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数据统计和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行为十分普遍,兴趣浓厚,但相关的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的主观评价与实际具备的能力存在偏差,而通过体育欣赏类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和自身体育欣赏能力的认识。对于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研究应侧重于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单项体育运动的研究与分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体育欣赏课程的研究,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
1.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运动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特别是近年来,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活动的参与不仅是参加体育锻炼,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可以通过参与和观赏体育运动,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以及高水平体育赛事、表演的欣赏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体育欣赏能力的概念:基于体育欣赏的含义,体育欣赏能力可以理解为:基于对各种体育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实践和理解(包括体育竞赛、技战术、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场地、器材、服装等)的基础上,以愉悦、喜爱的心情领略和传播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并能影响其参与和领略体育运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2.2 相关研究评述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发现并未有较为权威的体育欣赏能力的定义或对于体育欣赏能力的解释,部分学者结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刘秋玲(2006)、陈宇家(2009)等将体育欣赏能力定义为:体育欣赏能力是个体在欣赏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认为体育欣赏能力是多种素质在外界体育环境影响下的有机统一。大学生通过遗传获得的多种素质经过外界体育环境的影响,使这些素质向有利于体育运动和体育欣赏这方面发展,并互相影响形成了个体体育欣赏能力。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具体的概念阐述,如梁宏(2009)、欧雅怡(2010)等均认为体育欣赏能力是在体育这个特定的领域中,个体運用各种有关基础知识,对体育事物进行欣赏所能表现出来的,并能影响欣赏活动发展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其主要目的是让观赏主体在体育观赏活动中,通过感知美、鉴赏美、评价美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莫磊(2003)和邢海洋(2009)的硕士论文中提出,体育欣赏(体育观赏)能力是指欣赏主体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对体育美的认识和评价能力,但未能注明出处或说明如何得出概念。
而关于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相关研究和文献并不多,莫磊(2003)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观看体育比赛持积极态度、兴趣广泛,并且观看和谈论体育赛事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观赏能力参差不齐。肖英在2004年运用运动心理学理论,剖析体育欣赏的功能,同时辨析体育欣赏的“误区”,探讨培养体育欣赏的途径和方法;王林等在2004年基于体育欣赏公选课对武汉市的499名大学生作了相关研究,但并未给出体育欣赏能力的相关指标,只是从如何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分析;陈宇家在2009的研究从体育欣赏能力的概念及内涵、高校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并对高校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欧雅怡(2010)和梁宏(2009)的研究认为,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文化素养,体育心理、道德素养和体育实践能力3个方面。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20年来体育期刊中有关体育欣赏和体育欣赏能力的文章,了解已有研究成果与研究角度,并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确定研究思路。
3.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杭州市部分高校600名学生参与体育欣赏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60份,回收率为93.3%,确定目前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现状.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法
对获得的调查数据使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并分析讨论。
4.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参加各类体育欣赏选修课程的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总体上,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行为十分普遍,有89.3%的学生曾经认真欣赏过体育比赛,并有48%的学生对体育欣赏有兴趣,男生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说明当前大学生对欣赏体育比赛有已经较大的兴趣,并能够较为自觉自发地欣赏体育比赛;但通过课堂教学与评价,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对各类相关的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不尽人意,另外自我体育欣赏能力的判断的调查结果显示,开课之初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欣赏能力的判断要明显高于课程结束时。另有近80%的学生认为通过体育欣赏类课程的学习,使自己的体育欣赏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的主观评价与实际具备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大学生甚至在不完全了解某项体育比赛的规则的情况下,就主观认为具备了良好的体育欣赏能力,这也是中小学阶段体育美学教育的缺失。而通过体育欣赏类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了相关体育知识之后,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并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理性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
4.2.1 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判断
由于体育本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广阔,因此就整体的体育欣赏而言,体育欣赏能力指标的确定和量化难度很大,但就单项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就会比较具体,可操作性也较强,如足球运动欣赏能力,除了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有:
足球的技术知识(包括术语、技术动作掌握的方法和要领、使用的时机,并能对自身或他人的技术发挥的效果给予较为科学的评价等); 足球的战术知识(了解足球的战术及其使用方法、时机、要点及变化;对足球比赛中个人与集体战术的运用及效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对可能实施的战术的变化及其效果有一定的前瞻性等);
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足球项目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法、比赛中裁判员的判罚尺度与依据、竞赛规则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等);
足球运动的自身体验(实际的足球技战术运用能力、比赛经验、阅历等);
现代足球的动态信息(对于重大足球赛事的了解程度、最新的战况、著名球队的历史、现状、风格、人员变动,个人与球队的技战术特点、球员职业生涯等);
足球相关用品的了解(足球、球衣、球鞋、球袜、护腿板、守门员手套等)。
以上指标的确定和量化相对较为容易,可操作性也较强,可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4.2.2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基于对部分文献的综述。发现目前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宏观角度,或是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通过今年来的相关教学,认为体育运动的概念过于宽泛,并且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在分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时,不同体育项目所运用到的方法和途径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应充分结合项目特点来进行分析,但总体来讲,应包括几个方面:
1、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在一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倾向,具有行为动力的特征,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只有在对某一体育运动项目有兴趣的前提下,才会有进一步了解该项目的动机与倾向,才会有机会体验到该项目带给欣赏者的愉悦感,同时也必然会进一步加深对该项目的喜爱与兴趣。
2、体育精神的培养
也有学者把体育精神等同于体育道德来论述,但笔者认为体育精神是一种基于对体育正确理解之上的高尚的个人修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个人意识,而体育道德只是体育精神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特征,因此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就显得更加有意義,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精神,才能理解体育的真正含义,才会对运动员在训练、生活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与风格产生共鸣。
3、基本体育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体育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应是其十多年体育实践中应具备的,但是基于各种原因,现实中却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然而,这也恰恰是大学生参与大多数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欣赏的基础。
4、参与分析与讨论交流
理性分析比赛的进程和结果并加以交流和讨论,这是提高认识和阅读体育活动、尤其是体育竞技比赛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可以分析比赛双方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逐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感性观赏升华到理性欣赏。
5、教师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的提高
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与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仅体现在过硬的专业能力上,更体现在对各种知识的贯穿、梳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观点与评价,可以说这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制约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5.结论与建议
5.1 体育欣赏能力是基于对各种体育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实践和理解(包括体育竞赛、技战术、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场地、器材、服装等)的基础上,以愉悦、喜爱的心情领略和传播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并能影响其参与和领略体育运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5.2 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行为十分普遍,多数学生对体育欣赏有着浓厚的兴趣,男生的比例要高于女生,但对各类相关的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不尽人意;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的主观评价与实际具备的能力存在偏差。而通过体育欣赏类课程的学习之后,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和自身体育欣赏能力的认识。
5.3 由于体育项目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研究应侧重于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单项体育运动的研究与分析。
5.4 总体上讲,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应从兴趣的培养、体育精神的培养、基本体育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参与分析与讨论交流、教师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等几个方面,并结合专项体育运动的特点进行。
参考文献
[1] 莫 磊.大学生体育观赏能力探析及现状调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2] 肖 英.谈当代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2004、4 .
[3] 王 林.崔浩澜 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4] 刘秋玲.论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与特点[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5] 梁 宏.浅析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特点及构成[J].考试2009、28.
[6] 陈宇家.浅谈高校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及其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9、4.
[7] 欧雅怡.试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及培养[J].体育世界2010、1.
[8] 邢海洋. 论普通大学生体育欣赏——以乒乓球运动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
1.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运动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特别是近年来,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活动的参与不仅是参加体育锻炼,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可以通过参与和观赏体育运动,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以及高水平体育赛事、表演的欣赏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体育欣赏能力的概念:基于体育欣赏的含义,体育欣赏能力可以理解为:基于对各种体育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实践和理解(包括体育竞赛、技战术、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场地、器材、服装等)的基础上,以愉悦、喜爱的心情领略和传播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并能影响其参与和领略体育运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2.2 相关研究评述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发现并未有较为权威的体育欣赏能力的定义或对于体育欣赏能力的解释,部分学者结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刘秋玲(2006)、陈宇家(2009)等将体育欣赏能力定义为:体育欣赏能力是个体在欣赏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认为体育欣赏能力是多种素质在外界体育环境影响下的有机统一。大学生通过遗传获得的多种素质经过外界体育环境的影响,使这些素质向有利于体育运动和体育欣赏这方面发展,并互相影响形成了个体体育欣赏能力。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具体的概念阐述,如梁宏(2009)、欧雅怡(2010)等均认为体育欣赏能力是在体育这个特定的领域中,个体運用各种有关基础知识,对体育事物进行欣赏所能表现出来的,并能影响欣赏活动发展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其主要目的是让观赏主体在体育观赏活动中,通过感知美、鉴赏美、评价美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莫磊(2003)和邢海洋(2009)的硕士论文中提出,体育欣赏(体育观赏)能力是指欣赏主体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对体育美的认识和评价能力,但未能注明出处或说明如何得出概念。
而关于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相关研究和文献并不多,莫磊(2003)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观看体育比赛持积极态度、兴趣广泛,并且观看和谈论体育赛事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观赏能力参差不齐。肖英在2004年运用运动心理学理论,剖析体育欣赏的功能,同时辨析体育欣赏的“误区”,探讨培养体育欣赏的途径和方法;王林等在2004年基于体育欣赏公选课对武汉市的499名大学生作了相关研究,但并未给出体育欣赏能力的相关指标,只是从如何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分析;陈宇家在2009的研究从体育欣赏能力的概念及内涵、高校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并对高校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欧雅怡(2010)和梁宏(2009)的研究认为,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文化素养,体育心理、道德素养和体育实践能力3个方面。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20年来体育期刊中有关体育欣赏和体育欣赏能力的文章,了解已有研究成果与研究角度,并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确定研究思路。
3.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杭州市部分高校600名学生参与体育欣赏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60份,回收率为93.3%,确定目前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现状.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法
对获得的调查数据使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并分析讨论。
4.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参加各类体育欣赏选修课程的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总体上,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行为十分普遍,有89.3%的学生曾经认真欣赏过体育比赛,并有48%的学生对体育欣赏有兴趣,男生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说明当前大学生对欣赏体育比赛有已经较大的兴趣,并能够较为自觉自发地欣赏体育比赛;但通过课堂教学与评价,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对各类相关的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不尽人意,另外自我体育欣赏能力的判断的调查结果显示,开课之初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欣赏能力的判断要明显高于课程结束时。另有近80%的学生认为通过体育欣赏类课程的学习,使自己的体育欣赏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的主观评价与实际具备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大学生甚至在不完全了解某项体育比赛的规则的情况下,就主观认为具备了良好的体育欣赏能力,这也是中小学阶段体育美学教育的缺失。而通过体育欣赏类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了相关体育知识之后,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并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理性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
4.2.1 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判断
由于体育本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广阔,因此就整体的体育欣赏而言,体育欣赏能力指标的确定和量化难度很大,但就单项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就会比较具体,可操作性也较强,如足球运动欣赏能力,除了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有:
足球的技术知识(包括术语、技术动作掌握的方法和要领、使用的时机,并能对自身或他人的技术发挥的效果给予较为科学的评价等); 足球的战术知识(了解足球的战术及其使用方法、时机、要点及变化;对足球比赛中个人与集体战术的运用及效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对可能实施的战术的变化及其效果有一定的前瞻性等);
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足球项目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法、比赛中裁判员的判罚尺度与依据、竞赛规则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等);
足球运动的自身体验(实际的足球技战术运用能力、比赛经验、阅历等);
现代足球的动态信息(对于重大足球赛事的了解程度、最新的战况、著名球队的历史、现状、风格、人员变动,个人与球队的技战术特点、球员职业生涯等);
足球相关用品的了解(足球、球衣、球鞋、球袜、护腿板、守门员手套等)。
以上指标的确定和量化相对较为容易,可操作性也较强,可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4.2.2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基于对部分文献的综述。发现目前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宏观角度,或是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通过今年来的相关教学,认为体育运动的概念过于宽泛,并且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在分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时,不同体育项目所运用到的方法和途径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应充分结合项目特点来进行分析,但总体来讲,应包括几个方面:
1、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在一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倾向,具有行为动力的特征,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只有在对某一体育运动项目有兴趣的前提下,才会有进一步了解该项目的动机与倾向,才会有机会体验到该项目带给欣赏者的愉悦感,同时也必然会进一步加深对该项目的喜爱与兴趣。
2、体育精神的培养
也有学者把体育精神等同于体育道德来论述,但笔者认为体育精神是一种基于对体育正确理解之上的高尚的个人修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个人意识,而体育道德只是体育精神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特征,因此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就显得更加有意義,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精神,才能理解体育的真正含义,才会对运动员在训练、生活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与风格产生共鸣。
3、基本体育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体育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应是其十多年体育实践中应具备的,但是基于各种原因,现实中却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然而,这也恰恰是大学生参与大多数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欣赏的基础。
4、参与分析与讨论交流
理性分析比赛的进程和结果并加以交流和讨论,这是提高认识和阅读体育活动、尤其是体育竞技比赛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可以分析比赛双方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逐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感性观赏升华到理性欣赏。
5、教师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的提高
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与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仅体现在过硬的专业能力上,更体现在对各种知识的贯穿、梳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观点与评价,可以说这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制约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5.结论与建议
5.1 体育欣赏能力是基于对各种体育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实践和理解(包括体育竞赛、技战术、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场地、器材、服装等)的基础上,以愉悦、喜爱的心情领略和传播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并能影响其参与和领略体育运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5.2 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行为十分普遍,多数学生对体育欣赏有着浓厚的兴趣,男生的比例要高于女生,但对各类相关的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不尽人意;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的主观评价与实际具备的能力存在偏差。而通过体育欣赏类课程的学习之后,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和自身体育欣赏能力的认识。
5.3 由于体育项目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研究应侧重于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单项体育运动的研究与分析。
5.4 总体上讲,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应从兴趣的培养、体育精神的培养、基本体育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参与分析与讨论交流、教师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等几个方面,并结合专项体育运动的特点进行。
参考文献
[1] 莫 磊.大学生体育观赏能力探析及现状调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2] 肖 英.谈当代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2004、4 .
[3] 王 林.崔浩澜 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4] 刘秋玲.论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与特点[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5] 梁 宏.浅析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特点及构成[J].考试2009、28.
[6] 陈宇家.浅谈高校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及其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9、4.
[7] 欧雅怡.试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及培养[J].体育世界2010、1.
[8] 邢海洋. 论普通大学生体育欣赏——以乒乓球运动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