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贵阳市文联、贵阳市美术馆主办《走进贵州-田世信文献展》于2014年9月26日在贵阳美术馆举办。策展人赵峰。
田世信先生是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先驱人物之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教授。田世信先生1941年3月生于北京。196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贵州工作25年,1989年在贵州工作生活了25年的他由中国文化部下调令调回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工作。2014年是田世信先生离开贵州回到北京工作、生活的第25个年头,正如田先生所说:“两地都是我的故土,两地都是那样的亲切。”田先生在贵州的25年期间,用他真实的生存体验与独特的雕塑语言将乡土艺术推荐给广大观众,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艺术界“贵州现象”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开创了贵州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雕塑专业工作室。1989年田先生回到北京后,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那条信念“将自己的目光朝向自己的心里看”,他坚持不懈的探索着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2008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及2009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王者之尊-田世信雕塑艺术展》,2013年又一次在威尼斯展出,田世信雕塑艺术再一次在国内外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田世信表现山区彝族人生活的雕塑却是他二十多年生命投入的写照。1941年出生的田世信,从当年的北京艺术学院毕业时只有23岁。从卷起铺盖走入贵州山区到1989年调回北京成为专业雕塑家,25年西南山地生活使他与粗犷纯朴的山民血肉交融。因此,出自他神奇双手中的山民雕塑形象,超越了一般乡土风情的情趣小品状态,凝重粗犷,成为西南山地人生命激情的真实写照。二十五年的山雨山风已经渗透了田世信的身心,并持续地在他的生命中鼓荡。田世信有丰厚的生活根底,在贵州的25年里,他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有广阔的艺术视野,并善于吸收和消化各种艺术资源,因此他的作品有充实的内容,有鲜明的个性风格。他把从民间艺术中吸收的养料提炼为具有现代感的语言,他把欧洲古典写实雕塑技巧和中国传统雕塑写意手法有机融合,他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的象征性、表现性和某些抽象性……一句话,他从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出发,根据每件作品的需要,自由的驰骋在艺术的大天地里。
田世信作品的体积有大有小,但在每件作品中他都追求大的思想容量。他理解的作品思想内涵不局限于题材内容,也包括形式意味。他认为,没有形式感的作品是空洞乏味的。因此,他特别注重雕塑的形式语言的感染力,为之反复推敲,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在浑厚雄健的雕塑体积中,他追求质朴粗犷的力美,追求苦涩的美感,追求生命本质性的真实。他遵循形神兼备的原则,深入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作品鲜明的基调。
本次展览共展出由田世信夫人李梦虞女士整理提供的文献资料252件(其中老照片171幅,文献原件80件,央视专访影像资料1件);雕塑原作18件;绘画手稿20件;平面形式展示作品23件;原贵州艺术学校雕塑工作室学生作品4件。共计317件展品。展览同时发布由李梦虞、谭莉主编,贵阳美术馆、溪山御景、《互动家》杂志联合支持,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折腾一得-田世信艺传》文献一书。
本次展览317件展品分为老照片展示单元、文献原作及手稿展示单元、雕塑原作及平面展示单元与《折腾一得-田世信艺传》文献书籍的发行等内容,反映田世信先生从贵州到北京50年来的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点滴过程。而这一时段正好是涵盖中国当代艺术的形成与被社会认识的重要时间节点,从而在学术意义上也让观者能够通过田世信先生这一支艺术现象去详细了解贵州当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这次展览还专门邀请了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家:王林、徐亮、宋伟光、展望、向京、孙逊等嘉宾在现场与大家交流互动,使大家对田世信的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田世信先生是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先驱人物之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教授。田世信先生1941年3月生于北京。196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贵州工作25年,1989年在贵州工作生活了25年的他由中国文化部下调令调回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工作。2014年是田世信先生离开贵州回到北京工作、生活的第25个年头,正如田先生所说:“两地都是我的故土,两地都是那样的亲切。”田先生在贵州的25年期间,用他真实的生存体验与独特的雕塑语言将乡土艺术推荐给广大观众,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艺术界“贵州现象”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开创了贵州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雕塑专业工作室。1989年田先生回到北京后,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那条信念“将自己的目光朝向自己的心里看”,他坚持不懈的探索着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2008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及2009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王者之尊-田世信雕塑艺术展》,2013年又一次在威尼斯展出,田世信雕塑艺术再一次在国内外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田世信表现山区彝族人生活的雕塑却是他二十多年生命投入的写照。1941年出生的田世信,从当年的北京艺术学院毕业时只有23岁。从卷起铺盖走入贵州山区到1989年调回北京成为专业雕塑家,25年西南山地生活使他与粗犷纯朴的山民血肉交融。因此,出自他神奇双手中的山民雕塑形象,超越了一般乡土风情的情趣小品状态,凝重粗犷,成为西南山地人生命激情的真实写照。二十五年的山雨山风已经渗透了田世信的身心,并持续地在他的生命中鼓荡。田世信有丰厚的生活根底,在贵州的25年里,他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有广阔的艺术视野,并善于吸收和消化各种艺术资源,因此他的作品有充实的内容,有鲜明的个性风格。他把从民间艺术中吸收的养料提炼为具有现代感的语言,他把欧洲古典写实雕塑技巧和中国传统雕塑写意手法有机融合,他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的象征性、表现性和某些抽象性……一句话,他从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出发,根据每件作品的需要,自由的驰骋在艺术的大天地里。
田世信作品的体积有大有小,但在每件作品中他都追求大的思想容量。他理解的作品思想内涵不局限于题材内容,也包括形式意味。他认为,没有形式感的作品是空洞乏味的。因此,他特别注重雕塑的形式语言的感染力,为之反复推敲,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在浑厚雄健的雕塑体积中,他追求质朴粗犷的力美,追求苦涩的美感,追求生命本质性的真实。他遵循形神兼备的原则,深入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作品鲜明的基调。
本次展览共展出由田世信夫人李梦虞女士整理提供的文献资料252件(其中老照片171幅,文献原件80件,央视专访影像资料1件);雕塑原作18件;绘画手稿20件;平面形式展示作品23件;原贵州艺术学校雕塑工作室学生作品4件。共计317件展品。展览同时发布由李梦虞、谭莉主编,贵阳美术馆、溪山御景、《互动家》杂志联合支持,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折腾一得-田世信艺传》文献一书。
本次展览317件展品分为老照片展示单元、文献原作及手稿展示单元、雕塑原作及平面展示单元与《折腾一得-田世信艺传》文献书籍的发行等内容,反映田世信先生从贵州到北京50年来的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点滴过程。而这一时段正好是涵盖中国当代艺术的形成与被社会认识的重要时间节点,从而在学术意义上也让观者能够通过田世信先生这一支艺术现象去详细了解贵州当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这次展览还专门邀请了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家:王林、徐亮、宋伟光、展望、向京、孙逊等嘉宾在现场与大家交流互动,使大家对田世信的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