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地位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 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 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有形式美感、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应当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
  关键词:审美教育;美术教学;地位
  
  Appreciate beauty the position in the art teaching of education at high school
  Qu Bo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n our schools is to insist on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 to develop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rts and crafts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deals, morality, discipline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 Art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chool education, its main task "i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task of aesthetic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in the content and mean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ere are forms of beauty, aesthetic taste, aesthetic ideals and aesthetic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aesthetic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should be a secondary main line.
  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art teaching;status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这些课本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总体上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 。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 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上节所叙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 ,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 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 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 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 和表现能力。
  2.审美情趣的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 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 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 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 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 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 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 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 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 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 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内容的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06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这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 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 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会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摘要:2004年广东省开始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2008年又在全省进行了高中教学水平质量评估,目的一是为了检验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对新课标的落实情况,一是为了通过这次教学评估更好地能促进新课改的全面推行。  关健词:教育理念创新; 学习过程与方法; 小组探究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倍受教师的青睐。自从我使用课改的教材以来一直在课堂中努力尝试这种方式的教学,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反思。  关键词: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分组;分工;尝试     《语文
期刊
摘要:面对软硬件都不够完善的现状,农村小学在课改的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新课程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成为了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最薄弱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在课改的道路上不灰心、不气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村小课改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关键词:课改;村小;不难    The village primary school lesson change,
期刊
研究和实践表明,案例(课例)研究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即必须先确定研究的主题。那么,案例(课例)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呢?  正如同理论研究者的基础理论问题,更多地来自理论材料的占有以及已有理论建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样,案例(课例)研究这种围绕学校已存在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其问题更多地或者说更主要地是来自学校生活的实际,来自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感到
期刊
近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从基础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来提高改革人才的质量,借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综合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体现的基本课程改革理念是,注意基础学力的养成,注重信息教育的提高,强调学生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可以看出,各国为了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种立于不败之地,加紧进行
期刊
研究和实践表明,案例(课例)研究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即必须先确定研究的主题。那么,案例(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方法有哪些呢?  案例(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方法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在主题确定的过程中主要可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一、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指运用观察量表或其它的观察方式,研究人们言行的微妙差别和随时间发展的课堂和班级等的一种方法。实践表明,运用该法,能够使研究者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参加各项工作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分组实验; 鼓励; 潜能; 协调; 发展  Student chemistry cent set experiment for I see  Yang Ju-liang  Abst
期刊
摘要:本文以学校进行推广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经验的教改为契机,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构建了“自学——探疑——指导——反思”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探疑释疑,并及时进行反思,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达到共同进步。  关键词:自学; 探疑; 指导;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省普通高中
期刊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的画面。描绘时一定要忠于原诗,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