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童话教学的含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接着分析了童话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并且论述了小学童话教学的问题所在,最后就提高童话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说明,以期童话教学突破困境,使得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获得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意义;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领域须与当今时代保持协调的发展,才能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输出高质量的精英。为此,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势必以良好的态势不断推进,特别是语文学科。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而童话教学在新趋势的影响下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教育界众多研究人员加大了对童话教学认知的深入程度,针对现阶段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详细研讨,并提出相应的举措,使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童话教学的含义
在小学教材中囊括了诸多体裁的文章,童话在其中属于颇具重要性的表现形式。童话主要是指在具体现实的前提下借助于一定的幻想的形成物,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拟人手法。而且童话故事中的各个情节紧紧抓住了小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进行以学生为对象的知识传递活动,进而达到更深层次的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师实施童话教学时,首先须对自身的童话素养进行提高,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教学引导工作,高效地完成教师的“教”的任务。同时,学生要经由课堂学习,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实现陶冶与升华,达成学生的“学”的使命。
二、童话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
1.扩大见闻。童话故事不存在国别、地域的限制,而小学生在选择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和学习时,也不应有类似的局限。所以,这样极具全面性的童话世界促进了学生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所作所为及其情感变化的知晓与了解,对学生知识面的激增作用不言而喻。
2.丰富想象力。童话故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虚拟性,它可以使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在童话中尽情地展现。因此,童话才能流露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追求和神往。童话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深刻感受到其浓烈的故事性,还可对童话中某个部分进行留白,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其进行拓展,使得学生想象力的丰富程度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3.加深社会认識。童话教学的浅层次要求是让学生感受其虚拟的故事情节。童话故事中包含了故事主角的历程,还有其他人物之间以及他们与主角的关系状态。通过解读童话故事,可以加强学生对人物与故事情节的理解,认识到其中蕴含的知识或道理,加深其对社会的认识。
三、小学童话教学的问题所在
1.童话教学素养不足。教师因自身童话素养不足而使得教学课堂出现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童话本身在授课之前并未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如此的大前提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对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情感也就不能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教师对童话的独有特性缺乏一定的认识。童话既与一般记叙文有相同的特征,但也有其幻想的独特之处,当前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看到共性所在,却忽视了独特点的传授。
2.无法兼顾教学趣味化与内容化。当前,在童话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趣味性和内容化的平衡尚未有良好的把握,即教师在确保教学内容被学生消化时不能兼顾趣味性,或达到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无法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前者最低限度的童话教学效果要优于后者,因此成为重教学内容化、轻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来源。
3.忽视情感教育。童话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认知层面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借助具体的童话故事开展情感教育,这才是童话教学的真正目的。但现阶段,教师开展童话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却忽视了情感价值观教育,而对于童话表层的认知教育却太过于重视。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对童话教学回归本源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4.统一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的童话教学是将学生看作无差别的整体而进行的,缺乏对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的考虑。统一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部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未被教师予以重视,而统一的教学模式更使得这一现象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难度有所增加,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
四、提高童话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深化童话素养
教师的童话认知和专业素养是其进行具体教学活动的支撑物,为教学行为的持续性的保持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只有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童话教学的现状,同时也使得教学效果有了实质性的增强,为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相互融合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教师可参加学校或者社会举办的教学培训来提升自身知识层次。此外,多次的教学实践是童话素养培养及深化的最好途径。比如,教师在讲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童话时,可让学生先行想象小燕子在第四次飞到菜园子里的语言和行为,有的学生会回答“我飞近仔细看看,茄子的花儿是紫色,冬瓜的花儿是黄色”,用学生的现实行为反向作用于教师,使得教师转换学生的角度看待事物,刺激教师对这篇童话有不一样的理解。
(二)增大课外阅读量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知识是小学生的必修内容,但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此,那么其语文学习的兴趣无从谈起,学校、课堂等对学生的吸引力减弱,也很难促进学生知识量的增长与视野的开阔,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因此,学生的课外童话阅读工作的开展须提上日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建设性的建议。
例如教师对《狮子和鹿》中体现出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可借助于类似的文章使得学生对其的感悟加深,提醒学生要看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像《卖神像的人》《鹰和狐狸》等均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之后在恰当的时机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对此道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其他学生的思想提升有了一定的启示与点拨。
(三)拓展思维训练
童话故事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丰富其想象力的内在要求,而针对想象力的思维拓展训练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须贯彻和落实的教学行为。比如教师在教授《巨人的花园》时,可让学生自行想象巨人在斥责小男孩时小男孩的语言应对方法,并且想象巨人拆掉墙之后是什么样的画面、巨人会和孩子们玩什么样的游戏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进行了丰富,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延伸与拓展。
(四)强化师生交流
不同个体的学生,其心理变化各有不同。而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心理也会有细微的差异性。如何发现并积极利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使之对学习实践产生正向的作用,这对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在《自己去吧》童话中,教师通过观察、访问等方法熟悉每个学生个体的兴趣、知识储备等状况,对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拓展训练。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囊括生字的认读、情感的体会等。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加深了师生间的交流。
五、结语
综上,童话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促使教师在童话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须尊重并传达故事的艺术性,建立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的联结点,使得童话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文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10).
[2]李淑敏.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12).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意义;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领域须与当今时代保持协调的发展,才能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输出高质量的精英。为此,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势必以良好的态势不断推进,特别是语文学科。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而童话教学在新趋势的影响下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教育界众多研究人员加大了对童话教学认知的深入程度,针对现阶段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详细研讨,并提出相应的举措,使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童话教学的含义
在小学教材中囊括了诸多体裁的文章,童话在其中属于颇具重要性的表现形式。童话主要是指在具体现实的前提下借助于一定的幻想的形成物,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拟人手法。而且童话故事中的各个情节紧紧抓住了小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进行以学生为对象的知识传递活动,进而达到更深层次的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师实施童话教学时,首先须对自身的童话素养进行提高,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教学引导工作,高效地完成教师的“教”的任务。同时,学生要经由课堂学习,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实现陶冶与升华,达成学生的“学”的使命。
二、童话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
1.扩大见闻。童话故事不存在国别、地域的限制,而小学生在选择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和学习时,也不应有类似的局限。所以,这样极具全面性的童话世界促进了学生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所作所为及其情感变化的知晓与了解,对学生知识面的激增作用不言而喻。
2.丰富想象力。童话故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虚拟性,它可以使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在童话中尽情地展现。因此,童话才能流露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追求和神往。童话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深刻感受到其浓烈的故事性,还可对童话中某个部分进行留白,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其进行拓展,使得学生想象力的丰富程度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3.加深社会认識。童话教学的浅层次要求是让学生感受其虚拟的故事情节。童话故事中包含了故事主角的历程,还有其他人物之间以及他们与主角的关系状态。通过解读童话故事,可以加强学生对人物与故事情节的理解,认识到其中蕴含的知识或道理,加深其对社会的认识。
三、小学童话教学的问题所在
1.童话教学素养不足。教师因自身童话素养不足而使得教学课堂出现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童话本身在授课之前并未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如此的大前提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对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情感也就不能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教师对童话的独有特性缺乏一定的认识。童话既与一般记叙文有相同的特征,但也有其幻想的独特之处,当前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看到共性所在,却忽视了独特点的传授。
2.无法兼顾教学趣味化与内容化。当前,在童话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趣味性和内容化的平衡尚未有良好的把握,即教师在确保教学内容被学生消化时不能兼顾趣味性,或达到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无法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前者最低限度的童话教学效果要优于后者,因此成为重教学内容化、轻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来源。
3.忽视情感教育。童话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认知层面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借助具体的童话故事开展情感教育,这才是童话教学的真正目的。但现阶段,教师开展童话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却忽视了情感价值观教育,而对于童话表层的认知教育却太过于重视。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对童话教学回归本源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4.统一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的童话教学是将学生看作无差别的整体而进行的,缺乏对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的考虑。统一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部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未被教师予以重视,而统一的教学模式更使得这一现象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难度有所增加,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
四、提高童话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深化童话素养
教师的童话认知和专业素养是其进行具体教学活动的支撑物,为教学行为的持续性的保持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只有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童话教学的现状,同时也使得教学效果有了实质性的增强,为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相互融合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教师可参加学校或者社会举办的教学培训来提升自身知识层次。此外,多次的教学实践是童话素养培养及深化的最好途径。比如,教师在讲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童话时,可让学生先行想象小燕子在第四次飞到菜园子里的语言和行为,有的学生会回答“我飞近仔细看看,茄子的花儿是紫色,冬瓜的花儿是黄色”,用学生的现实行为反向作用于教师,使得教师转换学生的角度看待事物,刺激教师对这篇童话有不一样的理解。
(二)增大课外阅读量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知识是小学生的必修内容,但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此,那么其语文学习的兴趣无从谈起,学校、课堂等对学生的吸引力减弱,也很难促进学生知识量的增长与视野的开阔,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因此,学生的课外童话阅读工作的开展须提上日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建设性的建议。
例如教师对《狮子和鹿》中体现出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可借助于类似的文章使得学生对其的感悟加深,提醒学生要看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像《卖神像的人》《鹰和狐狸》等均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之后在恰当的时机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对此道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其他学生的思想提升有了一定的启示与点拨。
(三)拓展思维训练
童话故事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丰富其想象力的内在要求,而针对想象力的思维拓展训练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须贯彻和落实的教学行为。比如教师在教授《巨人的花园》时,可让学生自行想象巨人在斥责小男孩时小男孩的语言应对方法,并且想象巨人拆掉墙之后是什么样的画面、巨人会和孩子们玩什么样的游戏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进行了丰富,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延伸与拓展。
(四)强化师生交流
不同个体的学生,其心理变化各有不同。而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心理也会有细微的差异性。如何发现并积极利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使之对学习实践产生正向的作用,这对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在《自己去吧》童话中,教师通过观察、访问等方法熟悉每个学生个体的兴趣、知识储备等状况,对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拓展训练。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囊括生字的认读、情感的体会等。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加深了师生间的交流。
五、结语
综上,童话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促使教师在童话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须尊重并传达故事的艺术性,建立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的联结点,使得童话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文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10).
[2]李淑敏.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