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打击乐器和音乐活动的定义
打击乐器又称“敲击乐器”,是指通过敲击乐器本体而产生音响效果的乐器。常用的打击乐器主要有:木鱼、响棒、三角铁、木琴、和各种锣、铃、鼓等。
音乐活动在教学中是指以音乐为主导,师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参与互动展开的一种教学模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卓娅认为:音乐活动,是能够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机会的重要社会实践领域之一。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能够获得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认识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
在启智教育的音乐活动里,则更注重通过启智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结构来设计活动目标,使音乐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功能性。
二、通过打击乐器在启智音乐活动中的运用,能有效发展启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发展认知能力
发展启智学生的认知能力,着重提高启智学生的感知觉能力、颜色概念、形状概念等。通过打击乐器的听辨练习,能提高启智学生感知觉能力中视觉、听觉能力的运用。
2.发展小肌肉能力
启智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技巧学习,能对伸手拾放物品、双手配合运用、手眼协调、基本操作这四项基础能力进行训练。通过这四项基础能力的训练,能提高启智学生精细操作能力的运用,促进小肌肉的能力发展。
3.发展大肌肉能力
启智学生通过参与结合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加强稳定性能力里的摇晃、伸展、转等能力,发展操作性活动能力里的敲击技能,同时提高移动性活动能力里的行走能力,促进大肌肉的能力发展。
笔者通过学习和大量的课堂实践认为:通过打击乐器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运用,能有效的巩固与提高启智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加大、小肌肉的训练机会,提高人际关系的互动与合作,进而加强启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
三、打击乐器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实际运用
通过打击乐器(本文以三角铁和双响筒为例)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我总结了一些较为有效、多样的活动方法,内容设计结合大部分启智学生的学习情况,主教老师和助教老师分工明确,从打击乐器的音色分辨--打击乐器的练习技巧--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与配对游戏,教学内容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有所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打击乐器的听辨,加强学生感知觉能力中听觉的运用,提高学生对声音的分辨力:
(1)老师分别敲击两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的声音。
(2)在学生面前摆放两种乐器,,助教老师在其身后敲击其中一种乐器,通过听辨乐器声音,让学生指出或说出声音对应乐器,主教老师敲击学生所指出的乐器,让学生听辨和助教老师敲击的乐器是否一样。
通过对打击乐器的听辨,加强学生听觉的运用,刺激学生对乐器的听觉感受。
2.通過学习打击乐器的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的训练,发展小肌肉和大肌肉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的感知力与力度控制能力:
(1)老师分别敲击乐器,学生观察老师敲击乐器的动作; 接着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敲击乐器,看谁的动作最准确;
(2)让学生站立,老师播放明亮欢快音量较强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有力的敲击手中的双响筒。
(3)让学生原地坐下,老师播放柔和音量较弱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轻轻的敲击手中的三角铁。
(4)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结合肢体动作,播放欢快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边围着圈走,边用力的敲击双响筒;播放柔和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坐下跟随着柔和的音乐。边点头边轻轻敲击三角铁;
通过对打击乐器操作技能的学习,能很好的针对双手配合运用、手眼协调、基本操作能力这三项基础能力进行训练。通过对基础能力的训练,增加小肌肉和大肌肉的锻炼机会,加强启智学生精细操作能力的运用,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的感知力与力度控制能力,促进肢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3.通过颜色与器乐配对,加强学生对听觉、视觉的运用,促进听觉、视觉和肢体动作的协调参与:
(1)老师拿出亮黄色和深蓝色的正方垫子,让学生辨别这两个颜色并引导学生对比(两个颜色一个是亮的一个是暗的)。
(2)老师将双响筒放在亮黄色的正方垫子上,三角铁放在深蓝色的正方垫子上。接着老师敲击手双响筒,让学生仔细听,告诉学生双响的声音像亮黄色垫子的颜色一样明亮,接着敲击三角铁,让学生仔细听,告诉学生三角铁的声音和深蓝色的垫子一样是柔和的。接着让学生坐在相应的垫子上敲击乐器,学生理解乐器与颜色的配对,从而感知乐器声音的色彩。
(3)颜色和器乐的配对游戏
将若干个三色(黄色 蓝色 绿色)的正方垫子打乱拼成一个正方形,在正方形的垫子前面放置一个黄色垫子和深蓝色垫子,并对应放上相应的乐器。(如图0-1所示)
游戏规则:
三个学生为一组,老师播放音乐,两个学生跟着音乐在正方形的垫子上顺时针行走,音乐停,另一个学生敲击乐器,学生根据乐器声音站到相应颜色的格子里,让全班参与分辨对错,答对可全班鼓掌奖励,答错时老师要求学生站到绿色的垫子上,再听一次,让学生重新选择,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直到学生答对为止。
通过颜色与打击乐器的配对和相应的游戏,能刺激学生感知觉中听觉与视觉的配对,训练移动性活动能力里的行走能力,促进听觉、视觉和肢体动作的协调参与。
总而言之,根据我在课堂的实际教学显示,通过打击乐器,设计的一系列丰富、有趣多样的音乐活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巩固与发展启智学生的认知能力中的感知觉能力,加强大、小肌肉的训练机会,发展人际互动与合作技巧,进而增强启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
打击乐器又称“敲击乐器”,是指通过敲击乐器本体而产生音响效果的乐器。常用的打击乐器主要有:木鱼、响棒、三角铁、木琴、和各种锣、铃、鼓等。
音乐活动在教学中是指以音乐为主导,师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参与互动展开的一种教学模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卓娅认为:音乐活动,是能够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机会的重要社会实践领域之一。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能够获得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认识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
在启智教育的音乐活动里,则更注重通过启智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结构来设计活动目标,使音乐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功能性。
二、通过打击乐器在启智音乐活动中的运用,能有效发展启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发展认知能力
发展启智学生的认知能力,着重提高启智学生的感知觉能力、颜色概念、形状概念等。通过打击乐器的听辨练习,能提高启智学生感知觉能力中视觉、听觉能力的运用。
2.发展小肌肉能力
启智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技巧学习,能对伸手拾放物品、双手配合运用、手眼协调、基本操作这四项基础能力进行训练。通过这四项基础能力的训练,能提高启智学生精细操作能力的运用,促进小肌肉的能力发展。
3.发展大肌肉能力
启智学生通过参与结合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加强稳定性能力里的摇晃、伸展、转等能力,发展操作性活动能力里的敲击技能,同时提高移动性活动能力里的行走能力,促进大肌肉的能力发展。
笔者通过学习和大量的课堂实践认为:通过打击乐器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运用,能有效的巩固与提高启智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加大、小肌肉的训练机会,提高人际关系的互动与合作,进而加强启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
三、打击乐器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实际运用
通过打击乐器(本文以三角铁和双响筒为例)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我总结了一些较为有效、多样的活动方法,内容设计结合大部分启智学生的学习情况,主教老师和助教老师分工明确,从打击乐器的音色分辨--打击乐器的练习技巧--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与配对游戏,教学内容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有所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打击乐器的听辨,加强学生感知觉能力中听觉的运用,提高学生对声音的分辨力:
(1)老师分别敲击两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的声音。
(2)在学生面前摆放两种乐器,,助教老师在其身后敲击其中一种乐器,通过听辨乐器声音,让学生指出或说出声音对应乐器,主教老师敲击学生所指出的乐器,让学生听辨和助教老师敲击的乐器是否一样。
通过对打击乐器的听辨,加强学生听觉的运用,刺激学生对乐器的听觉感受。
2.通過学习打击乐器的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的训练,发展小肌肉和大肌肉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的感知力与力度控制能力:
(1)老师分别敲击乐器,学生观察老师敲击乐器的动作; 接着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敲击乐器,看谁的动作最准确;
(2)让学生站立,老师播放明亮欢快音量较强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有力的敲击手中的双响筒。
(3)让学生原地坐下,老师播放柔和音量较弱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轻轻的敲击手中的三角铁。
(4)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结合肢体动作,播放欢快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边围着圈走,边用力的敲击双响筒;播放柔和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坐下跟随着柔和的音乐。边点头边轻轻敲击三角铁;
通过对打击乐器操作技能的学习,能很好的针对双手配合运用、手眼协调、基本操作能力这三项基础能力进行训练。通过对基础能力的训练,增加小肌肉和大肌肉的锻炼机会,加强启智学生精细操作能力的运用,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的感知力与力度控制能力,促进肢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3.通过颜色与器乐配对,加强学生对听觉、视觉的运用,促进听觉、视觉和肢体动作的协调参与:
(1)老师拿出亮黄色和深蓝色的正方垫子,让学生辨别这两个颜色并引导学生对比(两个颜色一个是亮的一个是暗的)。
(2)老师将双响筒放在亮黄色的正方垫子上,三角铁放在深蓝色的正方垫子上。接着老师敲击手双响筒,让学生仔细听,告诉学生双响的声音像亮黄色垫子的颜色一样明亮,接着敲击三角铁,让学生仔细听,告诉学生三角铁的声音和深蓝色的垫子一样是柔和的。接着让学生坐在相应的垫子上敲击乐器,学生理解乐器与颜色的配对,从而感知乐器声音的色彩。
(3)颜色和器乐的配对游戏
将若干个三色(黄色 蓝色 绿色)的正方垫子打乱拼成一个正方形,在正方形的垫子前面放置一个黄色垫子和深蓝色垫子,并对应放上相应的乐器。(如图0-1所示)
游戏规则:
三个学生为一组,老师播放音乐,两个学生跟着音乐在正方形的垫子上顺时针行走,音乐停,另一个学生敲击乐器,学生根据乐器声音站到相应颜色的格子里,让全班参与分辨对错,答对可全班鼓掌奖励,答错时老师要求学生站到绿色的垫子上,再听一次,让学生重新选择,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直到学生答对为止。
通过颜色与打击乐器的配对和相应的游戏,能刺激学生感知觉中听觉与视觉的配对,训练移动性活动能力里的行走能力,促进听觉、视觉和肢体动作的协调参与。
总而言之,根据我在课堂的实际教学显示,通过打击乐器,设计的一系列丰富、有趣多样的音乐活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巩固与发展启智学生的认知能力中的感知觉能力,加强大、小肌肉的训练机会,发展人际互动与合作技巧,进而增强启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