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县2000—2010年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调查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统计分析2000—2010年间遂溪县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以了解其變化趋势,评价遂溪县10年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方法:遂溪县成立专门调查小组,于2013年1月开展调查,统计2000年~2010年县内学龄前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变化情况,对比分析2002年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前后乙肝感染标志物的变化趋势。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学龄前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可明显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携带率,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乙型肝炎发病率的策略,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乙肝 表面抗原 携带状态 疫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2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4-02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属于我国一种高发性疾病。该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发病人群遍及各个年龄阶段[1]。据统计,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2亿,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的广泛应用,我国的乙肝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尚未彻底清除。因此,了解学龄前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及时的进行补充注射,对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于是,遂溪县成立专门调查小组,于2013年1月开展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调查小组对2000年至2010年遂溪县境内的所有幼儿园体检资料进行收集,并对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的变化趋势。
  1.2 分析方法。统计2000年至2010年遂溪县学龄前儿童参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的儿童总数以及检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人数。
  2 结果
  2.1 统计分析2000年至2010年遂溪县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阳性率。调查小组对2000年~2010年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阳性率进行统计,由结果可知,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阳性率明显降低,尤其是在2006年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携带率低于1%,标志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具有显著效果。(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00年至2010年遂溪县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统计
  2.2 对比计划免疫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阳性率。对比2000年与2001年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病毒携带阳性率,(X2=3.64366,P=0.056283>0.05)。分别将计划免疫前2000年以及2001年乙肝病毒携带阳性率与计划免疫后的各年相比较。结果可知,2000年与2002年后各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2);2001年与2002年后各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2 比较2000年与计划免疫后各年乙肝病毒携带阳性率
  注:*表示与2000年乙肝病毒携带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比较2001年与计划免疫后各年乙肝病毒携带阳性率
  注:*表示与2001年乙肝病毒携带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通过血液传播的多发性疾病。该病的传播途径包括不规范注射、性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等[2]。由于起初乙型肝炎的广泛传播,以及对其传播途径的了解不充分,导致乙肝携带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对将其纳入计划免疫之后,乙肝的携带阳性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HbsAb是一种预防乙肝的有效抗体,就人体而言,这类抗体的获得主要依赖于乙肝疫苗注射。大部分人在疫苗注射后机体通过启动免疫应答而产生抗体,但少数患者由于身体或是遗传等因素,无法完成免疫应答,则需及时发现而重复注射达到产生抗体的效果。本文中,遂溪县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计划免疫前后各年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病毒携带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计划免疫后学龄前儿童的乙肝携带阳性率明显降低,尤其是2006年后,其阳性率均低于1%。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2001年及2002年乙肝病毒携带阳性率相当,但实行计划免疫后,2003~2010年,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病毒携带阳性率均明显低于2000年与2001年。结果显示,将乙肝纳入计划免疫明显促进了乙肝病毒携带率的下降,对于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具有明显效果,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的乙肝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1] 侯新月,李培勇.玛纳斯县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及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9):2179-2180
  [2] 王志勇,戴德芳,肖洁华,等.湖南省健康人群乙肝抗体水平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888-88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易黄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但均出现轻度药物反应,停药后均自行缓解。其中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
期刊
摘要:目的是了解有关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探讨手足口病在中医方面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做好预防工作。  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0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標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1-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近年在我国广泛流
期刊
摘要:本文就从食品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的初步调查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食品 分离 副溶血弧菌 初步调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1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8-01  副溶血弧菌,又称嗜盐弧菌,是分布在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鱼类、贝类的细菌。具有致病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和分析采用中药熏洗法对痔术后肛缘水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选自2009年08月~2013年0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痔术后肛缘水肿患者66例,随机将患者依照自愿原则分成平均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中药熏洗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过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
期刊
摘要:为掌握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了解其临床特点,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笔者对2011年-2013年医院感染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儿科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监测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2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08年8月-2013年8月间的慢性腹泻患者180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然后对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56%,西医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4.44%,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腹泻的方法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率更高
期刊
摘要:应用滤纸干血滴间接血凝试验(I H A T)对本市9种动物检测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9种动物均存在感染,其中猫、猪、羊、狗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3.33%、15.15%、14.08%、36.36%,兔、鼠、鸡、牛、马感染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弓形虫 间接血凝试验(IHAT) 感染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19  Survey of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义齿修复知识、修复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口腔修复水平作參考。方法:以健康管理团队入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契机,采用现场面对面问卷形式,对老年患者义齿修复知识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55例老年中,对修复治疗的就诊次数、修复过程中常见问题、修复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了解情况最好,对口腔修复前尽量保留功能性牙或牙根、种植义齿的知识了解最差。固定义齿修复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应大力宣传教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ICU病房患者痰标本的细菌培养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ICU病房患者送检的550份痰标本中308株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221株,占71.8%;革兰氏阳性杆菌44株,占14.3%;真菌43株,占14.0%。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三种常见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率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及执行率状况,探讨洗手方式与护理人员依从性的关系,提高洗手行为依从性,保持手卫生,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门诊、内科、抽血室、外科、口腔科100名护士洗手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各科护士对洗手正确方式、方法的认识及依从性。结果:护士对标准洗手要求执行差,自评洗手执行合格率高于实际洗手合格率;各科护士之间洗手依从性及合格率有明显差异,外科洗手依从性及合格率最高,抽血室洗手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