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对课堂教学实施发挥关键作用,而且能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身心成长乃至终身发展。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课堂提问的设计不够精细;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够科学;课堂提问的反馈简单敷衍,不能解决学生的真实需求;课堂提问缺乏民主自由的氛围,导致提问实施效果大打折扣……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研究人员表示,作为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对于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己经逐渐成熟,此时,多数学生己经逐渐养成了完备的思考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与确立,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指导,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教学观念守旧,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缺乏重视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于教学工作的水平与开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合理保障,教师队伍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学生往往难以有效依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继而不利于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合理形成与优化。
1.2教学资源较为匮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与保障,然而,就目前而言,中国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案例容量相对较少,且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数量相对较为医乏,从而不利于教师有效实现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案例往往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合理保障。
1.3教学目标较为模糊,学生难以通过活动实现知识的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往往习惯于采用活动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然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并未有效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由于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难以有效对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把控,从而导致教学活动价值的降低与弱化,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措施
2.1关注课堂提问的实施
1.发问与叫答的策略
教师发问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梯度不同的问题来营造课堂提问的积极有利氛围。
例如:在七年级《亲情之爱》的课堂实施过程中,亲情的话题固然简单,但是教师同样应当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差异性,应当关注到部分学生处于离异单亲家庭的现实。
2.候答与追问策略
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应该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控制在十秒钟之内较为合理。教师同时应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例如:在八年级《根本政治制度》一课中,如何去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當家做主”是个难点,很多教师觉得无从下手,但如果利用追问策略问题则会迎刃而解。教师可以通过通过追问“你是不是人民?’’“你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吗?’’“那谁享有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等连环问题来引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过程,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2.2创设生活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挖掘情境的教育价值来吸引学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模拟与表演。能够提高学生的带入感。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深化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亲情乏爱”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用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生活化的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直观感受。还可以让学生回想起所经历的事情。从而产生倾诉的欲望。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借助实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3做好先进教学技术应用,促进教学资源的持续性开发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做好相关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以便为学生教学工作与现实生活建立相应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做好先进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工作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结束语
总之,问题是开启思维的钥匙,教师要以提问活化课堂,开启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憨度与价值观。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启发性、探索性、生活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要有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差异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散思维、锻炼能力,让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感受到思考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淑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9(42):69-70.
[2]黄晨.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19.
[3]黄忠科.试析中学思想品德课提问的有效性[J].科教导刊(下旬),2019,50(06):22-25+42.
陕西省神木市第二中学 马瑞鑫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研究人员表示,作为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对于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己经逐渐成熟,此时,多数学生己经逐渐养成了完备的思考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与确立,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指导,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教学观念守旧,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缺乏重视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于教学工作的水平与开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合理保障,教师队伍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学生往往难以有效依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继而不利于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合理形成与优化。
1.2教学资源较为匮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与保障,然而,就目前而言,中国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案例容量相对较少,且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数量相对较为医乏,从而不利于教师有效实现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案例往往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合理保障。
1.3教学目标较为模糊,学生难以通过活动实现知识的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往往习惯于采用活动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然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并未有效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由于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难以有效对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把控,从而导致教学活动价值的降低与弱化,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措施
2.1关注课堂提问的实施
1.发问与叫答的策略
教师发问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梯度不同的问题来营造课堂提问的积极有利氛围。
例如:在七年级《亲情之爱》的课堂实施过程中,亲情的话题固然简单,但是教师同样应当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差异性,应当关注到部分学生处于离异单亲家庭的现实。
2.候答与追问策略
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应该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控制在十秒钟之内较为合理。教师同时应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例如:在八年级《根本政治制度》一课中,如何去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當家做主”是个难点,很多教师觉得无从下手,但如果利用追问策略问题则会迎刃而解。教师可以通过通过追问“你是不是人民?’’“你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吗?’’“那谁享有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等连环问题来引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过程,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2.2创设生活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挖掘情境的教育价值来吸引学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模拟与表演。能够提高学生的带入感。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深化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亲情乏爱”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用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生活化的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直观感受。还可以让学生回想起所经历的事情。从而产生倾诉的欲望。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借助实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3做好先进教学技术应用,促进教学资源的持续性开发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做好相关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以便为学生教学工作与现实生活建立相应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做好先进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工作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结束语
总之,问题是开启思维的钥匙,教师要以提问活化课堂,开启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憨度与价值观。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启发性、探索性、生活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要有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差异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散思维、锻炼能力,让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感受到思考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淑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9(42):69-70.
[2]黄晨.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19.
[3]黄忠科.试析中学思想品德课提问的有效性[J].科教导刊(下旬),2019,50(06):22-25+42.
陕西省神木市第二中学 马瑞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