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匿名》这部作品刻画了一个匿名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上海人,同时也是文明的进化者。通过对这种主人公的刻画使得《匿名》这部作品在无形中体现了王安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以及她对文明进程的深刻思索。
【关键词】《匿名》;批判现代文明;文明进程
《匿名》和王安忆曾经的作品《遍地枭雄》有些相似,但是在《匿名》中,王安忆的思想显然更加成熟,其思想已经超越了现代文明,开始思考整个文明的进程,看透了文明的循环和再生。现代文明中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深远之举,但是王安忆在《匿名》中绝不仅仅是批判现代文明,更多的是要描写一种文明的再生,这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一、对现代文明的理性批判
汪树东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中说:“当代文学发生发展于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浪潮中,对现代文明的憧憬一直是不自言明的正面主题,但当现代文明的负面因素逐渐显露,批判也就接踵而至。”王安忆虽然认为自己并没有能力去对现代文明做任何的批判,但是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她对现代文明无法回避的批判。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现代文明的负面因素开始困扰着文明,也困扰着王安忆,在王安忆和张新颖的对话笔记《文明的缝隙,除不尽的余数,抽象的美学——关于<匿名>的对谈》中,张新颖提到“想想是这么短的时间,要把一个文明毁掉,根本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这有点惊心动魄了”,对此王安忆这样说:“对,因为人太强大了嘛。人到上世纪末,建设和毁坏的速度是极快的,周期越来越短,非常之短。”所以王安忆在《匿名》里其实也透露出了对人的“毁坏”的反思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其实王安忆的批判思想早在她写《富萍》的时候就已经露出端倪,她曾经说过:“我写这篇小说是有对今天生活的反抗,我对今天生活确实不喜欢,是在挥霍,大把大把的挥霍,挥霍时间,物质,生命,挥霍感情,精神。”后来她又写了《遍地枭雄》这部作品,和《匿名》有一些相似,《遍地枭雄》中的韩燕来(毛豆)是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上海人,他在开出租车的时候被乘客打劫,后来他明明有机会逃走,但是他却错过了,此后便追随着打劫他的三个人。打劫他的三个人也都没有出现真实姓名,只有诨号——大王,二王,三王。而韩燕来在追随他们的时候使用的也是“毛豆”这个小名。并且韩燕来追随着这三个脱离主流文明的人,进行了一次江湖之旅,开始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可见《匿名》其实和《遍地枭雄》有很大的关系。在《遍地枭雄》中,王安忆也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进行了反思。陈晖在《青春生命的殷殷守望与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王安忆作品<遍地枭雄>作为成长小说的解读》中也谈到了王安忆的这种思想“它隐含并传达了作者对中国当代社会高速发展、急遽演变轨迹和性质的洞察、审视和反思。”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韩燕来追随着劫持他的三个匿名之人,沉溺在劫匪的生活之中,体现的是传统价值观的丧失,这时王安忆已经对现代文明快速发展的后果有了反思。而《匿名》更是延续了她的这种反思,并且更加强烈。
上海这个地方一直是王安忆写作的重点,《匿名》的主人公也来自上海,只是在这里的主人公不再是来自城市边缘的人,而是一直就在上海的中心生存的人,所以他更加代表现代文明。他是典型的上海人,但是结局却并不美妙,他被绑架了,被带出现代文明之外。在王安忆很久以前描写的上海中,上海是一个浮华梦,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今日的上海人,在王安忆的作品中被绑架了。在人们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成为了这欲望的牺牲品。老板吴宝宝的生意其实早在收官,吴宝宝卷了账上的几千块钱跑了,但是生意还在照做,不过是一套障眼法,然而主人公并不知道实情,仍然继续的做着本职工作,后来因为老板欠下的债务,反而让主人公做了替死鬼。这些都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中对物质的强烈欲望带来的灾难,可见王安忆对这种物质欲望的批判。
文中还有大量的关于上海的描绘。但是作者在本文中描述的上海已经不再是她90年代塑造的上海了,这个上海不再是乌托邦似的存在,它是最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是现代文明最突出的表现。但是在建设和毁坏速度极快的时代里,现代文明对上海的“毁坏”也非常明显,对此文中有过大量叙述“拆除消音器的摩托尖啸着过去;水泥搅拌车笨重的转弯,却丝毫不肯减速,庞大的车身便呈压倒之势;大集卡车也在超速,空气中满是粉尘……所有的车都比人凶,狠按喇叭,她反身往回跑,一辆车擦着她的身子过去,透过车窗,分明看见开车人的笑脸,狰狞恐怖。”可见现在的上海的浮躁和不友善。當杨莹瑛为了寻找主人公追查到老葛的时候,老葛变得讳莫如深,刘教练为他开脱“世道艰险,凡是找人非索财就索命,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好一个世道艰险,足可见出现代文明里的世道。现代文明中的人因害怕世道艰险,无法为寻找奉献更大的力量,所以杨莹瑛一直没有找到主人公,反倒是主人公自己找到了自己,其实说他自己找到了自己也不准确,应该是一群“精灵”帮他找回了自己,他们收留他,帮他进化,帮他寻找家人,在这种对比中,也可见出王安忆无意之中流出的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当主人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时,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他的家人看着他的录像,却无法确认是他,要求使用DNA测试,在这里,人们宁愿相信科学,也不敢确信自己的眼睛,这有多可悲。
此外,本文中还着重描写了两处村庄,一处是在行政版图上消失的林窟,另一处是麻和尚湮没在水底的故乡。这两处都是因外界文明的介入,走向了毁灭。听老辈人介绍,林窟从洪武年间就已经存在,一直相安无事,但当直升机上的飞行员俯瞰到了层层莽林深处的林窟时,这里就开始了剧烈的变化,盘山公路出现了,人们慢慢走出去,最后连这个村落都消失了。二点和他哥哥是最后离开林窟的,此后一直没有回去,但是林窟是他们的根啊,他们的爹在那里,他们的娘也在那里。二点哥哥离开时洒满瓯江的伤心泪,以及陷入回忆的哀伤,那包裹着他的浓浓乡愁,都是外界文明带给他的。麻和尚的家乡在水库底下一个叫青莲的地方,那里有自己的营生,但是当电这个东西到来的时候,碗窑也开始发生变故,青莲在这灯光的照耀下,剥开外壳,里面一片狼藉,电灯亮了,孩子做着游戏,老鼠也开始奔跑起来,这里再也住不得人了,最后随着迁村,青莲留在了水底,麻和尚也成了一个无根之人。现代文明带来的这浓重的乡愁,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代文明的破坏性。 二、对文明进化历程的深刻思索
王安忆说:“不要以为文明史终结了自然史,自然史永远是文明史的最高原则,只是文明使之变得复杂和混淆。”例如上海,虽然上海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大都市,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些许的原始性,它漫天的细雨,虽然可能会因为人类的活动而对氣象产生一定的变形,但是这所城市还是摆脱不了这样的原始性。又如哑子、二点、鹏飞等匿名的人物,他们没有“名”,便不属于主流文明,游离在文明之外,还有藤了根和林窟等这样逼仄的村落,他们都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哑子是“在露天之下,自生自灭,不知多少偶然促成的生命”。他识得荤腥里的腐朽气,爱往山里去,因为山是个大洁净,可以化掉所有的腐朽,可见自然的力量多么大。哑子、二点、鹏飞……他们都是有缺陷的人,正如麻和尚认为的那样,凡是缺损,都是因为受过天谴,然后才能通天地。他们虽然活在文明之外,但是却比文明中的人清醒,正如主人公从敦睦口中得知自己的名字叫“吴宝宝”时,他就信了,但是敦睦怀疑,小先心不相信,鹏飞也不相信。当现代文明中的人追寻物质的时候,这些文明之外的人,有自己的哲学。哑子之所以不伤害主人公,因为他是从藤了根走出来的,藤了根是有信仰的,所信奉的是人的哲学,他们的戒律就是不杀生。所以,无论哑子走了多远,他所信奉的哲学一直没有变。麻和尚虽然不是藤了根出身的人,但是麻和尚也有自己的天命观,包括林窟出来的人,他们都带着天命论……因为他们,主人公才得以最后寻找到自己,他们教会主人公不断进化,他们的哲学代表的是自然,而自然,才是文明的最高法则。
王安忆在谈《匿名》时说:“我很想写一种文明的再生,文明的循环和周期的状态。”文明的进程史本身就是一种循环,正如在现代文明中消失的林窟,其中“有很多痕迹暗示着曾经发生又遭毁灭的文明,有待现代人发掘。”林窟文明的命运,也是所有文明的命运——发生然后又毁灭。作者在探讨这种文明观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主人公这个载体,前面已经提到,主人公是一个文明的进化者,他身上的进化体现的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进化。他退化到原始,“带着上一期文明的工具,进入下一期的劳动”,他从村庄,走向镇,走向县城,不断进化,不断发展,最后走向现代文明,但是是否现代文明就是终点呢?不,并不是这样,现代文明也只是文明中的一环。曾经王安忆在《遍地枭雄》中对文明的思索还不够成熟,他不知道最后到底应该让韩燕来走向哪里,最后只能让他被警察带回现代文明。但是时隔几年之后,已经60岁的王安忆显然对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了更加完整的文明观,所以她没有让主人公回到他原来的生活中,而是安排他溺水而亡,并且,这不是普通的溺水,在水下覆盖着一层又一层的文明,主人公带着他的上海,也将要深埋于此。这里隐喻的是现代文明的结局,现代文明不过是文明的一环,终有一天还是要被另一种文明覆盖,文明的进程就是一场循环,有固定的周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描写了一个典型的上海人,他也是文明的进化者。他本处于现代文明之中,却阴差阳错退化到了原始,开始了一场文明的二次进化,承担了作者对文明的思索。曾经以对文明发展的追求为主流的写作已经不再适合今天,就连中国的GDP也不再求快了,现代文明并不是处处精妙,它的破坏性,我们都有目共睹。随着人们对物质的欲望越来越大,社会也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当整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环境也开始恶化,当现代文明带来了雾霾,我们都该想一想,这到底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由此,作者也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但是作者并不止于批判,她的批判精神早已有之,但是60岁的王安忆还有更深的思索,那便是对文明进程的思考。文明是一个循环,有一个周期,我们的主人公的寻找自己的旅程,演示的就是文明的进化过程。文明从语言文字开始,慢慢进化,当发展到一个极端时,便会毁灭,像林窟一样,像青莲一样。我们的现代文明也不能摆脱这个循环,终有一日会像水底一层又一层的文明一般,深埋在那里。然后下一期的文明,又会带着这一期文明的痕迹,继续发生,然后再走向毁灭。《匿名》是一部值得所有人深思的作品,所有的文明,都在这里。
参考文献:
[1]汪树东.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1,24(6):927.
[2]王安忆;张新颖.文明的缝隙,除不尽的余数,抽象的美学——关于《匿名》的对谈[J].南方文坛,2016,2(18):81.
作者简介:刘立南(1993—),女,安徽滁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关键词】《匿名》;批判现代文明;文明进程
《匿名》和王安忆曾经的作品《遍地枭雄》有些相似,但是在《匿名》中,王安忆的思想显然更加成熟,其思想已经超越了现代文明,开始思考整个文明的进程,看透了文明的循环和再生。现代文明中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深远之举,但是王安忆在《匿名》中绝不仅仅是批判现代文明,更多的是要描写一种文明的再生,这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一、对现代文明的理性批判
汪树东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中说:“当代文学发生发展于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浪潮中,对现代文明的憧憬一直是不自言明的正面主题,但当现代文明的负面因素逐渐显露,批判也就接踵而至。”王安忆虽然认为自己并没有能力去对现代文明做任何的批判,但是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她对现代文明无法回避的批判。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现代文明的负面因素开始困扰着文明,也困扰着王安忆,在王安忆和张新颖的对话笔记《文明的缝隙,除不尽的余数,抽象的美学——关于<匿名>的对谈》中,张新颖提到“想想是这么短的时间,要把一个文明毁掉,根本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这有点惊心动魄了”,对此王安忆这样说:“对,因为人太强大了嘛。人到上世纪末,建设和毁坏的速度是极快的,周期越来越短,非常之短。”所以王安忆在《匿名》里其实也透露出了对人的“毁坏”的反思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其实王安忆的批判思想早在她写《富萍》的时候就已经露出端倪,她曾经说过:“我写这篇小说是有对今天生活的反抗,我对今天生活确实不喜欢,是在挥霍,大把大把的挥霍,挥霍时间,物质,生命,挥霍感情,精神。”后来她又写了《遍地枭雄》这部作品,和《匿名》有一些相似,《遍地枭雄》中的韩燕来(毛豆)是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上海人,他在开出租车的时候被乘客打劫,后来他明明有机会逃走,但是他却错过了,此后便追随着打劫他的三个人。打劫他的三个人也都没有出现真实姓名,只有诨号——大王,二王,三王。而韩燕来在追随他们的时候使用的也是“毛豆”这个小名。并且韩燕来追随着这三个脱离主流文明的人,进行了一次江湖之旅,开始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可见《匿名》其实和《遍地枭雄》有很大的关系。在《遍地枭雄》中,王安忆也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进行了反思。陈晖在《青春生命的殷殷守望与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王安忆作品<遍地枭雄>作为成长小说的解读》中也谈到了王安忆的这种思想“它隐含并传达了作者对中国当代社会高速发展、急遽演变轨迹和性质的洞察、审视和反思。”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韩燕来追随着劫持他的三个匿名之人,沉溺在劫匪的生活之中,体现的是传统价值观的丧失,这时王安忆已经对现代文明快速发展的后果有了反思。而《匿名》更是延续了她的这种反思,并且更加强烈。
上海这个地方一直是王安忆写作的重点,《匿名》的主人公也来自上海,只是在这里的主人公不再是来自城市边缘的人,而是一直就在上海的中心生存的人,所以他更加代表现代文明。他是典型的上海人,但是结局却并不美妙,他被绑架了,被带出现代文明之外。在王安忆很久以前描写的上海中,上海是一个浮华梦,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今日的上海人,在王安忆的作品中被绑架了。在人们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成为了这欲望的牺牲品。老板吴宝宝的生意其实早在收官,吴宝宝卷了账上的几千块钱跑了,但是生意还在照做,不过是一套障眼法,然而主人公并不知道实情,仍然继续的做着本职工作,后来因为老板欠下的债务,反而让主人公做了替死鬼。这些都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中对物质的强烈欲望带来的灾难,可见王安忆对这种物质欲望的批判。
文中还有大量的关于上海的描绘。但是作者在本文中描述的上海已经不再是她90年代塑造的上海了,这个上海不再是乌托邦似的存在,它是最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是现代文明最突出的表现。但是在建设和毁坏速度极快的时代里,现代文明对上海的“毁坏”也非常明显,对此文中有过大量叙述“拆除消音器的摩托尖啸着过去;水泥搅拌车笨重的转弯,却丝毫不肯减速,庞大的车身便呈压倒之势;大集卡车也在超速,空气中满是粉尘……所有的车都比人凶,狠按喇叭,她反身往回跑,一辆车擦着她的身子过去,透过车窗,分明看见开车人的笑脸,狰狞恐怖。”可见现在的上海的浮躁和不友善。當杨莹瑛为了寻找主人公追查到老葛的时候,老葛变得讳莫如深,刘教练为他开脱“世道艰险,凡是找人非索财就索命,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好一个世道艰险,足可见出现代文明里的世道。现代文明中的人因害怕世道艰险,无法为寻找奉献更大的力量,所以杨莹瑛一直没有找到主人公,反倒是主人公自己找到了自己,其实说他自己找到了自己也不准确,应该是一群“精灵”帮他找回了自己,他们收留他,帮他进化,帮他寻找家人,在这种对比中,也可见出王安忆无意之中流出的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当主人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时,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他的家人看着他的录像,却无法确认是他,要求使用DNA测试,在这里,人们宁愿相信科学,也不敢确信自己的眼睛,这有多可悲。
此外,本文中还着重描写了两处村庄,一处是在行政版图上消失的林窟,另一处是麻和尚湮没在水底的故乡。这两处都是因外界文明的介入,走向了毁灭。听老辈人介绍,林窟从洪武年间就已经存在,一直相安无事,但当直升机上的飞行员俯瞰到了层层莽林深处的林窟时,这里就开始了剧烈的变化,盘山公路出现了,人们慢慢走出去,最后连这个村落都消失了。二点和他哥哥是最后离开林窟的,此后一直没有回去,但是林窟是他们的根啊,他们的爹在那里,他们的娘也在那里。二点哥哥离开时洒满瓯江的伤心泪,以及陷入回忆的哀伤,那包裹着他的浓浓乡愁,都是外界文明带给他的。麻和尚的家乡在水库底下一个叫青莲的地方,那里有自己的营生,但是当电这个东西到来的时候,碗窑也开始发生变故,青莲在这灯光的照耀下,剥开外壳,里面一片狼藉,电灯亮了,孩子做着游戏,老鼠也开始奔跑起来,这里再也住不得人了,最后随着迁村,青莲留在了水底,麻和尚也成了一个无根之人。现代文明带来的这浓重的乡愁,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代文明的破坏性。 二、对文明进化历程的深刻思索
王安忆说:“不要以为文明史终结了自然史,自然史永远是文明史的最高原则,只是文明使之变得复杂和混淆。”例如上海,虽然上海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大都市,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些许的原始性,它漫天的细雨,虽然可能会因为人类的活动而对氣象产生一定的变形,但是这所城市还是摆脱不了这样的原始性。又如哑子、二点、鹏飞等匿名的人物,他们没有“名”,便不属于主流文明,游离在文明之外,还有藤了根和林窟等这样逼仄的村落,他们都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哑子是“在露天之下,自生自灭,不知多少偶然促成的生命”。他识得荤腥里的腐朽气,爱往山里去,因为山是个大洁净,可以化掉所有的腐朽,可见自然的力量多么大。哑子、二点、鹏飞……他们都是有缺陷的人,正如麻和尚认为的那样,凡是缺损,都是因为受过天谴,然后才能通天地。他们虽然活在文明之外,但是却比文明中的人清醒,正如主人公从敦睦口中得知自己的名字叫“吴宝宝”时,他就信了,但是敦睦怀疑,小先心不相信,鹏飞也不相信。当现代文明中的人追寻物质的时候,这些文明之外的人,有自己的哲学。哑子之所以不伤害主人公,因为他是从藤了根走出来的,藤了根是有信仰的,所信奉的是人的哲学,他们的戒律就是不杀生。所以,无论哑子走了多远,他所信奉的哲学一直没有变。麻和尚虽然不是藤了根出身的人,但是麻和尚也有自己的天命观,包括林窟出来的人,他们都带着天命论……因为他们,主人公才得以最后寻找到自己,他们教会主人公不断进化,他们的哲学代表的是自然,而自然,才是文明的最高法则。
王安忆在谈《匿名》时说:“我很想写一种文明的再生,文明的循环和周期的状态。”文明的进程史本身就是一种循环,正如在现代文明中消失的林窟,其中“有很多痕迹暗示着曾经发生又遭毁灭的文明,有待现代人发掘。”林窟文明的命运,也是所有文明的命运——发生然后又毁灭。作者在探讨这种文明观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主人公这个载体,前面已经提到,主人公是一个文明的进化者,他身上的进化体现的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进化。他退化到原始,“带着上一期文明的工具,进入下一期的劳动”,他从村庄,走向镇,走向县城,不断进化,不断发展,最后走向现代文明,但是是否现代文明就是终点呢?不,并不是这样,现代文明也只是文明中的一环。曾经王安忆在《遍地枭雄》中对文明的思索还不够成熟,他不知道最后到底应该让韩燕来走向哪里,最后只能让他被警察带回现代文明。但是时隔几年之后,已经60岁的王安忆显然对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了更加完整的文明观,所以她没有让主人公回到他原来的生活中,而是安排他溺水而亡,并且,这不是普通的溺水,在水下覆盖着一层又一层的文明,主人公带着他的上海,也将要深埋于此。这里隐喻的是现代文明的结局,现代文明不过是文明的一环,终有一天还是要被另一种文明覆盖,文明的进程就是一场循环,有固定的周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描写了一个典型的上海人,他也是文明的进化者。他本处于现代文明之中,却阴差阳错退化到了原始,开始了一场文明的二次进化,承担了作者对文明的思索。曾经以对文明发展的追求为主流的写作已经不再适合今天,就连中国的GDP也不再求快了,现代文明并不是处处精妙,它的破坏性,我们都有目共睹。随着人们对物质的欲望越来越大,社会也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当整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环境也开始恶化,当现代文明带来了雾霾,我们都该想一想,这到底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由此,作者也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但是作者并不止于批判,她的批判精神早已有之,但是60岁的王安忆还有更深的思索,那便是对文明进程的思考。文明是一个循环,有一个周期,我们的主人公的寻找自己的旅程,演示的就是文明的进化过程。文明从语言文字开始,慢慢进化,当发展到一个极端时,便会毁灭,像林窟一样,像青莲一样。我们的现代文明也不能摆脱这个循环,终有一日会像水底一层又一层的文明一般,深埋在那里。然后下一期的文明,又会带着这一期文明的痕迹,继续发生,然后再走向毁灭。《匿名》是一部值得所有人深思的作品,所有的文明,都在这里。
参考文献:
[1]汪树东.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1,24(6):927.
[2]王安忆;张新颖.文明的缝隙,除不尽的余数,抽象的美学——关于《匿名》的对谈[J].南方文坛,2016,2(18):81.
作者简介:刘立南(1993—),女,安徽滁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