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会”九问九答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on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茶会与看茶艺表演有何不同?
  “茶会”是大家以茶为媒介达到参与欣赏泡茶、品赏茶汤,或朋友联谊的目的。“看茶艺表演”是看别人从事茶道演示或茶艺表演,或许也可能喝到一杯茶。
  2茶会如何分成纯品茗与联谊性?
  为庆祝公司成立百年,以茶会的方式庆祝,设数十茶席,来宾游走于茶席间,一面喝茶一面交谈。这是联谊性的茶会。
  邀请一些朋友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一位泡茶师或多位泡茶师,大家坐在每席泡茶师面前欣赏泡茶师的泡茶并品饮他的茶汤。这是纯品茗的茶会。 3茶会还有其他的形式吗? 还有无我茶会与曲水茶宴。无我茶会是大家自备茶具、茶叶、热水,围成圈圈泡茶,依同一方向奉茶,依事先约定的程序进行,不设指挥,是强调“无”的一种茶会形式。
  曲水茶宴是大家分坐曲水的两侧,分组到上游泡茶,茶汤乘羽觞(即小舟)顺流而下,大家从羽觞上取盅倒茶到自己的杯子饮用,茶食亦可以如此供应。
  4.茶会有固定的泡茶者吗?
  無我茶会是人人都是泡茶者;曲水茶宴是分组轮流到上游泡茶;茶席式茶会,不论客人是游走式的联谊性茶会还是有座位的茶汤作品欣赏会,是有泡茶者与品饮者之分,当然可以是安排轮番上阵泡茶。 5.各种茶会形式,泡茶动作是不足也是被欣赏与享用的部分?
  不论是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的无我茶会还是有人专司泡茶的茶席式荼会与曲水茶宴,泡茶、奉茶、品茶都是茶会的基本元素,泡茶、奉茶的动作都同为与会人员欣赏与享用的部分,只是这些动作应为茶汤而作,不是为泡茶表演而作。
  6.“茶话会”与上述所说的茶会是同一回事吗?
  这要看茶在那次聚会中所占的份量而定,如果只是一桶泡得不怎么样的茶水,大家的重点放在其他吃的、看的、玩的项目,那就不能归入上述所说的茶会。茶会是以泡茶、奉茶、品茶为主要媒介的聚会,不论茶是茶会的主体还只是辅佐的性质。当代茶文化复兴后,大家对茶会有较专业的要求。 7.为什么说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纯品茗的茶会?
  这种茶会的泡茶者是将“茶汤”作为艺术作品呈现给每位品饮者,与会人员就像进音乐厅听音乐一样专心品赏每一件茶汤作品。这样的茶会是不聊天的,泡茶的茶道艺术家也不介绍该种茶或引导品饮的方法,因为那些对作品的欣赏是种干扰。茶会不是上课,要让与会者有充分自由的空间欣赏泡茶、品饮茶汤。
  8.不管是联谊性的茶会还是纯品茗的茶会,有茶会经理公司可以代为筹划吗?茶文化发展成熟后,各种茶会的需求增加,自然会有茶会经理公司从事这项服务,它熟悉茶会举办的方式、备有足够的茶席设备、知道如何聘请到适合不同需要的泡茶师与茶道艺术家。 9.现今有足够的人群参加上述这些茶会吗? 有足够的潜在人群,但是他们不知道有这种茶会。所以茶文化工作者要率先举办,让大家知道,让大家参加。
其他文献
一个“赶”字,道尽了爱茶人的兴奋和辛酸,也宣告了荼业复兴或茶文化复兴时代真的到来了。  当我们还沉浸在“山间铃响马帮来”那悠扬而空旷的马铃声时,各路豪车的鸣笛声已将茶山往日的宁静震得粉碎,又是一年春茶到!  三月是茶农一年的期盼,三月也是爱茶人一年的盛会。这两片古老而又神奇的树叶把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连在了一起,他们共同为它欢喜为它忧愁,为它奔波为它癫狂,年复一年无怨无悔。  山野赶街风雅会  赶街是
期刊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疏野》  中国人虽然在唐代就组合了茶道一词,不过当时并没什么高深的含义,最多也就是指煮茶程序和方法而已,绝对与形而上没有瓜葛。到了日本,这茶道二字得到了发扬光大,这泡茶成了在家禅,并借宋代中国圜悟和尚之口,提出茶禅一味的口号,并进而总结出了和清
期刊
娇嫩绿芽轻舒展,漫山青翠逼人眼。又到一年春茶上市时,满山冒绿芽的茶树和成群的采茶女绘就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春景图。今年,安溪倡导转变茶叶营销策略,从“走出去”推介办活动、设网点为主,变为以“请进来”实地参观、体验营销为主,吸引全国各地爱茶人蜂拥而至。  祥华、龙涓、西坪、感德、芦田、桃舟等地合作社、茶庄园、生态茶园,来自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踏青赏茶山、学制茶、购茶叶,忙得不亦乐乎。  创兴合作社学制茶苦
期刊
茶会是为饮茶而准备的。  饮茶是茶会的重要目的。一碗完美的茶汤,一场悦心悦目的盛会,是茶会的重要内容与终极意义。  如果举办茶会的指向为“茶”本身,就需要有好茶。让人们喝到最美的茶汤,必定少不了合适的器具,洁净甘美的水和一个善于泡茶的席主。  到底什么样的茶才算是茶会上的好茶?这就要根据时节、茶会的形式与约定、饮茶人的特性来设定。比如,春意生发时,就很适合喝一道生普,晴阳天气时选择喝一道岩茶,阴冷
期刊
立夏后未几,一行十几人的队伍随南京老崔茶馆的老崔行往余杭径山。当天雨水连绵,褪去此前的高温乍现,一路叶嫩花娇,清新如洗,恍惚间夏虽至而春未归。猜想山间春迟,径山之中必是春意正盛,一年内可经两春,不由窃喜。当然,此去最大期待是“径山茶宴”,千年前禅茶礼仪再度重现,着实心驰神往。  好山好水显好品  行至径山镇时已是下午时分,雨未停天未暗。车在竹林间穿梭,空气中的含氧量与负离子量骤然上升,摇下车窗,把
期刊
自中国人开始饮茶之始,茶會便应运而生。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茶会古时又名“茶宴”、 “汤社”,最早可上溯至东晋时期。茶作为一道饮品,承载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同样,茶会作为中国式聚会的一种方式,也记录着中国人的交际与生活,反映深刻的时代与人文背景。亦如本刊专栏作者沈学政老师所说“茶会是一种社会文化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功能性。”  如何去理解茶会的“功能性”,它有酒会、宴会等聚会相仿的功能,却有它们不具
期刊
当今的茶会,已经成为茶界的一道绚丽的风景,茶会的组织,又多以茶席的形式和面目出现。好看、靓丽的茶席布置,几乎雷同,多是席主表情严肃,插一枝花,一壶五杯,刻意模仿的痕迹明显。千篇一律的茶会、茶席、雅集,让参与者失去了新鲜感以后,渐渐地审美疲劳,让人感觉茶席的存在变成了形式主义,以至于感觉刻意、刻板、耗时、费力,背离了自在愉悦喝茶的初衷。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现象呢?究其本质,还是我们缺乏对茶席设计
期刊
茶会的主题与形式固然是多样的,但作为以茶为名之雅聚必有其基本原则。然而,观照近年来兴起的各类大大小小的茶会,有一些已经偏离了茶会的本来面目,出现了各种问题。大略说之,有以下几点。  其一,喧宾夺主,不知茶味。茶会当然需要营造喝茶的环境,或者说品茗空间。挂画、插花、焚香、抚琴等游艺项目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陪衬效果。但茶会的不二主角一定是茶,泡茶以及茶汤才是茶会的灵魂,品茗空间的设计与营造、茶席的布排
期刊
唐贡山下,邵国强请我们喝野生的手工茶。沸水注入玻璃杯,阳羡茶的叶片在汤中慢慢舒展,空气中开始飘漾略含甜味的醇香。未上口,我已陶醉在这茶的色香形态中。轻抿一口,邵国强见我点头称许,像孩子般笑了。他说这茶长在廿三弯上,无污染,无公害。  我到过宜兴许多次,第一次听说廿三弯。  廿三弯又名啄木岭,是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间的一座界山,传说当年项羽被刘邦追杀,慌不择路,从这里策马翻山越岭逃到浙江,在山坡上留下
期刊
一场茶会的策划实施就如同一句古语,“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周密细致的策划是茶会的灵魂,也是茶会主办者前期发挥所有灵性思维,后期踏踏实实逐一落实的主线条。前几年,茶会不多见,茶人们的聚会并不是很有主题性,形式上对于环境、器物、氛围的营造并不是很讲究美感。现在,各地举办的茶会多了起来,大家不仅在茶会主题上各出奇思,在场地选择上也是新招迭出。但不论是什么形式、内容的茶会,一定要扣紧“茶”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