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学校教育当中要建立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尊重个性,体现人性,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独立人格,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用人性化的机制来教育孩子,用人性化的环境来影响人,鼓舞人,塑造人,中国教育以人为本,我们应该用人性化的教育来培养我们祖国的花朵。
关键词:碾童案;冷漠;人性;人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12-1
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佛山的“碾童案”让人愤怒不已,两名司机四度碾压、18路人的冷漠和见死不救深深刺痛了许多人的心灵。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人就能这么冷漠、这么毫无人性呢?
18个路人没有伸出援手、多少热心助人的人选择避让、多少内心淳朴的人变得麻木、多少心存善念的人选择冷漠、被扶起老人无良的诬告、温州孕妇被撵下车路边产婴、19岁女子网上直播掐死儿子……太多的事件都在拷问人性道德。这是人性的泯灭,这是在撕裂社会的良知底线,消解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这是道德的缺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缺失。
要培养有人性的人民,就要大力实施人性化教育。教育应尊重学生,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孩子以人的本性。人性化教育已刻不容缓。
教育要尊重个性,体现人性,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独立人格。人性化教育将成为最优质、最主流、最受欢迎的教育。所谓人性化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因人设计,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个体,尊重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找到成功与进步的感觉。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人性化,体现出人文的关怀与人性的关注,反对粗暴简单教条式的教育,倡导符合人性的教育,力争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与成长的支点,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快乐工作和健康发展。
人性化的评价体系,不拘一格降人才。
老师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是以人为本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差异,以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业。学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和分数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学业评价时,着眼放在寻找学业的优点上,即着重评价对的,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以此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错误,重在分析原因,而不是简单评判。一次的错误,不能就给学生判“死刑”,定终生。学业评价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的过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以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为前提,不只是简单的对错评价,更是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实行分层评价,鼓励为主;亮点评价,激励当先;多次评价,体验成功;评语评价,确立自信。
在教学中,多关心那些胆小、怕羞而不敢开口的学生,要多鼓励,多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参与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评价目标。
人性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时时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之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此,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多注重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这样才能使教材真正“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味的体罚和强迫。
表扬与批评的人性化。批评要情感投入,讲究艺术,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学生有缺点、错误时,不要使用侮辱性语言,不能当众训斥。如果老师狂轰乱炸,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怒不可遏的批评,至于老师说话的具体内容已变成次要的信号了,学生怎能受到真正的教育?
人性化的练习与考试。
考试与练习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者要加强命题改革,努力从试卷命题语言、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让试卷走向学生,尽显学生生命成长的气息,从而更好地发挥试卷评价的定位功能、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
用人性化的育人环境来影响人、鼓舞人、塑造人。
人性化的育人环境是人性化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教育必须借助良好外界环境,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只有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校风中,通过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学生才能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真理的启示,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育人环境中,教师要注意营造人性化的氛围,以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为龙头,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人性化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实现人性化教育。
机制决定出路。不要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判老师的是非功过得失。完善教育的激励机制。教育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满足受教育者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激发、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劳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开展教育时,我们要摒弃“空洞的说教”,重视对人的实际需求,关心受教育对象的切身利益,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碾童案;冷漠;人性;人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12-1
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佛山的“碾童案”让人愤怒不已,两名司机四度碾压、18路人的冷漠和见死不救深深刺痛了许多人的心灵。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人就能这么冷漠、这么毫无人性呢?
18个路人没有伸出援手、多少热心助人的人选择避让、多少内心淳朴的人变得麻木、多少心存善念的人选择冷漠、被扶起老人无良的诬告、温州孕妇被撵下车路边产婴、19岁女子网上直播掐死儿子……太多的事件都在拷问人性道德。这是人性的泯灭,这是在撕裂社会的良知底线,消解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这是道德的缺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缺失。
要培养有人性的人民,就要大力实施人性化教育。教育应尊重学生,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孩子以人的本性。人性化教育已刻不容缓。
教育要尊重个性,体现人性,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独立人格。人性化教育将成为最优质、最主流、最受欢迎的教育。所谓人性化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因人设计,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个体,尊重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找到成功与进步的感觉。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人性化,体现出人文的关怀与人性的关注,反对粗暴简单教条式的教育,倡导符合人性的教育,力争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与成长的支点,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快乐工作和健康发展。
人性化的评价体系,不拘一格降人才。
老师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是以人为本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差异,以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业。学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和分数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学业评价时,着眼放在寻找学业的优点上,即着重评价对的,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以此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错误,重在分析原因,而不是简单评判。一次的错误,不能就给学生判“死刑”,定终生。学业评价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的过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以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为前提,不只是简单的对错评价,更是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实行分层评价,鼓励为主;亮点评价,激励当先;多次评价,体验成功;评语评价,确立自信。
在教学中,多关心那些胆小、怕羞而不敢开口的学生,要多鼓励,多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参与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评价目标。
人性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时时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之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此,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多注重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这样才能使教材真正“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味的体罚和强迫。
表扬与批评的人性化。批评要情感投入,讲究艺术,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学生有缺点、错误时,不要使用侮辱性语言,不能当众训斥。如果老师狂轰乱炸,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怒不可遏的批评,至于老师说话的具体内容已变成次要的信号了,学生怎能受到真正的教育?
人性化的练习与考试。
考试与练习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者要加强命题改革,努力从试卷命题语言、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让试卷走向学生,尽显学生生命成长的气息,从而更好地发挥试卷评价的定位功能、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
用人性化的育人环境来影响人、鼓舞人、塑造人。
人性化的育人环境是人性化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教育必须借助良好外界环境,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只有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校风中,通过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学生才能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真理的启示,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育人环境中,教师要注意营造人性化的氛围,以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为龙头,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人性化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实现人性化教育。
机制决定出路。不要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判老师的是非功过得失。完善教育的激励机制。教育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满足受教育者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激发、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劳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开展教育时,我们要摒弃“空洞的说教”,重视对人的实际需求,关心受教育对象的切身利益,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