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话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剖析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具体案例从新课导入、新知学习、文本处理以及话题拓展等介绍了低年级对话课的有效操作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对话教学
PEP教材共有八册,有关Let’s talk的教学内容就占了三分之一,可见对话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三年级的英语学习还处在初学阶段,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很多教师仅教会学生读本课Let’s talk中的课文,忽略了talk的真正含义——交谈。错误的目标定位将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以“会读”为教学目标的课堂上,学生反复跟着教师做机械运动,这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毫无帮助。
一、低年级对话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现象
(一)情境创设不真实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被使用的,若教师能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和学习语言,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PEP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和情境,一些教师弃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另外再创设情境,但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自然,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案例:三年级上册Unit 2 Let’stalk A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在情境中用“This is...”来介绍他人。某教师在执教中用PPT展示图片后教授句型,落实句型后请学生与同桌互相指着对方介绍“Thisis...”。“This is...”是介绍他人的句型,怎么可以用来互相介绍对方?本单元的主情景图是Sarah向家人介绍老师,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这一情境展开。
(二)学生的思维未被真正激发
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良好的素质,更谈不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然而,目前的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普遍缺乏思维活动的语言学习,这样的语言学习是机械、枯燥、僵硬、浅层次的。
案例:某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Unit 2 Let’s talk A时,先指着自己对学生說“Hello,Good morn-ing,this is Miss…”,然后板书句型,让学生跟读;跟读结束后,教师指着一个学生,其余学生说“This is…”,操练后打开书本跟着动画逐句读,读完后请学生翻译中文意思,最后自己读、同桌读,全班齐读。
这样的英语课堂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节课的重点是“Thisis…”,教师既要设计恰当的情境,更要设计开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笔者认为A部分的talk可让学生续编,让学生任意发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拓展不到位,导致交际机械重复
听过几次三年级的对话教学公开课,最后的拓展形式大多如此:熟读课文并表演。笔者认为,教师之所以会这样设计,是因为考虑到三年级内容简单,没有拓展的空间;或认为学生刚接触英语,没有能力参与拓展活动。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功课,就可以让对话拓展丰富有趣。
案例:某教师在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talk的对话拓展中,让两个学生操练并表演,一个演妈妈一个演Mike。表演完“I’d likesome juice,please.Here you are.Have some bread,too.Thanks.”后就结束了。
笔者认为这样的拓展跟朗读对话相比并无差异。在实际生活中,妈妈自己肯定也需要吃早餐,那不如把对话编下去,让学生发散思维想想:Mike跟妈妈之后的对话应该如何展开?爸爸过来后他们的对话又是怎么的?这样能让对话更丰满,以达到拓展的目的。
(四)情感教育或没有或形同虚设
部分教师在学生表演介绍后就布置作业,省略了情感渗透;有些教师为了情感教育而教育,在最后总结一两句话,当作情感渗透。笔者认为这样的情感教育是无效的。
案例:某教师在上三年级上册Unit 3 Let’s talk B时,先拿出一张纸,说:“This is a piece of pa-per.I’ll make a bear puppet.”。一边折一边重复make a bear puppet,让学生体会make的含义,最后引出对话。教师播放Let’s talk的录音,学生跟读对话,然后带上人物头饰,给对话人物配音。最后用中文渗透“同学们玩好玩具后要记得收拾”。
笔者认为既然教师在前面讲授新知时已经让学生操练,不如让学生边操练边做;到最后的情感渗透时,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手上的玩具,并做介绍,让情感渗透更自然。
二、小学英语低年级Let’stalk有效教学思考与尝试
(一)巧设情景,激活旧知,引出话题
部分教师以单词的复习作为对话课的导入,这样的导入形式机械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Unit 5 Let’s talk A,笔者借用情境图,播放了单元主情景图。这样,能借用情景图鼓励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获取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体和主要任务,并且提前渗透本单元的一些句型,做好语音输入,同时自然引出本单元的话题。这个活动紧扣主题,为新知呈现做好铺垫。
(二)听中寻答、情景呈现,实现对话
每篇对话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对话教学应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对话人手,围绕话题这一主线依图讲解。图片是学习新知时呈现情景的好素材,它包括课本中的插图、挂图以及PPT等,教师需要提供简单的与对话信息有关的图片作为提示。
笔者呈现本课时的情境图,导入话题:
T:Look!They are having break-fast.Who’s that woman/boy? SI:She’s mum.
S2:He’s Mike.
T:Yes.Mum is hungry andMike is hungry,too.What wouldMike like?Guess.
SI:I’d like some…
S2:I’d like some…
T:OK.Now let’s listen andcheck the answer.
丰富的语言输入可能引发丰富的语言输出。在文本的问答过程中,学生不仅活跃了思维、了解了对话的大概内容,为后续的听音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也检查了学生对图片的认知程度,以读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词句、获取图片信息,培养读图能力。
听是获取知识信息与培养纯正语感的重要途径,只有具备听的能力,才有信心用英语与他人交际。三年级的学生听力比较弱,没有目的地听音只会增加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听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将视听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从听力材料中捕获重点,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
(三)回归文本。设疑促解。指导朗读
笔者在学生听完文本后,教授“I’d like some…”进行操练。师生角色表演,借用词卡让学生为教师提供食物,操练句型“Here youare.Have some…too.”。
笔者在示范并列两个词汇的声调朗读,让学生感悟并且模仿;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并列三个甚至更多词汇的朗读方式。听完录音后,找出Mike吃的食物,根据幻灯片提示选择正確图片。最后回归文本,呈现对话,指导阅读,在朗读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标记朗读语调,强化语音意识。
(四)情景延伸,滚动发散,促进思维
在学生灵活掌握文本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文本,引导、鼓励学生将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拓展环节,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语言输出的量,更要关注语言输出的浓度。续编对话是检验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好方式。笔者在备课时思考:Mike和妈妈对话结束后就完了吗?Mike的爸爸也是要吃早餐的。为此笔者设计Mike的爸爸出现后会有怎么样的对话。笔者为学生提供话题涉及的主要句型和单词,要求学生结合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语言情境,整合学过的知识点创编对话,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这种开放性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体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真实运用。
(五)挖掘情感,巧妙渗透,水到渠成
英语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充分领悟教材编者的意图,读懂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内涵,还要发挥教学机智,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巧妙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陶冶和升华。
(接上一片段)大家都注意到了妈妈一直在照顾Mike和爸爸,自己未能吃上一口早饭。在拓展环节续编对话时,有一组学生做出如下表演。
Dad:Good morning.
Mike:Good morning.Dad.
Dad:I’d like some bread andjuice.
Mum:OK.Here you are.Havesome eggs,too.
Mike:Mum.Have some juiceand bread.
Mum:Thank you.Mike.(妈妈拥抱了Mike)
这时,笔者马上伸出大拇指:I think Mike is a good son.。学生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教师应该多挖掘文本中所包含的隐含信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三、结束语
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对话教学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层层递进的设计理念,要为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服务,真正提高课堂模式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从中享受到英语对话的乐趣,真正地进行语言交流,实现语言能力的突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对话教学
PEP教材共有八册,有关Let’s talk的教学内容就占了三分之一,可见对话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三年级的英语学习还处在初学阶段,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很多教师仅教会学生读本课Let’s talk中的课文,忽略了talk的真正含义——交谈。错误的目标定位将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以“会读”为教学目标的课堂上,学生反复跟着教师做机械运动,这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毫无帮助。
一、低年级对话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现象
(一)情境创设不真实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被使用的,若教师能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和学习语言,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PEP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和情境,一些教师弃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另外再创设情境,但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自然,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案例:三年级上册Unit 2 Let’stalk A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在情境中用“This is...”来介绍他人。某教师在执教中用PPT展示图片后教授句型,落实句型后请学生与同桌互相指着对方介绍“Thisis...”。“This is...”是介绍他人的句型,怎么可以用来互相介绍对方?本单元的主情景图是Sarah向家人介绍老师,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这一情境展开。
(二)学生的思维未被真正激发
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良好的素质,更谈不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然而,目前的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普遍缺乏思维活动的语言学习,这样的语言学习是机械、枯燥、僵硬、浅层次的。
案例:某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Unit 2 Let’s talk A时,先指着自己对学生說“Hello,Good morn-ing,this is Miss…”,然后板书句型,让学生跟读;跟读结束后,教师指着一个学生,其余学生说“This is…”,操练后打开书本跟着动画逐句读,读完后请学生翻译中文意思,最后自己读、同桌读,全班齐读。
这样的英语课堂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节课的重点是“Thisis…”,教师既要设计恰当的情境,更要设计开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笔者认为A部分的talk可让学生续编,让学生任意发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拓展不到位,导致交际机械重复
听过几次三年级的对话教学公开课,最后的拓展形式大多如此:熟读课文并表演。笔者认为,教师之所以会这样设计,是因为考虑到三年级内容简单,没有拓展的空间;或认为学生刚接触英语,没有能力参与拓展活动。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功课,就可以让对话拓展丰富有趣。
案例:某教师在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talk的对话拓展中,让两个学生操练并表演,一个演妈妈一个演Mike。表演完“I’d likesome juice,please.Here you are.Have some bread,too.Thanks.”后就结束了。
笔者认为这样的拓展跟朗读对话相比并无差异。在实际生活中,妈妈自己肯定也需要吃早餐,那不如把对话编下去,让学生发散思维想想:Mike跟妈妈之后的对话应该如何展开?爸爸过来后他们的对话又是怎么的?这样能让对话更丰满,以达到拓展的目的。
(四)情感教育或没有或形同虚设
部分教师在学生表演介绍后就布置作业,省略了情感渗透;有些教师为了情感教育而教育,在最后总结一两句话,当作情感渗透。笔者认为这样的情感教育是无效的。
案例:某教师在上三年级上册Unit 3 Let’s talk B时,先拿出一张纸,说:“This is a piece of pa-per.I’ll make a bear puppet.”。一边折一边重复make a bear puppet,让学生体会make的含义,最后引出对话。教师播放Let’s talk的录音,学生跟读对话,然后带上人物头饰,给对话人物配音。最后用中文渗透“同学们玩好玩具后要记得收拾”。
笔者认为既然教师在前面讲授新知时已经让学生操练,不如让学生边操练边做;到最后的情感渗透时,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手上的玩具,并做介绍,让情感渗透更自然。
二、小学英语低年级Let’stalk有效教学思考与尝试
(一)巧设情景,激活旧知,引出话题
部分教师以单词的复习作为对话课的导入,这样的导入形式机械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Unit 5 Let’s talk A,笔者借用情境图,播放了单元主情景图。这样,能借用情景图鼓励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获取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体和主要任务,并且提前渗透本单元的一些句型,做好语音输入,同时自然引出本单元的话题。这个活动紧扣主题,为新知呈现做好铺垫。
(二)听中寻答、情景呈现,实现对话
每篇对话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对话教学应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对话人手,围绕话题这一主线依图讲解。图片是学习新知时呈现情景的好素材,它包括课本中的插图、挂图以及PPT等,教师需要提供简单的与对话信息有关的图片作为提示。
笔者呈现本课时的情境图,导入话题:
T:Look!They are having break-fast.Who’s that woman/boy? SI:She’s mum.
S2:He’s Mike.
T:Yes.Mum is hungry andMike is hungry,too.What wouldMike like?Guess.
SI:I’d like some…
S2:I’d like some…
T:OK.Now let’s listen andcheck the answer.
丰富的语言输入可能引发丰富的语言输出。在文本的问答过程中,学生不仅活跃了思维、了解了对话的大概内容,为后续的听音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也检查了学生对图片的认知程度,以读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词句、获取图片信息,培养读图能力。
听是获取知识信息与培养纯正语感的重要途径,只有具备听的能力,才有信心用英语与他人交际。三年级的学生听力比较弱,没有目的地听音只会增加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听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将视听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从听力材料中捕获重点,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
(三)回归文本。设疑促解。指导朗读
笔者在学生听完文本后,教授“I’d like some…”进行操练。师生角色表演,借用词卡让学生为教师提供食物,操练句型“Here youare.Have some…too.”。
笔者在示范并列两个词汇的声调朗读,让学生感悟并且模仿;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并列三个甚至更多词汇的朗读方式。听完录音后,找出Mike吃的食物,根据幻灯片提示选择正確图片。最后回归文本,呈现对话,指导阅读,在朗读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标记朗读语调,强化语音意识。
(四)情景延伸,滚动发散,促进思维
在学生灵活掌握文本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文本,引导、鼓励学生将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拓展环节,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语言输出的量,更要关注语言输出的浓度。续编对话是检验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好方式。笔者在备课时思考:Mike和妈妈对话结束后就完了吗?Mike的爸爸也是要吃早餐的。为此笔者设计Mike的爸爸出现后会有怎么样的对话。笔者为学生提供话题涉及的主要句型和单词,要求学生结合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语言情境,整合学过的知识点创编对话,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这种开放性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体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真实运用。
(五)挖掘情感,巧妙渗透,水到渠成
英语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充分领悟教材编者的意图,读懂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内涵,还要发挥教学机智,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巧妙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陶冶和升华。
(接上一片段)大家都注意到了妈妈一直在照顾Mike和爸爸,自己未能吃上一口早饭。在拓展环节续编对话时,有一组学生做出如下表演。
Dad:Good morning.
Mike:Good morning.Dad.
Dad:I’d like some bread andjuice.
Mum:OK.Here you are.Havesome eggs,too.
Mike:Mum.Have some juiceand bread.
Mum:Thank you.Mike.(妈妈拥抱了Mike)
这时,笔者马上伸出大拇指:I think Mike is a good son.。学生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教师应该多挖掘文本中所包含的隐含信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三、结束语
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对话教学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层层递进的设计理念,要为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服务,真正提高课堂模式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从中享受到英语对话的乐趣,真正地进行语言交流,实现语言能力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