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阅读的教学实践。初中语文现代文群文阅读教学应关注于文本选择,课堂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及课后“写”的落实,在目前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生,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听、说、读、写四个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因为阅读是最基本、最直接的进行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作者,个体与他人交流并升华的载体。而在所有的阅读中,现代文阅读显得格外重要又极易忽视。新教材主编温儒敏不断提到: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教师去“加码”。建议教师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如此来看,提倡大量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显得颇具必要性。
于泽元教授把群文阅读定义为: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由此不难看出,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量的阅读推动自我的思考,通过讨论、争论形成思辨力,提升鉴赏力,并进行小组合作甚至可以开设班级辩论会来发展思维,并最终通过“共识”来感受文化,认同文化。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是高度贴近语文核心素养的,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进行推行的。
一、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在于文本的选择。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要有多篇阅读,根据学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阅读速度来看,适宜选择4篇3000-5000字的文章,加上阅读的消化和思考时间,大约需要40分钟完成,正好一节课左右。其次,选择的文本必须要有主题、作者、内容、写作方式等方面的相關性,以便进行群文思考。
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是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描写了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简单纯粹,极富有责任感的藤野先生,让鲁迅难以忘怀。而本文单元的主题也是“回忆性散文、传记”,单元目标是通过这些难忘的人与事,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也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通过筛选与分析,最终确定了以下五篇阅读文本: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1500余字);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5000余字);莫言《我的老师》(2500余字);胡适《我的母亲》(3000余字);韩愈《师说》及翻译(1500余字)。所选几篇文本都围绕了“老师”这一主题,作者从古至民国再至现当代,风格不一,具有可阅读性。
二、群文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
虽然群文阅读教学名为阅读,其关键在于学生的思考。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后,第二课时老师的作用只是抛出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语言表达,适合调整课堂节奏和思考方向,以最终形成全体共识。其中议题的设置显得格外重要,不仅需要有文本间的相关性,也需要有“可议论性和开放性”:不仅能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还能让读者对议题进行多元理解和超越文本理解的可能性。
在《藤野先生》这一课例中,围绕“老师”这一话题设置了几个议题:(1)何为老师?(2)不同时期的老师有何特点?从中反映了什么?(3)讨论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对议题进行讨论、争论,并有了诸多答案,如针对何为老师的议题,学生最终明确:不仅教授知识,还是教会学生该如何做人;同样言行示范,一点一滴影响人;还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等。
除去这几个议题外,自然是可以从写法,思想等方面去思考,但阅读的目的需要回归到教育的落脚点: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鉴赏力,语言表达力,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必过分追求思考之后的深度和广度。
三、群文阅读教学最终需要落实
语文教学在知识与能力上的目标归根结底在于听、说、读、写。群文阅读教学也仍然要回归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来,思考过后也需要学生去沉淀思想,并最终形成文字。在进行《藤野先生》一课的群文阅读后,学生对于老师的理念已然更进一步,对此可以设计如下作业:给我的老师写一句话,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等,通过写作来深化学生的思考。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有效的阅读,也进行充分的思考讨论,并最终在阅读的文字思考的内涵汇聚成文字,让阅读扎扎实实地落地。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极大的提升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初中语文的现代文教学而言是有效的。
参与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62-66.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生,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听、说、读、写四个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因为阅读是最基本、最直接的进行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作者,个体与他人交流并升华的载体。而在所有的阅读中,现代文阅读显得格外重要又极易忽视。新教材主编温儒敏不断提到: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教师去“加码”。建议教师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如此来看,提倡大量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显得颇具必要性。
于泽元教授把群文阅读定义为: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由此不难看出,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量的阅读推动自我的思考,通过讨论、争论形成思辨力,提升鉴赏力,并进行小组合作甚至可以开设班级辩论会来发展思维,并最终通过“共识”来感受文化,认同文化。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是高度贴近语文核心素养的,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进行推行的。
一、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在于文本的选择。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要有多篇阅读,根据学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阅读速度来看,适宜选择4篇3000-5000字的文章,加上阅读的消化和思考时间,大约需要40分钟完成,正好一节课左右。其次,选择的文本必须要有主题、作者、内容、写作方式等方面的相關性,以便进行群文思考。
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是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描写了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简单纯粹,极富有责任感的藤野先生,让鲁迅难以忘怀。而本文单元的主题也是“回忆性散文、传记”,单元目标是通过这些难忘的人与事,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也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通过筛选与分析,最终确定了以下五篇阅读文本: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1500余字);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5000余字);莫言《我的老师》(2500余字);胡适《我的母亲》(3000余字);韩愈《师说》及翻译(1500余字)。所选几篇文本都围绕了“老师”这一主题,作者从古至民国再至现当代,风格不一,具有可阅读性。
二、群文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
虽然群文阅读教学名为阅读,其关键在于学生的思考。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后,第二课时老师的作用只是抛出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语言表达,适合调整课堂节奏和思考方向,以最终形成全体共识。其中议题的设置显得格外重要,不仅需要有文本间的相关性,也需要有“可议论性和开放性”:不仅能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还能让读者对议题进行多元理解和超越文本理解的可能性。
在《藤野先生》这一课例中,围绕“老师”这一话题设置了几个议题:(1)何为老师?(2)不同时期的老师有何特点?从中反映了什么?(3)讨论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对议题进行讨论、争论,并有了诸多答案,如针对何为老师的议题,学生最终明确:不仅教授知识,还是教会学生该如何做人;同样言行示范,一点一滴影响人;还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等。
除去这几个议题外,自然是可以从写法,思想等方面去思考,但阅读的目的需要回归到教育的落脚点: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鉴赏力,语言表达力,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必过分追求思考之后的深度和广度。
三、群文阅读教学最终需要落实
语文教学在知识与能力上的目标归根结底在于听、说、读、写。群文阅读教学也仍然要回归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来,思考过后也需要学生去沉淀思想,并最终形成文字。在进行《藤野先生》一课的群文阅读后,学生对于老师的理念已然更进一步,对此可以设计如下作业:给我的老师写一句话,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等,通过写作来深化学生的思考。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有效的阅读,也进行充分的思考讨论,并最终在阅读的文字思考的内涵汇聚成文字,让阅读扎扎实实地落地。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极大的提升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初中语文的现代文教学而言是有效的。
参与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