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jklm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科学,由于其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相对较高,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这一门学科产生畏惧心理,而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内容的一部分.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为探索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并整理得出新的教学思路.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初中物理教学的推進,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轻视实验的倾向、学生实验能力差别明显、不能学以致用以及缺乏实验主动性等问题:(1)轻视实验的倾向.由于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考试成绩,因此,平时上课由于时间较为紧张,为了赶进度,教师往往将一些实验内容用多媒体的课件演示来代替;或者在黑板上画实验器材,从而进行讲述实验过程,这样既达不到培养实验能力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厌烦;(2)学生实验能力差别明显.毕竟在物理实验中,一般是以5人组成的小组进行协作完成实验的,对于物理实验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去完成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可是每位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层次不同.从而导致一节课下来,有的小组完成实验较快,有的小组动作较慢,搞得手忙脚乱的,最终完成不了实验.这样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动手的机会,进而形成学生的实验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3)不能学以致用.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不知如何解决.因为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都是经过科学家们反复操作才使实验得以成功,而学生对实验各个方面的内容并不了解,因此导致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然后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真地去思考,就会增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同时还能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我们生活之中;(4)学生缺乏学习实验的主动性.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对物理学习并不感兴趣;还有些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这对物理实验教学影响极大,增加了实验教学的难度,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2.1重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于教材中的实验内容缺乏生动性及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做实验.所以,教师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以实验设计的探究为实验发展方向,多多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引导其对探究实验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尤为重要.
  例如,教师在讲解“热能和功”及“内能的变化规律”等知识时,其教学方案通常设计演示实验,如在玻璃管里放些可燃物,然后用活塞用力压缩玻璃管内的空气,这时发现易燃物品燃烧起来,这样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到很有趣,学生们通常会被这些有趣的实验所吸引.因此在实验完成之后,有些学生就会对自己所疑惑的问题向老师提问:玻璃内部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从哪里看出玻璃内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一般运用在哪些方面?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什么?通过这些深奥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帮助学生锻炼质疑能力.教师还可以针对玻璃管内的空气发生内能变化进行讨论,让学生去思考,并不断尝试实验,把易燃物放进玻璃管的方案再次提出来,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就非常感兴趣,从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2.2增加实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生活中的常见物理性质与物理教学中的知识息息相关,例如在讲“物态变化”时,可以通过观察冬天里人们室外所呼吸的气体为什么会出现白气,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理又是什么,对学生所质疑的问题教师一一讲解.还有在讲授“光的传播速度”时,在雷雨天气中,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对于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们都会产生很多疑惑,并纷纷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相关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则在打雷时就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理现象,把这些常见的生活物理现象放在课堂上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帮助学生熟悉所学知识.
  2.3设计实验类作业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知识,有计划地布置一些应用实验技能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实验类作业,实验类作业包含设计性、验证性、观察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例如,讲“重力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给予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完成实验设计作业,实验测量的是重力加速度和速度值.在测量中,重力加速度都会有很大的误差,所以每个学生测出的加速度值都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相关实验类作业.还有在讲“电功和电功率”时,教师可对以下题目设计布置作业:只有电流表没有电压表或者只有电压表没有电流表,对3.8 V灯泡的灯丝电阻和定额功率进行测定,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用自己的设计方案来完成实验类作业.以上两个案例明确表达进行相关实验类作业及观察性探讨,可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能力,激发学生思维,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充分地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实验类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3结束语
  探究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去探究,才能提高创新能力,推进创新的发展,使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物理实验教学是保证新课程改革推动的源泉,笔者相信只要对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改进,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能够让物理实验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物理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积极性一并激发出来,使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大有帮助.本文以课堂实例为背景,讨论物理课堂上常见的提问策略.  常言道: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疑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善于运用提问的技巧,在课堂上设计恰当的、有效的提问活动,会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启发思维行为,让学生在疑
期刊
物理学家王淦昌认为:“物理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一门具有广泛实际应用的科学.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实质上就是高科技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 而下一世纪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将来源于今日的中学生. 因此, 在中学生中大力发现和培养英才学生, 实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学生物理知识竞赛主要采取激励、选拔的方法,通过探索和创造,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电磁现象》中第三节电流的磁场安排了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定则),第六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中,又安排了“左手定则”,第八节电磁感应及发电机中安排了“右手定则”,学到这里很多同学就会对这三个定则开始混淆,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梳理比较,才能让学生正确应用这三个定则.笔者依据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比较:  1要明确三个定则分别用的是哪只手  “左手定则”用的是左手
期刊
雨后长虹,如梦似幻. 彩虹是大自然中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光学现象.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经常可以在雷阵雨过后,瀑布或者人造喷泉旁边,见到迷人的彩虹.如果空气质量较好,我们还可能有幸欣赏到漂亮的双层彩虹,如图1所示.颜色鲜明的虹(第一阶彩虹)叫主虹.出现在主虹的外侧,颜色暗淡和模糊的虹(第二阶彩虹)叫副虹(又叫霓).主虹的颜色顺序是,红色在弧拱外侧,而副虹的色彩顺序与此相反.在两阶彩虹中间,有一个较为深色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师生都迫切期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能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调、沉闷、低效的现象,形成一种高效课堂.南通市建立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范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以“活动单”为主线,以学生自学、问学、小组讨论为主,教师的引导、答疑、总结点评为辅,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方面有了明顯的改观.但是高考还是看重考试分数,如何能将“活动单
期刊
著名科学家爱因期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目前学校研究、探索、总结、推出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必备的内容形式,如何有效地提出问题值得大家探讨,我认为最好是导出问题,我把它叫做导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产生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是
面点实训是面点学科的重要内容,是面点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面点技能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单调的说教极易给学生带来疲劳,教师示范时学生观看的视野范围小,难以展示技巧制作
要让小学作文教学的书面评语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首先需要教师丰富作文评价方式,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借助不一样的评价标准来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习作内容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的过程被分为六个要素,其中“提出问题”是第一要素.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都是在解决
期刊
还记得上大学时,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上,老师介绍苏州师范学院朱正元老先生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主张,那时,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三十余年的教学活动,这一主张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显越重,时不时在课堂上信手拈来一个“实验”.一张纸片,一支粉笔头,一组学生……,便开始演示,不在必要时不用“高大上”仪器,收效异常的好,常常带来一些小高潮,学生情绪激动,甚至报以掌声.我反思原因有如下几点.  1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