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后交流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环节与步骤,旨在通过教师的有效活动的推动,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让作品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碰撞,让它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启迪。本文以《草房子》为例,以“聊”为手段,通过“聊”过往、“聊”人物、“聊”结构、“聊”书名这四步,激发兴趣、感受形象、体会写法、深化思维,让整本书的阅读扎实有效。
【关键词】《草房子》 整本书阅读 读后交流 “四步聊”
《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之一,是那种既是学生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纯美”,让高年级学生获得欣赏抒情文学的能力;人物的命运一波三折,让学生从作品中找到自己或者他人的影子,唤醒心底的人文情怀,开始对人一生的命运表示关心。
《草房子》的读后交流,在于通过教师有效活动的推动,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让作品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碰撞,让它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启迪。
一、“聊”过往,在历程中激发兴趣
师生共读整本书,肯定有一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不断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要精心设计各种读书活动。如果仅仅简单地将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规定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读完, 那么换来的是学生囫囵吞枣地读著作,牛头不对马嘴地谈感想,效果可想而知了。
《草房子》的阅读,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活动:师生共同制订阅读计划,阅读时间设定为两周,平均每天读20页,每日用时约30分钟;每日课前五分钟的阅读交流,可诵读精彩片段,亦可学生间互问互答等;举行一次故事交流会,讲讲印象深刻的一人一事;布置为人物制作思维导图和问题清单的作业;期间还上了两节读前的导读课和读中的推进课。总之,在两周的时间内,我们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保持不断阅读的热度。
等到读后交流课的时候,教师首先用PPT回放了读书的镜头、阅读计划表、读书批注、思维导读、讲故事等过往历程留下的痕迹,同学们惊叹于原来自己为《草房子》的阅读做了这么多,在欣赏图片中激发了进一步“聊草房子”的兴趣。
二、“聊”人物,在事件中感受形象
学生读小说最感兴趣的就是人物和情节,这也是小说的要素。所以,读后交流课要遵从学生的内心需求,从人物和情节开始聊起。但是,这部长篇小说中,人物众多、事件繁杂,究竟聊谁?聊这些人的什么?如何聊出成效?这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一是要顺从“民意”,教师不能强制聊的对象和内容,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要在民主下集中。二是要围绕成长的主题,在聊的内容中寻找兴趣点、兴奋点、挑战点,引导学生话题集中,激发学生思考。三是要渗透“聊”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聊出成效。
聊的人物要精心挑选。一是依据目标选人物。人物指向要依据读后交流课的教学目标而定,本课时笔者确立的目标之一就是关注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体悟成长之美。二是依据兴趣选人物。在书中众多的人物中,有成人,有孩子,相对而言,学生对书中的孩子兴趣浓些。三是选择代表人物,在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桑桑等孩子中,秃鹤的经历有笑有泪,杜小康的经历跌宕起伏,主人公桑桑经历生死,他们在各自的人生经历中,克服困难、拔节成长,具有代表性。教学时,教师让同学们首先回顾这本书中的人物,接着以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为话题,引导学生将聊的人物集中到代表人物身上。
聊的方法由扶到放。读后交流时,首先,以聊秃鹤为例渗透聊的方法,分为以下几步:依据思维导图回忆故事情节;从众多故事中寻找关键事件;比较关键事件前后人物的变化;在探究原因中感悟人物形象,摘录感人情节和品读体会。其次,四人小组按步骤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杜小康和桑桑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秃鹤的成长只有一件关键事件,而杜小康的成长有两件关键事件,桑桑经历生死关键事件的同时,还有关键人物的出现。学生经历这个“聊”的过程,掌握了抓住关键事件、比较前后变化这样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聊”结构,在思维中体会写法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教学价值必然是多元的。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聊的话题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上,显然是不够的。但是面面俱到的话,恐怕一个星期都讨论不过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若干讨论的主题,比如整本书的表达方面,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浅显到深入。
体会作者塑造人物之妙。教学中,教师在聊完秃鹤、杜小康、桑桑之后,再跳出来,俯瞰书中的人物,让学生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曹文轩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有成人有小孩、有男孩有女孩、有土生土长的油麻地人、有各种原因来到油麻地的人,他们每个人的遭遇不相同,每个人的经历不相同,但他们都有关键事件,都在不断成长。这样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不断深入,感受到了人物塑造之妙。
体会作者谋篇布局之妙。《草房子》是长篇小说,分为多个章节,自然章节的顺序是作者精心布置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看着章节目录,自主发现问题并讨论交流。例如,人物的出场顺序、人物所在的章节能不能调换?章节题目绝大多数是人名,但有三个章节用了“艾地、红门、药寮”为题,这是为何?有的人物分为两个章节来写,但是为什么章节不连着写,而是隔着呢……这些问题的讨论,不再是局限于整本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而是从另一个高度俯视整本书,思考作者的谋篇布局,思考文章表达之妙。虽然在课堂上,有些问题没有讨论出答案,但是学生的思维真正被调动起来,或许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问题再次走进书本才是我们读后交流的价值。
四、“聊”书名,在主题中深化思维
书名对于整本书的价值就如题目对于一篇文章,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学生在初次接触《草房子》和读完后再看这个书名,其认识体会绝对不是在原地打转。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油麻地这个地点,关注课文中描写草房子的精美句子,让学生发现语句中的一些隐喻。“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学生抓住了“贵重、吹拂、曝晒、韧性、经久不朽”等词,体会到了这片土地的人们就像草房子一般,也明白了作者用草房子为题的用意。
一部经典著作要反复读、反复聊。我们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能主动阅读更多的书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自主阅读者。在教学的结尾,笔者告诉学生,我们的人生只能经历一次,但是,阅读能让我们经历不同的人生。在这个单元,书中向我们推荐了高尔基的《童年》和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他们都向我们讲述了成长的故事,希望大家能认真去读,去聊,去感悟成长!
總之,整本书的读后交流,要激发聊的兴趣,营造聊的氛围,选择好聊的话题;要突出聊的主体,摆正教师自己的定位;要走得进去也要跳得出来,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都获得生长。
【关键词】《草房子》 整本书阅读 读后交流 “四步聊”
《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之一,是那种既是学生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纯美”,让高年级学生获得欣赏抒情文学的能力;人物的命运一波三折,让学生从作品中找到自己或者他人的影子,唤醒心底的人文情怀,开始对人一生的命运表示关心。
《草房子》的读后交流,在于通过教师有效活动的推动,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让作品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碰撞,让它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启迪。
一、“聊”过往,在历程中激发兴趣
师生共读整本书,肯定有一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不断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要精心设计各种读书活动。如果仅仅简单地将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规定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读完, 那么换来的是学生囫囵吞枣地读著作,牛头不对马嘴地谈感想,效果可想而知了。
《草房子》的阅读,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活动:师生共同制订阅读计划,阅读时间设定为两周,平均每天读20页,每日用时约30分钟;每日课前五分钟的阅读交流,可诵读精彩片段,亦可学生间互问互答等;举行一次故事交流会,讲讲印象深刻的一人一事;布置为人物制作思维导图和问题清单的作业;期间还上了两节读前的导读课和读中的推进课。总之,在两周的时间内,我们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保持不断阅读的热度。
等到读后交流课的时候,教师首先用PPT回放了读书的镜头、阅读计划表、读书批注、思维导读、讲故事等过往历程留下的痕迹,同学们惊叹于原来自己为《草房子》的阅读做了这么多,在欣赏图片中激发了进一步“聊草房子”的兴趣。
二、“聊”人物,在事件中感受形象
学生读小说最感兴趣的就是人物和情节,这也是小说的要素。所以,读后交流课要遵从学生的内心需求,从人物和情节开始聊起。但是,这部长篇小说中,人物众多、事件繁杂,究竟聊谁?聊这些人的什么?如何聊出成效?这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一是要顺从“民意”,教师不能强制聊的对象和内容,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要在民主下集中。二是要围绕成长的主题,在聊的内容中寻找兴趣点、兴奋点、挑战点,引导学生话题集中,激发学生思考。三是要渗透“聊”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聊出成效。
聊的人物要精心挑选。一是依据目标选人物。人物指向要依据读后交流课的教学目标而定,本课时笔者确立的目标之一就是关注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体悟成长之美。二是依据兴趣选人物。在书中众多的人物中,有成人,有孩子,相对而言,学生对书中的孩子兴趣浓些。三是选择代表人物,在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桑桑等孩子中,秃鹤的经历有笑有泪,杜小康的经历跌宕起伏,主人公桑桑经历生死,他们在各自的人生经历中,克服困难、拔节成长,具有代表性。教学时,教师让同学们首先回顾这本书中的人物,接着以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为话题,引导学生将聊的人物集中到代表人物身上。
聊的方法由扶到放。读后交流时,首先,以聊秃鹤为例渗透聊的方法,分为以下几步:依据思维导图回忆故事情节;从众多故事中寻找关键事件;比较关键事件前后人物的变化;在探究原因中感悟人物形象,摘录感人情节和品读体会。其次,四人小组按步骤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杜小康和桑桑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秃鹤的成长只有一件关键事件,而杜小康的成长有两件关键事件,桑桑经历生死关键事件的同时,还有关键人物的出现。学生经历这个“聊”的过程,掌握了抓住关键事件、比较前后变化这样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聊”结构,在思维中体会写法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教学价值必然是多元的。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聊的话题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上,显然是不够的。但是面面俱到的话,恐怕一个星期都讨论不过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若干讨论的主题,比如整本书的表达方面,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浅显到深入。
体会作者塑造人物之妙。教学中,教师在聊完秃鹤、杜小康、桑桑之后,再跳出来,俯瞰书中的人物,让学生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曹文轩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有成人有小孩、有男孩有女孩、有土生土长的油麻地人、有各种原因来到油麻地的人,他们每个人的遭遇不相同,每个人的经历不相同,但他们都有关键事件,都在不断成长。这样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不断深入,感受到了人物塑造之妙。
体会作者谋篇布局之妙。《草房子》是长篇小说,分为多个章节,自然章节的顺序是作者精心布置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看着章节目录,自主发现问题并讨论交流。例如,人物的出场顺序、人物所在的章节能不能调换?章节题目绝大多数是人名,但有三个章节用了“艾地、红门、药寮”为题,这是为何?有的人物分为两个章节来写,但是为什么章节不连着写,而是隔着呢……这些问题的讨论,不再是局限于整本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而是从另一个高度俯视整本书,思考作者的谋篇布局,思考文章表达之妙。虽然在课堂上,有些问题没有讨论出答案,但是学生的思维真正被调动起来,或许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问题再次走进书本才是我们读后交流的价值。
四、“聊”书名,在主题中深化思维
书名对于整本书的价值就如题目对于一篇文章,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学生在初次接触《草房子》和读完后再看这个书名,其认识体会绝对不是在原地打转。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油麻地这个地点,关注课文中描写草房子的精美句子,让学生发现语句中的一些隐喻。“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学生抓住了“贵重、吹拂、曝晒、韧性、经久不朽”等词,体会到了这片土地的人们就像草房子一般,也明白了作者用草房子为题的用意。
一部经典著作要反复读、反复聊。我们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能主动阅读更多的书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自主阅读者。在教学的结尾,笔者告诉学生,我们的人生只能经历一次,但是,阅读能让我们经历不同的人生。在这个单元,书中向我们推荐了高尔基的《童年》和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他们都向我们讲述了成长的故事,希望大家能认真去读,去聊,去感悟成长!
總之,整本书的读后交流,要激发聊的兴趣,营造聊的氛围,选择好聊的话题;要突出聊的主体,摆正教师自己的定位;要走得进去也要跳得出来,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都获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