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是系统教育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阵地。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一直以来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革上都最能产生热门话题;然而无论人们的争议集中在哪里,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塑造却始终是不变的焦点。笔者将结合上述认识和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撰写此文,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资诸位讨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发展至初中阶段后,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极大变化:知识容量骤增,且重要知识点的数量也显著增加,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联系方式却更加复杂、多样;应用取代记忆成为最主要的学习要求,小学时单凭死记硬背就能基本取得一个不错成绩的格局早已不复存在,学生的语言应用素质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后,在英语课堂上颇感“压力山大”,继续借助教师的指点和帮助来实现英语学习模式的破壁式蜕变。由此可见,无论是从重要性还是紧迫性来说,初中英语教师都应认真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效果性的具体措施,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 知识呈现的直观化和生动化
尽管已经是很多家长和教师口中的“小大人”,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初中生在信息获取和思维认知方面依然具有很强的感性特征,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仍较倾向于通过更有感官作用效力的渠道来完成,处理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信息时会感到非常吃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讲解过于“一板一眼”,片面地突出了初中英语知识的严肃性和理论性,没有有效照顾到初中生的认知层级和趣味取向,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在知识呈现阶段融入充足的趣味化和形象化成分,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技能、讲解知识,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实现教学内容从书本到学生脑海的灵活传递,帮助学生凭借更为直接而生动的渠道对知识和技能产生深刻印象与理解,进而实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例如,对于七年级上册Unite3《What colour is it》这一部分的教学,其内容虽然比较简单——只是对几个颜色单词的记忆和基本用法的讲解,但是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同样比较薄弱的初中生来说也算是“旗鼓相当”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等电子设备,用幻灯片或动画视频的方式先后出示不同颜色的色块和对应的表示色彩的单词,让学生对二者产生具有直接关联性的记忆,在脑海中就形成了一套可供日后随时调阅的“知识记忆档案”。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这些幻灯片和动画与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如:将色块和单词的对应顺序完全打乱,在出示色块时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念出并拼出对应的单词,看谁做得又快又准;还可以将这些颜色编成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让学生跟着视频边学边唱,在旋律中形成有效的知识记忆。
2.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应用化
“学以致用”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最高要求和终极目的,但也是在日常教学中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将教学视作是对考试任务的一种完成,单纯地为了讲课而讲课或为了练习而练习,片面追求教学的精深与刁钻,却没有对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投以足够的重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初中生的行为判断体系尚不成熟,对很多课程价值和学习意义的评价标准也很单一——那就是看看这门功课和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对自己的日常活动有没有帮助。所以,那种一味讲求理论记忆的教学模式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英语学科的价值判断。初中英语教师要时刻抱着“知道学,更要知道用”的理念来开展课堂教学,积极为学生创设符合其认知层级和生活经历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中融入大量的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的实际意义和现实功效,并常态化地将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和事例中体会到英语的用处,在矫正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间完成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多方位强化。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e1《What is the matter》这个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将题目中的句子作为主题句,发动学生围绕主题自行编排一出舞台剧和课本微剧,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这项工作。而后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将这部根据个人真实经历或结合现实生活场景而制作的“大戏”表演給全班学生看,通过朴实的对白和变化的情节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What is the matter”的使用场景和应答方式,并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如果感觉这项活动的耗时过长,教师也可以和学生来一场精简版的“微对白”:教师给学生5到10分钟的时间做准备,而后教师依次选择一些学生提出“What is the matter”的问题,看看谁给出的回答最出人意料且最能让人“脑补”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考查学生英语运用素质的同时还锻炼了大家的语言和逻辑思维。
3.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真正有效的英语教学从来不会只局限在小小的课本里,而要引导学生将眼光拓展到所有人类知识文明的成果。初中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引入一些课外资源,将其中符合学生趣味并具有课程教学效力的部分重点挖掘出来,让学生得以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英语学习目标的达成。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如《阿甘正传》《我在雨中等你》等经典英文电影的名段集锦,让学生欣赏其中精彩的剧情和脍炙人口的对白;或者带领学生聆听《昨日重现》《此情不渝》等英文歌曲,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记忆其中的经典歌词;还可以推荐如《书虫系列》等在内的趣味英文故事集,让学生在阅读一篇篇精彩故事的同时提升英语阅读水平、扩充词汇储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听一场简单的英文讲座,让英语的交流作用得到最为真实的体现。
结束语:
“To be or not to be,it is a question”,同样的,“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从来都不是一个答案唯一的问题,它需要教师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引导学生发现英语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技能和知识的内化,并建立起良好的英语学习逻辑体系,为其日后更高层次的英语素质提升提供良好基础和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杜时尘.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知识窗,2018.05
[2]肖进东.人文教育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实用化改革意义与具体方略[J].中国当代教育,2018(03)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发展至初中阶段后,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极大变化:知识容量骤增,且重要知识点的数量也显著增加,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联系方式却更加复杂、多样;应用取代记忆成为最主要的学习要求,小学时单凭死记硬背就能基本取得一个不错成绩的格局早已不复存在,学生的语言应用素质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后,在英语课堂上颇感“压力山大”,继续借助教师的指点和帮助来实现英语学习模式的破壁式蜕变。由此可见,无论是从重要性还是紧迫性来说,初中英语教师都应认真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效果性的具体措施,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 知识呈现的直观化和生动化
尽管已经是很多家长和教师口中的“小大人”,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初中生在信息获取和思维认知方面依然具有很强的感性特征,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仍较倾向于通过更有感官作用效力的渠道来完成,处理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信息时会感到非常吃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讲解过于“一板一眼”,片面地突出了初中英语知识的严肃性和理论性,没有有效照顾到初中生的认知层级和趣味取向,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在知识呈现阶段融入充足的趣味化和形象化成分,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技能、讲解知识,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实现教学内容从书本到学生脑海的灵活传递,帮助学生凭借更为直接而生动的渠道对知识和技能产生深刻印象与理解,进而实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例如,对于七年级上册Unite3《What colour is it》这一部分的教学,其内容虽然比较简单——只是对几个颜色单词的记忆和基本用法的讲解,但是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同样比较薄弱的初中生来说也算是“旗鼓相当”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等电子设备,用幻灯片或动画视频的方式先后出示不同颜色的色块和对应的表示色彩的单词,让学生对二者产生具有直接关联性的记忆,在脑海中就形成了一套可供日后随时调阅的“知识记忆档案”。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这些幻灯片和动画与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如:将色块和单词的对应顺序完全打乱,在出示色块时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念出并拼出对应的单词,看谁做得又快又准;还可以将这些颜色编成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让学生跟着视频边学边唱,在旋律中形成有效的知识记忆。
2.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应用化
“学以致用”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最高要求和终极目的,但也是在日常教学中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将教学视作是对考试任务的一种完成,单纯地为了讲课而讲课或为了练习而练习,片面追求教学的精深与刁钻,却没有对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投以足够的重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初中生的行为判断体系尚不成熟,对很多课程价值和学习意义的评价标准也很单一——那就是看看这门功课和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对自己的日常活动有没有帮助。所以,那种一味讲求理论记忆的教学模式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英语学科的价值判断。初中英语教师要时刻抱着“知道学,更要知道用”的理念来开展课堂教学,积极为学生创设符合其认知层级和生活经历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中融入大量的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的实际意义和现实功效,并常态化地将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和事例中体会到英语的用处,在矫正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间完成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多方位强化。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e1《What is the matter》这个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将题目中的句子作为主题句,发动学生围绕主题自行编排一出舞台剧和课本微剧,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这项工作。而后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将这部根据个人真实经历或结合现实生活场景而制作的“大戏”表演給全班学生看,通过朴实的对白和变化的情节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What is the matter”的使用场景和应答方式,并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如果感觉这项活动的耗时过长,教师也可以和学生来一场精简版的“微对白”:教师给学生5到10分钟的时间做准备,而后教师依次选择一些学生提出“What is the matter”的问题,看看谁给出的回答最出人意料且最能让人“脑补”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考查学生英语运用素质的同时还锻炼了大家的语言和逻辑思维。
3.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真正有效的英语教学从来不会只局限在小小的课本里,而要引导学生将眼光拓展到所有人类知识文明的成果。初中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引入一些课外资源,将其中符合学生趣味并具有课程教学效力的部分重点挖掘出来,让学生得以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英语学习目标的达成。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如《阿甘正传》《我在雨中等你》等经典英文电影的名段集锦,让学生欣赏其中精彩的剧情和脍炙人口的对白;或者带领学生聆听《昨日重现》《此情不渝》等英文歌曲,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记忆其中的经典歌词;还可以推荐如《书虫系列》等在内的趣味英文故事集,让学生在阅读一篇篇精彩故事的同时提升英语阅读水平、扩充词汇储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听一场简单的英文讲座,让英语的交流作用得到最为真实的体现。
结束语:
“To be or not to be,it is a question”,同样的,“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从来都不是一个答案唯一的问题,它需要教师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引导学生发现英语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技能和知识的内化,并建立起良好的英语学习逻辑体系,为其日后更高层次的英语素质提升提供良好基础和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杜时尘.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知识窗,2018.05
[2]肖进东.人文教育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实用化改革意义与具体方略[J].中国当代教育,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