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井冈山小通村,有群方圆百里的大山,把座座山峰连在一起的是一条幽静的古道。从村后老庵塘塘堤起,穿过一片油茶树林,就绕进了深山。这条古道一直蜿蜒近百里,经遂川县的小湖、桥子头、车坳、新江、衙前等乡、村,最终到达遂川(龙泉)县城。一路上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古朴的人文风貌。
在大山里,古道本身就是少有的靓点,它三弯九转,忽上忽下,像一条长龙,在崇山之间盘绕蜿蜒。古道由石块、石板铺成,有的道段则由裸露的岩石形成。整条古道隐藏在幽静的峡谷之中,道旁密林丛生,溪水潺潺。越往深山走去,古道越变得狭窄,而且十分陡峭,风景也随之更加优美起来。顶着蓝天白云,听着流水声,吸着深山中的清新空气,真叫人心旷神怡。
出村口走上五六里,就到岭头“骑马坳”,那里有个凉亭,传说很久以前,古道上人来人往是很热闹的。那时候,凉亭叫茶亭。茶亭边,搭有木棚子,住着一位老庵人,她施茶修行,日日为过路挑夫、行人烧水做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当“知青”时,棚子已无影,但黑瓦、白墙、石拱门的凉亭还顽强地存续,附庸着穿亭而过的这条石古道,坚韧地孤守在岭头。记得当年,我们挑柴、担石灰归来,在凉亭里“歇肩”时,喜欢喝凉亭旁枫树下的“饮水”(山泉水),还钻进亭旁“竻蓬”(荆棘)里,寻那种叫“卧藨”的野山果,引得“后生”、“客娘”们纷纷抢摘品尝。
像小通村通往外界古道上的“骑马坳”那样的凉亭,在井冈山境内古道上比比皆是。井冈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前人在历史上建成了纵横交错的古道,各主干古道上,3至5里即建有一个凉亭。
敦厚纯朴的前人把在古道上建亭施茶看成一种功德和修为。山野古道,孤悬一亭,行人至此,劳累可得小憩,风雨可得暂避,日夕可得安歇,饥渴可得餐饮,足以见前人的用心和善良。以今人的眼光看,古道凉亭是当时人们积德行善、追求和谐的一个历史见证。
先人们施茶行善的遗风延续了下来。一直有人出资修缮日渐废弃的凉亭,客家人至今还有逢年逢节打扫凉亭、免费供应茶水、锄路草的习俗,使这些散落在群山古道上的凉亭久经历史风雨而存续至今。
(摘自《新民晚报》 )
在大山里,古道本身就是少有的靓点,它三弯九转,忽上忽下,像一条长龙,在崇山之间盘绕蜿蜒。古道由石块、石板铺成,有的道段则由裸露的岩石形成。整条古道隐藏在幽静的峡谷之中,道旁密林丛生,溪水潺潺。越往深山走去,古道越变得狭窄,而且十分陡峭,风景也随之更加优美起来。顶着蓝天白云,听着流水声,吸着深山中的清新空气,真叫人心旷神怡。
出村口走上五六里,就到岭头“骑马坳”,那里有个凉亭,传说很久以前,古道上人来人往是很热闹的。那时候,凉亭叫茶亭。茶亭边,搭有木棚子,住着一位老庵人,她施茶修行,日日为过路挑夫、行人烧水做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当“知青”时,棚子已无影,但黑瓦、白墙、石拱门的凉亭还顽强地存续,附庸着穿亭而过的这条石古道,坚韧地孤守在岭头。记得当年,我们挑柴、担石灰归来,在凉亭里“歇肩”时,喜欢喝凉亭旁枫树下的“饮水”(山泉水),还钻进亭旁“竻蓬”(荆棘)里,寻那种叫“卧藨”的野山果,引得“后生”、“客娘”们纷纷抢摘品尝。
像小通村通往外界古道上的“骑马坳”那样的凉亭,在井冈山境内古道上比比皆是。井冈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前人在历史上建成了纵横交错的古道,各主干古道上,3至5里即建有一个凉亭。
敦厚纯朴的前人把在古道上建亭施茶看成一种功德和修为。山野古道,孤悬一亭,行人至此,劳累可得小憩,风雨可得暂避,日夕可得安歇,饥渴可得餐饮,足以见前人的用心和善良。以今人的眼光看,古道凉亭是当时人们积德行善、追求和谐的一个历史见证。
先人们施茶行善的遗风延续了下来。一直有人出资修缮日渐废弃的凉亭,客家人至今还有逢年逢节打扫凉亭、免费供应茶水、锄路草的习俗,使这些散落在群山古道上的凉亭久经历史风雨而存续至今。
(摘自《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