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而课堂教学正是素质教育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因而,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实施者的教师,理应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做中心任务来抓。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教师应切实奏好下面"三步"曲。
1 备课,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千遍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前提是备好课。老师课下多坐一小时,学生堂上就会少听五分钟。备课时,教师除了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书写教案,精心设计教法,合理安排课堂程序,理出重点、难点、易混点外,更重要的是备好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和基础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范围、心理素质和能力层次。教师在备课中要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必须事先考虑到,第二天要讲某个问题,学生会在哪个环节上听不懂,在哪个概念上会有模糊认识;这节课,哪一类学生听起来轻松,哪一类学生听起来吃力;课堂上学生可能会临时提出哪些复杂问题,都应考虑周全,做到胸有成竹。弄准了这些情况,备课就有了重点,有了关键;讲课就有了主次,有了轻重缓急,课堂教学效率就高。
2 讲课,既要重常规,又要有创新
遵循大纲,紧扣教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步骤,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但教学也不能一味地循规蹈矩,去重复那些陈腐的枯燥乏味的传统教法。教师要从关心"这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从中悟出多少",课堂语言要从"高密度、耐心型"向"高回报、效率型"转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人常说"教无定法",就是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一个"活"字。教师应大胆进行教法革新,巧妙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45分钟的现场效应。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牵线搭桥,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一举手、一投足,一皱眉都应当为传递某种信息的暗示符号。有时,课堂教学的主角不妨让学生来充当,学生讲得好,大家鼓鼓掌,讲错了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可从旁纠正点拨,补充完善,合理引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电化教学,自制一些"魔"具、投影片、示意图,定时播放一些教学录像片断,用直观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创新的方法去启迪每一位学生,老师只有用"爱"引路,各类学生才会"敢"字当头,不拘形式地向老师求疑问难,大胆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求知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心理负担减轻了,情绪亢奋了,接受效果就好。
3 练习和测试,不仅要练出规范和成绩,还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劣等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优等教师则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可见,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练习和测试是教师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而选题和评析则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知识涵盖面宽窄的试金石。首先,教师应立足校情、班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选题应以"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难题拿多分"为原则,教师只有跳下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要明确"训练重在过程,狠抓细节能出成绩,练后反思能形成能力",选题要分层对待,要让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待优生吃得"消",其结果是让能飞得飞,能跑得跑,能走得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其次,讲评时教师要恰当把握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应立足于答案未知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思维过程错了,就给他们讲思考的方法、做题的原则,让他们再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将知识点升华,将知识面延伸,力求使学生在找对答案的同时,把握到知识的走向,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做题方法。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把握"四个不讲":①学生还没做的试题不讲。②学生做了老师还没批改的不讲。③学生还没思考的问题不讲。④学生做了都会的不讲。做到讲其不知,讲其不懂,讲其关键,讲出规律。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小结。每次评讲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示本部分知识和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启发学生及时总结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使之上升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做法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就会使学生渐渐地由单纯掌握知识向提高能力,培养素质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效率观,才能跳出茫茫书海,渐渐悟出渡海妙诀。也才有能力引导莘莘学子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1 备课,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千遍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前提是备好课。老师课下多坐一小时,学生堂上就会少听五分钟。备课时,教师除了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书写教案,精心设计教法,合理安排课堂程序,理出重点、难点、易混点外,更重要的是备好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和基础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范围、心理素质和能力层次。教师在备课中要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必须事先考虑到,第二天要讲某个问题,学生会在哪个环节上听不懂,在哪个概念上会有模糊认识;这节课,哪一类学生听起来轻松,哪一类学生听起来吃力;课堂上学生可能会临时提出哪些复杂问题,都应考虑周全,做到胸有成竹。弄准了这些情况,备课就有了重点,有了关键;讲课就有了主次,有了轻重缓急,课堂教学效率就高。
2 讲课,既要重常规,又要有创新
遵循大纲,紧扣教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步骤,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但教学也不能一味地循规蹈矩,去重复那些陈腐的枯燥乏味的传统教法。教师要从关心"这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从中悟出多少",课堂语言要从"高密度、耐心型"向"高回报、效率型"转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人常说"教无定法",就是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一个"活"字。教师应大胆进行教法革新,巧妙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45分钟的现场效应。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牵线搭桥,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一举手、一投足,一皱眉都应当为传递某种信息的暗示符号。有时,课堂教学的主角不妨让学生来充当,学生讲得好,大家鼓鼓掌,讲错了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可从旁纠正点拨,补充完善,合理引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电化教学,自制一些"魔"具、投影片、示意图,定时播放一些教学录像片断,用直观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创新的方法去启迪每一位学生,老师只有用"爱"引路,各类学生才会"敢"字当头,不拘形式地向老师求疑问难,大胆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求知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心理负担减轻了,情绪亢奋了,接受效果就好。
3 练习和测试,不仅要练出规范和成绩,还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劣等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优等教师则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可见,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练习和测试是教师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而选题和评析则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知识涵盖面宽窄的试金石。首先,教师应立足校情、班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选题应以"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难题拿多分"为原则,教师只有跳下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要明确"训练重在过程,狠抓细节能出成绩,练后反思能形成能力",选题要分层对待,要让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待优生吃得"消",其结果是让能飞得飞,能跑得跑,能走得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其次,讲评时教师要恰当把握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应立足于答案未知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思维过程错了,就给他们讲思考的方法、做题的原则,让他们再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将知识点升华,将知识面延伸,力求使学生在找对答案的同时,把握到知识的走向,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做题方法。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把握"四个不讲":①学生还没做的试题不讲。②学生做了老师还没批改的不讲。③学生还没思考的问题不讲。④学生做了都会的不讲。做到讲其不知,讲其不懂,讲其关键,讲出规律。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小结。每次评讲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示本部分知识和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启发学生及时总结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使之上升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做法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就会使学生渐渐地由单纯掌握知识向提高能力,培养素质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效率观,才能跳出茫茫书海,渐渐悟出渡海妙诀。也才有能力引导莘莘学子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