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探索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目前各大院校扩招,职业学校招生日益困难、学生年龄小起点低,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注重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校生;教学;心理探索
  在职校招生日益困难,学生起点低、厌学现象较突出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显得较为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改善、改进教学方法,使之适应学生的“口味”,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与学过程中的不同心理倾向
  任何一门学科的授课过程,同时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过程。教师通过课堂的启发、引导、渗透、深入来体现师者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以得到启迪、顿悟、认识和掌握一定的规律、知识、技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来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双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各自的心理活动特点也就不同。
  1.1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心理倾向。
  1.1.1教师职业素质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授课过程是教师思想、文化、素质、作风的集中展示,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教师要认真对待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这种效应不是单纯靠45分钟可以解决的,不也不是用45分钟可以计算的。学生的一步步成长、成熟,从文化教育到心理教育,每一次课都渗透着教师的心血,检验着教师的职业素质。
  1.1.2教育心理规律在授课过程中的心理影响。教师授课中要充分了解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了解自己的授课效果,体察自己是否讲授清楚,备课是否充分。学生脸上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是教师授课情况的晴雨表,教师授课时既要讲解清晰,同时要注意揣摩学生的心理反应,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神态来判断学生对自己讲授内容的领悟或困惑,把握住教育心理规律,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困惑不解时,教师速度放慢,语气加重,抑扬顿挫的语调会辅助增强学生的理解力。遇到难点和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要耐心检查自己的授课方法是否恰当,真正使学生弄懂,还要留意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其它问题。教师要把一次课作为师生的一次心理交流课。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中存在着由于喜欢某一老师而喜欢某一门课程的现象,这充分说明教师运用好教育心理规律是嬴得学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一种能力和技巧。
  1.1.3教师心理品质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对教师的接纳过程,不仅是教师的知识、技能,还包括教师的品质、行为素养、脾气、仪表、风度、语言习惯等,学生在学习阶段往往会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渊博的知识、恢谐的语言,可以在才华与能力上令学生折服,而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境界则会从心理上征服学生,教师不仅可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而且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进一步强化教育效应。教师的眼神、笑貌、语言、态度等都是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教师的博大胸怀、善解人意等重要心理品质,在学生心理上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1.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倾向。
  职校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尽管厌学现象突出,但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态度良好,富于探索精神,这是多数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教学环境的主流,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基础,教师要多诱导,要注意调动他们更深入的思维,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②对专业学习既陌生又好奇,有兴趣就投入,而不感兴趣的课则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特别是他们没有什么社会实践,对突然而来的一些全新的名词、概念、观念等而感到像听“天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会逐步适应,教师要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认识;③寻求知识的广泛性、社会性、实用性。在知识深度及广度外延不断扩大,时代感越来越强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更易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他们不满足课本上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吸取新知识,适应时代的要求,使学生对知识的欲望得到满足;④对教师要求高,带有一定情感性,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用丰富的知识和魅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高尚的师德形象去引领学生;⑤学习方法简单,有依赖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⑥对实践性教学比较感兴趣,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对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不愿意更深入地加以探索。
  2.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2.1注意学生心理行为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有良好的心理行为,在学习的态度上才会有良好的表现,授课本身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各方面沟通的桥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教师善解人意,平易近人,通情达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励学生的智力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学生心理行为的作用,而这种心理行为的培养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作为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内容,还要抓教学以外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才会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2.2注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多年的教学与学生工作使我有很多感悟,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都应注意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使教学有针对性。
  2.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给人的是理论性强、概念化、公式化又不乏枯燥之感觉,但理论的知识性强、说明性强、指导性强。任何一种理论都是长期实践的结果,是实践的总结与升华,这一点应让学生明白,在理论的讲授中要抓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才会使理论变得生动,真正体现它的指导意义,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4针对教学过程问题采用不同策略。教学过程中,心理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学生素质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课上多提问,课下多交流,多辅导,掌握学生的心理要求;不从思想上人为地划分好学生、差学生,要树立“生生平等”的观念,使教育具有公平性;针对性格、气质、能力不同的学生有选择地提问题;批评与表扬注意场合,批评注意语气,鼓励注意方式。
  3.充分应用教育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颇多,学会有效运用教育心理效应,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1德育心理效应。教师在教育教學过程中应多讲究德育心理效应,如批评学生时,注意语句的先后顺序,注意最后一句的语调,可使产生“近因效应”,发生对整个讲话的影响作用,使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容易接受;表扬时不要过份、过多,防止“负逆效应”,恰当适宜才可避免减少其负面作用,减少别人可能带给他的嫉妒伤害。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要对学生有过多地硬性禁止,注意“禁果效应”,防止逆反心理,要求学生做到的又可能是学生难以接受的,应多加引导;教育教学中,应多采用抽象诱导语来进行暗示,从而收到“暗示效应”,既避免大错误发生,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引导时,还可采用“无声效应”、“幽默效应”,使学生在心理宽松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效果较好。
  3.2教学心理效应。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教学心理效应,有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堂上教师设计“空白效应”,利用适当的课间空余,给学生以思考理解的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授课中注意“情绪效应”,教师通过学生表情、动作、手势等了解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调节课堂气氛;恰当运用“角度效应”,如手势角度不宜太大,身体不能过分弯曲,眼神不能分散,给学生舒服的感受;还可发挥“群言效应”,让学生发表意见,相互讨论,活跃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收稿日期:2014-08-0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浅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措施。首先平时注重学生写作知识的积累,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了写作的热情,结合生活实际再加以讨论、构思,写出好的文章,通过评价,品读激励学生以后写出更好的文章。  【关键词】激发兴趣;联系实际;剖析佳作;讨论和构思;适当评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也是较有难度的一环。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我校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有40%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年迈的祖辈监护,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个别“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①自我封闭,性格孤僻。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
期刊
【摘要】作为中学物理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相关内容,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和增强环保意识,并且使这种意识变为保护地球的行动。同时,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做好表率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影响。另外,通过与学生讨论一些与课本和社会有关的环保问题,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环保意识成为行动,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这个地球,让它充满生机。  【关键
期刊
1.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说话、交流、练写与评讲让学生掌握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激发写话的成功感。  通过描述自己名字的由来,并写一写自己名字的由来,再升华主题:赞美父母的无私奉献,懂得欣赏孝顺父母和感恩父母。  2.教学准备  写话纸、名字卡、课件。  3.教学过程  3.1激趣导入。  1.猜一猜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是哪?  (爸爸妈妈和我的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2.第五课《看电视》里面的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开设了剪纸,绘画,书法,电子琴,合唱,舞蹈,篮球,兵乓球,羽毛球,跳绳,跳棋,五子棋,象棋,射箭,诗歌朗诵,手工制作十六门校本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校本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每次对家长开放都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2011年被评为省级地方课程开发示范学校,作为一名校本课程实施的我深深体会到,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  1
期刊
【摘要】生活离不开语言,而汉语则是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姓“语”,语文教学的根基在“语”,语文教学中只能引导学生依据具体的语言去理解分析,但是学生语言不丰富制约着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本文谈谈自已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基本做法。  【关键词】语言;教学;内容;丰富;语言  在法国作家都德写的小说《最后一课》里,小说的主人公韩麦尔先生说“法国的语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为了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笔者根据相关的理论和几年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在学科中渗透心育进行了不断的尝试。本文从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育的必要性、措施及效果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心育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业已成为
期刊
有人说,微笑是老师最美丽的语言,微笑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展示。教师不能没有笑容,没有笑容的教师,难以受到学生欢迎。笑是教师内心愉悦情感的真实流露,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一名传播快乐的使者,我有责任让孩子在老师的笑容中没有任何情绪压力、快乐轻松的学习,有义务用自己的微笑去感染每一個学生,用笑给孩子以信心,用笑给孩子以快乐,让每
期刊
【摘要】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课前,教师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课上,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自读自悟,利用妙语导读激励学生读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服务;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朗读展示活动,激起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欲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按现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情感教育成为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可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也是数学教学任务之一。  1.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交流,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的。只有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情真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