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风光 苍茫气息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贵阳市文联、贵阳市美术馆主办《走进贵州-田世信文献展》于2014年9月26日在贵阳美术馆举办。策展人赵峰。
  田世信先生是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先驱人物之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教授。田世信先生1941年3月生于北京。196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贵州工作25年,1989年在贵州工作生活了25年的他由中国文化部下调令调回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工作。2014年是田世信先生离开贵州回到北京工作、生活的第25个年头,正如田先生所说:“两地都是我的故土,两地都是那样的亲切。”田先生在贵州的25年期间,用他真实的生存体验与独特的雕塑语言将乡土艺术推荐给广大观众,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艺术界“贵州现象”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开创了贵州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雕塑专业工作室。1989年田先生回到北京后,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那条信念“将自己的目光朝向自己的心里看”,他坚持不懈的探索着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2008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及2009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王者之尊-田世信雕塑艺术展》,2013年又一次在威尼斯展出,田世信雕塑艺术再一次在国内外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田世信表现山区彝族人生活的雕塑却是他二十多年生命投入的写照。1941年出生的田世信,从当年的北京艺术学院毕业时只有23岁。从卷起铺盖走入贵州山区到1989年调回北京成为专业雕塑家,25年西南山地生活使他与粗犷纯朴的山民血肉交融。因此,出自他神奇双手中的山民雕塑形象,超越了一般乡土风情的情趣小品状态,凝重粗犷,成为西南山地人生命激情的真实写照。二十五年的山雨山风已经渗透了田世信的身心,并持续地在他的生命中鼓荡。田世信有丰厚的生活根底,在贵州的25年里,他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有广阔的艺术视野,并善于吸收和消化各种艺术资源,因此他的作品有充实的内容,有鲜明的个性风格。他把从民间艺术中吸收的养料提炼为具有现代感的语言,他把欧洲古典写实雕塑技巧和中国传统雕塑写意手法有机融合,他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的象征性、表现性和某些抽象性……一句话,他从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出发,根据每件作品的需要,自由的驰骋在艺术的大天地里。
  田世信作品的体积有大有小,但在每件作品中他都追求大的思想容量。他理解的作品思想内涵不局限于题材内容,也包括形式意味。他认为,没有形式感的作品是空洞乏味的。因此,他特别注重雕塑的形式语言的感染力,为之反复推敲,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在浑厚雄健的雕塑体积中,他追求质朴粗犷的力美,追求苦涩的美感,追求生命本质性的真实。他遵循形神兼备的原则,深入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作品鲜明的基调。
  本次展览共展出由田世信夫人李梦虞女士整理提供的文献资料252件(其中老照片171幅,文献原件80件,央视专访影像资料1件);雕塑原作18件;绘画手稿20件;平面形式展示作品23件;原贵州艺术学校雕塑工作室学生作品4件。共计317件展品。展览同时发布由李梦虞、谭莉主编,贵阳美术馆、溪山御景、《互动家》杂志联合支持,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折腾一得-田世信艺传》文献一书。
  本次展览317件展品分为老照片展示单元、文献原作及手稿展示单元、雕塑原作及平面展示单元与《折腾一得-田世信艺传》文献书籍的发行等内容,反映田世信先生从贵州到北京50年来的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点滴过程。而这一时段正好是涵盖中国当代艺术的形成与被社会认识的重要时间节点,从而在学术意义上也让观者能够通过田世信先生这一支艺术现象去详细了解贵州当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这次展览还专门邀请了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家:王林、徐亮、宋伟光、展望、向京、孙逊等嘉宾在现场与大家交流互动,使大家对田世信的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他文献
今年的“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颁奖盛会开幕前,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先生与记者及来宾们交流了自己对马爹利、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孟尼亚先生1984年加入马爹利公司,从欧洲地区出口经理到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历经了马爹利干邑品牌的发展轨迹。孟尼亚深感肩上背负的责任之大,他一方面以全球品牌总监的身份负责着在各大市场传播马爹利的美名,另一方面也在受众当中强调马爹利的艺术观点,并且,他深信马爹利就是一件名副其
期刊
第四届亚洲艺术双年展的主题以“返常”作为核心概念,由国美馆策展人黄舒屏进行研究策划工作,“返常”的展览主轴除了呈现近年来亚洲艺术的创作取向,关注在生活中经验的种种日常状态,以及回归日常之物的美学趋势之外,“返常”的另一个涵义,也希望从生活的根本结构,去检视与省思那些浮现反常的社会常规与体制,重新找回忠于自我价值和社会关照的生活本质。  亚洲的地理、民族、文化、历史丰富多元差异显著,艺术创作样态全球
期刊
岭南山水画大多以雄奇苍茫见长。这种雄奇苍茫,一方面体现在岭南现当代山水画大师名家多喜描绘崇山峻岭、以奇幻变灭的岫烟峰云表现山川狭谷的雄伟壮阔,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从高剑父到黎雄才和关山月等岭南画派的山水画家,莫不以北宗刚健苍劲的笔墨来深化自然境界,从而表达精神山水的雄健恣肆。罗一平的山水画则多用水法与墨法,并以氤氲华滋、郁然深秀的特征而显现出与岭南山水画派不同的艺术风貌。这位移居羊城半生的艺术史学者和
期刊
蔡广斌近期的视觉表达,着实折射出一个自我内在心态的深刻转变,这不仅仅是视觉图像的转向,更是其对激变的社会现实所做出的激情思考和视觉想象,面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结构发生激烈变化的同时,巨变的社会必然迫使我们做出自我的思考和判断,那么用怎样的方式来回应社会的变化问题呢?因为转折中的社会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是以往的社会从来没有遭遇过的,仅仅靠现成的知识储备、思想储备难以回答,由此,重新寻找回应时代的生活方式
期刊
校庆期间,我拜访了履新一年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杨劲松,这位早年的85老将虽已近天命之年,依然豪迈的斗志,火热的激情,谈到学院美术馆的建设兴致颇高,谈吐有致......  杨:2013年9月6号,中国美术学院在美术馆举办的“八五·85” 校庆85周年文献展,传递了一个重要理念,即“将可能性还给历史”。这个理念意在提示:将被碎片化的历史叙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考察。历史的辉煌与挫折,其生成与流变的原
期刊
作品名称:腾空万里
期刊
时间:2014年7月——11月  地点:北京朝阳区吴少湘工作室  徐亮(以下简称徐)vs吴少湘(以下简称吴)  本文是2014年以来,我在筹备吴少湘展览过程中所做录音采访实录集合,文中记录了吴少湘从事艺术创作不同阶段的基本情况。在吴少湘展览前夕,本刊予以全文刊发,以配合画册中刊用的理论梳理文章。限于篇幅,部分内容做了删减。  ——编者  一  徐:做为一个艺术家,出身和教养、信仰都很重要,您的家庭
期刊
当代艺术家,艺术策展人。1973年10月出生,江西南昌人。北京798千年时间画廊、南昌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南昌八大山人文化艺术区千年时间画廊、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南昌当代艺术博物馆创办人、馆长及艺术总监,现居北京。  1993年至今从事绘画、策展、评论、艺术家推介、作品收藏顾问、艺术投资管理及国际间艺术交流综合艺术活动。先后学习绘画、设计、美术史、美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文化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毕
期刊
对话:胡震、张羽  时间:2013.5.11  地点:北京环铁艺术城张羽工作室  他是水墨画的终结者,也是实验水墨的领军人物。“水”和“墨”,对于张羽而言或许只是一种媒材。透过艺术家的思辨和感悟,让水墨在艺术形式上获得了哲学上的升华与创新。笔墨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工具。然而,张羽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不断思索探求,以非绘画性的视觉效果以及非传统性处理绘画材料的方法。让架上绘画步入“观念行为”的艺术
期刊
时间:2014年3月15日 地点:北京五道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徐亮:(以下简称徐)北京《世界艺术》杂志主编  白明:(以下简称白)清华美院陶瓷系主任、著名艺术家  得知艺术家白明今年7月将于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举办个展,我十分好奇。约了个时间,在他清华美院的工作室内品茗而谈。与往次会面一样,白明身着中式素服、优雅谦谦而谈吐不凡。见着了艺术家,便知其作品的气质。  没有严肃的开场,自然地,我们开始了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