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后练习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课后练习对于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巩固教材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客观分析了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教师缺乏对练习过程的引导策略,课后练习对学生多元思维培养不足,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利用效果差积累记忆类和基础知识类练习题总量少,对感知理解类练习题的钻研不深刻,迁移拓展类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针对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建议和策略:改进课后习题体系,创设学生的语文学科认知情境,提高课后练习的辅助学习效果,从而为未来初中语文课后练习设计与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
  一、 引言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作为初中语文课本和教材的重要内容,既是教师进行课后教学的重要参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巩固教材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吕叔湘认为,语文的有效运用其实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技能,一种高效学习的好习惯,只有经过正确的教学模拟和反复性的实践,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练习在语文学习中有重要作用,而这种练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中。在我们的语文课本和教材构成中,课后实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构成。从呈现语文教材内容的方式上来看,课后作业动态地把内容挖掘出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课后的练习作业已经不单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机械的复述,比如课文内容的默写,或者是对相关课文知识的简单呈现,而是课程内容延伸和拓展的有效凭借。课后的练习和作业的设计研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课后练习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论
  (一)课后练习管理
  课后练习管理是针对教材课后练习的开发而言的。所谓开发是指教材编写的专家依据课程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一定的逻辑结构排列顺序和独特的话题形式,并且系统化陈述了各个学科的主要内容,编制完成的课后练习目。重构是课后练习管理的核心,这种“重构”其中包含课后实践和练习内容增加、修正、扩展等形式,让这种课后实践活动能够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其师生实际的需求。有学者把“重构”分成三个方向,即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已经现有的教材,选取并整合其他的教学素材,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新资源。
  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训练管理的基本内涵可以做出如下界定:它既是对教材课后训练管理开发者的反馈,又是教师在制订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的同时,依据高中语文课程的标准及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文后的训练题进行适度“重构”,这种“重构”包含了對课后训练的补充、删减、修正、整合、扩展和兴趣化。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交往形成了不同于动物的更高一级的心理机制,这种机制具有随意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据此,可将儿童的智力水平划分为初级和高级。初级指儿童初始阶段所具备的智力水平,高级则指儿童通过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之后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由初级到高一级的这段距离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此理论既阐释了少年儿童所具备的各种智力潜能,这些潜能都是学生们能够通过某些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引导才能实现的。这为语文课后训练的课程设计和编写开辟了思路,同时也为课后训练的形成和运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理论基础。
  (三)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提出,智力表现并不是能够通过某些形式的简单测验进行量化评估的能力,而是和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场域息息相关。也就是,个体的智力水平指的是其在特定的空间中受到刺激所做出的智能反应。理论所强调的个体智力表达和具体的社会环境、文化场域等有着密切关系,这点就要求我们在初中语文课本教材的课后练习编写中,设计充分的教学情境,从而更加科学地考量每一位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该理论把所有人类的智能产品和类型分别划分成八种,其中语文学科与言语-语言智能类型有着密切联系,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课后练习的编写工作者需要从言语-语言智能类型出发来进行设计和编写;人类的智能表现方式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是整合式的,这要求练习内容丰富,关注多角度、多渠道的反馈与分析。
  三、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一)教师缺乏对练习过程的策略引导
  教师们对于语文基础知识重要性进行讲解的次数相对较少。学生被迫按时完成课后的练习。课后所学的练习问卷缺乏系统整合,可操作性较低。课后练习模型化的印记痕迹非常清晰,固定的答案模型限制了语文习题的指导和训练效力。主要原因是课后实践练习中对学生的合作教育引导意义关注不够。许多问题的研究都是由于对合作模型的设计缺乏全面关注,口头培训和实践教学的力量不够。尤其特别是阅读选择题目所占的比例较大,写作和训练内容设置不够。因此,学生接受口头培训的机会相当少。在习题的设置上也多为常识型填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高。
  (二)课后练习对学生多元思维培养不足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目标的三维引领更加明确。从所学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讲,应当充分地注重提高学生对所有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课后训练题的设计往往会忽视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层面,忽略了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行动习惯的训练,学生既难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又无法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储备。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所考虑的东西比较少,过于着重课文中的思想内容挖掘,却忽视了对学生文艺情感的影响和熏陶,也忽略了对学生的言语和逻辑思维手段等方法的训练。并且学生与教师的相互重视程度也正在下降,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了高年级的应试和训练之上。在理论和思维的方法上,对于学生的分析和评价技巧的训练比较少,而且在初中语文的课后修改习题中,深层次的小说文本阅读和鉴赏性探讨的主题并不多,学生难以自己开展阅读训练。   (三)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利用效果差
  积累记忆类的课后练习题总量较少,但这类课后练习题大多需要背诵、默写,学生极容易产生惰性。基础知识类的课后练习题总量更少,只占十分之一。并且,学生往往片面地把这类课后练习题误解成只是简单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或者翻译文言文的字、词、句、段。教师倾向于着重讲解感知理解类的课后练习题,但是,教师对于这类课后练习题的讲解方式较为单一,先讲重点题,再处理一下疑问。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花在课后练习题的时间相对较少,也就是说师生整体对课后练习题的钻研不够深刻,很难进行透彻细致的讲解。师生在使用迁移拓展类的课后练习题时,它产生的使用效果一般,同时使用它的可操作性比较有限。如此这样,最有实践训练意义的“迁移拓展类”的课后练习题最后反而最容易变成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部分。
  四、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管理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一)改进课后习题体系
  我国的语文课程设计工作者首先要从基础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出发入手,通过整合语文课程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技巧、策略,以及对课后训练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吸取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语文课程的训练设计构建提供一个理论支持。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单靠课堂教学是实现不了的,还得依靠于高质量的课外习题设计编写,这就需要我们的习题编写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文功底、专业素养以及丰富的出题经验。通过不断增加题目书写训练、题目的种类数量,设置更为丰富多样化的题目书写形式训练;通过增加有关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心理训练,设定了作文填空和多选项等客观心理问题。
  比如七至八年级的上下册第四十五单元总共设计有《社戏》《口技》《社戏》等五篇具有大师性质的选文,其中《安塞腰鼓》课后艺术训练中我们特别设计了关于方法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的一些具体相关艺术习题,《口技》中也的确有一些习题涉及了对一些口技演员表演动作过程中方法描写的各种具体分析性质的问题,但《社戏》课后艺术训练第一个习题虽然明确写到“月夜行船、月下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但并未明确要求全体学生对这两个精彩叙事片段的具体方法描述和修辞手法内容进行思想分析与体悟,仅是停留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文化感悟上。因此,在教育宏观层面上我们应以分册教材为单位,逐渐改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层次递变和完全性,力求构建一个科学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序列。
  (二)创设学生的语文学科认知情境
  学科认知情境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语文学科本体有关的问题,如语言文字、文学领域的各种知识,偏向考查学生评价、批判等高阶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例如,八上《诗词五首》第二道试题就特别引入了陆游对李贺诗歌整体风格的精准抽象评价,要求命题小组中的学生教师能够主动结合《雁门太守行》中一些具有鲜明历史色彩的背景词语,想象描写出陆游诗歌中李贺相应的背景画面,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具体描述。陆游的评价能让学生把握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他的诗歌《雁门太守行》,并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进行创造性转化,利于学生深入体会李贺诗歌的特点,逐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中的活动还可以通过多元观点的提供创设学科认知情境。多元观点的呈现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来认识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辨、批判、质疑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形成对事物客观、全面、理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
  (三)提高课后练习的辅助学习效果
  课后练习应有对前文重复训练的习题。语文学科基础知识较为琐碎,知识点繁杂,如果不進行反复练习,学生可能很快就会遗忘。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应该安排对前文知识点重复训练的习题,这样的重复练习不是指完全一样的题目重复出现,而是指换一种出题形式,反复考查同一个知识点。比如对词汇的考查,可以考查词义辨析题,同一个常用词在文言文中出现过两次,就可以将两个句子从文章中截取出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考查,让学生来比较这个字的不同含义。
  课后练习尤其是文言文阅读,常常有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拓展课后练习的基础知识。围绕着本第一节课程教材的课后准备习作,根据每位优秀学生的实际,笔者找到了每位学生课后进行专业基础性知识训练的最佳时间落脚点,让每位学生在不断巩固知识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应变能力也不断加强。
  五、 结语
  课后练习题是语文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实践能力,它的地位和作用正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和接受。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高度地重视课后练习题目的重要性和地位,系统、合理地运用课后练习题,充分发挥课后训练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探究的能力,为我国语文课堂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5-19.
  [2]Gürel E, Tat M.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From Unitary Intelligence Conception to 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Research,2010,3(11):336-356.
  [3]Liu S. The Inspirational Approach to the Archives Culture Extension Service Based on Vygotskys Recent Development Zone Theory[J]. Lantai World,2019.
  [4]杨文彬.中小学生课后练习题库系统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2016(18):94-96.
  作者简介:
  李进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立足小学生身处的校园环境,巧用校园素材开设“综合与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校园、用数学思维描绘校园、用数学语言表达校园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校园背景的课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落实课标精神,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校园情境;小组合作;多元评价  一、 引言  近年,广大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开发和开设“综合与
期刊
摘要:复习课的知识整理,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拾遗补漏,弥补新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通过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不断地积累和挖掘学习规律的一个过程。复习能够重新建构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复习的内容有新的认识,提出新的问题,能运用原来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所积累的活动经验迁移深化,以解决更复杂的新问题,这样才能使复习课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复习课;沟通;新认识
期刊
摘要:数学建模活动是基于数学思维,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文章以“体重与脉搏”教学为例,对恒温动物的体重与脉搏进行分析与探究,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建模;体重;脉搏率  生活中,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揭示这些联系是数学的意义所在,数学建模就是
期刊
摘要:《项脊轩志》之所以感人,归有光之所以能够以“淡笔写挚情”,主要归功于其出类拔萃却不显山露水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从细节的选材、细节之间的组合、具体细节的描述三个方面探索《项脊轩志》中细节描写不易为人察觉的妙处。  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细节描写  很多人都记得语文课本上《项脊轩志》中感人至深的文字:“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可是如果仔细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文字平
期刊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的教育大计。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推进德育课程的建设,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学会合理借助班集体的仪式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融入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中,实现仪式课程的创新发展,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将首先从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的内涵入手,具体分析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的实践意义,表明创新小学班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单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将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提升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文章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现状入手,详细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深入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高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水准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初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进行研究。从研究的情况发现,德育不仅可以塑造学生人格、品行,还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德育比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要,应作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紧紧依托语文课堂平台,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期刊
摘要:古诗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古典诗词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意境,进而多角度、多方位地把握诗词情感,让学生与之产生共鸣,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基于此,文章从情境教学出发,结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实践,分析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并对教学实践做出反思,希望为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用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核心组成部分——阅读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由该背景出发,结合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对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了分析,先简要介绍了圈点、勾画、批注的基本内容,紧接着结合教材篇章提出了一些实践建议,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圈点勾画;批注文章;方法运用  一、 引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在信息量剧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关键。快速阅读,顾名思义,即要求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从大量的文字内容中迅速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提高快速阅读技巧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审题提问法、计时扫读法、固定程序阅读、默读法等,但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是很难的。故而,教师一定要科学地制定训练步骤,由浅入深,不断吸收反馈信息,及时强化或调整教学过程,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