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师一项艰巨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平时一点一滴就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以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由于它纵览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心理氛围,发挥情感作用
教师往往以学科为本位,把本应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固定于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漠不关心。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之间的交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状态中,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情感的调节作用: 1.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2.重视情感对思维的激励作用,要多使用激励性评价。学生有愉悦的的心理体验,则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能够使学生思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精神状态。3.用教师的激情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教师要拥有和保持一份激情,恰如其分地应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从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参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变换知识载体,建立思维线索
教师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地理认知结构,逐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地理认知结构。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这个建立过程就是对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灵活运用知识,建立运用知识的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可以通过以下思路来进行:可以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整合;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整合;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的形成条件进行整合;围绕区域地图,对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围绕热点问题,对地理长效问题进行整合;围绕学生的思维难点,对地理难点问题进行知识的整合;围绕地理简图,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类整合。
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更换上课主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这很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假若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或学习,对某一内容提出疑问,让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老师要少用“是”、“否”等表示选择意愿的词语,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和“主动汲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及“主动寻找答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地壳为什么运动②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满堂灌。教师必须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教学要突出重、难点,联系实际,当书本上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分歧的问题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办法。讨论课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活跃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讨论课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科研态度及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发及创新思维的过程。通过演示后得出结论或许并不一定非常完整,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假想,在演示中发现问题或新的观点。这一过程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地壳运动”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相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在通过演示介绍大陆漂移后,学生提出了今后大西洋将成为世界唯一的海洋的看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演示证实了自己的推论。演示课的开展为证实学生的创新的观点提供了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其创新思维。日月食、流星雨、陨石,太多的天体现象及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供条件。
五、改变传统的反馈及测试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有效且及时的反馈能够提高学习质量”。传统的反馈往往是学生应付完作业后应付考试,毫无兴趣可言。传统的反馈及测试,只要背就能掌握,平时不学习,在最后的考试中也可能取得高分数。学生只是在记录或记忆一个个老师规定的内容,他们只是机械地去完成作业,完成考试,思维根本没有启动。地理学科其实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更多的应当是理解和应用。教师应该给学生空间去总结和概括,自己去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综合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如进行“气候类型对比”时,由学生提出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将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这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创新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同类知识也起到了复习巩固、深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无需死记硬背牢记了知识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重在创新。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师一项艰巨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平时一点一滴就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以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由于它纵览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心理氛围,发挥情感作用
教师往往以学科为本位,把本应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固定于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漠不关心。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之间的交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状态中,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情感的调节作用: 1.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2.重视情感对思维的激励作用,要多使用激励性评价。学生有愉悦的的心理体验,则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能够使学生思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精神状态。3.用教师的激情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教师要拥有和保持一份激情,恰如其分地应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从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参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变换知识载体,建立思维线索
教师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地理认知结构,逐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地理认知结构。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这个建立过程就是对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灵活运用知识,建立运用知识的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可以通过以下思路来进行:可以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整合;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整合;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的形成条件进行整合;围绕区域地图,对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围绕热点问题,对地理长效问题进行整合;围绕学生的思维难点,对地理难点问题进行知识的整合;围绕地理简图,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类整合。
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更换上课主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这很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假若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或学习,对某一内容提出疑问,让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老师要少用“是”、“否”等表示选择意愿的词语,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和“主动汲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及“主动寻找答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地壳为什么运动②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满堂灌。教师必须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教学要突出重、难点,联系实际,当书本上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分歧的问题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办法。讨论课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活跃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讨论课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科研态度及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发及创新思维的过程。通过演示后得出结论或许并不一定非常完整,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假想,在演示中发现问题或新的观点。这一过程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地壳运动”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相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在通过演示介绍大陆漂移后,学生提出了今后大西洋将成为世界唯一的海洋的看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演示证实了自己的推论。演示课的开展为证实学生的创新的观点提供了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其创新思维。日月食、流星雨、陨石,太多的天体现象及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供条件。
五、改变传统的反馈及测试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有效且及时的反馈能够提高学习质量”。传统的反馈往往是学生应付完作业后应付考试,毫无兴趣可言。传统的反馈及测试,只要背就能掌握,平时不学习,在最后的考试中也可能取得高分数。学生只是在记录或记忆一个个老师规定的内容,他们只是机械地去完成作业,完成考试,思维根本没有启动。地理学科其实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更多的应当是理解和应用。教师应该给学生空间去总结和概括,自己去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综合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如进行“气候类型对比”时,由学生提出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将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这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创新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同类知识也起到了复习巩固、深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无需死记硬背牢记了知识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重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