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奏好课堂教学的“三步”曲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而课堂教学正是素质教育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因而,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实施者的教师,理应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做中心任务来抓。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教师应切实奏好下面"三步"曲。
  
  1 备课,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千遍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前提是备好课。老师课下多坐一小时,学生堂上就会少听五分钟。备课时,教师除了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书写教案,精心设计教法,合理安排课堂程序,理出重点、难点、易混点外,更重要的是备好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和基础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范围、心理素质和能力层次。教师在备课中要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必须事先考虑到,第二天要讲某个问题,学生会在哪个环节上听不懂,在哪个概念上会有模糊认识;这节课,哪一类学生听起来轻松,哪一类学生听起来吃力;课堂上学生可能会临时提出哪些复杂问题,都应考虑周全,做到胸有成竹。弄准了这些情况,备课就有了重点,有了关键;讲课就有了主次,有了轻重缓急,课堂教学效率就高。
  
  2 讲课,既要重常规,又要有创新
  
  遵循大纲,紧扣教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步骤,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但教学也不能一味地循规蹈矩,去重复那些陈腐的枯燥乏味的传统教法。教师要从关心"这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从中悟出多少",课堂语言要从"高密度、耐心型"向"高回报、效率型"转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人常说"教无定法",就是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一个"活"字。教师应大胆进行教法革新,巧妙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45分钟的现场效应。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牵线搭桥,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一举手、一投足,一皱眉都应当为传递某种信息的暗示符号。有时,课堂教学的主角不妨让学生来充当,学生讲得好,大家鼓鼓掌,讲错了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可从旁纠正点拨,补充完善,合理引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电化教学,自制一些"魔"具、投影片、示意图,定时播放一些教学录像片断,用直观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创新的方法去启迪每一位学生,老师只有用"爱"引路,各类学生才会"敢"字当头,不拘形式地向老师求疑问难,大胆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求知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心理负担减轻了,情绪亢奋了,接受效果就好。
  
  3 练习和测试,不仅要练出规范和成绩,还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劣等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优等教师则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可见,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练习和测试是教师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而选题和评析则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知识涵盖面宽窄的试金石。首先,教师应立足校情、班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选题应以"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难题拿多分"为原则,教师只有跳下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要明确"训练重在过程,狠抓细节能出成绩,练后反思能形成能力",选题要分层对待,要让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待优生吃得"消",其结果是让能飞得飞,能跑得跑,能走得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其次,讲评时教师要恰当把握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应立足于答案未知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思维过程错了,就给他们讲思考的方法、做题的原则,让他们再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将知识点升华,将知识面延伸,力求使学生在找对答案的同时,把握到知识的走向,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做题方法。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把握"四个不讲":①学生还没做的试题不讲。②学生做了老师还没批改的不讲。③学生还没思考的问题不讲。④学生做了都会的不讲。做到讲其不知,讲其不懂,讲其关键,讲出规律。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小结。每次评讲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示本部分知识和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启发学生及时总结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使之上升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做法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就会使学生渐渐地由单纯掌握知识向提高能力,培养素质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效率观,才能跳出茫茫书海,渐渐悟出渡海妙诀。也才有能力引导莘莘学子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意义、具体运作、优势,以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基础 意义 运作 优势 模式 提高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身就是教育性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是生成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并克服其内在缺陷的一个重要手段。    1 合作学习的
期刊
【摘要】语文学习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哪些习惯,又如何培养习惯呢?笔者有如下一些看法:①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②养成勤于动口的习惯;③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④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⑤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⑥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关键词】语文 习惯 培养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固定的行为倾向。习惯按其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期刊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设计理念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科学学习是为了让学习者生活得更有质量。本课是非常具有生活意义的一课,在设计本课时,我竭力体现"从生活中寻求科学,用科学来服务生活"这一理念。围绕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研究信息-应用信息的流程展开,提高学生们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心地亲身经历,学会科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创新求异思维;满足学生情感、审美等精神层面的渴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    面向21世纪,教育正在出现一系列新的变革趋势,在更高普及教育的基础上,更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其中培养高素质的富于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正被摆到一个突出
期刊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泪珠与珍珠》安排在第三册第三单元,高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第三单元则重点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并由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环节在高中三个阶段的培养训练中,尤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 教学理念设计    (1)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教师职能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
期刊
走近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的形成,透视学困生的心理,剖析学困生的特点,一种自卑感大于自信感,失败感大于成功感的沉重,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责任产生强烈的碰撞。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为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展提供热情的帮助和支持,都需要我们用心为学困生插上起飞的翅膀,让他们用自信树立人生,用自强书写人生。    用自信树立人生    学困生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心理、学法、智力
期刊
教学内容:九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习一种探究方法:猜想--验证--结论  (3)渗透转化思想以及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逻辑思想。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自主探究主题:验证猜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幻灯、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对。 
期刊
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讨。    1 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属于病态育范畴,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美术文化是艺术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遍及寰宇,
期刊
近年我国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被纳入到素质教育范畴,教育赋予了美术教学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法,这样美术课堂教学就要适当地渗透相关联的科学知识以去改变原先一味地囿于本学科范围的教学。经若干年教学实践,使原先沉寂、呆板、枯燥的美术课堂也因为相互学科的渗透而变得热闹起来。  为了上好一堂美术课,我与学生一起绘画和练习中,总结了以下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因教制宜    教育部审查通过的九年义
期刊
中考命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受着时间、空间、环境、材料、人员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说每份试卷每道试题都编制得很精致,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实现着三维目标,很好地导向着语文教学。  我想,考试,尤其是传统的中考高考,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关注人的发展的今天,在构建发展中的人的三维目标中,不应仅仅具有甄别选拔功能,而应能承担诸如启智、熏陶、教育等更加深广的功能。  我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