却是单眼睑?③为什么父母一方为单眼睑,一方为双眼睑,子女只像其中的一方?④为什么父母都是单眼睑,子女必定是单眼睑?(2)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如:在讲“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你连续磕带盐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②新鲜的鱼用食盐腌后不变质,为什么?③家庭养花,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引起花卉萎焉?显然这类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经过思考、分析、综合才能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这类问题属于高水平问题,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应多应用这类问题。
启发思考性问题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举例说明常用的几种:
1.设计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如在学习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提出以下问题:一个性母细胞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学生经过讨论,回答两种类型的配子。教师接着再问:F1黄圆豌豆(YyRr)自交时,产生的配子为什么是四种而不是两种?即产生的配子不是YR、yr或者Yr、yR两种;而是YR、Yr、yR、yr四种。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性母细胞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但一株自交的黄圆豌豆(YyRr)上要结出许多粒种子,由此推断,F1自交时,是多个性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每个性母细胞产生两种配子,多个性母细胞就接近四种配子。同学们经过讨论,终于掌握了这些内容。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辨析,不仅使学生从矛盾和冲突中跳出来(明确了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进行辨析,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2.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由于开放性问题具有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不确定性,过程的探究性,情景的模拟性等特征,对考查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否培养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例如下列问题: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1)外来物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什么?(2)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激发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从以惯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问题呈现的方式
1.问题从日常生活实例中引出
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不明道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答案就在生物学知识之中,在教学之余,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能力。例如:为什么清晨不宜在树林或花丛中早锻炼?冬天如何储存大白菜?为什么“胖人怕热,瘦子怕冷”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提出许多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发生在身边的现象,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到学有所用。
2.问题从教材的相关史料中引出
通过生物史的展示,了解生物学家对科学的探究过程,从中感悟科学精神及科学大师的智慧;或者从生物知识中得到启示。在学生学完“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后,插入史料“英国皇家血友病史”:利用史料来对知识进行应用性的归纳,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遗传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要把握好的两个“度”
为了让提问真正成为探究式教学的灵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个“度”:
1.选择好问题的难度
在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最近发展区”。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
2.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如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等。另外,高中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而概念化的、老生常谈式的提问,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换个角度,采用新的说法,增加问题的形象性、启发性,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提问在新课程理念下有了新的内涵,课堂提问的效果,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问题有多难,而是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高水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教学技巧,对问题回答作出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意识,发展学生高品质的思维能力。
【组稿编辑:滕长宝】
(作者单位:131400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
知识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如果把问题设计仅限于知道、领会的层次,则属于低水平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在分析、综合、评价的层次,则属于高水平问题。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设计问题的基本形式有两种:(1)事实性问题。例如:在教学《基因的分离规律》时提出:①为什么都为双眼睑的夫妇,多数的子女为双眼睑?②为什么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睑,而你却是单眼睑?③为什么父母一方为单眼睑,一方为双眼睑,子女只像其中的一方?④为什么父母都是单眼睑,子女必定是单眼睑?(2)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如:在讲“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你连续磕带盐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②新鲜的鱼用食盐腌后不变质,为什么?③家庭养花,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引起花卉萎焉?显然这类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经过思考、分析、综合才能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这类问题属于高水平问题,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应多应用这类问题。
启发思考性问题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举例说明常用的几种:
1.设计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如在学习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提出以下问题:一个性母细胞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学生经过讨论,回答两种类型的配子。教师接着再问:F1黄圆豌豆(YyRr)自交时,产生的配子为什么是四种而不是两种?即产生的配子不是YR、yr或者Yr、yR两种;而是YR、Yr、yR、yr四种。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性母细胞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但一株自交的黄圆豌豆(YyRr)上要结出许多粒种子,由此推断,F1自交时,是多个性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每个性母细胞产生两种配子,多个性母细胞就接近四种配子。同学们经过讨论,终于掌握了这些内容。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辨析,不仅使学生从矛盾和冲突中跳出来(明确了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进行辨析,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2.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由于开放性问题具有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不确定性,过程的探究性,情景的模拟性等特征,对考查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否培养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例如下列问题: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1)外来物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什么?(2)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激发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从以惯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问题呈现的方式
1.问题从日常生活实例中引出
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不明道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答案就在生物学知识之中,在教学之余,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能力。例如:为什么清晨不宜在树林或花丛中早锻炼?冬天如何储存大白菜?为什么“胖人怕热,瘦子怕冷”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提出许多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发生在身边的现象,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到学有所用。
2.问题从教材的相关史料中引出
通过生物史的展示,了解生物学家对科学的探究过程,从中感悟科学精神及科学大师的智慧;或者从生物知识中得到启示。在学生学完“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后,插入史料“英国皇家血友病史”:利用史料来对知识进行应用性的归纳,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遗传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要把握好的两个“度”
为了让提问真正成为探究式教学的灵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个“度”:
1.选择好问题的难度
在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最近发展区”。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
2.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如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等。另外,高中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而概念化的、老生常谈式的提问,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换个角度,采用新的说法,增加问题的形象性、启发性,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提问在新课程理念下有了新的内涵,课堂提问的效果,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问题有多难,而是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高水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教学技巧,对问题回答作出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意识,发展学生高品质的思维能力。
【组稿编辑:滕长宝】
(作者单位:131400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