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二唱、三体验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in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在试听、试唱活动中初步获得音乐学习的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音乐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从中获得人文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加喜爱音乐这门艺术,要根据初中音乐教学特点,以及初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心理发展水平,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一、创设聆听情境,深刻理解歌曲内涵
  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指出:“初中学生更喜欢动态的事物,动态事物比静态事物更能刺激学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聆听情境,可以让音乐化静为动。既能激发兴趣,又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歌曲的内涵。例如:在教学《采茶舞曲》时,就利用多媒体创设聆听情境:在一片明媚的阳光下,几个采茶姑娘在绿色的茶园中采茶。清清的泉水从茶园旁流过,伴随着姑娘们的笑声与清新的茶香,让人心旷神怡。结合背景音乐的播放,刺激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此时,要求学生念一念歌词,感受歌曲的内涵。这样,学生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聆听悦耳的歌声。仿佛把人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景色中,这为学生深刻地理解歌曲内涵奠定了基础。从中不仅体会到歌曲的美妙,更引发了情感的共鸣。实践证明,创设聆听情境要选择与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内容相关的画面。这样,就把音乐形象与音乐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歌词的内涵,还让学生对音乐艺术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二、创设演唱情境,活跃音乐课堂氛围
  音乐课堂是歌唱的海洋。初中学生喜爱唱歌,尤其对民族音乐与流行歌曲感兴趣。而弘扬民族音乐是《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美。音乐这种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演唱情境,营造浓厚的演唱氛围,使音乐课堂充满活跃的氛围。例如:在教学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就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这首歌的MV,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旋律,然后全班同学学唱。学生们感受着茉莉花香,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着扬州烟花三月的美景,伴随着节拍演唱起来。这样,通过创设演唱情境,为学生的演唱提供了激发兴趣的动力。也让学生们真切地体验到江苏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教师与学生一起唱、一起跳,师生关系也进一步的融洽了,从而更加地融入音乐情境之中。不仅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氛围,也激发了学生去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结合到一起,才能让学生没有疲惫的感觉。”音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与渲染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音乐艺术的意境中。例如:在欣赏《和平的花环》这首乐曲时,就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展示一场场惊心动魄、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情节。这样的创设,还是从感人的情景出发,从听的过程中捕捉音乐,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与怀念之情,从而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通过这样的体验情境让学生们深深地懂得一个道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应尽的力量。这样,通过引领学生融入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境中。从而洗涤了学生的灵魂,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四、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感受音乐的旋律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实现,因为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是通过大脑的想象力引起的。想象力主要是对抒情音乐的感情想像与大脑的自由联想实现的。例如:在欣赏《空山鸟语》这首乐曲时,就先让学生聆听歌曲,然后通过自由的想象把学生带入那诗情画意的情境中。通过想象,让学生想象到深山幽谷之中群鸟鸣山的美景。这样,在发掘音乐内在美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是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中的各种表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种表象调动得越充分,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丰富。例如:在学习《雨打芭蕉》时,就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描绘音乐的情景。通过想象,仿佛看到雨点打落到树叶或芭蕉上,就好像跳舞般的得意;也有学生大胆地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姑娘在楼台上观赏落雨与芭蕉起舞的情景。通过创设想象情境,爆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这对学生感受音乐意境、启发想象思维大有帮助。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在音乐课堂点燃思维的火花。
  五、创新教学模式,激活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这种艺术能给人以直接的情感体验。体验使抽象的音乐艺术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因此,通过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音乐,激发学生的内在的体验。情感体验得到了调动,音乐课堂就会被激活,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例如:学生熟悉的《十面埋伏》这首乐曲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它反映的是秦末时期楚汉战争中的情景。在欣赏这首乐曲时,怎样来渲染四面楚歌、无比悲壮的历史场面呢?为了激活课堂气氛,就把电影《西楚霸王》中的片段视频播放出来,并配上《十面埋伏》的乐曲。这样,就给课堂营造了如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楚汉战争那惨烈的氛围,为学生理解这首乐曲起到了帮助作用。在欣赏《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时,就利用多媒体创设画面,让学生真切地看到夕阳、黄昏、渔舟的画面,并配上这首音乐,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旁白。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宁静的湖面上渔舟点点的场景,进而感受这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氛围浓厚,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验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学是创新的艺术,初中音乐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更有利于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要不断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让初中音乐教学结出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戏班的演出习俗是约定俗成的产物,是在演出过程中积累出来的演出规矩。清末民初中东铁路兴建,戏曲演出市场逐渐扩大,演出中心开始由关内转移到关外,沈阳(奉天)、长春、哈尔滨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发展成为中心城市。作为中心城市之一的哈尔滨,除外来的戏班,相继出现了一批当地的班社。戏班的不断增多势必会导致激烈竞争的现象,适者生存是每个班社都应遵循的规则。戏班的演出习俗有一部分是戏班内部行为的形式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各民族和中国的骄傲。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章将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为例,对初中音乐课程中的中国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音乐教材;中国民族音乐  一
期刊
【摘要】王建民先生是现当代优秀的作曲家之一,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民族器乐独奏曲及民族管弦创作方面颇有成就的一名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天山风情》《二胡狂想曲》系列,古筝《幻想曲》等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演奏家和爱好者都喜欢拿来演奏,流传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他的二胡音乐作品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适当的传统和近现代作曲技法交融,创作。王建民的二胡作品旋律线条新颖独特,富有个性
期刊
【摘要】《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是柴可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交响曲使作曲家的创作达到了音乐艺术的顶峰,其真实性和民族性形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创作特征,也代表了他的音乐创作风格。该曲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用音乐揭示出了“人生苦短”这一哲学道理。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交响曲;悲怆人生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Π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是一位俄罗
期刊
【摘要】文章叙述了清唱剧(oratorio)弥赛亚第1部第3首作品《把一切山俗填平》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以及在其形成、发展的艺术长河中亨德尔为清唱剧艺术繁荣所做出的贡献;通过论述其在演唱上的艺术处理,探讨了如何把握这首作品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关键词】亨德尔;弥赛亚;演唱风格;演唱技巧  亨德尔1685年出生于德国,从小酷爱音乐的他七岁便学习管风琴和作曲,由于对歌剧音乐的酷爱,1703年便从事
期刊
【摘要】舞蹈总是有相应的音乐对其伴奏,一段舞蹈要想表现出它的舞台效果需要有优美音乐的渲染。音乐与舞蹈是从不同的感官上给人以美的感受。音乐是让人们从听觉上获得享受,而舞蹈则是让人们从视觉上陶醉其中。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应是息息相关、相互配合的,这样才能完成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文章通过对舞蹈音乐在段落结构、旋律、情感方面等几个因素与舞蹈表演之间的联系,来探讨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关键词】舞
期刊
【摘要】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的作品55号。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由此被尊称为“乐圣”。  【关键词】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作曲  第三交响曲,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
期刊
【摘要】重视室内乐人才的培养,提高室内乐训练的效率,改善室内训练的方法是器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因此,笔者将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从木管乐器的音色特点、音色的融合、声部的均衡以及演奏者之间的合作意识三个方面对木管五重奏的训练进行论述。  【关键词】木管五重奏;音色;声部;融合;均衡;合作  木管五重奏始见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古典乐派鼎盛时期,但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直到二十世纪初期,产
期刊
【摘要】印尼皮影戏,是印尼现存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在艺术形式、表演样式、戏剧情境上,与其他众多的舞台表演戏剧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有着其鲜明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印尼皮影戏、中国京剧、流行话剧等舞台戏剧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在戏剧融合和试验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皮影戏;表演体系;包容;共生  凡是剧场类戏剧,都离不开选择演出样式、确立人物形象和营造戏剧情境等几个主要因素和过程。而
期刊
【摘要】新课改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如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学生的漠视等,高中音乐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析。新课改要深入,首先要进行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因此,我们在此谈谈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策略,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一、创新需要明白新课改的意义  音乐是高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