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高中美术教育而言,是一场历史性的变革,美术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审美素养、鉴赏能力和综合艺术水平等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便首先阐述了高中美术教育的教学现状,并針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致力于优化高中美术教学方式,发挥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魅力和独特属性,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新制定和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美术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使其在参与探究美术学习活动,并基于相关教学问题进行合作思考的基础上,收获深厚的艺术知识,形成基本的艺术学习技能。进而利用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着力转变自身观念,利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美术实践活动融入课堂之上,促进学生自觉接受艺术知识的熏陶。并将所学技能内化为开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知识结构,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的同时亦更具时效性,切实践行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系列目标和要求,真正使高中美术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模式不合理。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中美术课堂上依然延续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上较多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一味依据某一美术作品,为学生讲述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中不同光影线条色彩的运用方式和技法。这些教学内容虽然有助于深厚学生的艺术积淀,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范围。同时,这种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忽略了学生意见和基于美术作品独特理解的个性化表达,因此也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教学成果的有效落地和彰显。
(二)部分高中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其一直认为美术在整个中学教育体系中只能作为偏门副科。因此,教师本身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便有所不足,对其本身所存在的独特人文性、学生艺术思想的熏陶作用等长远价值与意义,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因此,这些内在认识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部分美术教师并未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所开展的教学,往往只由教师对作品技法的简要阐述和学生自主绘画等两部分构成。如此一来,高中美术教学便流于形式,有悖于当前推进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的要求。
二、高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添知识储备。
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的推动促进下,大部分高中教师基于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的学习,逐渐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观念,对美术课程的深远意义和艺术价值产生了崭新的认识。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不断通过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储备,通过示范性课程的听取及自身的有效实践,提炼出更多具有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经验。美术新课程标准也更加强调了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从另一方面而言,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更为广泛地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并阅读与之相关的拓展性书籍和资料。同时也要主动接触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知识、新技术,以便开拓出更为前沿的教学模式,并利用这些新知识技术,创新自身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对学生的引领过程中,实现美术教师与高中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视野上的共同发展。
(二)开展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感知。
所谓启发式教学,便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知识内涵,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而为了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启发学生对艺术作品及其内在灵感的深切感知,教师可以从开展实践活动方面入手。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色彩,纯天然的光影线条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本就将一处处美景雕刻渲染如画卷一般。因此,美术教师可尝试组织学生深入走出教室,深入自然之中,开展采风或写生实践活动。来到户外的山水之间,学生可自由选择自然中的一处美景或某一生物,甚至某一人文景观展开绘画训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均能用心关注和感受自然,从美的源头中寻找到学习和创作的灵感,有的学生选取大面积的自然山水,利用丹青水墨铺洒和勾勒。有的学生选择的也许只是在草丛中、天空上出现的种种生物,捕捉到其某一瞬间的动作,并进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这一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专门拿出一节课时间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画作,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品评和分析。通过这一形式,既能够对学生的创作灵感有所启发,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观赏和审美的过程中,对他人作品中的艺术性元素进行分析,深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妮.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12,33(08):205-206.
[2]邵永民.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19):169.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新制定和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美术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使其在参与探究美术学习活动,并基于相关教学问题进行合作思考的基础上,收获深厚的艺术知识,形成基本的艺术学习技能。进而利用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着力转变自身观念,利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美术实践活动融入课堂之上,促进学生自觉接受艺术知识的熏陶。并将所学技能内化为开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知识结构,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的同时亦更具时效性,切实践行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系列目标和要求,真正使高中美术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模式不合理。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中美术课堂上依然延续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上较多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一味依据某一美术作品,为学生讲述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中不同光影线条色彩的运用方式和技法。这些教学内容虽然有助于深厚学生的艺术积淀,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范围。同时,这种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忽略了学生意见和基于美术作品独特理解的个性化表达,因此也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教学成果的有效落地和彰显。
(二)部分高中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其一直认为美术在整个中学教育体系中只能作为偏门副科。因此,教师本身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便有所不足,对其本身所存在的独特人文性、学生艺术思想的熏陶作用等长远价值与意义,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因此,这些内在认识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部分美术教师并未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所开展的教学,往往只由教师对作品技法的简要阐述和学生自主绘画等两部分构成。如此一来,高中美术教学便流于形式,有悖于当前推进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的要求。
二、高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添知识储备。
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的推动促进下,大部分高中教师基于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的学习,逐渐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观念,对美术课程的深远意义和艺术价值产生了崭新的认识。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不断通过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储备,通过示范性课程的听取及自身的有效实践,提炼出更多具有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经验。美术新课程标准也更加强调了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从另一方面而言,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更为广泛地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并阅读与之相关的拓展性书籍和资料。同时也要主动接触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知识、新技术,以便开拓出更为前沿的教学模式,并利用这些新知识技术,创新自身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对学生的引领过程中,实现美术教师与高中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视野上的共同发展。
(二)开展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感知。
所谓启发式教学,便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知识内涵,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而为了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启发学生对艺术作品及其内在灵感的深切感知,教师可以从开展实践活动方面入手。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色彩,纯天然的光影线条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本就将一处处美景雕刻渲染如画卷一般。因此,美术教师可尝试组织学生深入走出教室,深入自然之中,开展采风或写生实践活动。来到户外的山水之间,学生可自由选择自然中的一处美景或某一生物,甚至某一人文景观展开绘画训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均能用心关注和感受自然,从美的源头中寻找到学习和创作的灵感,有的学生选取大面积的自然山水,利用丹青水墨铺洒和勾勒。有的学生选择的也许只是在草丛中、天空上出现的种种生物,捕捉到其某一瞬间的动作,并进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这一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专门拿出一节课时间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画作,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品评和分析。通过这一形式,既能够对学生的创作灵感有所启发,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观赏和审美的过程中,对他人作品中的艺术性元素进行分析,深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妮.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12,33(08):205-206.
[2]邵永民.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1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