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现状与定位探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已四十余年,其间,国家的各个方面发展迅速,音乐教育方面的声乐教学发展也不例外。本文通过讨论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提出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定位问题,以期能为声乐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思考,促进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的音乐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各个艺术学校和综合性大学都在扩招,扩招人数比之前多了十倍不止。特别是在21世纪初,一些中职中专学校升成了高职高专,一些专科院校升成了本科,很多大学院校都设立了音乐系。一方面,这促进了声乐教育的民展;另一方面,这些学校的扩招和升级,造成了声乐专业学生质量的下降和声乐教育质量的下降,学校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之前的音乐专业并不是十分地盛行,毕业的学生还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扩招之后,很多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因此,高职高专的声乐教学必须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一、新时期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现状
  (一)培养目标与任务不明确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出专业性人才,而大学是为了培养出学术性人才,可是现在高职高专与大学的培养目的有相互交叉的地方,甚至有步入对方培养目的的倾向。现在的高职高专开办的专业与大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区别,教学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学时都差不多,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在办学层次、生源质量、师资力量上略低于本科学校。在开办声乐教学的时候,高职高专对于基础的理论和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造成其在办学的时候没有明确的计划,在教学模式、课程学时方面,都在模仿本科院校,忽略了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并且,学校把本科院校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三年,这对于声乐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专业性、技术性的人才,可是现在的培养目标在向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倾向,这样高职高专的就业优势就不存在了。从往年的就业可以看出来,本科院校更加注重的是理论。
  (二)专业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模式不适用
  现在,很多高职高专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层次,不断地向本科院校靠拢。很多时候,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都在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而本科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又在沿用艺术学校的教学模式。艺术学院,顾名思义,他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其他类型的学校不同,艺术学校培养的学生指向性非常强。例如,一个学生学习的是声乐,那么在这几年中他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剩下的百分之十的时间是在自己消化。在艺术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每一项教学划分都非常详细。艺术性学校重视的都是艺术专业性的课程,因此,对人文知识的培养并不是十分重视,两者之间很难做到相互兼容。最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在沿用艺术学院的教学模式,由于角色定位不准,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樂观。本科院校很难适用艺术学院的声乐教学模式。本科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尚且难以顺利开展,更何况是沿用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
  (三)音乐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的关系处理不恰当
  学习音乐并非是单纯学习音乐的技巧,还有其他方面要学习。历史、文学、舞蹈等都是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必须要了解的,因为只有了解了音乐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文学环境才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内涵。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也是人们从生活中不断提取的对于生活的感悟。而现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并没有重视这一点,音乐教育就只是教授音乐的技巧。学生的本专业尚且不易于应对,如何去学好那些本不是本专业的内容。并且,高职高专过于看重本专业的知识,处理专业性课程与非专业性课程的关系不是很妥当。这就造成了高职高专的学生倾向于学习自己本专业的课程,而不重视历史、文学以及舞蹈等方面的学习。就拿一名师范生来说,师范生必须要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可是学生认为这些非常简单,随便听一下就可以了,然而这种心态,可能让他们错过认真学习这个行业最基础学科的机会。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学会音乐、美术以及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不只是单纯会音乐这一门课程。作为一名声乐专业学生,必须要做到专业性课程与非专业性课程的学习相互融合。
  二、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定位
  声乐教学逐渐被重视,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以后,对于各个方面的需求都在变化,声乐教育持续地发展,才能更好地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工作者需要找出适合高职高专声乐教育发展的方式,找准定位。笔者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寻找高专高专声乐教学的定位。
  一是对于声乐教学模式定位。因为后现代的教学模式比较新颖和多元化,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后现代的教学模式。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各个院校都开始进行扩招,扩招以后的生源质量有所降低。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由结合、相互监督的“一对一”小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用集体课、小班课和个别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授课的时候,灵活采用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上集体课的时候可以开设理论课,上小班课的时候可以开设观摩课,针对尖子生开办个别课。
  二是对声乐教材定位。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难易程度适中并且效果比较好的教材,而且音乐是有地域性的,所以不同地区选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选择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乡土特色,适应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时代逐渐发展,陈旧的观念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也不能一直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思考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定位,摸索出更适合高职高专声乐教育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吴冬君(1989-),女,海南三亚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清代是中华传统养生发展的鼎盛时期,养生理论和方法日渐完善,也是古典小说的成熟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本文以清代部分小说中的养生内容为切入点,归纳清代小说中的养生类型,探讨清代小说养生观的特点。  从古至今,健康长寿是一直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指通过养生活动来预防疾病和减少疾病,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养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养生意识产生直至
期刊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作品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经历了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全国土地会议等重大事件,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这些都为中国油画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的创作中,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内容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统一、内容和构图形式的统一,主观情感的巧妙运用,都是画家创作追求的目标。在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下,画家们会创作出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将文学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论调和“文学是政治的附庸”“文学为政治服务”等错误的口号,在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本质论争中,迅速被淹没,这归功于大众对具有独特审美特性文学的呼唤。文学的政治性渐渐不再被当做是主流的文学本质。而在论争中,“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等论调的呼声最高,关于这两个论题的研究也最终演变成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领域的重大讨论,产生影响深远。  一、审美意识形态
期刊
中日两国的儿童文学作品都热衷于对动物形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在众多动物形象中,中日两国文人墨客尤其青睐狐狸这一动物形象。然而,中日两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狐狸形象却迥然不同。本文通过对比两国不同时期的狐狸形象,进一步体会两国的历史文化差异。  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引领导向的重要作用。中国和日本的儿童文学受历史和文化等影响,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经常出现在作品中的拟人动物形象也有所差异。本文
期刊
笔者本人对塞尚的最初印象是:笔触笨拙生涩,反透视,无视了许多作画的规律,仿佛是一个没有准确造型基础的艺术家。笔者带着自己的疑惑——为什么塞尚这么出名,为什么他的画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赞扬进行探索,找寻其原因与成功之道。  《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一书,是罗杰·弗莱对塞尚艺术的经典研究成果。弗莱以一个艺术家、画家的身份来发言,将塞尚的作品当作自己艺术上的标杆,可以说是塞尚塑造了弗莱的美学。这种巨大的影响
期刊
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其短暂的一生为人类创造和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莫扎特先后创作出了20余部歌剧作品,诸如《魔笛》《唐璜》《费罗的婚礼》等都是其创作的经典歌剧作品。作品体现出了莫扎特音乐艺术创作的思想和理念,散发着古典主义音乐独特的魅力,具有极大的欣赏价值和音乐美学价值。本文对莫扎特的《魔笛》《唐璜》《费罗的婚礼》这三部歌剧作品进行了简单地音乐赏析。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期刊
爱德华·蒙克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他通过自己对苦难的深刻体会,将之付诸画面,创作出了其成名作《病孩》。蒙克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所经历过痛苦的真实写照。  一、蒙克童年阴影与《病孩》  1863年,蒙克出生于挪威的海德马克郡洛伊坦镇。蒙克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是军医,母亲是一位慈善且热爱艺术的人,这个富足的家庭本来应该使蒙克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在蒙克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因为肺结核去世
期刊
弗兰克最早提出“空间形式”这个概念,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研究文献中对于空间形式的理解仍较为模糊,也存在一定分歧。本文通过梳理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的写作背景,从弗兰克的文本出发阐释弗兰克特指的“空间”,并分析“空间形式”的具体内涵。  时间和空间问题一直是艺术理论里非常重要的论题。但长期以来,多数的理论批评著作,特别是叙事学著作,都有着更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1945年,弗兰
期刊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新约》,以其中耶稣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创作题材,作品构思巧妙,画面布局别具新意,局部描写细致入微,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达芬奇匠心独具的艺术創作令人回味无穷,作品不但展现出了达芬奇娴熟的绘画技巧,还表达了其对于高尚人性的崇拜和追求。针对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本文进行了赏析。  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不仅在
期刊
视唱练耳教学由视唱、听写、听觉分析这三个环节组成,围绕“发展音乐听觉”这一主旨,有各自独立的系统,但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在具体教学安排上,视唱往往起着组织教学的主线作用;听写随从视唱;听觉分析在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地训练时,与视唱、听写紧密联系,融为一体。  视唱练耳课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分辨和理解音乐中各基本要素的能力,包括对音高、调式、调、节拍、节奏、音程、和弦、和声、旋律手法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