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击乐器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打击乐器和音乐活动的定义
  打击乐器又称“敲击乐器”,是指通过敲击乐器本体而产生音响效果的乐器。常用的打击乐器主要有:木鱼、响棒、三角铁、木琴、和各种锣、铃、鼓等。
  音乐活动在教学中是指以音乐为主导,师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参与互动展开的一种教学模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卓娅认为:音乐活动,是能够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机会的重要社会实践领域之一。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能够获得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认识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
  在启智教育的音乐活动里,则更注重通过启智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结构来设计活动目标,使音乐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功能性。
  二、通过打击乐器在启智音乐活动中的运用,能有效发展启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发展认知能力
  发展启智学生的认知能力,着重提高启智学生的感知觉能力、颜色概念、形状概念等。通过打击乐器的听辨练习,能提高启智学生感知觉能力中视觉、听觉能力的运用。
  2.发展小肌肉能力
  启智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技巧学习,能对伸手拾放物品、双手配合运用、手眼协调、基本操作这四项基础能力进行训练。通过这四项基础能力的训练,能提高启智学生精细操作能力的运用,促进小肌肉的能力发展。
  3.发展大肌肉能力
  启智学生通过参与结合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加强稳定性能力里的摇晃、伸展、转等能力,发展操作性活动能力里的敲击技能,同时提高移动性活动能力里的行走能力,促进大肌肉的能力发展。
  笔者通过学习和大量的课堂实践认为:通过打击乐器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运用,能有效的巩固与提高启智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加大、小肌肉的训练机会,提高人际关系的互动与合作,进而加强启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
  三、打击乐器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实际运用
  通过打击乐器(本文以三角铁和双响筒为例)在启智教育音乐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我总结了一些较为有效、多样的活动方法,内容设计结合大部分启智学生的学习情况,主教老师和助教老师分工明确,从打击乐器的音色分辨--打击乐器的练习技巧--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与配对游戏,教学内容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有所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打击乐器的听辨,加强学生感知觉能力中听觉的运用,提高学生对声音的分辨力:
  (1)老师分别敲击两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的声音。
  (2)在学生面前摆放两种乐器,,助教老师在其身后敲击其中一种乐器,通过听辨乐器声音,让学生指出或说出声音对应乐器,主教老师敲击学生所指出的乐器,让学生听辨和助教老师敲击的乐器是否一样。
  通过对打击乐器的听辨,加强学生听觉的运用,刺激学生对乐器的听觉感受。
  2.通過学习打击乐器的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的训练,发展小肌肉和大肌肉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的感知力与力度控制能力:
  (1)老师分别敲击乐器,学生观察老师敲击乐器的动作; 接着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敲击乐器,看谁的动作最准确;
  (2)让学生站立,老师播放明亮欢快音量较强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有力的敲击手中的双响筒。
  (3)让学生原地坐下,老师播放柔和音量较弱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轻轻的敲击手中的三角铁。
  (4)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结合肢体动作,播放欢快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边围着圈走,边用力的敲击双响筒;播放柔和的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坐下跟随着柔和的音乐。边点头边轻轻敲击三角铁;
  通过对打击乐器操作技能的学习,能很好的针对双手配合运用、手眼协调、基本操作能力这三项基础能力进行训练。通过对基础能力的训练,增加小肌肉和大肌肉的锻炼机会,加强启智学生精细操作能力的运用,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的感知力与力度控制能力,促进肢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3.通过颜色与器乐配对,加强学生对听觉、视觉的运用,促进听觉、视觉和肢体动作的协调参与:
  (1)老师拿出亮黄色和深蓝色的正方垫子,让学生辨别这两个颜色并引导学生对比(两个颜色一个是亮的一个是暗的)。
  (2)老师将双响筒放在亮黄色的正方垫子上,三角铁放在深蓝色的正方垫子上。接着老师敲击手双响筒,让学生仔细听,告诉学生双响的声音像亮黄色垫子的颜色一样明亮,接着敲击三角铁,让学生仔细听,告诉学生三角铁的声音和深蓝色的垫子一样是柔和的。接着让学生坐在相应的垫子上敲击乐器,学生理解乐器与颜色的配对,从而感知乐器声音的色彩。
  (3)颜色和器乐的配对游戏
  将若干个三色(黄色 蓝色 绿色)的正方垫子打乱拼成一个正方形,在正方形的垫子前面放置一个黄色垫子和深蓝色垫子,并对应放上相应的乐器。(如图0-1所示)
  游戏规则:
  三个学生为一组,老师播放音乐,两个学生跟着音乐在正方形的垫子上顺时针行走,音乐停,另一个学生敲击乐器,学生根据乐器声音站到相应颜色的格子里,让全班参与分辨对错,答对可全班鼓掌奖励,答错时老师要求学生站到绿色的垫子上,再听一次,让学生重新选择,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直到学生答对为止。
  通过颜色与打击乐器的配对和相应的游戏,能刺激学生感知觉中听觉与视觉的配对,训练移动性活动能力里的行走能力,促进听觉、视觉和肢体动作的协调参与。
  总而言之,根据我在课堂的实际教学显示,通过打击乐器,设计的一系列丰富、有趣多样的音乐活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巩固与发展启智学生的认知能力中的感知觉能力,加强大、小肌肉的训练机会,发展人际互动与合作技巧,进而增强启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向我们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音乐教学至今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上面弹唱,学生下面跟唱。这样的音乐教学总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在校园内几乎听不到学生的歌唱声,更看不到舞动的身影,许多音乐教师都在试图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实
期刊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進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发挥艺术教育在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作用。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根据电大所学的艺术教育理论,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我们进行了“民族舞蹈教学尝试”,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教育,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初步学习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风格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
期刊
纵观古今,关于游戏的理论各式各样,如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等,各个学者从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对游戏进行观察和解释,试图解释游戏的本质和功能。而我们认为,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称之为游戏。尽管游戏的特殊性很难使它用一个简单划一的定义来概括,但是不能否认,游戏中参与者心情的愉悦与见识的成长是大家公认的。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
期刊
数学是一门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幼儿园数学集体活动是由教师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其作用是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数学学习经验,帮助幼儿把数学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幼儿的心理水平向高一层次提升的重要手段。二期课改对幼儿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幼儿数学教育必须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面临的简单问题。也就是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将“玩”和“学
期刊
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各种游戏形式,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行之有效地一种教学方法。  一、游戏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语文学习的感情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顺应孩子的天性,采用各种生动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以来,中职音乐教师们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中职的音乐必修课,一个星期只有一节,为了让学生能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学习和掌握欣赏到更多的音乐,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中职音乐教学实践,经过对比与思考,归纳出针对人体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方法。笔者认为提高音乐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是具有研究意义的,而且真正有利于提高
期刊
一、传承广东音乐的社会意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共计518项,“广东音乐”位列“民间音乐”(或为“传统音乐”)类(共计72项)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广东音乐”归在“音乐”类,由台山市、广州市共同拥有。“广东音乐”中学传承基地终于在2007年6月8日落户在我校,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件大喜事。通过“
期刊
一、正确理解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和重要性  中国教育部小学美术课程课标修订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论证与测评,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拟定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关键能力或必备品格。  即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后所获得的,在具体真实情境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美术综合能力及品格水平。作为教师要理解,核心素养教学是一种教学观念和价值追求,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和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成人活动,他们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模仿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由此产生了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但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角色意识弱或者是缺乏角色意识,所以他们玩起来难以进入角色,且形式单一、平淡,多以独自游戏(单独操作摆弄材料)和平行游戏为主,达不到角色游戏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目的。为了培养幼儿
期刊
小学的科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注重科学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初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以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使用科学、进行简单的日常沟通为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科学教学的生活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活化的科学教学让学生从生活出發,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