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习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哪些习惯,又如何培养习惯呢?笔者有如下一些看法:①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②养成勤于动口的习惯;③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④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⑤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⑥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关键词】语文 习惯 培养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固定的行为倾向。习惯按其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坏习惯则恰好相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中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虽然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比小学阶段有很大的提高,但他们仍然处于"要我学"和"我要学"的过渡时期,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犹如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成长为参天大树一样,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临时抱佛脚,也无什么捷径可走。
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依靠老师讲多少,而是依靠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那么,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哪些习惯,又如何培养习惯呢?这里我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1 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
1、勤查工具书。学习语文,经常和字词打交到,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定将回避之,一方面是没有工具书,另一方面是懒于动手。为此,我要求我的学生必须每人有一本词典,遇到不懂的字词及时动手查阅。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我一般不作讲解,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词典,然后把拼音和词义写在本子上,定期检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自然就养成了勤查词典的习惯,遇到生字词时不再望文生义,不再想当然,不再依赖别人了,这样也增加了许多知识。
2、不动笔墨不看书。现在,很多学生看书的时候是不拿笔的,只是粗略地看看,看后没有一点阅读的痕迹,也没留下只言片语的文字。为此,我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手中一定要拿一支笔,随时勾画圈点,对有疑问或者有体会的地方,不妨批注一下。比如让学生预习了一篇课文,及时检查他在书上的勾画情况;同样,学了一篇文章,抽查一些学生的笔记,促使学生多动动手,动动笔。
2 养成勤于动口的习惯
(1) 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读的形式有很多,这里我着重强调的是朗读,诵读,也就是有声的阅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早读和读报时间,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给朗读技巧,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时,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美文美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与能力。
(2) 让学生多说,愿说,会说。目前,很多学生上语文课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而自己则当旁听者,缄默不语。这样的情况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愿看到的,也是深感头疼的。其实,不是学生不想说,责任的一方不在学生,而在我们老师。我们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创设说的话题。多一点时间留给学生,多一点空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知道:说错了不要紧,说得不好没关系。只要老师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语文的课堂一定会很精彩,很热闹!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我还经常开展讲故事,说笑话,演讲比赛等活动。
3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发问越多,思维越快。善问的同学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因而,是否善于就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在阅读教学之中,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鼓励学生尽可能去质疑,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是有价值的问题,比比谁钻研得深入,比比谁提的问题多,就不惜溢美之词表扬他。
4 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要想写出优美的文章来是很困难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厚积薄发,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学习语文,不能仅停留在教科书上,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如文学名著,诗歌,小说,散文等等;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心理和阅读要求,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如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作文选》、《演讲与口才》等书。这些书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读,课堂上不能读完的,在课余时间仔细阅读。同时要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后一定要有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可以制作知识卡片,记下书名、作者、主要内容、重要人物等等;还可以写写心得体会。另外,还应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杂志,看街头的广告语,店铺名,校园里的名人名言,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要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下其中的精美语言。
5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为了巩固阅读的效果,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练笔的习惯。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准备一个硬皮本,每周写两篇日记或者随笔,内容自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要的是要有质量。由于一周两篇,又不做限制,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些爱好的学生还给自己的本子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如"小草"、"新月"、"成长的足迹"、"我的星空"、"心语心愿"等,还配上或者贴上精美的图画,真正把她当作练笔的乐园。我还每周都把一些出色的文章念给大家听,并适当颁发奖品,以资鼓励;还纷纷向校园星辰文学社荐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6 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不论是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定:"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不管哪次的语文考试,作文都有书写分。可见,书写规范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我要求学生先临帖,从基本笔画练起,练好了再开始练字。为了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平时无论是写作业,写作文,还是记读书笔记,都要求书写工工整整、端端正正,严格要求。并定期举行作业展评和书法比赛,以促进书写规范习惯的养成。
语文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要靠长时间的检查督促,需恒心,靠勤奋,才能成为习惯。学生如能养成这些好习惯,必然会大大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更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也会终生受益无穷。
【关键词】语文 习惯 培养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固定的行为倾向。习惯按其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坏习惯则恰好相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中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虽然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比小学阶段有很大的提高,但他们仍然处于"要我学"和"我要学"的过渡时期,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犹如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成长为参天大树一样,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临时抱佛脚,也无什么捷径可走。
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依靠老师讲多少,而是依靠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那么,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哪些习惯,又如何培养习惯呢?这里我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1 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
1、勤查工具书。学习语文,经常和字词打交到,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定将回避之,一方面是没有工具书,另一方面是懒于动手。为此,我要求我的学生必须每人有一本词典,遇到不懂的字词及时动手查阅。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我一般不作讲解,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词典,然后把拼音和词义写在本子上,定期检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自然就养成了勤查词典的习惯,遇到生字词时不再望文生义,不再想当然,不再依赖别人了,这样也增加了许多知识。
2、不动笔墨不看书。现在,很多学生看书的时候是不拿笔的,只是粗略地看看,看后没有一点阅读的痕迹,也没留下只言片语的文字。为此,我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手中一定要拿一支笔,随时勾画圈点,对有疑问或者有体会的地方,不妨批注一下。比如让学生预习了一篇课文,及时检查他在书上的勾画情况;同样,学了一篇文章,抽查一些学生的笔记,促使学生多动动手,动动笔。
2 养成勤于动口的习惯
(1) 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读的形式有很多,这里我着重强调的是朗读,诵读,也就是有声的阅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早读和读报时间,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给朗读技巧,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时,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美文美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与能力。
(2) 让学生多说,愿说,会说。目前,很多学生上语文课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而自己则当旁听者,缄默不语。这样的情况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愿看到的,也是深感头疼的。其实,不是学生不想说,责任的一方不在学生,而在我们老师。我们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创设说的话题。多一点时间留给学生,多一点空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知道:说错了不要紧,说得不好没关系。只要老师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语文的课堂一定会很精彩,很热闹!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我还经常开展讲故事,说笑话,演讲比赛等活动。
3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发问越多,思维越快。善问的同学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因而,是否善于就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在阅读教学之中,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鼓励学生尽可能去质疑,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是有价值的问题,比比谁钻研得深入,比比谁提的问题多,就不惜溢美之词表扬他。
4 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要想写出优美的文章来是很困难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厚积薄发,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学习语文,不能仅停留在教科书上,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如文学名著,诗歌,小说,散文等等;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心理和阅读要求,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如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作文选》、《演讲与口才》等书。这些书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读,课堂上不能读完的,在课余时间仔细阅读。同时要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后一定要有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可以制作知识卡片,记下书名、作者、主要内容、重要人物等等;还可以写写心得体会。另外,还应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杂志,看街头的广告语,店铺名,校园里的名人名言,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要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下其中的精美语言。
5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为了巩固阅读的效果,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练笔的习惯。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准备一个硬皮本,每周写两篇日记或者随笔,内容自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要的是要有质量。由于一周两篇,又不做限制,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些爱好的学生还给自己的本子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如"小草"、"新月"、"成长的足迹"、"我的星空"、"心语心愿"等,还配上或者贴上精美的图画,真正把她当作练笔的乐园。我还每周都把一些出色的文章念给大家听,并适当颁发奖品,以资鼓励;还纷纷向校园星辰文学社荐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6 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不论是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定:"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不管哪次的语文考试,作文都有书写分。可见,书写规范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我要求学生先临帖,从基本笔画练起,练好了再开始练字。为了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平时无论是写作业,写作文,还是记读书笔记,都要求书写工工整整、端端正正,严格要求。并定期举行作业展评和书法比赛,以促进书写规范习惯的养成。
语文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要靠长时间的检查督促,需恒心,靠勤奋,才能成为习惯。学生如能养成这些好习惯,必然会大大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更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也会终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