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以前的应试教育改成了现在的素质教育,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如何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依然是语文教师们应该重视的课题。为此,我们要注意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兴趣,如组织学习小组互相讨论,老师和学生互动,还要注意在讲课过程中多传达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动脑和组织能力,让学生备课,要善于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来展示学生才能,此外,还要注意在学生讲解的同时提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地方,多提出宝贵的意见,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大教育家孔子的这句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会大大的增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如何培养兴趣?
1、开展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是读文,逐步引导学生从朗读到默读,从慢读到速读,由博返约,百读不倦。朗读比赛的形式也可多样的,如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读等等。引导学生朗读古代诗和现代诗,应该注意讲清它们的区别,注意知道学生把握节奏、轻重、长短、语气等。比赛结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这样,既扩大了阅读面,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励,不仅要引导学生朗读课内的,还要朗读课外的;不仅要读,还要学会欣赏,学会感受美。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会不断地提高起来。
2、拓展“说话”小舞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节课利用5-8分钟开展“每课一讲”、“每日一语”等活动。“每日一讲”即让学生上台亮相,讲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故事、一次经历、一个谜语或一个成语。“每课一讲”让学生在寻找中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感受生活的体验,将学生的眼光引向书本,引向每天的报纸和新出版的刊物,教师也适当推荐提供一些读物,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日一语”则是要学生为班组长或为同学送一句格言或名句。这种“说话”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摘录名言警句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了写作的词汇,丰富了写作的语言。
二、授之方法,培养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养成了自学能力的第一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学能力,还得授以适当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技能。
1、沉入文本,学会预习
学生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地认真读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自查工具书,让学生学会在文中圈点、批注、笔记,课堂上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课堂形式的改变能引发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同学间的交流是自身能力的再现,及时的鼓励则是进步的催化剂。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预习文章。如让学生做读书卡片,摘录作者相关介绍、好词好句好段等,逐步学会积累。
2、品读课文,掌握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灵活这一特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加强心理的体验。如品读《故乡》中闰土的少年形象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段加以分析。教学过程是“扶”的过程,教学“中年闰土”时,就要求学生仿效分析“少年闰土”的方法进行思考,这是“放”的过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久的训练,学生的自学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自学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敢问、善问才能让学生的自学成为自发、自觉的行为。品读文章目的是更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分析鉴赏,讲清理由;也可以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做探讨,逐步学会感悟。写阅读笔记是自学的好助手,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应鼓励并提倡学生应用。
3、读写结合,大胆运用
由博返约,精读是为了理解、交流、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大胆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激读,这对巩固阅读成果颇有帮助。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可让学生学习其中多视角写人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一位很有特点的亲人或者朋友,使学生在仿写中品味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搭建舞台,巩固成果
教师要善于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平时的习得加以展示,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如通过一个专题性阅读,让学生把学习收获充分交流,并且评奖。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就会脱颖而出,然后通过学优生来带动学差生。实际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优劣互补),充分体现协同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实践证明,学生单个学习,其进步是不明显的,然而一旦融进了群体,他们潜在的非智力因素会得以充分发挥,并形成一个你逐我赶的局面。这样一来,落后的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便会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自学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家校合作,培养毅力
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学生读书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家校合作是个有效的方法。家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要尽可能的提供相应的物质保证。如父母多给子女购买一些课外读物,父母自身的垂范,加强督促,使那些不太自觉的学生有一定的鞭策等。这样,学生的自学习惯会得以巩固和形成,且终生受益。培养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应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学生也要有信心和自觉性,以及顽强的自学意志力,这样才不会半途而废。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应该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文章只有多读,学习只有更勤奋,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课内外紧密结合,家校多多合作,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五、制订计划,明确方向
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是自学的方向和动力,是制订自学计划的依据,是评价自学效果的标准,是自学活动自组织能力的标志。初中生应具有独立地确定自学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它包括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确定目标难度的能力,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的能力,在自学活动中随时调整目标的能力,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措施的能力。如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打算几星期完成,做哪些笔记,写几篇读书心得,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孟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因此,聆听作者的心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的文本世界,让手中的琴弦发出最和谐、最优美、最动听的乐章,才能体现语文的精彩,才能感悟其独具的魅力。这恐怕就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而言应该探索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吧。
以上仅是我的一些思考。语文博大精深,语文教学更是奥妙无穷。如何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如此。最后,借用两句话用以自勉和共勉:“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一、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大教育家孔子的这句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会大大的增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如何培养兴趣?
1、开展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是读文,逐步引导学生从朗读到默读,从慢读到速读,由博返约,百读不倦。朗读比赛的形式也可多样的,如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读等等。引导学生朗读古代诗和现代诗,应该注意讲清它们的区别,注意知道学生把握节奏、轻重、长短、语气等。比赛结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这样,既扩大了阅读面,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励,不仅要引导学生朗读课内的,还要朗读课外的;不仅要读,还要学会欣赏,学会感受美。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会不断地提高起来。
2、拓展“说话”小舞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节课利用5-8分钟开展“每课一讲”、“每日一语”等活动。“每日一讲”即让学生上台亮相,讲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故事、一次经历、一个谜语或一个成语。“每课一讲”让学生在寻找中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感受生活的体验,将学生的眼光引向书本,引向每天的报纸和新出版的刊物,教师也适当推荐提供一些读物,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日一语”则是要学生为班组长或为同学送一句格言或名句。这种“说话”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摘录名言警句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了写作的词汇,丰富了写作的语言。
二、授之方法,培养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养成了自学能力的第一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学能力,还得授以适当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技能。
1、沉入文本,学会预习
学生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地认真读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自查工具书,让学生学会在文中圈点、批注、笔记,课堂上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课堂形式的改变能引发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同学间的交流是自身能力的再现,及时的鼓励则是进步的催化剂。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预习文章。如让学生做读书卡片,摘录作者相关介绍、好词好句好段等,逐步学会积累。
2、品读课文,掌握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灵活这一特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加强心理的体验。如品读《故乡》中闰土的少年形象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段加以分析。教学过程是“扶”的过程,教学“中年闰土”时,就要求学生仿效分析“少年闰土”的方法进行思考,这是“放”的过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久的训练,学生的自学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自学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敢问、善问才能让学生的自学成为自发、自觉的行为。品读文章目的是更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分析鉴赏,讲清理由;也可以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做探讨,逐步学会感悟。写阅读笔记是自学的好助手,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应鼓励并提倡学生应用。
3、读写结合,大胆运用
由博返约,精读是为了理解、交流、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大胆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激读,这对巩固阅读成果颇有帮助。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可让学生学习其中多视角写人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一位很有特点的亲人或者朋友,使学生在仿写中品味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搭建舞台,巩固成果
教师要善于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平时的习得加以展示,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如通过一个专题性阅读,让学生把学习收获充分交流,并且评奖。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就会脱颖而出,然后通过学优生来带动学差生。实际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优劣互补),充分体现协同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实践证明,学生单个学习,其进步是不明显的,然而一旦融进了群体,他们潜在的非智力因素会得以充分发挥,并形成一个你逐我赶的局面。这样一来,落后的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便会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自学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家校合作,培养毅力
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学生读书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家校合作是个有效的方法。家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要尽可能的提供相应的物质保证。如父母多给子女购买一些课外读物,父母自身的垂范,加强督促,使那些不太自觉的学生有一定的鞭策等。这样,学生的自学习惯会得以巩固和形成,且终生受益。培养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应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学生也要有信心和自觉性,以及顽强的自学意志力,这样才不会半途而废。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应该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文章只有多读,学习只有更勤奋,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课内外紧密结合,家校多多合作,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五、制订计划,明确方向
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是自学的方向和动力,是制订自学计划的依据,是评价自学效果的标准,是自学活动自组织能力的标志。初中生应具有独立地确定自学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它包括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确定目标难度的能力,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的能力,在自学活动中随时调整目标的能力,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措施的能力。如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打算几星期完成,做哪些笔记,写几篇读书心得,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孟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因此,聆听作者的心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的文本世界,让手中的琴弦发出最和谐、最优美、最动听的乐章,才能体现语文的精彩,才能感悟其独具的魅力。这恐怕就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而言应该探索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吧。
以上仅是我的一些思考。语文博大精深,语文教学更是奥妙无穷。如何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如此。最后,借用两句话用以自勉和共勉:“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