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这篇文章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必修一第三单元,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巴金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随想录》是对自身及周遭问题的深刻剖析与大胆揭示。这篇文章是巴金晚年的回忆性散文,更是一封饱含深沉忧患和苦痛的致歉信。他在自我解剖中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真诚与悔恨、无助和痛苦无不让人为之动容。本文以致歉为切入点,结合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心理,感悟作者那一份真挚的歉意与悔恨,从而得出自省的可贵。
关键词: 自我解剖 自省 自我救赎
一、他对不起谁
小狗包弟。其实在大多数人看来,对一条狗实在无需感到抱歉,然而正是从这点可以看出,作者巴金是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他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也没有损害谁的利益,只是对不起一条狗,且是在外在局势的压迫下不得不做出的一个选择:他送走了包弟,然而就是这一选择折磨了他十多年,让他一直受着良心的谴责。而当时社会中的其他人又是怎样泯灭人性的呢?开篇写艺术家被人以“里通外国”的罪名揪回来,批斗、痛打、拖着游街示众,而“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只有艺术家隔壁人家的一只小狗不畏强暴,“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被人用脚踢、拿棒打,直至被打断一条后腿才离开,甚至为他绝食而死,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情义”。可是人呢?有的自相残害,有的做冷漠的看客,有的面对邪恶避而远之,与小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为他当年的选择感到后悔,并真诚地表达内心:“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二、为什么道歉
他究竟对小狗包弟做了什么,让他悔恨、痛苦如此呢?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一个大“包袱”,“我”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形势越来越紧,“我”目睹了隔壁住着的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被抄家的惨状,“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就这样,“我”把包弟出卖了。
出卖包弟,无非是出于保全家人。而作者这样做之后有没有感到轻松了呢?有没有一种甩掉包袱的快感?没有。“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于是我悔恨、我自责。“抄家”的包袱是甩掉了,可心灵的包袱更加重了,“我”终于也成了包弟,“我”亲手搭建了手术台,解剖着自己的灵魂。
巴金作品《家》中的觉慧可以说是年轻时候的巴金。觉慧,热情、纯洁、直率,是高公馆中的一个“异数”。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他至亲的人。觉慧的感情是外露的、火热的。他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对未来充满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自己。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春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些正是青年时期巴金的品质,而在他把包弟“杀死”的同时,他也把那个勇敢、自信的自己杀了,留下的是卑微、懦弱的巴金。
就这样,他带着深深的悔恨与痛苦,回忆了那一段过去,拷问着自己的内心,写下了这封致歉信,以期心灵能得到救赎。
三、巴金的抗争
巴金被称做“20世纪全世界的良心”,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心的呼喊:“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号。”在那样一个能让人拿起刀子把自己杀了的时代,一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年代,多少文人被逼走投无路,他们不想当牛鬼,天天被批斗,最后多少人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邪恶作抗争的一条路。在这样一个绝望的时代,人们敢怒不敢言。然而巴金却是个敢于站出来说真话的人。课文中作者提到“我今后的日子大概是不好过的吧”,这是因为无论在哪一个时代,说真话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敢于说真话,就是对黑暗社会的一种抗争。
安那其主义是巴金生命中一段时期遭遇麻烦和非议较多的辞源,其本义是反对封建的强权和专制的禁锢,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唯科学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封建社会与家庭投给了他的心灵沉重的阴影,如他在《忆》中自述:“一个黑影掩盖了我们的灵魂。于是忧郁在我们心上产生了。这个黑影渐渐扩大起来,跟着他就来了种种事情。一个打击又加第二个。眼泪、呻吟、叫号、挣扎,最后是悲剧的结局。一个一个年轻的生命横遭摧残,有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些悲痛的回忆给别的人,有的被打落在泥坑里面不能自拔……”(《忆》)他渴望摆脱阴影,他的内心涌荡着反抗的激流,他在《海行杂记》中自述道:“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些需要爱的,恨那些摧残爱的。”
这种“恨”,无疑也是种“抗争”。然而,恨别人容易,因为他们摧残了爱,而恨自己,却无从解脱。所谓爱之深,恨之切,他太在乎自己灵魂的纯洁,以致不能容许他的灵魂受一丁点污染。而他出卖包弟,就等于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他对不起包弟,更对不起自己。
四、他能否获得原谅
第一种可能:能。巴金的自我救赎是成功的。他总结了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认识到了自己的懦弱,并为之羞耻,并决定“今后的日子”绝不重蹈覆辙,敢于说真话,奉行“要忠实地生活,要爱人,要帮助人”的原则,激情、坦率、真诚、善良、自律、真理的寻觅与张扬,仍然是他今后写作的宗旨,这样,他便能还清心灵上的欠债。
第二种可能:不能。即便他悔过了,还是会叩问自己的良心,每每看到满园的创伤,仍会“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他的心已经刻上了疤痕,他无法无视它。毕竟这罪过是他一手造成的,它让他做了一回自己最痛恨的那种人,所以他不能轻易地原谅自己。
五、总结
自我解剖是要有勇气的,也是痛苦的,对于生命中的过失,唯有自省才能使灵魂得到救赎。时代给他的不公平和无尽伤痛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怨天尤人的、仇视社会的人,更多时候,他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自己。他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讲道义的人,所以他不能原谅自己的不负责任与苟且偷生。他坦然承认自己的过失,因为这过失不完美,才更显真实。
参考文献:
[1]陈艳辉.《小狗包弟》的多元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4).
[2]王树青,王嘉源.赏析《小狗包弟》[J].语文建设,2013(35).
关键词: 自我解剖 自省 自我救赎
一、他对不起谁
小狗包弟。其实在大多数人看来,对一条狗实在无需感到抱歉,然而正是从这点可以看出,作者巴金是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他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也没有损害谁的利益,只是对不起一条狗,且是在外在局势的压迫下不得不做出的一个选择:他送走了包弟,然而就是这一选择折磨了他十多年,让他一直受着良心的谴责。而当时社会中的其他人又是怎样泯灭人性的呢?开篇写艺术家被人以“里通外国”的罪名揪回来,批斗、痛打、拖着游街示众,而“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只有艺术家隔壁人家的一只小狗不畏强暴,“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被人用脚踢、拿棒打,直至被打断一条后腿才离开,甚至为他绝食而死,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情义”。可是人呢?有的自相残害,有的做冷漠的看客,有的面对邪恶避而远之,与小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为他当年的选择感到后悔,并真诚地表达内心:“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二、为什么道歉
他究竟对小狗包弟做了什么,让他悔恨、痛苦如此呢?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一个大“包袱”,“我”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形势越来越紧,“我”目睹了隔壁住着的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被抄家的惨状,“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就这样,“我”把包弟出卖了。
出卖包弟,无非是出于保全家人。而作者这样做之后有没有感到轻松了呢?有没有一种甩掉包袱的快感?没有。“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于是我悔恨、我自责。“抄家”的包袱是甩掉了,可心灵的包袱更加重了,“我”终于也成了包弟,“我”亲手搭建了手术台,解剖着自己的灵魂。
巴金作品《家》中的觉慧可以说是年轻时候的巴金。觉慧,热情、纯洁、直率,是高公馆中的一个“异数”。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他至亲的人。觉慧的感情是外露的、火热的。他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对未来充满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自己。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春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些正是青年时期巴金的品质,而在他把包弟“杀死”的同时,他也把那个勇敢、自信的自己杀了,留下的是卑微、懦弱的巴金。
就这样,他带着深深的悔恨与痛苦,回忆了那一段过去,拷问着自己的内心,写下了这封致歉信,以期心灵能得到救赎。
三、巴金的抗争
巴金被称做“20世纪全世界的良心”,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心的呼喊:“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号。”在那样一个能让人拿起刀子把自己杀了的时代,一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年代,多少文人被逼走投无路,他们不想当牛鬼,天天被批斗,最后多少人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邪恶作抗争的一条路。在这样一个绝望的时代,人们敢怒不敢言。然而巴金却是个敢于站出来说真话的人。课文中作者提到“我今后的日子大概是不好过的吧”,这是因为无论在哪一个时代,说真话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敢于说真话,就是对黑暗社会的一种抗争。
安那其主义是巴金生命中一段时期遭遇麻烦和非议较多的辞源,其本义是反对封建的强权和专制的禁锢,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唯科学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封建社会与家庭投给了他的心灵沉重的阴影,如他在《忆》中自述:“一个黑影掩盖了我们的灵魂。于是忧郁在我们心上产生了。这个黑影渐渐扩大起来,跟着他就来了种种事情。一个打击又加第二个。眼泪、呻吟、叫号、挣扎,最后是悲剧的结局。一个一个年轻的生命横遭摧残,有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些悲痛的回忆给别的人,有的被打落在泥坑里面不能自拔……”(《忆》)他渴望摆脱阴影,他的内心涌荡着反抗的激流,他在《海行杂记》中自述道:“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些需要爱的,恨那些摧残爱的。”
这种“恨”,无疑也是种“抗争”。然而,恨别人容易,因为他们摧残了爱,而恨自己,却无从解脱。所谓爱之深,恨之切,他太在乎自己灵魂的纯洁,以致不能容许他的灵魂受一丁点污染。而他出卖包弟,就等于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他对不起包弟,更对不起自己。
四、他能否获得原谅
第一种可能:能。巴金的自我救赎是成功的。他总结了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认识到了自己的懦弱,并为之羞耻,并决定“今后的日子”绝不重蹈覆辙,敢于说真话,奉行“要忠实地生活,要爱人,要帮助人”的原则,激情、坦率、真诚、善良、自律、真理的寻觅与张扬,仍然是他今后写作的宗旨,这样,他便能还清心灵上的欠债。
第二种可能:不能。即便他悔过了,还是会叩问自己的良心,每每看到满园的创伤,仍会“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他的心已经刻上了疤痕,他无法无视它。毕竟这罪过是他一手造成的,它让他做了一回自己最痛恨的那种人,所以他不能轻易地原谅自己。
五、总结
自我解剖是要有勇气的,也是痛苦的,对于生命中的过失,唯有自省才能使灵魂得到救赎。时代给他的不公平和无尽伤痛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怨天尤人的、仇视社会的人,更多时候,他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自己。他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讲道义的人,所以他不能原谅自己的不负责任与苟且偷生。他坦然承认自己的过失,因为这过失不完美,才更显真实。
参考文献:
[1]陈艳辉.《小狗包弟》的多元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4).
[2]王树青,王嘉源.赏析《小狗包弟》[J].语文建设,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