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相声中的“滑稽”文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声中的“滑稽”
  在相声表演中,经常会有“做错事、做蠢事、令人误会”的人物出现,其突出表现便是语言逻辑、行为习惯与常人有极大差异。在广大的正常群体中,这种人的举止经常会产生很强的不协调感,而将这种不协调感典型化、尖锐化、夸张化地处理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滑稽的效果。夸张度越大,越超乎常规常理,便越容易产生滑稽效果。
  在伯格森的理論中提到过:“滑稽”产生于所谓的对社会生活的麻木不仁,其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于社会适应性的严重缺乏,即如果某个人无意识地我行我素,而不提醒自己与别人、与社会接触,那么,他看上去就是一个彻底的滑稽人物。
  比如在相声《着急》中,“老急”就属于典型“社会适应性缺乏”的滑稽形象。
  甲:“告诉你们,过两天副食品要涨价啦!”你说急人不急人哪?
  乙:老太太就爱传这个。
  甲:哎哟!急得我,第二天早晨赶紧到单位请假,到银行取钱,拿个平板车、三轮车、小推车我一趟一趟往家拉呀。
  乙:你拉什么呀?
  甲:油盐酱醋啊。
  乙:拉一趟不就完了吗?
  甲:那才哪儿到哪儿啊?你知那醋我打了多少啊?
  乙:多少?
  甲:一洗澡盆。
  乙:哎!
  甲:那酱油—
  乙:多少?
  甲:两水缸。
  乙:哎哟!
  甲:豆油—
  ……
  甲:黄酱—
  乙:多少?
  甲:一被窝。
  乙:哎?你怎么都弄到那里去啦?
  甲:酱坛子打了,全折床上啦。你说多恶心哪?除了与一般人行为的不同,“老急”这种由于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等原因而导致的思维落后、措手不及等现象表现,也属于“滑稽”的范畴。
  “滑稽”产生的心理机制
  人在社会中是具有趋同性的。人内心的这种趋同性,就像是笼罩在每个成员头上的一片乌云,当你的举止与大众不符合时,由于没有采取任何行为的资格,于是乎,它就会形成一种要求你纠正的威胁,起码是斥责你的先兆,对你不合群的离心倾向作出反应。而这种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笑。
  对于被笑的人来说,尽管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但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羞辱。实际上,这代表着一种社会的指责。发笑的观众,其内心是在试图纠正被笑者身上那与大众、与道德、与主流价值观所不同的行为和思维。
  “滑稽”的创作者为了达到让观众更方便地羞辱接受者的目的,总是会令“滑稽”的接受对象,或是遭受社会的弱势对待,被动地堕入一种“弱伤害”的逆境(强伤害则会使得观众产生同庆而无法发笑),抑或主动表现出为适应社会的过度用力,以至于将自己陷入窘境,显得特立独行。无论是被动受到“弱伤害”,或者主动把自己逼入泥淖,都可以实现观众进行羞辱的目的,带着“攻击性”释放出笑的能量。
  在这里,我们以“重复”这一滑稽行为为例来进行分析。这是相声《汾河湾》中甲乙的一段表现。
  甲:“丁山,儿哟,该来了—”
  乙:台,台,台个令台一个令台。冬里根儿隆,冬里根儿隆冬里根儿,冬根儿隆冬里根儿隆的冬,冬根儿里根儿冬根儿隆的冬。
  甲:(随着音乐走到台口)我—(不会唱词,返回上场门儿重新叫板)“丁山,儿哟,该来了—”
  乙:(无奈,重复伴奏)
  甲:我—“丁山,儿哟,该来了—”
  乙:(生气地重复伴奏,节奏比较快)
  甲:我—(又往回跑)
  乙:(用扇子打甲的头)你是什么毛病!往回跑什么呀?
  在这个段落中,可笑的并不是甲乙对话的语言本身,而是两个演员的行为。而如果没有乙的反应,甲的动作重复也会显得毫无意义。
  “滑稽”的致笑原因
  由此可见,一句话其本身信息的重复,往往并不会使人发笑。这种重复之所以具有致笑效果,只是因为它意味着一种类似于“猫戏老鼠”的特殊的精神游戏,即在甲的引导下,乙心不在焉地进行着既定的行为。在惯性的作用下,他本应该停止行动或者改变行动的方式,但他却没有那样做,而是像一台机器那样,按照与原来相同的路线直线行走。而乙最后的恍然大悟,也不过是对其之前思维僵化的总结和证明。意识到这一切的观众,所嘲笑的,也是其“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机械式行为。
  因此,在具有滑稽意味的重复中,我们一般可以发现两样东西:
  1.希望像弹簧那样弹起,却又再次受到压制的情感。
  2.把弹起的情感重新压制下去而后快的想法。
  这其中,1就是乙所代表的情感,而2则是观众产生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是因甲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而导致的。
  所以,“滑稽”之所以能够致笑,是因为它先天就是对于刻板僵化、心不在焉的人或行为的一种嘲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羞辱,是带有攻击性的反应。只不过由于观众提前知道了对方演员的身份,知道剧情不具有真实性,使得观众的这份羞辱避免了过多的道德束缚,从而能更好地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能量。
  联系现如今风行的“减压相声”“减压喜剧”,其减压原理,不外乎如此。
  “滑稽”的深层意义
  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品来说,仅仅致笑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在单口相声《化蜡扦》中,三个儿子及儿媳为争遗产,争相供养老母。而母亲去世后,又大办丧事以示孝顺。其中,在分家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片段:
  分来分去,分来分去,剩了两筐煤球。
  怎么样呢?分!
  老二说啦:“得啦!这煤球啊,咱别称啦,拿个小筐啊,这么量得啦。”
  老大说:“别!别!量的哪有准啊?那多了少了的,干脆过过数得啦!”
  数数儿分?煤球要数数儿!
  甭说煤球了,直顶到分来分去剩下一根筷子,把它剁三节,一人一节。都分完了,还剩一个铜子,一个大铜子,归谁?就没有一个人说这句话—“得啦!这个你们哥俩一人一小子儿,我不要啦!”没这句话。
  愣了半天,没法分,这工夫耽误大了,亲友们也不敢搭茬。
  后来,还是老三出了个主意:“干脆!买一个子儿铁蚕豆来得啦。”
  买一个大子儿的铁蚕豆,数数分,分来分去,铁蚕豆剩了俩,就没人说我不拿这份啦!没这么一个。后来还是老二出主意:
  “干脆,这俩铁蚕豆谁也别要,隔窗扔出去!”
  在这里,一个个利欲熏心、见利忘义、不贤不孝的典型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形象何其滑稽,谁人见了能不嬉笑三分?
  当他们发现美梦落空,又坐在院子里抱头哭债的段落,不也是对冷酷无情的旧社会风气的强烈谴责吗?
  有了这样的内容和思想,无疑使得整个作品在具有足够致笑效果的同时,也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性和批判性。这才是相声中塑造滑稽人物的正确方式。
  优秀相声作品中的语言,应该不仅能在外部的语言组织上塑造一个个滑稽而又可笑的人物,而且还应在语言深处,即一个个滑稽形象的背后,闪耀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和过人智慧。在顶尖的相声中,作者通过滑稽甚至是荒诞的语言传递出的精神和意志,还可以是时代变迁的折射、社会现状的的反映,甚至是一个民族文化与底蕴的自然流露。只有这样的“滑稽”,才不会是单薄的、片面的,才可能是经典的、可传世的。
其他文献
四川扬琴《秋江》,取材于明代剧作家高濂的《玉簪记》。《玉簪记》又脱胎于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萱草堂玉簪记》,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十大喜剧之一。  千百年来,《玉簪记》或该剧中的一些场乃至桥段,被不少剧种和曲种移植,倾注了历代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逐渐形成保留剧目,盛演不衰,成为经典。  四川扬琴《秋江》的故事是其中一小段。说的是寄居在姑母尼姑庵读书备考的举子潘必正,与带发修行、年轻美丽的尼姑陈妙常一见倾
期刊
徐丽仙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弹词名家,她在长期演出实践中所创造的“丽调”是吸收“蒋调”的旋律、“徐调”的运腔,融化而成的。“丽调”最初以柔和委婉、清丽深沉为特点,之后结合谱唱各种历史题材及现代生活的唱词,对唱腔、曲调作了很大的革新,增加了明朗刚健以及流利欢快的一面。  自从艺以来,徐丽仙曾演出过几十段长、中、短篇弹词和弹词开篇。代表作有《新木兰辞》《情告》《阳告》《六十年代第一春》《见到了毛主席》《年轻
期刊
上海著名曲艺作家梁定东先生,虽然年近古稀,但是人们依然喜欢叫他“阿梁”。  每每提起阿梁,曲艺圈内圈外的朋友都会拿这位“钻石王老五”说事,都关注和期盼着阿梁的幸福生活。作为相交四十多年的挚友,我一直在阅读着阿梁这本厚厚的“书”,感受并了解了藏在他心灵深处的爱恋。阿梁有他深爱着的恋人,这恋人就是他为之付出毕生心血和情感的曲艺。他说,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人们送欢笑,一生爱之,真情所致。  阿梁出
期刊
5月,评话名家吴新伯新创中篇评话《战马赤兔》在沪上演,作品由三国人物关羽与战马赤兔的选择与被选择,新创了关羽与曹将蔡阳有关忠义伦理信仰的冲突。整个故事写意、抒情,尤其琵琶、大三弦、古琴、大堂鼓、笛子等伴奏乐器的串场,使音乐与书情有机结合,是文学内涵与演艺形式俱佳的一部评话作品。为此,记者就《战马赤兔》的创作初衷、艺术特色及评话传承创新等问题采访了吴新伯先生。  记者:这些年您致力于创作演出和推广苏
期刊
碧落悠悠,  海上添筹。  瑶池上寿,幾千秋,  紫气祥云绕斗牛。  (过板)安期初献松岭酒。  阶前生瑞草,  筵上献金瓯。  海山遥祝无(卧牛)无疆寿。  苍松古柏神仙府,  缥缈云中无色楼。
期刊
白素贞(Susan Blader)从石玉昆到金声伯的研究  1962年白素贞在宾西法尼亚大学读书,修苏联文学。大四的时候她上了一门中国文化课,涉及的中国哲学、道德观念、风俗习惯与她所追求的人生观完全相符,她研究了孔子,了解了儒、释、道观念,很是喜欢。她说:“我不喜欢美国的个人主义,我更喜欢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1966年大学毕业的暑期,在继续攻读苏联文学硕士的同时,她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基础中文暑期班
期刊
5月14日, “青岛群星书场”揭牌仪式在青岛市文化馆隆重举行,并于当日举办首场演出及主题研讨会。山东省内众多曲艺家和曲艺爱好者汇集一堂,共同见证“青岛群星书场”启动。(曲讯)  原创中篇评话《战马赤兔》在沪首演  5月13日下午,由上海市曲协、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共同主办的原创中篇评话《战马赤兔》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了首场演出。此作品将评弹与民乐等音乐元素融汇整合,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评
期刊
在我记忆的海洋里,有一片闪光的浪花,一直激励着我,推动着我,使我在曲艺的创作航线上不断向前。这就是最早的全国曲协主席,《曲艺》杂志社主编,著名的说唱文学家赵树理同志,1964年初对我的一番教诲。  1963年冬天,我作为曲艺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到北京参加全国曲艺创作座谈会。当时,我是江苏省常熟县评弹团的编剧,在几位评弹演员的帮助下,写了《梅岭姑娘》《探女》《一只生蛋鸡》等反映农村生活的中短篇弹词,受
期刊
绍兴莲花落,是绍兴的一种地方曲艺,以绍兴方言演唱,在绍兴、上虞、余姚、慈溪、萧山、杭州一带流传。它是浙江主要地方曲种之一,目前在全国曲坛上具有一定影响,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绍兴莲花落以说、唱为主要表演形式,其音乐特色质朴流畅,伴奏更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长时间的音乐创新、改革尝试,其音乐进一步丰富,伴奏也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如今的绍兴莲花落
期刊
中华曲艺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历史进程中,曲种最多时达千余种,时至今日仍存四百余种。曲艺植根民间,贴近生活,用老百姓最熟悉最亲切的方言土语讲述故事,传递价值。应该说,曲艺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当然,因为曲种繁多,往往从理论的角度来界定曲艺的本体,以此来区别其他艺术形式,这本身倒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囿于理论而理论,而忽视实践所提出的问题,否则将不利于曲艺艺术繁荣发展。  当前,人们获取信息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