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条件接纳,是教育发生的前提。如果排斥,自然对立。没有正能量,负面情绪常常挂在脸上,孩子们自会躲得远远的,冷眼旁观你歇斯底里、劳而无功的表演,打心里不会买你的账。虽然许多时候,能择天下英才而教是吾辈大幸,但平淡岁月的挑挑拣拣却是我们纠结烦恼、怨懑倦怠的根源。为师,恰如农人,已无法挑拣那颗播撒入地的种子,只有尽心耕耘,静待花开。蒙台梭利说,“孩子是神馈赠给成人的宝贵礼物,是唤醒我们爱的精神使者”,天使既已坠入人间,又恰入你怀,那就拥抱他,接纳他,扶持他,呵护他,给他一个墙缝,他一定会魔棒轻点,回馈你整个春天。
人的完成,是教育的目的。有人说,眼中无人,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确实,功利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正在败坏我们的品位,正在泯灭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新三好”,有好分数、好学校、好工作,就是没好人!在上个世纪,梁启超就说:“但凡在学校里所学,皆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要成为一个人,总要具备三大德——智、仁、勇,实现了的状态便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回到原点,源于人,基于人,完成人,归于人,以人为旨归,怀揣有梦想,胸中有情怀,为了一个大写的人,无论是过往的圣贤,抑或今时清醒的教育人,均孜孜以求,一路前行。
唤醒自觉,是教育的方法。要最终实现人的完成,教育者始终要关注学习者“个体生存本能的自觉、主观能动的自觉、唤醒自在的自觉、生命醒悟的自觉、精神独立的自觉”。蒙台梭利说:“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个体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和完善。”意思是说,教育要培养受教育个体的心中自觉,引导受教育者欢喜自我的内在心性与智能,最终到达自我的发展和完善。自觉主义教育认为,科学而本真的教育,通过启发、牵引、唤醒、促进,创设逼真自然的学习情境,促使受教育个体“自能感觉,自会察觉,自主品觉,自行悟觉,自可醒觉,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最终达到学习者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的也是“唤醒个体自觉”的教育艺术。
彼此尊重,是教育的难点。既是成全,肯定有不成全的瑕疵;既要完成,肯定有未完成的缺憾。承认有缺憾,尊重彼此不同,看似容易,时间久了常常滑向以己度人的误区。“生命就是奇迹,更大的奇迹是永远不知道生命的可能性,而最大的奇迹是生命可以相互作用——教师和学生即是”,江苏常州第二十四中学的殷涛在《中国教育报》上如是说。为守望奇迹,在共渡的那段生命之河,相互陪伴、扶持,相互尊重、完成,相互成全,彼此不离不弃。作为教师,能尊重成长的规律,敬畏生命的旅程,以美德导引美德,以智慧激发智慧,以心灵唤醒心灵。具体而言,既关注学习与智力,又关注情绪与能力;既不强求整齐划一,又尊重个性差异发展;既关注近期表现,又关注长远发展;既重视结果与效果,又分析动机与诱因。为师者,特别要谨言慎行,莫以成人的思维揣度人,亦不以成人的标准度量人,少一些无心之失,也少一些无心之伤。
充分留白,是教育的艺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往往在于其大量留白。空灵虚幽,虚实相映,心灵自由驰骋,显天地之宽,展意趣之妙。教育,确实要适时、适式、适度,适可而止。放手让野花自然绽放,不美其秀,不催其势,不摇其本,顺性而为,借势激发,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差异成长、个性完成。不择时机、一味灌输、强化升学、一厢情愿只能戕害孩子的纯真天性,扼杀孩子的健康成长。美国学者科尔斯滕·奥尔森在其著作《学校会伤人》中郑重提醒,应提防与警惕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低估之伤、中庸之伤与完美主义之伤等。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与满足感,不用别人去催促与监督,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林云志)
人的完成,是教育的目的。有人说,眼中无人,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确实,功利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正在败坏我们的品位,正在泯灭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新三好”,有好分数、好学校、好工作,就是没好人!在上个世纪,梁启超就说:“但凡在学校里所学,皆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要成为一个人,总要具备三大德——智、仁、勇,实现了的状态便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回到原点,源于人,基于人,完成人,归于人,以人为旨归,怀揣有梦想,胸中有情怀,为了一个大写的人,无论是过往的圣贤,抑或今时清醒的教育人,均孜孜以求,一路前行。
唤醒自觉,是教育的方法。要最终实现人的完成,教育者始终要关注学习者“个体生存本能的自觉、主观能动的自觉、唤醒自在的自觉、生命醒悟的自觉、精神独立的自觉”。蒙台梭利说:“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个体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和完善。”意思是说,教育要培养受教育个体的心中自觉,引导受教育者欢喜自我的内在心性与智能,最终到达自我的发展和完善。自觉主义教育认为,科学而本真的教育,通过启发、牵引、唤醒、促进,创设逼真自然的学习情境,促使受教育个体“自能感觉,自会察觉,自主品觉,自行悟觉,自可醒觉,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最终达到学习者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的也是“唤醒个体自觉”的教育艺术。
彼此尊重,是教育的难点。既是成全,肯定有不成全的瑕疵;既要完成,肯定有未完成的缺憾。承认有缺憾,尊重彼此不同,看似容易,时间久了常常滑向以己度人的误区。“生命就是奇迹,更大的奇迹是永远不知道生命的可能性,而最大的奇迹是生命可以相互作用——教师和学生即是”,江苏常州第二十四中学的殷涛在《中国教育报》上如是说。为守望奇迹,在共渡的那段生命之河,相互陪伴、扶持,相互尊重、完成,相互成全,彼此不离不弃。作为教师,能尊重成长的规律,敬畏生命的旅程,以美德导引美德,以智慧激发智慧,以心灵唤醒心灵。具体而言,既关注学习与智力,又关注情绪与能力;既不强求整齐划一,又尊重个性差异发展;既关注近期表现,又关注长远发展;既重视结果与效果,又分析动机与诱因。为师者,特别要谨言慎行,莫以成人的思维揣度人,亦不以成人的标准度量人,少一些无心之失,也少一些无心之伤。
充分留白,是教育的艺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往往在于其大量留白。空灵虚幽,虚实相映,心灵自由驰骋,显天地之宽,展意趣之妙。教育,确实要适时、适式、适度,适可而止。放手让野花自然绽放,不美其秀,不催其势,不摇其本,顺性而为,借势激发,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差异成长、个性完成。不择时机、一味灌输、强化升学、一厢情愿只能戕害孩子的纯真天性,扼杀孩子的健康成长。美国学者科尔斯滕·奥尔森在其著作《学校会伤人》中郑重提醒,应提防与警惕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低估之伤、中庸之伤与完美主义之伤等。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与满足感,不用别人去催促与监督,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林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