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的“实验”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now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上大学时,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上,老师介绍苏州师范学院朱正元老先生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主张,那时,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三十余年的教学活动,这一主张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显越重,时不时在课堂上信手拈来一个“实验”.一张纸片,一支粉笔头,一组学生……,便开始演示,不在必要时不用“高大上”仪器,收效异常的好,常常带来一些小高潮,学生情绪激动,甚至报以掌声.我反思原因有如下几点.
  1真实可感
  “高大上”的仪器只能给学生提供一组真实的“冰凉”数据,却不能产生情绪共鸣.而信手拈来的“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亲切可感,真实简单,有一种暖暖的温度.比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节,在讨论“重物下落得快,还是轻物下落得快.”如果采用实验室的演示仪器做实验;与用几张纸片,两枚硬币的演示,其情绪体验是完全不一样,设备越好,学生体验越冷漠.道理非常简单,这是“心理距离”产生的影响.
  2直观有趣
  一个信手拈来的“实验”,往往简单生动、直观有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能替代那种枯燥空洞、收效甚微的语言讲解.比如讲到重力势能概念时,我做了一个简易演示实验,把一个乒乓球举在头顶上并释放,接着我又拿起一个铅球举到头顶上时,学生一下情绪紧张起来,有瞪大眼睛的,有吐舌头的,有神情惊恐的,各种表情聚焦在铅球上.我突然发问:“我敢释放铅球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不敢”;我立即追问:“为什么?”学生们直觉反应:“会砸破头”;我接着问:“为什么会砸破头?”学生们沉思片刻答道:“有重力势能”;我接着再反问:“难道乒乓球就没有重力势能吗?”学生们豁然开朗,重力势能的大小不仅与相对高度有关,还与物体质量有关.又比如讲到抛体运动时,我没有具体描述什么是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平抛、斜抛运动?而是用四枚粉笔头分别沿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方向、斜向上抛出,让同学们观察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给四种运动下定义.结果学生们能非常准确地表达四种运动的特点,并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类比,对四种运动作出准确的定义.再比如讲机械能转化及守恒定律一节时,我没有用常规的实验室仪器进行实验演示,而是自制一个铅球单摆,悬吊在讲台天花板上,让学生们观察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实验开始,我把铅球拉起,贴触我的鼻尖,然后释放.当铅球往回摆时,我岿然不动.铅球正要“砸向”我鼻尖时,学生们的嘴都张开了,瞬间的紧张气氛使学生们屏住了呼吸,此时的铅球就像被中了魔力似的“突然”回摆,学生们一下沸腾起来了.
  3化难释疑
  信手拈来的“实验”在帮助学生化难释疑方面,常常累见奇效.比如学生对“物体速度为零时是否平衡状态”似是而非,常在选择判断中出现差错.我在点评分析时,用一枚粉笔头竖直上抛,让学生们观察,最高点速度为多少?同学们齐声回答:“速度为零”,我接着问:“最高点是平衡状态吗?”同学们立即反应:最高点的加速度不为零,a=g,不是平衡状态.又比如“一根长为L的轻质杆中点和一端点分别固定一个质量均为m的A小球和B小球,杆的另一端绕O点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角速度ω作匀速圆周运动,求OA杆和AB杆受力大小?”学生们在受力分析时,普遍认为OA杆对B球施了力.为消除这一概念错误,我请了两位同学上讲台,我和两同学纵向手拉手施力拉,并问中间这位同学:“你感受到谁在拉你?”,中间同学说:“老师和同学都在拉我”;我接着问边上的同学:“谁在拉你?”边上同学回答:“中间同学”.讲台下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同学高叫:“太绝了”.再比如双星运动,学生往往对两星的角速度相同,以及轨道半径与双星间距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我用教鞭选取一支点旋转,同学们立即“喔”的一声,问题迎刃而解.
  记得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或许十年八年后,我们所讲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慢慢淡忘,老师的模样也渐渐模糊不清,而这些生动有趣的例证,或许会伴随他(她)们一生,成为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终生不忘.这,就是一种教育吧.
其他文献
为落实重视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方法及学生体验探究活动过程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结合高中实验的特点、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全程开放式实验、学生全程参与式实验和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式实验.  巧用强磁铁改进实验,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还尝试了实验与课件一体化的教学,给实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从
在物理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积极性一并激发出来,使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大有帮助.本文以课堂实例为背景,讨论物理课堂上常见的提问策略.  常言道: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疑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善于运用提问的技巧,在课堂上设计恰当的、有效的提问活动,会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启发思维行为,让学生在疑
期刊
物理学家王淦昌认为:“物理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一门具有广泛实际应用的科学.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实质上就是高科技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 而下一世纪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将来源于今日的中学生. 因此, 在中学生中大力发现和培养英才学生, 实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学生物理知识竞赛主要采取激励、选拔的方法,通过探索和创造,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电磁现象》中第三节电流的磁场安排了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定则),第六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中,又安排了“左手定则”,第八节电磁感应及发电机中安排了“右手定则”,学到这里很多同学就会对这三个定则开始混淆,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梳理比较,才能让学生正确应用这三个定则.笔者依据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比较:  1要明确三个定则分别用的是哪只手  “左手定则”用的是左手
期刊
雨后长虹,如梦似幻. 彩虹是大自然中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光学现象.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经常可以在雷阵雨过后,瀑布或者人造喷泉旁边,见到迷人的彩虹.如果空气质量较好,我们还可能有幸欣赏到漂亮的双层彩虹,如图1所示.颜色鲜明的虹(第一阶彩虹)叫主虹.出现在主虹的外侧,颜色暗淡和模糊的虹(第二阶彩虹)叫副虹(又叫霓).主虹的颜色顺序是,红色在弧拱外侧,而副虹的色彩顺序与此相反.在两阶彩虹中间,有一个较为深色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师生都迫切期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能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调、沉闷、低效的现象,形成一种高效课堂.南通市建立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范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以“活动单”为主线,以学生自学、问学、小组讨论为主,教师的引导、答疑、总结点评为辅,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方面有了明顯的改观.但是高考还是看重考试分数,如何能将“活动单
期刊
著名科学家爱因期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目前学校研究、探索、总结、推出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必备的内容形式,如何有效地提出问题值得大家探讨,我认为最好是导出问题,我把它叫做导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产生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是
面点实训是面点学科的重要内容,是面点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面点技能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单调的说教极易给学生带来疲劳,教师示范时学生观看的视野范围小,难以展示技巧制作
要让小学作文教学的书面评语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首先需要教师丰富作文评价方式,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借助不一样的评价标准来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习作内容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的过程被分为六个要素,其中“提出问题”是第一要素.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都是在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