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攀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uai6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前,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室,阳光穿越窗户,照得方寸之地金黄透亮。一名清纯、沉静的大学毕业生为求职而来,面带几分羞涩。她,就是谭轶斌。对话三言两语,简单又平常,我欣然应允,她嘴角微动,含而不露地笑了。
  我并无相面的本领,不过是因为心中早就有了谱。她就读大学的班主任是我带教了一年的徒弟。这名徒弟品学兼优,大学毕业留校任中文系助教,教务长要她先住到我校,跟班听课一年,进行培养。一年朝夕相处,她为人的厚重、诚信、谦虚令我感动,她的话,我信。时隔几年,有次会上巧遇,谈到师资问题,我向她求助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毕业生,她脱口而出:“我们的班长。”接着,就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这个班长的优点。我素来认为:学校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学校明日的辉煌靠今日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来创造,来支撑。锁定了这名青年语文教师,我满心欢喜。
  我这个人对行政工作无兴趣,当一校之长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身上除了一把简陋的校长室的钥匙外,钱财物一律由副校长管,我只抓两件大事:一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二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后者抓不出成效,前者也就于无形中消解。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宝贝,创造条件,精心培养,让他们在教坛上闪现光彩,惠及莘莘学子,是我的愿望,更是我的责任。对他们,尤其是优秀的苗子身上的朝气、锐气、追求、向往不珍惜,听任它们在教育岁月中消磨,那简直是一种罪过,作为老教师,作为校长,是不可饶恕的。
  钢要靠百炼,工作的特殊性能要靠淬火,优秀教师的出类拔萃要靠多种场合多种任务的锻造、敲打、锤炼。谭轶斌聪慧,有悟性,我不理这个词儿,把它搁在一边,下笨劲儿磋磨。青年教师培养是各国教育界普遍重视的问题。“关于向老教师学习的研究”是美国教师学习研究中心的科研课题,密歇根州立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和我们第二师范合作研究。为此,我们在几所中小学校选择了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开展职初“师带徒”培训模式的跨国比较研究,谭轶斌作为研究对象之一。研究的内容、程序、实际操作、材料积累等均有严格要求,研究对象及带教老师均十分辛苦。每天要写一篇日记,每两周要接受一次录音访谈,每月要上一节公开录像课,从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人格、发展潜能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在研究对象的个案中,谭轶斌不仅是进步最显著的,而且炼就了平凡中的坚持不懈,炼就了热爱专业热爱学生的敬业精神。不说别的,单是研究活动的日程表就要每天填写,填写一年,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谭轶斌身上的灵气来自于她的好学不倦与学有成效。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每天都可看到她的身影,离学校不远的复旦大学门外一条街上的鹿鸣书店,她是常去的顾客。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虽年纪轻,却深知其中意味。师范学校对语文教师普通话的要求高,学校送她到国家语委办的培训班学习,六门课得了六个满分。回校后她一句没说,是我到北京开会,遇见有关同志,他告诉我:从来没见到过这样认真学习的老师。我欣喜的心情难以言说。上海市青年语文教师7项基本功大赛,她荣获全能第一及5个单项第一。返校后仍然是一句不说。低调不仅是她的作风,而且是她平和心态的真实写照。不张扬,不吹嘘,不敲锣打鼓做广告,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心仪已久的真正的教师目标攀登。
  教师须有一支灵动的笔表达对教育教学事业的追求,表达对学生对学科的挚爱;而笔的灵动靠持续不断地实践,年青时代正是实践的大好时光。谭轶斌这方面的锻炼必不可少。于是发挥她的特长,在“现代教师自我发展”丛书中写《教师的语言修养》这一本。未作任何提示,不作丝毫帮助,她按时按质完成,又长进了一大步。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熔炉,冶炼出青年教师的功力、智慧、才学,冶炼出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满腔爱。无志者温度冷却,光阴虚抛;有志者锲而不舍,全身心投入,追求卓越,创造佳绩。谭轶斌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佼佼者。且不说她的公开课、展示课总有她独特的见地、清晰的思路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语言,获得同辈的高度认同,就是她的教学效果也同样令人佩服。我一名老三届的学生来看我时,他的爱人对我激动地说:“我这儿子最不喜欢语文,语文水平差,现在像变了个人,对语文大有兴趣,作文也大有进步,这个年轻教师真行,真行!”其实,何止是个别学生?她带的班级起点时是年级组最后进的,到毕业时,大为改观,是年级组里最头挑的优秀集体,其中艰辛真难以言表。那种对学生的挚爱、赤诚,那种亲和力很值得赞颂,而教学魅力的支撑,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样是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追求卓越的优秀教师必须有胸怀和眼界,要有敏锐的目光发现同行身上的长处、特点,要容纳和学习别人教学上的进步、成绩、成功,要宽容别人工作的不足与缺陷,并倾力相助,共同进步。人的亲和力不是一时一地的粉饰、做作,而是事业为先,自我加强修养的自然流露。谭轶斌对此很珍视,担任上海青年语文教师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能团结数百名会员,开展语文教学研究,举办不同主题的论坛,让会员充分展现才能,生气勃勃,热气腾腾,令人欣慰。
  十几年的岁月不寻常,每年365天不停歇地前进,攀登,从一名大学优秀毕业生成长为一名肩挑重担的年轻的特级教师,以自己的思想言行书写着直面现在、憧憬未来的语文教学华章。执著进取,坚韧不拔,为了母语教学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学生受到高质量的母语教育,期望这位勇者满怀激情,继续攀登,吮吸天地万物之灵气,品尝凌绝顶的欢乐。
其他文献
博尔赫斯问道:什么是天堂?博尔赫斯答道: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这位浸泡在满是灰尘的图书馆里破万卷书、下笔有神的学者,曾不止一次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直至他近乎完全失明时,又不无苦涩地写了一首诗向上帝致敬:“他以如此妙的讽刺/同时又给了我书籍和失明。”而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书巢”,也就等于“失明”,就等于没有天堂之家,就会心神无所安;商友敬先生的“书巢”建议,非泛泛而谈,而是有他多年的阅
期刊
西班牙是流行斗牛的。一个斗牛士用一匹红布激怒一头健壮的公牛,用梭镖和剑慢慢戏弄牛、杀死牛,场面比较惊险、刺激、血腥、残忍。  中国也有斗牛,和西班牙不同。在南方的贵州等地,冬天农闲季节,让两头公水牛互相打斗,决定胜负。农民作壁上观,哈哈大笑。  中国总共有三种牛:黄牛、水牛、牦牛。黄牛主要生活在北方,水牛主要生活在南方,牦牛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这种分布与气候紧密相关。  殷商时代的黄河流域是亚热带
期刊
记忆里,冬天的村庄像一块冻透了的水晶,风带着尖利的哨音在空荡荡的村道上呼啸而过。屋顶上积着厚厚的一层雪,雪融化了,顺着房檐滴下来,滴着滴着就成了冰凌子。村西的一湾池塘仿佛骤然间凝固了呼吸,变成了一面偌大的玉镜。池塘边的水井,一缕缕蒸汽冒出来,像是池塘无声的呼吸。清晨,村里的水桶依然叮叮咚咚,将一些生气泼洒在村庄的脉络里。  冬天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乐园。尽管看不到雪白的莲花,也看不到池塘莲叶田田的盛装
期刊
四十多年前,我是秦牧的“粉丝”,尽管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说法。他的《花城》和《艺海拾贝》,是我爱读的两本书。  《花城》(作家出版社1961年出版)是本散文集。上世纪60年代,读厌了空洞枯燥、高腔高调的说教文字,秦牧散文无疑是新人耳目的。他的散文谈天说地,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从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构筑了一个趣味横生、奇异多彩的世界。叙述从容,如行云流水。“采取的是像和老朋友在林中散步,或者
期刊
关于鲁迅的名和字,几种“权威”的说法,都显得有点混乱。2005年版《鲁迅全集》中的《鲁迅生平著译年表》正文第一句称:“取名樟寿,字豫山(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到南京水师学堂去读书,在那里的一位叔祖另行给他取名树人,但原名樟寿并不废除。因而《年表》中那句文字应为:“取名樟寿,字豫山(后改豫才),后又名树人。”1981年出版的四卷本《鲁迅年谱》中称:“本名樟寿,初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改名树人。”
期刊
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现在,街上的小青年有江湖义气,喜欢把朋友的关系叫“铁哥们”,第一次听到这么说,以为是铁焊了那种牢不可破,但一想,磁石吸的就是关于铁的东西呀。这些东西,有的用力甩甩就掉了,有的怎么也甩不掉,可你没了磁性它们就全没有喽!昨天夜里,端了盆热水在晾台上洗脚,天上一个月亮,盆水里也有一个月亮,突然想到这就是朋友嘛。  我在
期刊
鲁迅作品总让我想到木刻。虽是一字一词的咀嚼,也能感到刀锋的犀利。  且看《药》中的华大妈。华老栓天没亮起身去买“药”,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这一个“掏”字,真是入木三分。不说拿,不说取,而说“掏”,且是“掏了半天”,可见这钱藏得很深。而钱藏得越深,越能说明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这或许是他们一生的积蓄。然而,为了一个人血馒头,他们竟把视如生命的钱“掏”了出来。鲁迅正是通过这个“掏
期刊
圆圆的脸盘儿,永远灿烂的笑容。那就是肖海洋。  她不是火而是水,她没有火的雷霆万钧、轰轰烈烈;无论是在课堂上抑或是生活中,你都能感受到她水一般的澄澈纯净,水一般的柔美绵长,水一般的润物无声,水一般的诗心诗情。这就是肖海洋。    让语文诗意地栖居    天生一个肖海洋,她为语文而生!当她登上语文教坛时,幻化出流光溢彩,于是便有了“彩色语文”。  “当懵懂无知的生命渴望智慧的牵引时,这里便是生命的加
期刊
一    议论文体和叙述文体一样也有自己的结构模型,一篇千字左右的议论文一般由3~5个文章结构段落组合而成。在语文课里我们曾这样向学生讲授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文体职能是要提出、论证和确立一个观点,议论文的总体构思思路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应这样的理论思维框架,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一个很实用的构思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采用“导言——材料——评议”的模式把中心论点和使用的各种材料组
期刊
在城市化滚滚浮尘和喧嚣中,读董一菲老师的《暗随流水到天涯》,不啻天涯飘来一缕清新的风。董老师的笔下,北方原野早春的婆婆丁、农家小院的刺梅蔷薇和小菜园、老屋里的小猫小鼠小鸭小鸡、夏收时节高高的麦秆垛、清澈河水里的小鱼,那是多么亲切多么温暖的记忆,那是与自然与环境多么和谐的生命。鲜活到可以呼吸可以品尝可以触摸。怪不得董老师的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阅读大自然”。可以想见,“一个对自然怀有敬畏和深情”的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