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创造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开放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下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用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已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3.探索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思维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深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受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 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上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19
其他文献
摘要:2004年广东省开始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2008年又在全省进行了高中教学水平质量评估,目的一是为了检验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对新课标的落实情况,一是为了通过这次教学评估更好地能促进新课改的全面推行。  关健词:教育理念创新; 学习过程与方法; 小组探究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倍受教师的青睐。自从我使用课改的教材以来一直在课堂中努力尝试这种方式的教学,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反思。  关键词: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分组;分工;尝试     《语文
期刊
摘要:面对软硬件都不够完善的现状,农村小学在课改的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新课程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成为了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最薄弱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在课改的道路上不灰心、不气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村小课改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关键词:课改;村小;不难    The village primary school lesson change,
期刊
研究和实践表明,案例(课例)研究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即必须先确定研究的主题。那么,案例(课例)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呢?  正如同理论研究者的基础理论问题,更多地来自理论材料的占有以及已有理论建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样,案例(课例)研究这种围绕学校已存在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其问题更多地或者说更主要地是来自学校生活的实际,来自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感到
期刊
近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从基础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来提高改革人才的质量,借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综合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体现的基本课程改革理念是,注意基础学力的养成,注重信息教育的提高,强调学生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可以看出,各国为了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种立于不败之地,加紧进行
期刊
研究和实践表明,案例(课例)研究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即必须先确定研究的主题。那么,案例(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方法有哪些呢?  案例(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方法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在主题确定的过程中主要可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一、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指运用观察量表或其它的观察方式,研究人们言行的微妙差别和随时间发展的课堂和班级等的一种方法。实践表明,运用该法,能够使研究者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参加各项工作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分组实验; 鼓励; 潜能; 协调; 发展  Student chemistry cent set experiment for I see  Yang Ju-liang  Abst
期刊
摘要:本文以学校进行推广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经验的教改为契机,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构建了“自学——探疑——指导——反思”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探疑释疑,并及时进行反思,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达到共同进步。  关键词:自学; 探疑; 指导;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省普通高中
期刊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的画面。描绘时一定要忠于原诗,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期刊
摘要: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 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 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有形式美感、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应当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