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初中教师在开展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其他方面进行发展。开展音乐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音乐;声势律动;教学研究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不只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学习乐谱,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可以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展开音乐的教学。声势指的是人能够利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而律动就是指人能够伴随律动的节奏,因此学习者可以利用肢体进行音乐的学习,例如,可以通过手指之间的摩擦,或者是脚部与地面的碰撞,以及通过手掌与腿部的拍打来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认真聆听背景音乐,帮助学生在找准节奏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一、声势律动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肢体来配合音乐的节奏,使学生能够达到自我与音乐相融合,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与音乐旋律的关系,所以导致学生学习音乐比较枯燥乏味,并且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拍手、打响指等,按照教师所规定的动作练习发声,学生伴随着课堂播放的音乐进行肢体的配合,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打破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方式,一般是对于同一首歌曲反复聆听,使学生对乐曲十分熟悉,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乐曲的内涵,聆听音乐只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而无法使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更没有办法帮助学生体会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采用声势律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氛围,通过肢体语言与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准乐曲的节奏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二、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研究
(一)利用声势律动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
教师在开展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于某一个节奏规定必须是某一个肢体动作,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应当充分发挥自由性的特征,来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从而寻找适合音乐节奏的发音的方式。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课堂音乐进行分类,使学生想到能够采用适合的肢体动作来进行乐曲节奏的配合。然后,反复尝试找到最适合乐曲的发音方式。例如,在讲《七子之歌》时,教师可以首先将乐曲给学生播放一遍,让学生对于这首歌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确定好这首乐曲的基调,然后组织学生自行讨论采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进行配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当给学生指定动作,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能够帮助学生找准音乐的节奏,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利用声势律动锻炼学生的音乐技能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学习音乐的误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自认为自己的唱功不足,而且对于音乐的把握也不是很准确,因此断定自己并不具备音乐的天赋,而放弃对于音乐的学习,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这种错误的想法,音乐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进行提高的,只有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培养乐感,才能够使自己的乐曲理解水平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融合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肢体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的情感,从而使自己自身的肢体融入当中,自然而然地将身体与音乐相结合,达到人曲合一的地步。例如,教师在讲《当兵的人》这首歌曲时,可以首先对这首音乐的相关背景进行講解,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之后帮助学生与音乐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声势律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初中阶段学习音乐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当学生具备了鉴赏能力之后,才能对音乐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乐曲的情感走向,进而将情感表达清晰的歌曲筛选出来,作为自己学习的参考,教师可以采取声势律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帮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乐曲的分析方式,对于每种乐器都能够进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乐曲鉴赏水平。学生在利用肢体发声与乐曲的曲调相配合,将肢体参与到音乐当中,可以使学生对于音乐的曲调和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抓住乐曲的精髓,多次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声势律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肢体与音乐合二为一,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景珠.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8(34):80.
[2]王颖.声势律动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实践[J].华夏教师,2018(30):66.
关键词:初中音乐;声势律动;教学研究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不只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学习乐谱,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可以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展开音乐的教学。声势指的是人能够利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而律动就是指人能够伴随律动的节奏,因此学习者可以利用肢体进行音乐的学习,例如,可以通过手指之间的摩擦,或者是脚部与地面的碰撞,以及通过手掌与腿部的拍打来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认真聆听背景音乐,帮助学生在找准节奏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一、声势律动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肢体来配合音乐的节奏,使学生能够达到自我与音乐相融合,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与音乐旋律的关系,所以导致学生学习音乐比较枯燥乏味,并且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拍手、打响指等,按照教师所规定的动作练习发声,学生伴随着课堂播放的音乐进行肢体的配合,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打破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方式,一般是对于同一首歌曲反复聆听,使学生对乐曲十分熟悉,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乐曲的内涵,聆听音乐只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而无法使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更没有办法帮助学生体会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采用声势律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氛围,通过肢体语言与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准乐曲的节奏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二、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研究
(一)利用声势律动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
教师在开展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于某一个节奏规定必须是某一个肢体动作,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应当充分发挥自由性的特征,来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从而寻找适合音乐节奏的发音的方式。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课堂音乐进行分类,使学生想到能够采用适合的肢体动作来进行乐曲节奏的配合。然后,反复尝试找到最适合乐曲的发音方式。例如,在讲《七子之歌》时,教师可以首先将乐曲给学生播放一遍,让学生对于这首歌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确定好这首乐曲的基调,然后组织学生自行讨论采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进行配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当给学生指定动作,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能够帮助学生找准音乐的节奏,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利用声势律动锻炼学生的音乐技能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学习音乐的误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自认为自己的唱功不足,而且对于音乐的把握也不是很准确,因此断定自己并不具备音乐的天赋,而放弃对于音乐的学习,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这种错误的想法,音乐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进行提高的,只有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培养乐感,才能够使自己的乐曲理解水平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融合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肢体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的情感,从而使自己自身的肢体融入当中,自然而然地将身体与音乐相结合,达到人曲合一的地步。例如,教师在讲《当兵的人》这首歌曲时,可以首先对这首音乐的相关背景进行講解,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之后帮助学生与音乐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声势律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初中阶段学习音乐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当学生具备了鉴赏能力之后,才能对音乐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乐曲的情感走向,进而将情感表达清晰的歌曲筛选出来,作为自己学习的参考,教师可以采取声势律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帮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乐曲的分析方式,对于每种乐器都能够进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乐曲鉴赏水平。学生在利用肢体发声与乐曲的曲调相配合,将肢体参与到音乐当中,可以使学生对于音乐的曲调和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抓住乐曲的精髓,多次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声势律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肢体与音乐合二为一,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景珠.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8(34):80.
[2]王颖.声势律动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实践[J].华夏教师,2018(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