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疏野》
中国人虽然在唐代就组合了茶道一词,不过当时并没什么高深的含义,最多也就是指煮茶程序和方法而已,绝对与形而上没有瓜葛。到了日本,这茶道二字得到了发扬光大,这泡茶成了在家禅,并借宋代中国圜悟和尚之口,提出茶禅一味的口号,并进而总结出了和清静寂的荼道精神。茶禅一味四字还是成为好茶人们的口头禅,这也不要紧,终究据说是中国人领衔说的,要命的是这和静清寂的茶道精神,怎么是由日本茶道理论家总结出的成果。所以我国的许多茶界人士纷纷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荼文化,同时提出国茶礼、茶道和茶德。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离开人,地球上矿物和植物讲什么文化。
茶就是自然界一种植物,一切以茶为粘贴板的所谓文化概念,都是人类贴上去的自我标板的小广告。
当喝茶还要表现文化,喝茶还要兼作修炼,乃至要煞有介事地着装焚香时,我颇佩服那些喝茶不怕累的人,虽然我搞不清喝茶是为了什么。
“那是茶道呀!”某些书、某些人总这么提示。
喝茶还要有道?如必有道,我就知道率性谓之道。
道应该是一种很潇洒的境界,因为我觉得有资格率性是一种境界。我从来的主张是,觉得茶好,你享受地端起喝;觉得在哪里喝舒服,你逍遥地坐下喝;觉得和谁一起喝的愉快,你自在地参与喝。
于是我想起《二十四诗品·疏野》中经典的一句: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有为者何?功利性是也。
《二十四诗品》可以说每一品都是一个境界,这种境界,远高于所谓的茶道。譬于茶事,深得三昧,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还有“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等等。
我一向认为日本茶道的理论和实际结果是相悖,过分执着于人为环境、茶具以及繁复的礼仪,其最高也就是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境界。
古代有高僧说过:
“生死到时如何?”师曰:“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什么意思?
临死都保持一种平常心,其代表行为就是该喝茶就喝茶,该吃饭就吃饭,再寻常不过的生活状态了。
这就是喝茶的心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何为之有?
继疏野之品后,我要提到的茶的境界是散淡二字。这散淡疏野构成了我理想的喝茶境界。
散淡是心境,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水流心不静,云在意俱迟”;也是人境,是共饮诸人之关系,是“相见亦无事,不来忽思君”,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疏野是环境,是自然,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是“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散淡与疏野,是人与天、意与象、心与境的和谐。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疏野》
中国人虽然在唐代就组合了茶道一词,不过当时并没什么高深的含义,最多也就是指煮茶程序和方法而已,绝对与形而上没有瓜葛。到了日本,这茶道二字得到了发扬光大,这泡茶成了在家禅,并借宋代中国圜悟和尚之口,提出茶禅一味的口号,并进而总结出了和清静寂的荼道精神。茶禅一味四字还是成为好茶人们的口头禅,这也不要紧,终究据说是中国人领衔说的,要命的是这和静清寂的茶道精神,怎么是由日本茶道理论家总结出的成果。所以我国的许多茶界人士纷纷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荼文化,同时提出国茶礼、茶道和茶德。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离开人,地球上矿物和植物讲什么文化。
茶就是自然界一种植物,一切以茶为粘贴板的所谓文化概念,都是人类贴上去的自我标板的小广告。
当喝茶还要表现文化,喝茶还要兼作修炼,乃至要煞有介事地着装焚香时,我颇佩服那些喝茶不怕累的人,虽然我搞不清喝茶是为了什么。
“那是茶道呀!”某些书、某些人总这么提示。
喝茶还要有道?如必有道,我就知道率性谓之道。
道应该是一种很潇洒的境界,因为我觉得有资格率性是一种境界。我从来的主张是,觉得茶好,你享受地端起喝;觉得在哪里喝舒服,你逍遥地坐下喝;觉得和谁一起喝的愉快,你自在地参与喝。
于是我想起《二十四诗品·疏野》中经典的一句: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有为者何?功利性是也。
《二十四诗品》可以说每一品都是一个境界,这种境界,远高于所谓的茶道。譬于茶事,深得三昧,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还有“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等等。
我一向认为日本茶道的理论和实际结果是相悖,过分执着于人为环境、茶具以及繁复的礼仪,其最高也就是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境界。
古代有高僧说过:
“生死到时如何?”师曰:“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什么意思?
临死都保持一种平常心,其代表行为就是该喝茶就喝茶,该吃饭就吃饭,再寻常不过的生活状态了。
这就是喝茶的心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何为之有?
继疏野之品后,我要提到的茶的境界是散淡二字。这散淡疏野构成了我理想的喝茶境界。
散淡是心境,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水流心不静,云在意俱迟”;也是人境,是共饮诸人之关系,是“相见亦无事,不来忽思君”,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疏野是环境,是自然,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是“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散淡与疏野,是人与天、意与象、心与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