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未来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问题意识是这种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阅读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佳途径,新课程改革也非常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笔者力求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民主化,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一方面,尊重学生,给他们敢于提问的“胆”,给学生以自由。教学中,教师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要硬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而应创造条件千方百计让学生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求民主的教学作风,教师要安排学生质疑问难的环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一方面,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虚心地聆听;当学生提问成功时,热情地赞扬;当学生提问受挫时,亲切地鼓励。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微笑,适度的幽默会使学生意识到教学的平等性,乐于和老师交流,敢于、勇于提出问题,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信心。
  2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2.1 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的问题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
  2.2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从敢问进而发展的想问,这是学生问题意识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源于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好奇心以及对事理的探究。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取舍标准。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想方设法去创设各种不同的、能激起学生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因趣生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进而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譬如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疏通文字外,更重要的是要布置具体的思维训练题,制定明确的思维目标。特别是学生自主向教师,或向作家、作品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与大师对话。通过用问题作牵引,学生在课前就已经开始了对文本有比较全面的探究。
  2.3 激励学生提问,使学生乐问。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激励就是设法让客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激励一旦形成自励、他励、互励的统一,学生的主体精神就得到了弘扬。学生乐于提问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提问题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真诚地激励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大胆质疑,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即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有时幼稚可笑。优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探索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享受思维成果的乐趣。这种思维乐趣是学生提出新问题的的重要因素。
  3 授之以渔,重视对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善问
  3.1 做好“问”的示范。乔治·波利在《怎样解题》中说道:“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使教师问的问题,将来学生自己也可能提出。”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做好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
  3.2 提高“问”的艺术。讲究总是的切入的方法。提出一个总是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以下方面寻找问题的切入点。
  第一,对课文重点、难点处求问。打蛇要打七寸,因为这是要害。问题切入也要切中要害。这要害就是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就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完整的了解。抓住难点切入,就能循序渐进,化难为易,通思路,理脉络,突破难点。
  第二,对矛盾处、空白处求问。所谓矛盾处就是课文中引发争论,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在此切入,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在讨论、争辩中走向深刻。空白处就是学生思维拓展的地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使他们思维在同中求异。
  第三,在对比处求问。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能够进行比较的内容,借助它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提高理解能力。
  第四,从课文的中心处求问。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中心句往往涉及全文内容,有的还较难理解,所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中心处生疑,能使课堂提问切中要害。
  第五,引导学生对不懂的语句提出疑问。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鲁迅《雪》)“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第六,引导学生从发散的角度或求异的角度对课文中已成定论的看法提出疑问。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作者宋濂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应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关于问题切入的方式有很多,如激发式、诱发式、情境式、悬念式、连锁式、对照式等,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总之,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也是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过程。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文章的题目、文章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标点符号、词语和修辞手法的选择运用,以及对时代背景、景物的描写等提出疑问。总之,不懂的、不明的就要问,在问中学,学中问,这样才能长进。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我们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欣喜地听到学生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评价策略、评价内容体系、评价工具形式等几方面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评价 发展性  国家制订与颁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以来,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呈现了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但也引发了人们对新的美术教学评价建议的思考,以探究建构有特色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在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1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1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
期刊
【摘 要】 笔者为破解中职专业课堂教学状态的“五无”,从教师就业在“用情”方面探讨,从五个环节上创新构建激情教学模式,并深入探讨专业课堂教学激情的延续方法,点燃教师激情,培养富有激情的中职人才。  【关键词】 激情 构建 中职 专业课堂 教学模式 延续  在一中职学生交流网上,看到被学生们相互传阅着这样一段对专业课堂状态的点评,“老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式孤单单—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供我们使用和借鉴,那么,信息技术课该如何教呢?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呢?  1 信息技术教育的功能及目标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期刊
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期刊
古语云:积累是治学和立业的基本功,“天才在于积累”,工作要有成绩,就得积累经验;生意要兴隆,也得积累资本;演员要想成名,还需积累生活体验;作家搞创作,必须积累素材。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如何积累语文知识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  1 课内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  1.1 加强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与鉴赏等环节的联系,克服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
期刊
【摘 要】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成功=刻苦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科学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只有刻苦努力的精神,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方法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学习策略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学习方法 策略  我作为一名高中美术专业教师,执教已有数年,从这几年教学工作中一路走来
期刊
【摘 要】 为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语文教改势在必行,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无论如何,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形成一点重要的共识——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主体。并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能力和人格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认真做好语文教改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语文 学生 主体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苏霍姆林斯基)。兴趣是一个认识与掌握新事物以及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原动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因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体育兴趣 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  创新点: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分析、查找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提高现代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发性,促进学校体育的良好发展,培养
期刊
1 营建和谐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师生时认为,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平等的交流。为此,他特别强调:“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苏霍姆林斯基道出了教学的真谛。这样的课堂讲求的是对话与共享,教师积极营造生动的一种数学情景,一种平等对话情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