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多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在工作中收获良多。在担任班主任的这些年里,这种感觉尤为明显。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时时育人;学校无小事,处处育人。”这种说法通俗、形象地说明教师、学校在育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官不大,事不少。事无巨细,样样都要管到,几十个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时刻关注到。班主任除了必须具备一位教师应有的各种素质,同时还要是妈妈,是保姆,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我认为一个班级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否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示范。所以我将对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班主任应具备良好的情感
班主任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而班主任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所必需的。
班主任要从热爱下一代的真诚愿望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集体的特点教育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涤荡精神的污染,不厌弃和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生。这样,学生就易受感动,就能发生肯定的情感反应,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班主任要具有在任何场合下表现出深刻的道德感。班主任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做到为人师表,就能培养学生的相应情感,达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榜样效应。我刚接一年级,孩子们这时更是什么都在学习期。记得刚入学不久的时候,我趁孩子们做作业的空隙,把他们擦窗户的毛巾叠好放在了窗台上,很不经意的一个举动,结果第二天我到教室的时候,发现所有的毛巾都整整齐齐的放在了窗台上。虽然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却让我的心里起了不小的波动,原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们,这件事过后,我随时都在提醒自己为人师表的责任。
只要班主任具备了良好的情感,善于表达内心健康的情感,有效地去感染学生,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
二、班主任应具备公正之心
班级里面,必然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班主任在对待他们的时候,特别是在惩罚的情况下,务必要讲究公平,一视同仁。很多班主任确有偏心:同样的错误若出现在优等生的身上,他会一语带过,或一笑置之;而发生在后进生身上,他就要批评或大做文章。其实,这种偏袒往往会使优等生放纵自己,不能正视身上的小缺点小毛病。或许长久的积累下来,小缺点就成了大缺点,小毛病就成了大毛病。这决不利于优等生的正确发展和健康成长。因而,对于好学生来讲,他们有缺点错误时,不要捂着掩着,应适时指出,促其改正,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对于后进生来讲,这种做法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无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起头,不仅对自己还能学好失去信心,更会扭曲他们的心灵,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所以,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然后,以宽容之心和慈爱之心,耐心帮他们分析错误原因,指导改正办法,帮助他们增加信心,不断进步。
三、班主任应具备宽容之心
或许谁都见过这样的情况: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严词批评,可学生一点也没有悔改之意,反而跟老师“顶”上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犯了错误之后,他们会产生一种负罪感,感到恐慌自责,特别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同情自己。而这时如果老师一味严词训斥、穷追不舍,往往会使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或以假话搪塞,甚至会孤注一掷,走上对立之路。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认识改正错误,而且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或许学生由此走上对抗之路,厌弃该老师,更有甚者会放弃对该门学科的学习——操之过急,不讲科学的教育,只会损伤孩子的天性和自尊。
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班主任需具备宽容之心,先不要急着批评责备,而应该给他一个认识过错的过程。宽容也会使教师耐心细致地分析学生犯错的动机和原因,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艺术技巧。当然,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不管。学生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师也对如何教育学生胸有成竹,在这种宽松的氛围里,教师的批评指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班主任应具备广泛的兴趣
新事物不断出现,信息不断扩充,学生的兴趣范围越来越广,所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广泛、越深刻。如果把学生比作“池塘”,教师就应是“水库”、“江河”,否则就不能注满“池塘”。
1、班主任应具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它是班主任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
2、班主任要具有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兴趣。它能促使班主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使其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3、班主任应具有多学科的求知兴趣。除对自己所教学科精通外,对其他学科也要有一定的研究,掌握一定的信息量,这样便于与学生沟通,赢得学生内心的赞佩。
4、班主任要具有对新事物及教科书以外知识的广泛接触的兴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兴趣,若班主任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应地钻研一下,能无形地赢得学生的崇拜,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主任具有广泛的兴趣,便能饶有趣味地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体验,那么师生之间就易于建立自然并富有情感的关系。就便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和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五、班主任应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
1、班主任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班主任尤其要做到语言简单明了,内容具体,生动活泼,有感染力,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合他们的理解能力。
2、班主任要具有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观察力。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他们的心理现状,找出某类学生共同具有的典型特点,又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影响学生。
3、班主任要具有敏感、迅速而準确的判断能力。班主任面对的是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学生,随时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处理和对待的问题。如果班主任不能迅速了解所发生的事情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和有意识地去教育学生。
4、班主任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一个班级的工作是复杂而多样的,怎样把一个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的集体,主要表现在班主任的组织能力。
总而言之,不管心理教育形式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用童心、用爱心、用真心、用巧心来耕耘学生心灵的花圃;让每一名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一、班主任应具备良好的情感
班主任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而班主任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所必需的。
班主任要从热爱下一代的真诚愿望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集体的特点教育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涤荡精神的污染,不厌弃和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生。这样,学生就易受感动,就能发生肯定的情感反应,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班主任要具有在任何场合下表现出深刻的道德感。班主任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做到为人师表,就能培养学生的相应情感,达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榜样效应。我刚接一年级,孩子们这时更是什么都在学习期。记得刚入学不久的时候,我趁孩子们做作业的空隙,把他们擦窗户的毛巾叠好放在了窗台上,很不经意的一个举动,结果第二天我到教室的时候,发现所有的毛巾都整整齐齐的放在了窗台上。虽然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却让我的心里起了不小的波动,原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们,这件事过后,我随时都在提醒自己为人师表的责任。
只要班主任具备了良好的情感,善于表达内心健康的情感,有效地去感染学生,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
二、班主任应具备公正之心
班级里面,必然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班主任在对待他们的时候,特别是在惩罚的情况下,务必要讲究公平,一视同仁。很多班主任确有偏心:同样的错误若出现在优等生的身上,他会一语带过,或一笑置之;而发生在后进生身上,他就要批评或大做文章。其实,这种偏袒往往会使优等生放纵自己,不能正视身上的小缺点小毛病。或许长久的积累下来,小缺点就成了大缺点,小毛病就成了大毛病。这决不利于优等生的正确发展和健康成长。因而,对于好学生来讲,他们有缺点错误时,不要捂着掩着,应适时指出,促其改正,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对于后进生来讲,这种做法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无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起头,不仅对自己还能学好失去信心,更会扭曲他们的心灵,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所以,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然后,以宽容之心和慈爱之心,耐心帮他们分析错误原因,指导改正办法,帮助他们增加信心,不断进步。
三、班主任应具备宽容之心
或许谁都见过这样的情况: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严词批评,可学生一点也没有悔改之意,反而跟老师“顶”上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犯了错误之后,他们会产生一种负罪感,感到恐慌自责,特别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同情自己。而这时如果老师一味严词训斥、穷追不舍,往往会使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或以假话搪塞,甚至会孤注一掷,走上对立之路。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认识改正错误,而且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或许学生由此走上对抗之路,厌弃该老师,更有甚者会放弃对该门学科的学习——操之过急,不讲科学的教育,只会损伤孩子的天性和自尊。
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班主任需具备宽容之心,先不要急着批评责备,而应该给他一个认识过错的过程。宽容也会使教师耐心细致地分析学生犯错的动机和原因,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艺术技巧。当然,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不管。学生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师也对如何教育学生胸有成竹,在这种宽松的氛围里,教师的批评指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班主任应具备广泛的兴趣
新事物不断出现,信息不断扩充,学生的兴趣范围越来越广,所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广泛、越深刻。如果把学生比作“池塘”,教师就应是“水库”、“江河”,否则就不能注满“池塘”。
1、班主任应具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它是班主任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
2、班主任要具有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兴趣。它能促使班主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使其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3、班主任应具有多学科的求知兴趣。除对自己所教学科精通外,对其他学科也要有一定的研究,掌握一定的信息量,这样便于与学生沟通,赢得学生内心的赞佩。
4、班主任要具有对新事物及教科书以外知识的广泛接触的兴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兴趣,若班主任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应地钻研一下,能无形地赢得学生的崇拜,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主任具有广泛的兴趣,便能饶有趣味地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体验,那么师生之间就易于建立自然并富有情感的关系。就便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和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五、班主任应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
1、班主任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班主任尤其要做到语言简单明了,内容具体,生动活泼,有感染力,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合他们的理解能力。
2、班主任要具有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观察力。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他们的心理现状,找出某类学生共同具有的典型特点,又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影响学生。
3、班主任要具有敏感、迅速而準确的判断能力。班主任面对的是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学生,随时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处理和对待的问题。如果班主任不能迅速了解所发生的事情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和有意识地去教育学生。
4、班主任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一个班级的工作是复杂而多样的,怎样把一个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的集体,主要表现在班主任的组织能力。
总而言之,不管心理教育形式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用童心、用爱心、用真心、用巧心来耕耘学生心灵的花圃;让每一名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