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评价策略、评价内容体系、评价工具形式等几方面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评价 发展性
国家制订与颁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以来,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呈现了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但也引发了人们对新的美术教学评价建议的思考,以探究建构有特色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
1 采用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策略
我国著名美术教育理论家尹少淳教授指出:现代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借助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我们应关注该理论所包含的发展观,认识到关注人的统一性或差异性;我国基础美术教育价值呈多元状态,新的教育观和评价观既强调重视人文精神和多元文化对美术课程的渗透,也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之辩证关系,既强调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统一性和开放性,也强调美术课程的选择性和发展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诸多误区:①用数字或较细的等级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位。如果简单地以优、差来区分,难免会扼杀学生的自信心。②评价过程中教师的独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制、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忽略了自我评价和学生自我个性的形成。③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评价。以往传统的评价都简单地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这样就难以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④评价标准单一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往往以学生做的好不好,画的像不像,把眼光放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所呈现的闪光点,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 建构有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
2.1 确定恰当的评价内容。
2.1.1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现在我们的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很缺乏自主意识和团结精神。针对这一情况,在美术课中应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合作练习,如讨论、集体绘画、手工合作创作等,在此过程中将着重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程度和团结协作精神进行评价。
2.1.2 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绘画的题材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学生会不同程度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他们的生活。学生表现出来的这种对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的态度,作为教师应及时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中。
2.1.3 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各种能力的锻炼。
2.2 制订合理的评价方案。
2.2.1 平时考核。发展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2.2.2 期末考核。考试内容将改变以往只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技能的做法,注重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己所感、所想等。期末考试占学生总评成绩50%。综上两方面的成绩相加,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
2.2.3 提倡依学生学龄段特征递进式开展自我评价。应体现不同学龄阶段的特征,学龄越大,评价指标也越有深度;也可以在同一课或同一单元教学评价中,分别依教学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或按美术作业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拓展”这三类层次,分别设计有不同深度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以层次递进性的自我评价形式增强评价的信度与效度,从而真正地显示出一种学生整体发展的梯度。
2.2.4 提倡分层次的质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是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主张分层次的质性评价是指:既突出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的相结合,又提倡优秀学生作品展示的横向评价,同时也鼓励展示体现学生活动与作业进步过程的纵向评价,总体上尤其关注学生发展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的分层评价。
3 教学评价实施的设计
3.1 谈话法评价。教师的评价应根据学生具体的表现以个人的名义提出自己的看法,语言应中肯,并带有提示性和鼓动性,如“做得不错,我认为既然把这里作为重点,还可以把它表现得更丰富一些,想一想,能用一些什么方法”等。在学生自评、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并学习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进行准确的评价。
3.2 学生作业的评价。
3.2.1 等级加评语。使用等级是有意识地模糊量性差异,加入简要评语主要是针对学生个性表现提出教师自己的看法,评语应是欣赏的态度、商量的语气和提高的建议。
3.2.2 评语加漫画表情。用不同的形象符号,教师也可以自己的特长,创意性地画出有意思的形象,主要目的是为了操作的方便,并增加师生交流的趣味性,进一步模糊量性差别。
3.2.3 互评。同学送的一句话(好在哪里?): 。
同学的建议: 。
3.3 教师为学生建立观察记录反馈。
3.3.1 以课时为时间单位的反思与记录。此为课程改革实验中设计的教案格式的反思部分,其中“学生突出表现记录”即为学生观察记录反馈的一种形式,教师做好此项工作是为了对学生日常活动变化进行常规性记录。
3.3.2 一定时期的观察记录。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及时纪录他们在一定时段内统一常规要求下,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
3.3.3 学生对老师教学、学习内容及自己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此类学生评价包含了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自评和对教师教学的感性评价,在操作中既可以让学生一次性完成,也可分解成两个表格,甚至三个表格,并扩充内容分别完成,教师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适当安排,作为一个阶段对学生学习及自己教学情况的评估。
3.4 学生学习档案。
3.4.1 学习档案袋。以活页形式,学生自定目录、内容分类、页码编号及学习小结等,此评价方法也可以作为阶段性评价的一种形式。
3.4.2 我的作品集。以装订成册的形式呈现,涉及美术学习的书籍装帧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学生不同的学习年段应有不同的制作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是要建立庞大的美术学习评价体系,而是应根据教学条件、学生具体情况,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实施切实可行的评价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发展性评价原则指导下,灵活机动地开发多种丰富的、学生喜爱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评价 发展性
国家制订与颁布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以来,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呈现了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但也引发了人们对新的美术教学评价建议的思考,以探究建构有特色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
1 采用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策略
我国著名美术教育理论家尹少淳教授指出:现代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借助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我们应关注该理论所包含的发展观,认识到关注人的统一性或差异性;我国基础美术教育价值呈多元状态,新的教育观和评价观既强调重视人文精神和多元文化对美术课程的渗透,也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之辩证关系,既强调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统一性和开放性,也强调美术课程的选择性和发展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诸多误区:①用数字或较细的等级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位。如果简单地以优、差来区分,难免会扼杀学生的自信心。②评价过程中教师的独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制、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忽略了自我评价和学生自我个性的形成。③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评价。以往传统的评价都简单地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这样就难以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④评价标准单一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往往以学生做的好不好,画的像不像,把眼光放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所呈现的闪光点,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 建构有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
2.1 确定恰当的评价内容。
2.1.1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现在我们的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很缺乏自主意识和团结精神。针对这一情况,在美术课中应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合作练习,如讨论、集体绘画、手工合作创作等,在此过程中将着重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程度和团结协作精神进行评价。
2.1.2 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绘画的题材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学生会不同程度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他们的生活。学生表现出来的这种对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的态度,作为教师应及时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中。
2.1.3 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各种能力的锻炼。
2.2 制订合理的评价方案。
2.2.1 平时考核。发展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2.2.2 期末考核。考试内容将改变以往只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技能的做法,注重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己所感、所想等。期末考试占学生总评成绩50%。综上两方面的成绩相加,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
2.2.3 提倡依学生学龄段特征递进式开展自我评价。应体现不同学龄阶段的特征,学龄越大,评价指标也越有深度;也可以在同一课或同一单元教学评价中,分别依教学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或按美术作业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拓展”这三类层次,分别设计有不同深度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以层次递进性的自我评价形式增强评价的信度与效度,从而真正地显示出一种学生整体发展的梯度。
2.2.4 提倡分层次的质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是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主张分层次的质性评价是指:既突出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的相结合,又提倡优秀学生作品展示的横向评价,同时也鼓励展示体现学生活动与作业进步过程的纵向评价,总体上尤其关注学生发展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的分层评价。
3 教学评价实施的设计
3.1 谈话法评价。教师的评价应根据学生具体的表现以个人的名义提出自己的看法,语言应中肯,并带有提示性和鼓动性,如“做得不错,我认为既然把这里作为重点,还可以把它表现得更丰富一些,想一想,能用一些什么方法”等。在学生自评、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并学习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进行准确的评价。
3.2 学生作业的评价。
3.2.1 等级加评语。使用等级是有意识地模糊量性差异,加入简要评语主要是针对学生个性表现提出教师自己的看法,评语应是欣赏的态度、商量的语气和提高的建议。
3.2.2 评语加漫画表情。用不同的形象符号,教师也可以自己的特长,创意性地画出有意思的形象,主要目的是为了操作的方便,并增加师生交流的趣味性,进一步模糊量性差别。
3.2.3 互评。同学送的一句话(好在哪里?): 。
同学的建议: 。
3.3 教师为学生建立观察记录反馈。
3.3.1 以课时为时间单位的反思与记录。此为课程改革实验中设计的教案格式的反思部分,其中“学生突出表现记录”即为学生观察记录反馈的一种形式,教师做好此项工作是为了对学生日常活动变化进行常规性记录。
3.3.2 一定时期的观察记录。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及时纪录他们在一定时段内统一常规要求下,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
3.3.3 学生对老师教学、学习内容及自己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此类学生评价包含了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自评和对教师教学的感性评价,在操作中既可以让学生一次性完成,也可分解成两个表格,甚至三个表格,并扩充内容分别完成,教师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适当安排,作为一个阶段对学生学习及自己教学情况的评估。
3.4 学生学习档案。
3.4.1 学习档案袋。以活页形式,学生自定目录、内容分类、页码编号及学习小结等,此评价方法也可以作为阶段性评价的一种形式。
3.4.2 我的作品集。以装订成册的形式呈现,涉及美术学习的书籍装帧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学生不同的学习年段应有不同的制作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是要建立庞大的美术学习评价体系,而是应根据教学条件、学生具体情况,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实施切实可行的评价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发展性评价原则指导下,灵活机动地开发多种丰富的、学生喜爱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