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是教学科研关系的理想状态,是基础教育成功的基础。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基础教育科研与教学出现相背离甚至冲突的现象,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严重地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文章就其窘困的原因和出路进行探析,努力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共同发展,为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寻找出路。
关键词:基础教育科研;困境;非科学性;脱困;出路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要着力补上短板,夯实义务教育这个根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发展。它要求基础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适度超前确定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达到数量与质量融合、规律与效益统一、传统与现代贯通、人的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使教育回归本真,返璞归真。”[1]但是,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科研的开展景况却不容乐观,普遍处于窘困境地,亟待寻找其脱困的出路。
一、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的窘况简析
“我国学术资源的配置,行政部门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由行政部门(或有很强行政色彩的机构)设立课题(项目),接受学者的申请,这是目前学术资源配置的主要模式。但在这模式中,学术管理完全变为行政管理,学术评价被行政评价全面替代。” [2]于是,相对于基础教育,教育科研就出现极其尴尬窘困的境地,原因有三个大的方面:一是人们在主观上不予切实的重视,二是客观基础条件的十分有限,三是认为教育科研自身的科學性程度太低。这三个方面都对基础教育的教育科研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地阻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基础教育的教师逐渐从追求高分值升学率中解放出来,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种转变和改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效也很明显。但是这种转变和改革如何让教师既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又成为教育科研的专家,让我们的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探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存在着“名师班”“尖子班”等情况,为了追逐所谓的“名师班”“尖子班”,教师的教育教学又回到了从前。所以,教育改革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更要有内容上的转变,让教师在“题海战术”中走向教育科研的内涵式发展。
尽管现在重视教育科研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是实际情况是,除了教师评职晋级,评骨干教师、各级名师,评先进等都把教育科研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重教学而轻科研的形势依然严峻,教育科研不外乎为了评职晋级、评骨干教师、各级名师、评先进等发表论文后的一张名片。
(二)基础教育科研开展的客观基础条件有限
1.教育科研经费短缺
在科研经费方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样也需要专项经费激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完成科研任务。虽然基础教育比不上科研机构和高校,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讲,通过立项、划拨专项经费等形式对基础教育进行研究,也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工作。恰恰是基础教育科研立项和经费划拨实在很少,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教育科研人才贫乏
在基础教育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则缺乏理性思考,不知如何站在时代前沿去思考,不能形成理论性的东西供社会参考。特别是西部偏远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处境更是艰难,教育科研人才普遍贫乏。
3.教育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
很多学校设有教科所、教研等部门,而且还有专人负责,但实际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校管理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校普遍没有设置主管教育科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管理工作,二是少数学校设立了主管教育科研的机构,却又普遍不能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切实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辽宁省独立设置科研机构的中小学只有56.4% ,设立科研岗位的学校有58.5%,这说明,还有 40% 以上的学校没有科研室,但没有专门负责科研的人员。 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校对于教育科研工作不够重视,教育科研被学校 ‘边缘化’,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仅不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使上一级部门的科研任务无法落实,同时也使教育科研无法有效运行。” [3]
4.缺乏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交流平台
对基础教育领域而言,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而要发挥这一作用,就应该有一个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普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推广应用。但由于没有得到相应的交流平台和教师们参与推广应用,这不仅不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其所应有的促进作用,也会打击教师们投入和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更多的教师来开展教育科研,可谓强人所难。所以,教育科研成果缺乏推广应用的交流平台,也是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自身的非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非科学性,具体可概括为 “三无”:研究无作用、研究无目的和研究无结果。
(1)研究无作用。在很多中小学校中所开展的教育科研,基本上都没有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任何相应效益,有的甚至还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产生了“促退作用”。这些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检查,给学校工作“贴金”,很多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评职评奖。 (2)研究无目的。就是研究并不明确,不清楚具体要解决哪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从研究形式和过程来看,主观上没有研究的问题意识,没有明确要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哪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迄今,在中小学校里普遍的研究形式不过就是单纯地组织上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同课异构、汇报课、优质课竞赛、课堂大练兵、集体备课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赛等,单从这些活动名称上看就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并没有明确要研究并切实地去解决什么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
(3)研究无结果。实际上,在中小学校里,实际所开展的绝大多数研究活动,往往只有所谓的“研究”的活动过程,而无研究结果,普遍没有归纳总结出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来。有的即使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新形式,但其可操作性差,也不太适合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特质和基本思路
1.基础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
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教育科研应该具有基础教育的相关特点与规律。目前基础教育中所开展的教育科研绝大多数是走高等教育科研的路子,即向纯学术研究领域里发展,从研究的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刊物来看,但凡有影响力的刊物也基本是发一些纯学术性的论文。
学校中心和主要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其主要的努力方向是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教学质量主导着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倾向。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应该是研究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现象与问题,探索其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改进其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
2.基础教育科研的特质
通过对基础教育领域里的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和解读,至少可以得出如下三点基本认识:
(1)基础教育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切实有效地促进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能够对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相应促进作用的研究,才是真正意義的教育科研。
(2)基础教育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工作是研究并切实解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问题。开展和进行教育科研,必须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先要去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并明确具体是什么问题,从而明确研究的具体对象、课题名称、目标任务等。
(3)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教育科研的核心工作是探寻更为科学有效的、经济实惠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用以切实解决所发现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促进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既包括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包括教育教学模式,还包括教育教学的某种策略、途径等。
以上三个特质,是基础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现在有许多教师,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的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如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的杨初春总结的“实用快速作文法”和“五步四法两课型”,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十八中学总结出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基础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
在基础教育中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里的提出问题是发现和明确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必须先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实际问题,并试图去解决它。分析问题,就是对其产生的原因、影响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剖析,从中探寻出教育教学中潜在的客观规律。解决问题,就是探究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与方法等,总结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例如, 魏书生为了解决学生记忆问题, 通过研读心理学著作,研究出近二十种记忆方法,并把它们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记忆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顾泠沅、李镇西、李吉林、窦桂梅等优秀教师的教育实践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既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要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最终实现小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对问题进行研究。
二、脱困与出路
(一)在主观上应该对教育科研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基础教育中,不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中小学校,对教育科研与教学要并重,应该像重视教学那样重视教育科研,其中特别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最为重要。只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主观上切实重视它,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给予切实的支持与提供充分的基础保障,这样才能使教育科研走出目前的窘困境地。
(二)大力改善教育科研的基础条件,充分保证教育科研扎实顺利地开展
1.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中小学校划拨必要的教育科研专项经费,并将其纳入常规的经费预算与使用范围之中。第二,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好经费,充分确保教育科研经费最大化地用于教育科研。第三,教育科研经费的使用还是要重点兼顾研究过程的劳动付出与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的物质奖励。
2.不断培养研究型教师为科研提供人才保障
“研究型教师不但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出色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能力。”[4]学校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中小学校校内现有的能够从事教育科研及有其专长的教师们的潜力,使其对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
(1)要充分地利用学校内现有的教育科研方面的突出人物,使他们对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发挥模范带头和引领作用。
(2)要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并取得了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使其有成就感。
(3)要积极地开展扎实的教育科研的培训,为更多的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波兰数学家斯坦豪斯说过:“如果给教师提供研究机会,教师不仅有能力迅速地发展教学技术,而且将赋予教师的个人以生命力和尊严。” 3.构建起合理、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1)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管理方式上保持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严格区别开来,设立一个专门主管教育科研的部门,具体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
(2)管理人员素质的专业化。科研管理工作必须由热爱教育科研、精通教育科研的人来担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教育科研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才能管理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3)管理方式合理化、科学化。首先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带动、吸引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其次,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的审查审批制度,使科研经费的使用合理有效;最后,营造教育科研的环境氛围,从精神上带动教师们主动积极地投身教育科研。
4.搭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交流平台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把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常规工作来抓,想方设法地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搭建起交流、推广的平台,同时还要为科研成果的出版发行提供必要帮助。
(三)正确处理教育科研与常规工作之间的关系
首先,科学处理好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在基础教育里开展教育科研,要科学正确地处理好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的相互关系,不能因为开展教育科研而干扰和妨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与教学活动。教育科研的研究活动必须与常规教学同步进行,把教育科研的开展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研究的同时进行教学,即研究既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又要回归课堂教学。
其次,教育教学科研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块硬币的不同面”。基础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可分割性。教育教学研究讲求一个“实”字,即实实在在地去发现、研究和有效地去解决现存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最后解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探究教育教学中客观规律,总结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以,从研究的形式看,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不申报立项。实际上,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只要他们能够及时地把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整理就可以写一篇很不错的论文。以前有位数学老师为了解决学生解不等式不会判别解集的问题,总结出了一个判别解集的歌诀(“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指导学生判别解集,结果很多不会判别解集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学会正确判别解集了。他总结的这个口诀就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实效性、普遍性和便捷性,因而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科研成果,之后他所撰写的文章也成了一篇很不错的教育科研论文。
最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作互助。各学校可以开展校校合作、校政合作和校企合作。中小学之间开展交流活动,也可以开展与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校政合作中学校可以与科研机构开展课题式的研究合作,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活动等。各学校故而只要能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学习、协作,就能把教育科研做实做好。
总而言之,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教育科研普遍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窘困境地。造成这种结果,既有教育科研不受重视的主观原因,也有其基础条件有限的客观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其自身的科学性太差。所以,要使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科研脱离目前的困境,既要从主观上予以高度重视,又要大力改善基础条件,但最根本的是应该大力地改进教育科研工作,促进科学化程度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魏胜先.关于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20-22.
[2]熊丙奇.别让万亿科研投入成为“唐僧肉”[J].中国经济周刊,2013(39):22.
[3]李 颖.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辽宁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状况的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4(3):28-32.
[4]徐 辉.师范教育与专家型教師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2003(4):9-11.
关键词:基础教育科研;困境;非科学性;脱困;出路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要着力补上短板,夯实义务教育这个根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发展。它要求基础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适度超前确定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达到数量与质量融合、规律与效益统一、传统与现代贯通、人的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使教育回归本真,返璞归真。”[1]但是,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科研的开展景况却不容乐观,普遍处于窘困境地,亟待寻找其脱困的出路。
一、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的窘况简析
“我国学术资源的配置,行政部门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由行政部门(或有很强行政色彩的机构)设立课题(项目),接受学者的申请,这是目前学术资源配置的主要模式。但在这模式中,学术管理完全变为行政管理,学术评价被行政评价全面替代。” [2]于是,相对于基础教育,教育科研就出现极其尴尬窘困的境地,原因有三个大的方面:一是人们在主观上不予切实的重视,二是客观基础条件的十分有限,三是认为教育科研自身的科學性程度太低。这三个方面都对基础教育的教育科研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地阻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基础教育的教师逐渐从追求高分值升学率中解放出来,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种转变和改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效也很明显。但是这种转变和改革如何让教师既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又成为教育科研的专家,让我们的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探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存在着“名师班”“尖子班”等情况,为了追逐所谓的“名师班”“尖子班”,教师的教育教学又回到了从前。所以,教育改革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更要有内容上的转变,让教师在“题海战术”中走向教育科研的内涵式发展。
尽管现在重视教育科研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是实际情况是,除了教师评职晋级,评骨干教师、各级名师,评先进等都把教育科研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重教学而轻科研的形势依然严峻,教育科研不外乎为了评职晋级、评骨干教师、各级名师、评先进等发表论文后的一张名片。
(二)基础教育科研开展的客观基础条件有限
1.教育科研经费短缺
在科研经费方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样也需要专项经费激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完成科研任务。虽然基础教育比不上科研机构和高校,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讲,通过立项、划拨专项经费等形式对基础教育进行研究,也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工作。恰恰是基础教育科研立项和经费划拨实在很少,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教育科研人才贫乏
在基础教育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则缺乏理性思考,不知如何站在时代前沿去思考,不能形成理论性的东西供社会参考。特别是西部偏远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处境更是艰难,教育科研人才普遍贫乏。
3.教育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
很多学校设有教科所、教研等部门,而且还有专人负责,但实际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校管理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校普遍没有设置主管教育科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管理工作,二是少数学校设立了主管教育科研的机构,却又普遍不能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切实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辽宁省独立设置科研机构的中小学只有56.4% ,设立科研岗位的学校有58.5%,这说明,还有 40% 以上的学校没有科研室,但没有专门负责科研的人员。 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校对于教育科研工作不够重视,教育科研被学校 ‘边缘化’,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仅不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使上一级部门的科研任务无法落实,同时也使教育科研无法有效运行。” [3]
4.缺乏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交流平台
对基础教育领域而言,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而要发挥这一作用,就应该有一个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普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推广应用。但由于没有得到相应的交流平台和教师们参与推广应用,这不仅不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其所应有的促进作用,也会打击教师们投入和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更多的教师来开展教育科研,可谓强人所难。所以,教育科研成果缺乏推广应用的交流平台,也是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自身的非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非科学性,具体可概括为 “三无”:研究无作用、研究无目的和研究无结果。
(1)研究无作用。在很多中小学校中所开展的教育科研,基本上都没有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任何相应效益,有的甚至还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产生了“促退作用”。这些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检查,给学校工作“贴金”,很多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评职评奖。 (2)研究无目的。就是研究并不明确,不清楚具体要解决哪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从研究形式和过程来看,主观上没有研究的问题意识,没有明确要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哪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迄今,在中小学校里普遍的研究形式不过就是单纯地组织上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同课异构、汇报课、优质课竞赛、课堂大练兵、集体备课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赛等,单从这些活动名称上看就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并没有明确要研究并切实地去解决什么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
(3)研究无结果。实际上,在中小学校里,实际所开展的绝大多数研究活动,往往只有所谓的“研究”的活动过程,而无研究结果,普遍没有归纳总结出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来。有的即使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新形式,但其可操作性差,也不太适合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特质和基本思路
1.基础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
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教育科研应该具有基础教育的相关特点与规律。目前基础教育中所开展的教育科研绝大多数是走高等教育科研的路子,即向纯学术研究领域里发展,从研究的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刊物来看,但凡有影响力的刊物也基本是发一些纯学术性的论文。
学校中心和主要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其主要的努力方向是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教学质量主导着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倾向。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应该是研究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现象与问题,探索其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改进其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
2.基础教育科研的特质
通过对基础教育领域里的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和解读,至少可以得出如下三点基本认识:
(1)基础教育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切实有效地促进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能够对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相应促进作用的研究,才是真正意義的教育科研。
(2)基础教育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工作是研究并切实解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问题。开展和进行教育科研,必须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先要去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并明确具体是什么问题,从而明确研究的具体对象、课题名称、目标任务等。
(3)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教育科研的核心工作是探寻更为科学有效的、经济实惠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用以切实解决所发现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促进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既包括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包括教育教学模式,还包括教育教学的某种策略、途径等。
以上三个特质,是基础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现在有许多教师,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的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如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的杨初春总结的“实用快速作文法”和“五步四法两课型”,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十八中学总结出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基础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
在基础教育中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里的提出问题是发现和明确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必须先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实际问题,并试图去解决它。分析问题,就是对其产生的原因、影响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剖析,从中探寻出教育教学中潜在的客观规律。解决问题,就是探究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与方法等,总结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例如, 魏书生为了解决学生记忆问题, 通过研读心理学著作,研究出近二十种记忆方法,并把它们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记忆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顾泠沅、李镇西、李吉林、窦桂梅等优秀教师的教育实践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既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要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最终实现小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对问题进行研究。
二、脱困与出路
(一)在主观上应该对教育科研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基础教育中,不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中小学校,对教育科研与教学要并重,应该像重视教学那样重视教育科研,其中特别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最为重要。只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主观上切实重视它,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给予切实的支持与提供充分的基础保障,这样才能使教育科研走出目前的窘困境地。
(二)大力改善教育科研的基础条件,充分保证教育科研扎实顺利地开展
1.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中小学校划拨必要的教育科研专项经费,并将其纳入常规的经费预算与使用范围之中。第二,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好经费,充分确保教育科研经费最大化地用于教育科研。第三,教育科研经费的使用还是要重点兼顾研究过程的劳动付出与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的物质奖励。
2.不断培养研究型教师为科研提供人才保障
“研究型教师不但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出色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能力。”[4]学校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中小学校校内现有的能够从事教育科研及有其专长的教师们的潜力,使其对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
(1)要充分地利用学校内现有的教育科研方面的突出人物,使他们对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发挥模范带头和引领作用。
(2)要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并取得了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使其有成就感。
(3)要积极地开展扎实的教育科研的培训,为更多的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波兰数学家斯坦豪斯说过:“如果给教师提供研究机会,教师不仅有能力迅速地发展教学技术,而且将赋予教师的个人以生命力和尊严。” 3.构建起合理、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1)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管理方式上保持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严格区别开来,设立一个专门主管教育科研的部门,具体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
(2)管理人员素质的专业化。科研管理工作必须由热爱教育科研、精通教育科研的人来担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教育科研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才能管理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3)管理方式合理化、科学化。首先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带动、吸引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其次,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的审查审批制度,使科研经费的使用合理有效;最后,营造教育科研的环境氛围,从精神上带动教师们主动积极地投身教育科研。
4.搭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交流平台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把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常规工作来抓,想方设法地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搭建起交流、推广的平台,同时还要为科研成果的出版发行提供必要帮助。
(三)正确处理教育科研与常规工作之间的关系
首先,科学处理好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在基础教育里开展教育科研,要科学正确地处理好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的相互关系,不能因为开展教育科研而干扰和妨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与教学活动。教育科研的研究活动必须与常规教学同步进行,把教育科研的开展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研究的同时进行教学,即研究既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又要回归课堂教学。
其次,教育教学科研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块硬币的不同面”。基础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可分割性。教育教学研究讲求一个“实”字,即实实在在地去发现、研究和有效地去解决现存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最后解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探究教育教学中客观规律,总结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以,从研究的形式看,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不申报立项。实际上,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只要他们能够及时地把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整理就可以写一篇很不错的论文。以前有位数学老师为了解决学生解不等式不会判别解集的问题,总结出了一个判别解集的歌诀(“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指导学生判别解集,结果很多不会判别解集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学会正确判别解集了。他总结的这个口诀就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实效性、普遍性和便捷性,因而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科研成果,之后他所撰写的文章也成了一篇很不错的教育科研论文。
最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作互助。各学校可以开展校校合作、校政合作和校企合作。中小学之间开展交流活动,也可以开展与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校政合作中学校可以与科研机构开展课题式的研究合作,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活动等。各学校故而只要能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学习、协作,就能把教育科研做实做好。
总而言之,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教育科研普遍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窘困境地。造成这种结果,既有教育科研不受重视的主观原因,也有其基础条件有限的客观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其自身的科学性太差。所以,要使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科研脱离目前的困境,既要从主观上予以高度重视,又要大力改善基础条件,但最根本的是应该大力地改进教育科研工作,促进科学化程度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魏胜先.关于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20-22.
[2]熊丙奇.别让万亿科研投入成为“唐僧肉”[J].中国经济周刊,2013(39):22.
[3]李 颖.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辽宁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状况的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4(3):28-32.
[4]徐 辉.师范教育与专家型教師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2003(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