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数学课堂越来越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注重学生的体验知识的生成。用巧妙的导人从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状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学科性质,难免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如何设计课堂导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好的课堂导入,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导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1、课堂教学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兴趣
  
  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在某种情境下展开教学,这些情境就是来自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教学的导人,教师应该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或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用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课堂背景,导人课题,使学生感到亲自然、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快速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行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索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把数学背景囊括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然、亲切、现实,把理论性的科学知识在常识性、经验性的实际问题中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多思考、勤动脑的好习惯,为课堂教学的知识教授作好准备。学生想弄清楚到底是为什么,这样就带着疑问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提起学生的求知欲,也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体现出应用数学的价值。这样一来,解除了学生对陌生知识的心理防备。让学生觉得这种知识是自己平时所体验和经历过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求知欲是是一种稳定的认知需求,可以让学生产生坚定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通过相应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自觉的对知识进行探究。在问题的创设上,由于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需要回归生活中,生活中的问题被学生用数学知识所解决才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数学内容生活化,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灵性与活力。通过提出一个现实的生活实例中的问题,在教学中用数学方法、思想将其解决,不但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还可以把数学的思想无意识的传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和学生都要克服数学课堂知识和教学活动的枯燥,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问题能巧妙地把学习内容包含在内,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一开始,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性质,把所教内容问题化,给出一个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在学习时,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对知识的一种欲望,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学生慢慢就会养成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3、多媒体导入新课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代替了教学中一个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把多媒体引入课堂,由于其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和比较直观等特点,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多媒体也逐步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前设计出模拟的现实情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和生活化,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的息率得到提高,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的极大兴趣。
  
  4、小组合作导入新课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根据学习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注意创设学生可以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景,并且要给与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尝试解决。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习任务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长、个性及差异等将其进行分组,是学生分工合作,取长补短,以强带弱;其次,还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对其进行分组,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学习内容上,教师都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適时的调整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的导人形式如果出现学生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就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
  
  结束语
  
  课堂导人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导人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关键环节,成功的导人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其内在的求知欲。学生在新课程开始就有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少虎.初中数学课程导入法初探[J].
  [2]章新玲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导入的方法初探[J],
  [3]黄朝佳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法探究[J].
  [4]刘珍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J].
其他文献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差异,特别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人格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与普通大学学生一样要学习文化理论课,但是又要学习体育专业技术、参加运动训练。那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学习差异的关系怎样呢?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因素的调查研究,试图对体育专业的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体育学院的2005
不分层次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特征,不仅会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而泯灭学生的人生智慧,也加重一些学生的学习负担。为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立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进步。分层教学可分步骤实施:    一、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测评后进行合理分层,是教学的准备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
《白雪歌送武官归京》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一首鼎足之作,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在这首诗里,诗人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环境背景的描绘。反映了军幕中的生活,衬托出对朋友的送别之情。“雪”在诗中,构成了贯串全篇的线索,并加强了抒情的形象性。  在叙事上,文章一开始从凛冽的朔风着笔,引出“雪”,描写了我国西北边塞八月飞雪的奇特景色。我们的思绪不由被带到了那个大雪纷飞的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写字具有审美功能,能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有效的写字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感受美、探索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能动的构建过程。写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对于小学的审美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  但综观现今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由于应试的功利目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及上课教师对写
一、调查目    1、了解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必要,为今后聋校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依据。2、了解聋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现状。3、了解聋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心理差异以及提出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4,寻找使聋生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调查时间    问卷调查时间(2008年9月——2009~6月)对我校9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语言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教学的这一理念,明确指出了识字教学的三个策略:1、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生活习惯进行识字教学。2、注重教给儿童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3、力求识用相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  对于儿童来说识字的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实现的,在识字的过程中,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的进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要求。同时,现代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自信心不足、不善交流等现象。结合以上两犬现象背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     1、了解社会需求,明确教学目标。计算机及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英语和汉语共同作为两种教学语言,或汉语和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共同作为教学语言。我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国际交流和科技切磋扫除语言障碍。  1929年。国际教育局在卢森堡召开的第一次双语教学会议是国际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里程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双语教育研究至今形成了三种基本取向:第一,“实践模式”取向。致力于教学模式的研
【主题要点】  世界历史下册第四、五、六单元从各个国家或联盟的角度切入,讲述了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苏联虽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最终走向解体;东欧各国为摆脱斯大林模式,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