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湖帆一生,曾得董美人三本,但却没有整张精拓本——其两本为剪贴册页,一本为整张本但“拓工最次”。而本文披露的此件为初拓、精拓整张本,且本品自清代至今,递藏、记载清晰——清代刘喜海,宣统帝师徐梧生,清末民国李盛铎,以及和李盛铎有交往的碑帖大家张彦生,乃至现代碑帖专家秦公。皆一一留有绪迹。
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著录原件
张彦生,本为民国初年碑帖店学徒出身,后积60年“实战”功力,成为代碑帖鉴定权威大家。
张彦生1 901年生于河北吴桥县。1 91 5年到北京琉璃厂隶古斋碑帖店当学徒。当时隶古斋已经开设了六十多年,由清末著名书法家祁隽藻题写的匾额。他在隶古斋学会了拓、裱及鉴定收售碑帖等业务,同时也有机会先后得与宝熙、汪大燮、梁启超、李盛铎、徐森玉、罗振玉、方药雨、龚心铭、龚心钊、于右任、陈淮生、朱幼平、张效彬、张伯英等收藏鉴赏碑帖的专家 交往,“观其所藏、详加考校”,故其碑帖之学,渊源有自。
张彦生从事碑帖鉴定及收售六十余年,每见善本,必记其书刻、拓工、纸墨、装潢、流传,进而考证其新旧字之损泐,原本、翻刻、伪刻之不同。六十余年之间,所见碑帖善本无数。1 979年,79岁的张彦生将平生所积累的碑帖善本笔记,精中选精、重中选重,成<善本碑帖录》 册,由中华书局于1 984年出版。
《善本碑帖录》,为张彦生六十年所见最精品之碑帖善本目录,其第90页“董美人墓志”条目,仅著录两件原石初拓本,首列者,即此件李盛铎藏本:
“志道光间出土,初拓本少。见初拓本,刘喜海藏,托纸整张,刘题签最精,此拓本由徐坊再归李盛铎,近存北京市文物商店,黑墨拓较精。再王懿荣藏徐渭仁家藏石拓本,用六吉棉连最薄纸拓,戏淡墨,后盖徐氏印章四方,所谓蝉翼墨,字肥方丰满,此拓归汪大燮,今不知所在。传世原石拓本不多,精拓本更少。”
本件,李盛铎(麟嘉居士)的题跋说得清楚:“此为刘燕庭(喜海)藏本,后归徐梧生者(编者按,徐坊号梧生)。乙丑(1 925年)九月,滂儿得于燕市。”正与《善本碑帖录》记载吻合。碑帖上又有刘喜海、李盛铎藏印。联系到上述张彦生在民国时与李盛铎有交往,故此件即当年张彦生在李盛铎家中所见,并做了笔记。
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著录《董美人墓志》原石初拓本(精拓本),仅两件,另件是“王懿荣藏本”,文中谓“已不知所在”,那么,本件李盛铎藏跋本,就是目前仅见的件了。
秦公鉴定亦为初拓本
秦公(1943-2000),山东蓬莱人。1 964年调北京市文物公司任职,经三十年累迁至总经理,兼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北京市文物公司总经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师范大学、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教授,是著名的碑帖文物鉴定专家、书法家。
1988年,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以及日本株式会社中华书店,联合编辑出版了《中国书法名品展》图册,收录代表中国历代法书的100件珍品的原图照片,第51号展品董美人墓志拓本,即本品。圖册后附秦公先生之说明文字段,秦公先生谓“今回之展出本是初拓整本”。
秦公深邃于碑帖之学,曾往各地访碑逾万。由于秦公研究碑帖出身,因而很注重考据。研究成果丰硕,有《广碑别字》《秦说碑帖》《中国石刻大观》等专著。
从1 988年秦公曾选评此件来看,1 988年之前,此件早已入秦公青眼,故后来秦公编《中国石刻大观》时,亦采入此件,且是其书收录的唯 件董美人拓本。秦公复有长篇文字说明,亦言“本图版是刘燕庭旧藏之初拓本”。
袁克文求购董美人十年而不得
董美人墓志石于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兴平县出土,石后归上海徐渭仁(紫珊)。徐氏十分珍爱,从关中把此石携至上海,因此石乃隋代墓石,故自号其斋日“隋轩”,珍秘不示人,且“不轻毡拓”。咸丰三年(1853),上海小刀会农民起义战争期间,原石毁佚,故传世拓本亦稀。董美人拓本,在清末民国,已极为难求。民国四公子之袁克文(袁世凯次子),曾求之十年而不得。
图为袁克文手札:
《董美人》不得,食不甘,寝不安!
兄能致之,当以文徵明山水小帧为报,
且立践唐佛之诺。原主亦决不无
相当之酬也。盖弟梦想此拓已
十年矣!
踽厂道兄
文白
吴湖帆亦没有精拓整本
当年潘静淑归嫁吴湖帆时,潘家就以册《董美人》拓本作为陪嫁,吴湖帆夫妇对此极为珍爱,特辟专室宝存,并取名“宝董室”。吴湖帆本人亦经常拥董美人拓本入衾,每临睡前还摩挲不止,还自谓“与美人同梦”。由此可见鉴藏大家吴湖帆对董美人的宝爱。
《董美人墓志》的收藏,后成为吴湖帆碑帖收藏中最经典的案例之。 来,吴湖帆已“十余年所渴望”董美人;二来,吴湖帆原有隋代墓志《常丑奴》,得董美人后,“欣喜无量,遂刻既丑且美小印为押”,洵为佳话。三来,吴湖帆会玩,得到董美人后,遍邀当时名公巨卿题词唱和,共得60家1 20首,成为董美人拓本流传史上的段千古美谈,令当时及后世羡慕不已。
当时为吴湖帆所藏董美人题词的六十家,阵容极其强大,当中就有久求董美人而不得的袁克文,此外,还有黄炎培、马叙伦、冒广生、叶恭绰、朱孝臧、王同愈、金蓉镜、吴梅、陈曾寿、程颂万、褚德彝、周庆云、吴曾源、夏敬观、金兆蕃、王季烈、金天羽、黄宾虹、陈承修、邓邦述、冯超然、王蕴章、方还、谢玉岑、汪东、潘承谋、潘承厚、潘承弼等。如此阵容,足以将历来文人墨客对董美人拓本的狂热推向高潮。
吴湖帆对董美人的评价,甚为中肯,民国十六年(1927)六月吴湖帆在其自藏本上有题跋云:
“隋《董美人墓志》道光中为上海陆耳山之子得于兴平,旋归徐紫珊所藏,深自矜惜,故拓本传世绝少。咸丰癸丑沪城之乱,徐氏遭陷,石亦毁去。至今片纸拓本珍如星风矣……久欲得此,十馀年所渴望者,一旦遇之,欣喜无量……” 吴湖帆收藏之董美人,有三本,但亦有遗憾,因为其没有整拓精本——据郑重老先生文章《寻“董美人”而识袁安圃》 文,载:
海上收藏家吴湖帆,花十年之工,兹兹寻找,十年来搜录之勤,所得都三本,一册为淡墨本;二为浓墨本;三为整本。吴湖帆题跋云“整本,拓最次,以未剪裁为可贵……”
可见吴湖帆手里仅件未剪裁之整本,但拓工不佳。
原石整拓最难得
董美人墓志,以整本全拓为贵。剪本逊之。如故宫藏张伯英藏本,也是剪本。故宫博物院藏张伯英藏本董美人,拓本共分为七开,每开八行,行八字。拓本墨色浓重,字口清晰,完整无缺。拓本后有铜梁王瓘题记段:
“隋董美人墓志出土关中,原石已佚,……余求之数十年,最后始得张叔未解元所藏一原石剪本,而又失其第二页,……宣统二年二月下,铜梁王瓘孝禹记于秣陵榷署”
王璀喜好金石收藏,光绪三十四年(1908)就曾在秣陵(今江苏南京)见上海估客携关中旧拓《董美人墓志》 本,于该年中秋曾有题跋:
“隋董美人墓志出土关中,石归上海徐紫珊隋轩中。成、同间经赭寇之变,石遂佚去,或已毁于兵燹,未可知也。自后原石拓本甚不易得,……此本沪客携来,原册即缺第二页,爰以吴斋中丞所藏精翻一石拓以补之,其末张叔未解元跋亦缺后尾。虽断简残编,而既为世间有数之物,近日益见寥寥矣,能不球璧而视之哉!”
从王瓘这两段与《董美人墓志》有关的题跋可知,光绪年间原石拓本已很难见到,尤其是全本。以致早期如王瓘、大藏家如张伯英,皆只能找到剪贴本。
《董美人墓志》志石从最初的出土,到最后毁于兵火,仅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且长期在徐渭仁手里,秘不示人,又不轻易毡拓,“惜当日徐氏缜密过甚,拓本不多。兵燹后,其石不存,遂如星凤”。时下文物出版社影印《董美人墓志》全图下,有张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秋七月嘉兴陶出的题跋,文中有云:
“原石早毁于火,精拓更不易得。流傳海内,寥寥数本。”
董美人原石精拓本之难得,实已一言道尽。
【本品递藏人物】
刘喜海,字燕庭。清道、威间著名金石学家、古泉学家、藏书家。山东诸城人。道光二十五年官至四川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署巡抚职。以治金石学最有名,鉴赏金石,过眼即辨。收藏甚富,所居无其他物品,唯有手辑金石文字5000通。任官职20余年,不慕荣利,箧中金石、古书,以车辆装载,有“博古君子”之称。著<金石苑》百卷、《海东金石苑》、《长安获古编》、《古泉苑》、《三巴耆古志》等。
徐坊(1864-1916),清代官员、藏书家,曾为宣统皇帝之师。字士言,号梧生,一号蒿庵。直隶州临清(今山东临清)人。光绪二十七年越级擢升为国子丞。后为宣统帝师,赠太少保衔,卒谥“忠勤”,国史馆立传。
宣统元年(1909)京师图书馆创办,徐坊任副监督,并负责京师图书馆的藏书整理和收集。辛亥后弃官,以遗老自居,被召为毓清宫行走。收藏颇富,时称其“雅善收藏,为海内名家”。
李盛铎(1859-1934),号木斋,晚号嘉居士。江西省德化县(今九江市)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收藏家,且历任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大学生、京都大学堂京办、顺天府府丞、太常侍卿、出使各国政治考察大臣、山西布政司、陕西巡抚等职。民国成立后,又曾担任大总统顾问、参政院参政、农商总长、参政院议长、国政商榷会会长等职。
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古籍碑帖藏家之一。祖父李恕,父李明墀,至李盛铎三代家藏,先后收有海内外许多名家藏书及碑帖,如宁波范氏、商丘宋氏、意园盛氏、曲阜孔氏、四明卢氏、巴陵方氏、长沙袁氏、扬州蒋氏等。
许光宇,民国时期金石学家,收藏家;固始人,与马衡友善。
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著录原件
张彦生,本为民国初年碑帖店学徒出身,后积60年“实战”功力,成为代碑帖鉴定权威大家。
张彦生1 901年生于河北吴桥县。1 91 5年到北京琉璃厂隶古斋碑帖店当学徒。当时隶古斋已经开设了六十多年,由清末著名书法家祁隽藻题写的匾额。他在隶古斋学会了拓、裱及鉴定收售碑帖等业务,同时也有机会先后得与宝熙、汪大燮、梁启超、李盛铎、徐森玉、罗振玉、方药雨、龚心铭、龚心钊、于右任、陈淮生、朱幼平、张效彬、张伯英等收藏鉴赏碑帖的专家 交往,“观其所藏、详加考校”,故其碑帖之学,渊源有自。
张彦生从事碑帖鉴定及收售六十余年,每见善本,必记其书刻、拓工、纸墨、装潢、流传,进而考证其新旧字之损泐,原本、翻刻、伪刻之不同。六十余年之间,所见碑帖善本无数。1 979年,79岁的张彦生将平生所积累的碑帖善本笔记,精中选精、重中选重,成<善本碑帖录》 册,由中华书局于1 984年出版。
《善本碑帖录》,为张彦生六十年所见最精品之碑帖善本目录,其第90页“董美人墓志”条目,仅著录两件原石初拓本,首列者,即此件李盛铎藏本:
“志道光间出土,初拓本少。见初拓本,刘喜海藏,托纸整张,刘题签最精,此拓本由徐坊再归李盛铎,近存北京市文物商店,黑墨拓较精。再王懿荣藏徐渭仁家藏石拓本,用六吉棉连最薄纸拓,戏淡墨,后盖徐氏印章四方,所谓蝉翼墨,字肥方丰满,此拓归汪大燮,今不知所在。传世原石拓本不多,精拓本更少。”
本件,李盛铎(麟嘉居士)的题跋说得清楚:“此为刘燕庭(喜海)藏本,后归徐梧生者(编者按,徐坊号梧生)。乙丑(1 925年)九月,滂儿得于燕市。”正与《善本碑帖录》记载吻合。碑帖上又有刘喜海、李盛铎藏印。联系到上述张彦生在民国时与李盛铎有交往,故此件即当年张彦生在李盛铎家中所见,并做了笔记。
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著录《董美人墓志》原石初拓本(精拓本),仅两件,另件是“王懿荣藏本”,文中谓“已不知所在”,那么,本件李盛铎藏跋本,就是目前仅见的件了。
秦公鉴定亦为初拓本
秦公(1943-2000),山东蓬莱人。1 964年调北京市文物公司任职,经三十年累迁至总经理,兼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北京市文物公司总经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师范大学、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教授,是著名的碑帖文物鉴定专家、书法家。
1988年,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以及日本株式会社中华书店,联合编辑出版了《中国书法名品展》图册,收录代表中国历代法书的100件珍品的原图照片,第51号展品董美人墓志拓本,即本品。圖册后附秦公先生之说明文字段,秦公先生谓“今回之展出本是初拓整本”。
秦公深邃于碑帖之学,曾往各地访碑逾万。由于秦公研究碑帖出身,因而很注重考据。研究成果丰硕,有《广碑别字》《秦说碑帖》《中国石刻大观》等专著。
从1 988年秦公曾选评此件来看,1 988年之前,此件早已入秦公青眼,故后来秦公编《中国石刻大观》时,亦采入此件,且是其书收录的唯 件董美人拓本。秦公复有长篇文字说明,亦言“本图版是刘燕庭旧藏之初拓本”。
袁克文求购董美人十年而不得
董美人墓志石于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兴平县出土,石后归上海徐渭仁(紫珊)。徐氏十分珍爱,从关中把此石携至上海,因此石乃隋代墓石,故自号其斋日“隋轩”,珍秘不示人,且“不轻毡拓”。咸丰三年(1853),上海小刀会农民起义战争期间,原石毁佚,故传世拓本亦稀。董美人拓本,在清末民国,已极为难求。民国四公子之袁克文(袁世凯次子),曾求之十年而不得。
图为袁克文手札:
《董美人》不得,食不甘,寝不安!
兄能致之,当以文徵明山水小帧为报,
且立践唐佛之诺。原主亦决不无
相当之酬也。盖弟梦想此拓已
十年矣!
踽厂道兄
文白
吴湖帆亦没有精拓整本
当年潘静淑归嫁吴湖帆时,潘家就以册《董美人》拓本作为陪嫁,吴湖帆夫妇对此极为珍爱,特辟专室宝存,并取名“宝董室”。吴湖帆本人亦经常拥董美人拓本入衾,每临睡前还摩挲不止,还自谓“与美人同梦”。由此可见鉴藏大家吴湖帆对董美人的宝爱。
《董美人墓志》的收藏,后成为吴湖帆碑帖收藏中最经典的案例之。 来,吴湖帆已“十余年所渴望”董美人;二来,吴湖帆原有隋代墓志《常丑奴》,得董美人后,“欣喜无量,遂刻既丑且美小印为押”,洵为佳话。三来,吴湖帆会玩,得到董美人后,遍邀当时名公巨卿题词唱和,共得60家1 20首,成为董美人拓本流传史上的段千古美谈,令当时及后世羡慕不已。
当时为吴湖帆所藏董美人题词的六十家,阵容极其强大,当中就有久求董美人而不得的袁克文,此外,还有黄炎培、马叙伦、冒广生、叶恭绰、朱孝臧、王同愈、金蓉镜、吴梅、陈曾寿、程颂万、褚德彝、周庆云、吴曾源、夏敬观、金兆蕃、王季烈、金天羽、黄宾虹、陈承修、邓邦述、冯超然、王蕴章、方还、谢玉岑、汪东、潘承谋、潘承厚、潘承弼等。如此阵容,足以将历来文人墨客对董美人拓本的狂热推向高潮。
吴湖帆对董美人的评价,甚为中肯,民国十六年(1927)六月吴湖帆在其自藏本上有题跋云:
“隋《董美人墓志》道光中为上海陆耳山之子得于兴平,旋归徐紫珊所藏,深自矜惜,故拓本传世绝少。咸丰癸丑沪城之乱,徐氏遭陷,石亦毁去。至今片纸拓本珍如星风矣……久欲得此,十馀年所渴望者,一旦遇之,欣喜无量……” 吴湖帆收藏之董美人,有三本,但亦有遗憾,因为其没有整拓精本——据郑重老先生文章《寻“董美人”而识袁安圃》 文,载:
海上收藏家吴湖帆,花十年之工,兹兹寻找,十年来搜录之勤,所得都三本,一册为淡墨本;二为浓墨本;三为整本。吴湖帆题跋云“整本,拓最次,以未剪裁为可贵……”
可见吴湖帆手里仅件未剪裁之整本,但拓工不佳。
原石整拓最难得
董美人墓志,以整本全拓为贵。剪本逊之。如故宫藏张伯英藏本,也是剪本。故宫博物院藏张伯英藏本董美人,拓本共分为七开,每开八行,行八字。拓本墨色浓重,字口清晰,完整无缺。拓本后有铜梁王瓘题记段:
“隋董美人墓志出土关中,原石已佚,……余求之数十年,最后始得张叔未解元所藏一原石剪本,而又失其第二页,……宣统二年二月下,铜梁王瓘孝禹记于秣陵榷署”
王璀喜好金石收藏,光绪三十四年(1908)就曾在秣陵(今江苏南京)见上海估客携关中旧拓《董美人墓志》 本,于该年中秋曾有题跋:
“隋董美人墓志出土关中,石归上海徐紫珊隋轩中。成、同间经赭寇之变,石遂佚去,或已毁于兵燹,未可知也。自后原石拓本甚不易得,……此本沪客携来,原册即缺第二页,爰以吴斋中丞所藏精翻一石拓以补之,其末张叔未解元跋亦缺后尾。虽断简残编,而既为世间有数之物,近日益见寥寥矣,能不球璧而视之哉!”
从王瓘这两段与《董美人墓志》有关的题跋可知,光绪年间原石拓本已很难见到,尤其是全本。以致早期如王瓘、大藏家如张伯英,皆只能找到剪贴本。
《董美人墓志》志石从最初的出土,到最后毁于兵火,仅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且长期在徐渭仁手里,秘不示人,又不轻易毡拓,“惜当日徐氏缜密过甚,拓本不多。兵燹后,其石不存,遂如星凤”。时下文物出版社影印《董美人墓志》全图下,有张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秋七月嘉兴陶出的题跋,文中有云:
“原石早毁于火,精拓更不易得。流傳海内,寥寥数本。”
董美人原石精拓本之难得,实已一言道尽。
【本品递藏人物】
刘喜海,字燕庭。清道、威间著名金石学家、古泉学家、藏书家。山东诸城人。道光二十五年官至四川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署巡抚职。以治金石学最有名,鉴赏金石,过眼即辨。收藏甚富,所居无其他物品,唯有手辑金石文字5000通。任官职20余年,不慕荣利,箧中金石、古书,以车辆装载,有“博古君子”之称。著<金石苑》百卷、《海东金石苑》、《长安获古编》、《古泉苑》、《三巴耆古志》等。
徐坊(1864-1916),清代官员、藏书家,曾为宣统皇帝之师。字士言,号梧生,一号蒿庵。直隶州临清(今山东临清)人。光绪二十七年越级擢升为国子丞。后为宣统帝师,赠太少保衔,卒谥“忠勤”,国史馆立传。
宣统元年(1909)京师图书馆创办,徐坊任副监督,并负责京师图书馆的藏书整理和收集。辛亥后弃官,以遗老自居,被召为毓清宫行走。收藏颇富,时称其“雅善收藏,为海内名家”。
李盛铎(1859-1934),号木斋,晚号嘉居士。江西省德化县(今九江市)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收藏家,且历任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大学生、京都大学堂京办、顺天府府丞、太常侍卿、出使各国政治考察大臣、山西布政司、陕西巡抚等职。民国成立后,又曾担任大总统顾问、参政院参政、农商总长、参政院议长、国政商榷会会长等职。
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古籍碑帖藏家之一。祖父李恕,父李明墀,至李盛铎三代家藏,先后收有海内外许多名家藏书及碑帖,如宁波范氏、商丘宋氏、意园盛氏、曲阜孔氏、四明卢氏、巴陵方氏、长沙袁氏、扬州蒋氏等。
许光宇,民国时期金石学家,收藏家;固始人,与马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