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提出了“去结果”式的概念,指的是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以尊重幼儿本真、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为首要目标的科学启蒙教育策略和方式。我们以幼儿园科技节为载体,科学区域游戏为研究切入口,针对“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教师科学素养的体现和培养展开沙龙式讨论。主要围绕“精心设计科学区域游戏,拓展科学知识”、“巧妙投放科学区域材料,培养科学能力”、“间接引导科学区域游戏,提升科学素养”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 教师科学素养 科学区域游戏
仲唐晖:我们以科技节为切入口,科学区域活动为研究载体,针对“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科学素养的体现和培养展开沙龙式讨论。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请各位畅所欲言。
一、精心设计科学区域游戏,拓展科学知识
仲唐晖:本次科技节的主题是“起航”,课程围绕“船”开展了各类丰富的科学活动。围绕该主题,我们教师设计了哪些相关的科学区域游戏,这些游戏分别涉及了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
徐一飞(大班):结合科技节“起航”,我们设计了科学区域游戏“称一称”。主要是让幼儿感受物体的轻重,学会通过增加(减少)物品控制重量,使秤的两边达到平衡。
朱琴英(大班):科学区的“称一称”主要是利用天平的原理,让孩子们进行探索活动。
徐一飞(大班):另外一个科学区游戏是“瓶子潜水艇”,主要通过做瓶子沉浮实验让幼儿知道潜水艇的简单原理,探究需要多少颗珠子能让瓶子潜水艇下沉和悬浮。
何芸:游戏中选择潜水艇为内容,和主题“起航”结合很紧密,而且涉及了沉与浮的科学知识。
马晓娟(中班):我们中班让幼儿尝试科学区域游戏“让气球小船行驶起来”,该游戏涉及动力方面的知识比较多,让幼儿感知气球中的气体冲出后产生动力使船前进。
陈蕾(中班):我所设计的区域活动主要来自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比如了解各种船之后,设计了“什么船不见了”,这个活动必须熟悉多种船只的基础上,并且了解船只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才能排查出缺了什么船只。它所包含的科学知识为:船的基本构造、船只的名称。通过讲述和书面介绍的方式掌握的船类科学知识。
何芸:前者侧重于让气球小船行驶起来探索过程,后者侧重于有关船的科学知识。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不同的科学素养。
谢菊明(小班):我设计的是旋转小船,由乒乓球切割成小船形状,放在光滑的泥工板上,让小朋友用湿抹布擦一下泥工班,之后再将小船“月牙形”放在板上,两手拿住泥工板两端,上下晃动,月牙形小船就会急剧旋转起来。这份科学区材料中最关键的科学原理是水的吸附能力。
仲唐晖:以船为内容,各位老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与之相关科学区游戏。在设计的过程中,各位教师拓展了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如:物体的重力、水的浮力、空气的动力、水的吸附力等。
二、巧妙投放科学区域材料,培养科学能力
仲唐晖:在设计游戏时,各位老师是否已经预设了该游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将如何通过材料设计或环境的干预,进行隐形引导。
徐一飞(大班):在进行“瓶子潜水艇”游戏时,我们提供小珠子、空瓶子,让幼儿探索放多少粒珠子能让瓶子下沉,放多少粒珠子能让瓶子悬浮。在游戏中可能悬浮状态比较难达到,这和珠子的大小分量有关,珠子分量不能太重。但是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个问题,可以提供两种不同大小、重量的珠子,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经验,掌握科学知识。
朱琴英(大班):“称一称”这份游戏可以有多种玩法:第一,可以让孩子比较两种物品谁重谁轻。第二,怎样使两种物品的重量相等。第三,怎样知道不同重量的两种物品相差多少。
何芸:这两份游戏均培养了孩子会观察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意识。通过自己动手试验来寻找答案的科学态度。
马晓娟(中班):“让气球小船行驶起来”的游戏,小船的行驶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比如说风、气体排出孔的位置等。幼儿在玩这个游戏时,如果受风速影响,他们就很难判断到底是小船靠气球的气体动力前行的,还是靠风速前行的。
何芸:科学试验存在误差,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因素,重视科学的严谨性。
谢菊明(小班):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因为晃动手法不熟练而转不起来或者掉落地上、抹布上水的多少影响小船能否吸附在泥工板上等问题。
仲唐晖:教育预见能力就是教师对各种因素影响教育效率和效果的估计能力。教师只有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在内的教育变量因素有足够的、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对各种影响因素的产生基础有充分自信的熟悉,才能对教育活动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作出比较科学的估价。教师们预设了区域游戏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才能通过材料的调整和环境的影响保证区域游戏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预见能力得以提高,科学能力得到加强。
三、间接引导科学区域游戏,提升科学素养
仲唐晖:在游戏时,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如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呢?谈一谈你们是怎么做的?
徐一飞(大班):“称一称”操作时出现不能等量的问题,鼓励孩子自己去选择教室里有的、合适的材料进行试验,但要督促幼儿在操作时不能用很多品种的材料,称的一边只能放一种材料,这样便于幼儿进行统计记录。
朱琴英(大班):有的孩子在探索“称一称”的过程中,不知道运用第三种物品作恒定不变量,来让两个变量的物品达到同样重量或者得知不同重量的两个物品相差多少。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引导,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进行启发,启发幼儿借助第三种物品,设定不变量。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主动地与材料进行互动,探索。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重视探索操作的过程,在主动探究中积累着科学经验,效果很好。
何芸: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们没有给予直接帮助或告知答案,而是通过鼓励孩子寻找替代材料和故事启发的方式,给予间接指导,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树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意识。
马晓娟(中班):在进行气球小船这一游戏时,因尽量选择在室内进行或者风较小的天气进行,排除风速的干扰,另外,可提供排气孔安排在不同的位置的气球小船,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气孔位置的不同也会影响小船前进的速度。
陈蕾(中班):教师在指导时可以针对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处于能力较弱的可以让他们尝试简单的操作材料,从而过渡到较难的探索活动。一些具有探索能力、动手能力的游戏,比如橡皮泥小船,给孩子们增加了很多的挑战,上课的时候几乎没有成功的,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就需要教师个别的指导。
谢菊明(小班):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采用对比的方式,感受到水的存在对游戏的影响,也可以抛出问题:“小船为什么一直在上面转,不会掉下来?”引发孩子思考,认识到谁是有吸附力的。
仲唐晖:在幼儿进行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只关注幼儿游戏的结果,而是要观察幼儿在游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通过什么办法解决。教师不能急于告知方法或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操作、观察、实验,最后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调动了教师各方面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载体,经过内化和升华而逐步发展起来,并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教育科学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效率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这个沙龙研讨活动,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思维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在区域游戏的设计、预设玩法和实践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们始终遵循“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发现,在游戏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科学能力。教学相长,教师的科学素养也得以提升。
关键词: “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 教师科学素养 科学区域游戏
仲唐晖:我们以科技节为切入口,科学区域活动为研究载体,针对“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科学素养的体现和培养展开沙龙式讨论。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请各位畅所欲言。
一、精心设计科学区域游戏,拓展科学知识
仲唐晖:本次科技节的主题是“起航”,课程围绕“船”开展了各类丰富的科学活动。围绕该主题,我们教师设计了哪些相关的科学区域游戏,这些游戏分别涉及了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
徐一飞(大班):结合科技节“起航”,我们设计了科学区域游戏“称一称”。主要是让幼儿感受物体的轻重,学会通过增加(减少)物品控制重量,使秤的两边达到平衡。
朱琴英(大班):科学区的“称一称”主要是利用天平的原理,让孩子们进行探索活动。
徐一飞(大班):另外一个科学区游戏是“瓶子潜水艇”,主要通过做瓶子沉浮实验让幼儿知道潜水艇的简单原理,探究需要多少颗珠子能让瓶子潜水艇下沉和悬浮。
何芸:游戏中选择潜水艇为内容,和主题“起航”结合很紧密,而且涉及了沉与浮的科学知识。
马晓娟(中班):我们中班让幼儿尝试科学区域游戏“让气球小船行驶起来”,该游戏涉及动力方面的知识比较多,让幼儿感知气球中的气体冲出后产生动力使船前进。
陈蕾(中班):我所设计的区域活动主要来自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比如了解各种船之后,设计了“什么船不见了”,这个活动必须熟悉多种船只的基础上,并且了解船只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才能排查出缺了什么船只。它所包含的科学知识为:船的基本构造、船只的名称。通过讲述和书面介绍的方式掌握的船类科学知识。
何芸:前者侧重于让气球小船行驶起来探索过程,后者侧重于有关船的科学知识。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不同的科学素养。
谢菊明(小班):我设计的是旋转小船,由乒乓球切割成小船形状,放在光滑的泥工板上,让小朋友用湿抹布擦一下泥工班,之后再将小船“月牙形”放在板上,两手拿住泥工板两端,上下晃动,月牙形小船就会急剧旋转起来。这份科学区材料中最关键的科学原理是水的吸附能力。
仲唐晖:以船为内容,各位老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与之相关科学区游戏。在设计的过程中,各位教师拓展了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如:物体的重力、水的浮力、空气的动力、水的吸附力等。
二、巧妙投放科学区域材料,培养科学能力
仲唐晖:在设计游戏时,各位老师是否已经预设了该游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将如何通过材料设计或环境的干预,进行隐形引导。
徐一飞(大班):在进行“瓶子潜水艇”游戏时,我们提供小珠子、空瓶子,让幼儿探索放多少粒珠子能让瓶子下沉,放多少粒珠子能让瓶子悬浮。在游戏中可能悬浮状态比较难达到,这和珠子的大小分量有关,珠子分量不能太重。但是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个问题,可以提供两种不同大小、重量的珠子,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经验,掌握科学知识。
朱琴英(大班):“称一称”这份游戏可以有多种玩法:第一,可以让孩子比较两种物品谁重谁轻。第二,怎样使两种物品的重量相等。第三,怎样知道不同重量的两种物品相差多少。
何芸:这两份游戏均培养了孩子会观察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意识。通过自己动手试验来寻找答案的科学态度。
马晓娟(中班):“让气球小船行驶起来”的游戏,小船的行驶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比如说风、气体排出孔的位置等。幼儿在玩这个游戏时,如果受风速影响,他们就很难判断到底是小船靠气球的气体动力前行的,还是靠风速前行的。
何芸:科学试验存在误差,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因素,重视科学的严谨性。
谢菊明(小班):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因为晃动手法不熟练而转不起来或者掉落地上、抹布上水的多少影响小船能否吸附在泥工板上等问题。
仲唐晖:教育预见能力就是教师对各种因素影响教育效率和效果的估计能力。教师只有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在内的教育变量因素有足够的、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对各种影响因素的产生基础有充分自信的熟悉,才能对教育活动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作出比较科学的估价。教师们预设了区域游戏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才能通过材料的调整和环境的影响保证区域游戏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预见能力得以提高,科学能力得到加强。
三、间接引导科学区域游戏,提升科学素养
仲唐晖:在游戏时,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如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呢?谈一谈你们是怎么做的?
徐一飞(大班):“称一称”操作时出现不能等量的问题,鼓励孩子自己去选择教室里有的、合适的材料进行试验,但要督促幼儿在操作时不能用很多品种的材料,称的一边只能放一种材料,这样便于幼儿进行统计记录。
朱琴英(大班):有的孩子在探索“称一称”的过程中,不知道运用第三种物品作恒定不变量,来让两个变量的物品达到同样重量或者得知不同重量的两个物品相差多少。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引导,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进行启发,启发幼儿借助第三种物品,设定不变量。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主动地与材料进行互动,探索。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重视探索操作的过程,在主动探究中积累着科学经验,效果很好。
何芸: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们没有给予直接帮助或告知答案,而是通过鼓励孩子寻找替代材料和故事启发的方式,给予间接指导,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树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意识。
马晓娟(中班):在进行气球小船这一游戏时,因尽量选择在室内进行或者风较小的天气进行,排除风速的干扰,另外,可提供排气孔安排在不同的位置的气球小船,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气孔位置的不同也会影响小船前进的速度。
陈蕾(中班):教师在指导时可以针对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处于能力较弱的可以让他们尝试简单的操作材料,从而过渡到较难的探索活动。一些具有探索能力、动手能力的游戏,比如橡皮泥小船,给孩子们增加了很多的挑战,上课的时候几乎没有成功的,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就需要教师个别的指导。
谢菊明(小班):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采用对比的方式,感受到水的存在对游戏的影响,也可以抛出问题:“小船为什么一直在上面转,不会掉下来?”引发孩子思考,认识到谁是有吸附力的。
仲唐晖:在幼儿进行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只关注幼儿游戏的结果,而是要观察幼儿在游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通过什么办法解决。教师不能急于告知方法或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操作、观察、实验,最后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调动了教师各方面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载体,经过内化和升华而逐步发展起来,并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教育科学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效率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这个沙龙研讨活动,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思维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在区域游戏的设计、预设玩法和实践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们始终遵循“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发现,在游戏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科学能力。教学相长,教师的科学素养也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