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尤其美术课更是多样化,讲求的是生动活泼的教学,很难有一定的法则与模式,若是一成不变,会减低学生上课的兴趣,也容易僵化,更无法把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一面表现出来。
在课堂中,很多孩子在构图时,形与内容都很好,可着色以后就惨不忍睹了;在做立体作品时,构想也不错,可是因为动手能力太差,做出来的作品就无法精细,表达出来的与心中所想的相差甚远。针对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就应该多给学生做一些基本练习,打下浓厚的基础,如形、色、空间、美感、想象力等。这样一来,在正式创作的时候就可以派得上用场,很容易进入状况,增加作品发挥的空间,否则学生老是做不好,对美术课就越来越没兴趣了。因此,美术教师应注意挖掘视觉、造型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并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去吸引感染学生。
一、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心理学认为学生获取知识,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更重要的是观察和试验。人们从听觉获取知识只占15%,而从视觉和触觉获取知识约占83.5%,而且所学得的知识记得牢,用得上。因此,美术课上,首先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然后把发现的美表达出来。要想做到这一点,课外活动不可少,经常带领孩子们开展户外课,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比课堂上教师谆谆教导有用得多。如,新教材一年级美术下册中,有《春天的色彩》、《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等课,我们可利用这“春”的大好课堂,让学生走进春的环境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很快会被吸引,自然而然地被其熏陶,所以印象会很深。在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周围环境来引导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深处大山,而我们县城素有“青山、绿水、蓝天、红城”的称谓,环境美是小有名气的旅游县城,教师完全可以把这种自己美融入贯穿到任何美术课堂,还可以把学生带出去写生,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二、学会如何表现美
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把心中的美表现出来不是一件易事,针对学生的年龄、个性、能力等各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大胆的表现所见之美,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想办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除欣赏、示范、临摹外,教师可以留给学生“灵感”空间,闭上眼睛去回味,让那一瞬间的美定格在某一点上,对学生作画有一定的帮助。其次,手工制作作业,则要拓展学生的创新表现空间,手工制作除了要求学生有一定动手能力外,还要把看到的想到的把空间立体感制作表现出来(低年级儿童主要表现为平面制作,越到高年级越要表现空间、立体感)。美术教师平日里除了要求学生大胆创新,还要多善于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经验,如老一辈遗留的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方法等。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绘画的能力,加强学画的原动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儿童在幼儿园长时间接受简笔画的绘画训练,在初学绘画时,常常是画圆形、方形组合成的,面对这种现象,我引导学生: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景象大致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我们可以先在画纸上点、线、面涂鸦,然后仔细观察涂的鸦像什么,让学生初步形成绘画影像。儿童喜欢色彩,因为它能唤起他们的热情、幻想和表现的欲望。学生在绘画中喜欢用大红大紫的颜色,不同性质的颜色一起用,教学中我让学生大胆的用色,特别是学习中国画,我让学生用色彩与水墨调和,点染出生动的形象,体验色墨变化之中产生不同深浅、不同纯度、不同冷暖的色彩感受,伴随着水的流动、笔触的变化,一幅幅令人惊喜的画面跃然纸上。
中国的美术工具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它不同于普通的、纯粹的学习工具。油画棒和水彩笔是流行于全世界的儿童美术学习用品。一个儿童用它画的作品不看内容可能与外国儿童的作品没有区别,但是我们中国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学习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如果利用好这些传统,就有非同一般的文化色彩了,所以,作为中国儿童教师的我们应该让他们还没有使用它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文化对他们的熏陶。
美术学习实质上就是文化学习,学会利用由中国特色文化的文房四宝作画,可谓对中国儿童的美术教育功不可没。由于儿童年龄小,指导他们掌握运用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时,要“务实”。不可过多地介绍笔的历史、制作原理,让学生似懂非懂。学生迫切需要知道的是怎样利用手中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画出他想画的东西。
美术教育的精神应该是以能发挥孩子的特性与本能为重点,但要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力,仍然必须有坚定的基础训练。总之,在绘画教学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进行调节引导,使学生感到舒适、愉快才是教学的前提与根本。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5-17
在课堂中,很多孩子在构图时,形与内容都很好,可着色以后就惨不忍睹了;在做立体作品时,构想也不错,可是因为动手能力太差,做出来的作品就无法精细,表达出来的与心中所想的相差甚远。针对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就应该多给学生做一些基本练习,打下浓厚的基础,如形、色、空间、美感、想象力等。这样一来,在正式创作的时候就可以派得上用场,很容易进入状况,增加作品发挥的空间,否则学生老是做不好,对美术课就越来越没兴趣了。因此,美术教师应注意挖掘视觉、造型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并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去吸引感染学生。
一、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心理学认为学生获取知识,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更重要的是观察和试验。人们从听觉获取知识只占15%,而从视觉和触觉获取知识约占83.5%,而且所学得的知识记得牢,用得上。因此,美术课上,首先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然后把发现的美表达出来。要想做到这一点,课外活动不可少,经常带领孩子们开展户外课,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比课堂上教师谆谆教导有用得多。如,新教材一年级美术下册中,有《春天的色彩》、《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等课,我们可利用这“春”的大好课堂,让学生走进春的环境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很快会被吸引,自然而然地被其熏陶,所以印象会很深。在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周围环境来引导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深处大山,而我们县城素有“青山、绿水、蓝天、红城”的称谓,环境美是小有名气的旅游县城,教师完全可以把这种自己美融入贯穿到任何美术课堂,还可以把学生带出去写生,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二、学会如何表现美
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把心中的美表现出来不是一件易事,针对学生的年龄、个性、能力等各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大胆的表现所见之美,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想办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除欣赏、示范、临摹外,教师可以留给学生“灵感”空间,闭上眼睛去回味,让那一瞬间的美定格在某一点上,对学生作画有一定的帮助。其次,手工制作作业,则要拓展学生的创新表现空间,手工制作除了要求学生有一定动手能力外,还要把看到的想到的把空间立体感制作表现出来(低年级儿童主要表现为平面制作,越到高年级越要表现空间、立体感)。美术教师平日里除了要求学生大胆创新,还要多善于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经验,如老一辈遗留的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方法等。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绘画的能力,加强学画的原动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儿童在幼儿园长时间接受简笔画的绘画训练,在初学绘画时,常常是画圆形、方形组合成的,面对这种现象,我引导学生: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景象大致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我们可以先在画纸上点、线、面涂鸦,然后仔细观察涂的鸦像什么,让学生初步形成绘画影像。儿童喜欢色彩,因为它能唤起他们的热情、幻想和表现的欲望。学生在绘画中喜欢用大红大紫的颜色,不同性质的颜色一起用,教学中我让学生大胆的用色,特别是学习中国画,我让学生用色彩与水墨调和,点染出生动的形象,体验色墨变化之中产生不同深浅、不同纯度、不同冷暖的色彩感受,伴随着水的流动、笔触的变化,一幅幅令人惊喜的画面跃然纸上。
中国的美术工具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它不同于普通的、纯粹的学习工具。油画棒和水彩笔是流行于全世界的儿童美术学习用品。一个儿童用它画的作品不看内容可能与外国儿童的作品没有区别,但是我们中国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学习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如果利用好这些传统,就有非同一般的文化色彩了,所以,作为中国儿童教师的我们应该让他们还没有使用它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文化对他们的熏陶。
美术学习实质上就是文化学习,学会利用由中国特色文化的文房四宝作画,可谓对中国儿童的美术教育功不可没。由于儿童年龄小,指导他们掌握运用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时,要“务实”。不可过多地介绍笔的历史、制作原理,让学生似懂非懂。学生迫切需要知道的是怎样利用手中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画出他想画的东西。
美术教育的精神应该是以能发挥孩子的特性与本能为重点,但要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力,仍然必须有坚定的基础训练。总之,在绘画教学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进行调节引导,使学生感到舒适、愉快才是教学的前提与根本。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