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o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 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三、设计理念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以 “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猜一猜,用多少钱可以买呢?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课件播放配音)“嗨,我叫聪聪。我叫明明。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师:同学们,加油呀,可不能输给聪聪和明明
  (二)新授: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略)2.随意点几张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20元,50元(新、旧版),1元(新、旧版)。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拿出来。活动形式: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请学生汇报:上台上展示。﹚(1)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2)按质地分:纸币、硬币;(3)按数字大小分; (4)按新版、旧版分;……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将书翻到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课件播放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____个1角。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活动形式: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引导)小朋友,我们看聪聪、明明在干什么呢?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请学生回答。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钱。”(板书:1元=10角)
  (四)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师:(拿一件玩具)买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3.(课件播放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已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乐)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座位买。[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总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生:聰聪、明明再见!
其他文献
一、课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学习和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门集动手、思维和整体设计为一体的并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教学手段。新课标中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
期刊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3.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教學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三角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实物等。1、观察下面实
期刊
教学背景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第67页的内容。本节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领域,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另外,学生们已具备了初
期刊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的教学呈现出教学容量高、与学生互动少、学生机械式学习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这种被动式的学习,使得学习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对数学这一课程的兴趣普遍不高。这将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给学生丰盛的精神盛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的课堂,使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地方。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的课堂呢?  一、尊重学
期刊
设计意图:我班幼儿这段时间对方位词的概念含混不清,对物体空间位置的指认总是用这里或那里来表达,为此我设计了这节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1、感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2、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  活动重难点:重点:在游戏、观察、操作中感知上下。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正确描述方位。  活动准备:1、走线音乐;2、杂技演员的表演视频;3、毛绒玩具若干;4、幼儿操作卡;5、入场券。  活动过程
期刊
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将对幼儿产生一个积极引导的作用,所以有了兴趣,往往决定了成功的结果。幼儿生
期刊
【内容摘要】要上好小学科学课,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孩子们身边的物体,采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重视实验实践和学生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实现科学教学的精彩。  【关键词】观察 实践 探索  一、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  教孩子做一个会观察的人,成为一个细心的人。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有《植物的一生》,从种植凤仙花开始,观察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观察发芽,观察茎叶,观察花,观察果实,各个阶段的观察记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2.理解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形成、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和观察Google earth三维立体图及地貌景观图的方式,增强学生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2.在学生学会利用三维立体图和景观图的基础上,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表形态差异及形成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流水和风的侵蚀作用,使学生明白植被对
期刊
【内容摘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科学运用,能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使幼儿教学方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显著。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能为幼儿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使幼儿教育锦上添花,为幼儿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提供帮助与支持。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幼儿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也需要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的认知及应用水平、充
期刊
《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我教过好几次,但对我印象最深且最成功的一次是:我在这节课的五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新颖的教学环节,并由于独特的激情导入,课堂气氛高涨,激情飞扬,效果良好,我激动不已,突发奇想,又临时设计了一个新的创造性的教学环节。这个教学环节是教学设计之外的,是锦上添花式的环节,使这节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了升华,整节课既完美又成功,达到了文道统一,使我难以忘怀。  这节课的五个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